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夏痿
夏痿症名。脾胃虚弱,感受暑令湿热之气所致倦怠不能食之证。见《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证治准绳·杂病》:“痿发于夏,俗名注夏。”证见倦怠、四肢不举、羸瘦、不能食等。治宜清暑益气,健脾扶胃,清暑益气汤。参疰夏条。
-
疰夏
方用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升麻,加麦冬、五味、黄柏,生脉散等。劳病之一·疰夏:疰夏为病名。《医碥》卷三:“痿发于夏者,俗名注夏。”亦必因胃有湿热及留饮所致。感受暑邪随即发生的热性病证:暑病指感受暑邪随即发生的热性病证。后世有中暑、伤暑、阳暑、阴暑之分,并有暑风、暑厥、暑痫、暑瘵、疰夏、伏暑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