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口中和
口中和指患病的过程中病人饮食口味正常的表现。患者在外感病过程中已不苦不燥,食而知味。表示胃阴恢复,胃气正常。
-
涎
涎为五液之一。又称口津。涎与唾合称涎唾或唾液。具有滑润口腔和帮助消化的作用。《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脾为涎。”脾胃虚寒则冷涎上涌,口淡泛恶;胃火炽盛则涎少口燥;脾胃湿热或内有虫积,中风或癫痫病发,亦每致口角流涎。《黄帝内经灵枢·口问》:“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
-
新定白术汤
《医学从众录》卷六:方名:新定白术汤组成:白术(生用)5钱至1两,杜仲(生用)5钱或1两,附子2-3钱。主治:腰痛而重,诸药不效者。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加减:脉沉而微,口中和,加肉桂1钱;脉沉而数,口中热,去附子,加黄柏1钱。
-
口津
口津为涎的别名,俗称口水。涎为五液之一,又称口津。与唾合称涎唾或唾液。具有滑润口腔和帮助消化的作用。《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脾为涎。”脾胃正常则津足,口中和,不燥不渴,食而知味。脾胃虚寒则冷涎上涌,口淡泛恶;胃火炽盛则涎少口燥;脾胃湿热或内有虫积,中风或癫痫病发,亦每致口角流涎。
-
橘皮干姜汤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橘皮干姜汤:处方:橘皮通草干姜(炮)桂心各60克人参30克甘草(炙)60克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咳逆哕恶。伤寒初病,但恶寒,不发热,口中和,脉微细而呃逆者。功能主治:胃中虚寒呃逆。主治:胃寒呕哕不食,或吐痰,腹痛兼泻。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胃中有寒咳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