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呕
止呕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位于颈前正中线,甲状软骨上切迹上凹陷,与胸骨柄颈上切迹上方凹陷连线之间点。主治晚期食道癌。一般针尖斜向胸骨柄颈上切迹上方凹陷刺0.5~0.8寸。
-
池前
池前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颈后部,枕骨下际项部肌肉隆起外缘的凹陷前0.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耳聋。一般针斜向耳垂后方凹陷刺1~1.5寸。
-
痄灵
痄灵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上切迹凹陷与胸骨柄颈上切迹凹陷连线中点的两侧,胸锁乳突肌之后缘处。左右计2穴。主治流行性腮腺炎。一般向下斜刺0.5~0.7寸。
-
子房下位
子房全部生于凹陷的花托内,并与花托完全愈合,花萼、花冠、雄蕊生于子房上方的花托边缘,这种子房在花托上的位置称为子房下位。
-
子房半下位
子房半下部与凹陷花托愈合,上半部外露,花萼。花冠和雄蕊着生于花托的边缘,这种子房在花托上的位置称为子房半下位。
-
节盘
节盘是指川芎药材顶端地上茎痕的凹窝,或少数l-2个地上茎突起的节所形成的凹陷,形似盘,呈节状,称节盘。
-
盔帽状
盔帽状是指由木香药材在采收时用刀雕挖去白色木质及朽木后形成的盗状凹陷。
-
蜈蚣足
蜈蚣足是指知母根茎下方的凹陷或突起的点状须根痕,略呈2行排列,似蜈蚣足。
-
发明妄想
发明妄想指患者宣称自己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某项重大发明,能造福于人类。为此患者多努力搜颅底或颅底凹陷。
-
七步癍
七步癍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腰部正中线,第五腰椎棘突下方与骶骨关节间凹陷中。主治癍。一般针刺出血。
-
下曲骨
下曲骨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国针灸学》。位于阴阜部,耻骨联合之下缘中央凹陷处。主治月经闭止、月经不调等。一般直刺0.5寸;可灸。
-
上合谷
上合谷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基底的前方凹陷处。左右计2穴。主治牙痛。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
-
止咳
止咳为经外奇穴名。出《陕西新医药》。位于手掌桡侧缘,第一掌骨基底凹陷后0.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风湿性心脏病、气短、咳嗽等。一般直刺0.3~0.5寸。
-
后合谷
后合谷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手册》。即上合谷。上合谷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基底的前方凹陷处。左右计2穴。主治牙痛。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
-
坐虎
坐虎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穴位小词典》。位于骶部,股骨大转子后凹陷直上2寸,再向背正中线横量2.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下肢瘫痪。一般直刺1.0~1.5寸。
-
肘俞
肘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肘关节后面,鹰嘴突起与桡骨小头之间的凹陷处。主治肘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一般直刺0.3寸;可灸。
-
青亚
青亚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穴位小词典》。位于臀部,股骨大转子后侧凹陷直下3寸,向背正中线横量0.2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下肢瘫痪等。一般针2.0~2.5寸。
-
肩内陵
肩内陵为经外奇穴名。出《腧穴学概论》。位于肩部腋前皱襞之上方肩锁关节内侧凹陷与腋前皱襞连线之中点。左右计2穴。主治上臂内侧痛。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
屏轮切迹
屏轮切迹为耳廓部位名。指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
健步
健步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医简易教材》。位于背部,髂后上棘与第五腰椎棘突之间凹陷处。左右计2穴。主治腰腿痛、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一般直刺0.8~1.2寸。
-
旁劳宫
旁劳宫为经外奇穴名。出《经外奇穴汇编》。位于手掌第二、三掌骨后缘凹陷中,离劳宫旁约一横指处。左右计2穴。主治扁桃体炎。一般灸7壮。
-
陵后下
陵后下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小腿远端腓侧,腓骨小头后缘凹陷下0.5寸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腓神经痛等。一般直刺0.5~0.8寸;可灸。
-
颜面浮肿
颜面浮肿为症状名。指面部虚浮作肿的表现,按之应指而起为气肿,按之凹陷为水肿。
-
关格·浊邪侵犯上焦证
关格·浊邪侵犯上焦证(dysuriaandfrequentvomitingwithsyndromeofturbidpathogeninvadingupperjiao)是指痰浊壅肺,以咳嗽气急,痰声漉漉,呼吸低微;或呼吸缓慢或深;或肢冷形寒,汗出不止,皮肤甲错或皱瘪凹陷等为常见症的关格证候。
-
望耳膜
望耳膜(inspectionoftympanicmembrane)是指观察鼓膜标志的变化、色泽的改变、活动度、有无凹陷、穿孔以及穿孔的位置、大小等诊断疾病的方法。
-
腰痛穴
腰痛穴为经外奇穴名。出《浙江医学》。即挫闪。挫闪为经外奇穴名。出《浙江医学》。位于前臂伸侧近端,鹰嘴突起与肱骨外上髁间之凹陷下1寸(一说3寸,名挫闪1)处。左右计2穴。主治扭伤、腰痛。一般直刺0.3~0.5寸。
-
嗅窝
嗅窝olfactorypit,nasalsac嗅窝又称鼻窝。是鼻板凹陷而生成的小孔.其大部分化为嗅细胞。
-
饭匙骨
饭匙骨即肩胛骨。其前方呈扁平三角形,向后凹陷,形同饭勺,故名。
-
吻腔
(1)吻腔是纽虫类之吻的内腔,是帽状幼虫变态时,其前端正中线上的吻胚盘的外胚层凹陷所形成的腔。(2)吻腔是柱头虫属体前端之吻内的腔,发生学上与棘皮动物的水系腔相同。
-
芽眼
芽眼是指块茎表面藏有芽的凹陷处,一般作螺旋状排列,每个芽眼内一般具有3个芽,其中仅1个芽能发育,余则休眠。
-
上三阴交
上三阴交为经外奇穴名。出《哈尔滨中医》。位于小腿胫侧面,内踝上缘上3.5寸,胫骨内侧缘后凹陷处。左右计2穴。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一般直刺0.3~0.5寸。
-
上后溪
上后溪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手背尺侧缘,第五掌骨小头后方掌横纹头,与手尺侧第五掌骨基底钩骨之间凹陷连线的中点,半握拳取之。左右计2穴。主治聋哑。一般直刺1.0~1.5寸。
-
无名
无名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即二椎下穴。二椎下为经外奇穴名。位于后正中线,第二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精神病、癫痫、疟疾等。一般斜刺0.5~0.8寸,可灸。
-
水堂穴
水堂穴为经外奇穴名。见《删繁刺灸诸穴集要》。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方凹陷处。主治寒热往来、伤寒、痰疾、中暑、哮喘等。针0.5~0.8寸;灸3~5壮。
-
地健
地健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小腿胫侧,髌骨中线下6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凹陷中。左右计2穴。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足外翻。一般直刺1.0~1.5寸。
-
屏上切迹
屏上切迹为耳廓部位名。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其前方适当耳门穴。
-
屏间切迹
屏间切迹为耳廓部位名。指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其前方适当听会穴。
-
脊三穴
脊三穴为经外奇穴名。出《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后正中线,当哑门下1寸处1穴,第一胸椎棘突下方(陶道)及第五腰椎棘突下方凹陷处各1穴,共3穴。主治痉病、腰背痛、脊髓膜炎等。一般斜刺0.5~1.0寸;可灸。
-
第二十一椎
第二十一椎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列作奇穴,名玉田。位于第四骶椎棘突下方凹陷中。与腰俞同位。主治腰背不便、转筋急痹。一般灸随年壮。
-
强音
强音为经外奇穴名。穴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颈部,甲状软骨切迹上凹陷两侧旁开2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哑、失语、咽喉炎等。一般斜向舌根刺1.0~1.5寸。
-
增音
增音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颈部,甲状软骨切迹上凹陷与下颌骨之下颌角连线之中点。左右计2穴。主治哑。一般对咽喉方向刺入1.0~1.5寸。
-
热盛伤津证
热盛伤津证为证候名。指火热炽盛,损伤津液,以发热,口渴喜饮,皮肤干瘪,眼眶凹陷,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干,苔黄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液脱证
液脱证为证候名。指津液亏虚之甚者,以形体消瘦,口唇焦裂,皮肤枯瘪,眼眶凹陷,关节不利,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干无津,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太阳穴
太阳穴是经外奇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参见太阳条经外奇穴部分。
-
小儿阳水
小儿阳水(infantileyangedema)是指以面部先肿,肿势明显,按之凹陷即起,病体不虚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病。
-
小儿阴水
小儿阴水(infantileyinedema)是指以面浮足肿,或下肢先肿,肿势难消,按之凹陷不易恢复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病。
-
下风池
下风池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项部,入后发际0.5寸项部肌肉隆起外缘的凹陷处。左右计2穴。主治后头痛、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一般在第一颈椎斜刺1.5~2寸。
-
肩内髃
肩内髃为经外奇穴名。出《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胸部上外方,肩胛骨喙突内侧凹陷下1.6寸,再向外开0.5寸之陷中。左右计2穴。主治肩臂痛。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
-
雌丁
雌丁病名。十三丁之一。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症见其疮头稍黄,向裹黡亦似灸疮,疮口周围有浆液渗出,其中心凹陷色赤,如钱孔大小。治疗见疔疮条。
-
凹窝
凹窝是指种脐的凹痕,多见于砂仁类中药的种子表面;或指根头部地上茎脱落后留下的凹陷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