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痟肾
痟肾病名。即“消肾”,属三消之一。《太平圣惠方·治痟肾诸方》:“小便滑数,口干心烦,皮肤干燥,腿膝消细,渐至无力,熟干地黄散方。治痟肾,肾气虚损,发渴,小便数,腰膝痛,肾沥圆方。”亦可选用白茯苓圆、鹿茸丸、麦味地黄丸,肉苁蓉丸等方。参见三消及消渴诸条。
-
三痟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夫三痟者,一名痟渴,二名痟中,三名痟肾。《丹溪心法》分三消为上消、中消、下消,《景岳全书·杂证谟》谓:上消者,渴证也,大渴引饮,随饮随渴,以上焦之津液枯涸,古云其病在肺,而不知心脾阳明之火皆能熏炙而然,故又谓膈消也。
-
三消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夫三痟者,一名痟渴,二名痟中,三名痟肾。《丹溪心法》分三消为上消、中消、下消,《景岳全书·杂证谟》谓:上消者,渴证也,大渴引饮,随饮随渴,以上焦之津液枯涸,古云其病在肺,而不知心脾阳明之火皆能熏炙而然,故又谓膈消也。《圣济总录》称消肾,《医学纲目》称肾消。见《幼科铁镜》。
-
桑螵蛸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桑螵蛸丸:处方:桑螵蛸30克(微炒)菟丝子15克(汤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熟干地黄60克山茱萸22克黄连30克(去须)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治肾水不足,热毒炽盛,致成痟肾,小便白浊,久不愈。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主治:心风癫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