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芽
2.治断乳时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另含大麦芽碱(Hordenine),甜菜碱,胆碱,腺嘌呤,氨基酸,细胞色素C,维生素B、D、E,磷脂,麦芽糖,葡萄糖等。出芽率:取本品10g,照药材取样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A),取对角两份供试品,检查出芽粒数与总粒数,计算出芽率(%)。功能与主治: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
碎米饴糖
碎米饴糖加工技术制作麦芽浆(1)原料选择及浸泡。堆积至麦粒大部分露出白根时结束。由于原料浸泡时间短,米粒吸水不足,故蒸煮分为初蒸和复蒸两次进行。(4)拌麦芽浆。方法是取上一批的第二次糖液,加热至70℃左右,倒入刚放完浓糖液的糖醅中,其用理约为原料的200~放出的糖品再经细布过滤除去杂质,即为饴糖成品。
-
马铃薯饴糖
马铃薯饴糖加工技术将六棱大麦在清水中浸泡1-2小时(水温保持在20—25℃),当其含水量达45%左右时将水倒除。4天后当麦芽长到2厘米以上时便可备用。第一次上料40%,等上汽后加料30%,再上汽时加上最后的30%,待大汽蒸出起计时2小时,把料蒸透,然后糖化。将蒸好的料放人木桶,并加入适量浸泡过麦芽的水。
-
柔肝降酶汤
组成:茵陈12g,生麦芽30g,生甘草6g,生白芍20g,炒黄芩10g,薄荷梗10g,当归10g,山药12g,木瓜12g,连翘10g,败酱草10g。功能:柔肝降酶。薄荷辛凉,具疏肝解郁之功,正合《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意,其梗主通,故方用薄荷梗。《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乃用山药补脾气养胃阴。
-
玉米芯制饴糖
玉米芯制饴糖原料配方玉米芯100千克大麦15千克玉米芯制饴糖制作方法1.磨碎浸泡:选用当年的玉米芯100千克碾磨成细屑,大小似豆粒为宜,置于浸泡缸中浸泡1~75℃时,即可拌入麦芽乳。24小时,进料后糖化温度须保持在55℃左右,后期温度可适当提高。5.浓缩制饴:将糖化缸底部的浓糖液尽量放出,立即过滤,然后入锅熬糖浓缩。
-
麦芽糕
处方:麦芽120克橘皮30克炒白术30克神曲60克米粉150克白糖适量制法:先把麦芽淘洗后晒干;然后将麦芽、橘皮、炒白术、神曲一起放入碾槽内研为粉末,与白糖、米粉和匀,加入清水调和,如常法做成10~功能主治:消食,和中,健脾,开胃。适用于小儿不思饮食或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用法用量:每日随意食麦芽糕2~
-
回乳四物汤
概述:回乳四物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外科正宗》卷三方之回乳四物汤:处方: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各二钱,炒麦芽(为粗末)二两。川芎当归白芍熟地各6克麦芽60克(炒,为粗末)功能主治:《外科正宗》卷三方之回乳四物汤主治产妇无儿食乳,以致乳房肿胀,坚硬疼痛难忍。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
-
大麦芽
概述:大麦芽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汇言》。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2.治断乳时乳汁郁积、乳房胀痛。15g(回乳炒用60~另含大麦芽碱(Hordenine),甜菜碱,胆碱,腺嘌呤,氨基酸,细胞色素C,维生素B、D、E,磷脂,麦芽糖,葡萄糖等。大麦芽碱药理作用类似麻黄碱,为支气管扩张剂,还有放射性防护作用。
-
半夏曲芽汤
《古今医统》卷二十四处方半夏陈皮茯苓枳壳槟榔神曲麦芽香附子厚朴苍术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化痰消积,下气止呕。主饮食积滞,痰涎壅盛,呕吐不已。《简明医彀》卷三处方半夏1钱,陈皮1钱,茯苓1钱,枳壳1钱,槟榔1钱,神曲1钱,麦芽1钱,香附1钱,厚朴1钱,苍术1钱,甘草3分。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
麦蘖
概述:麦蘖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本草纲目》记载的麦芽之别名。性味归经:甘,平。2.治断乳时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另含大麦芽碱(Hordenine),甜菜碱,胆碱,腺嘌呤,氨基酸,细胞色素C,维生素B、D、E,磷脂,麦芽糖,葡萄糖等。大麦芽碱药理作用类似麻黄碱,为支气管扩张剂,还有放射性防护作用。
-
调气养神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调气养神汤:处方:龙眼肉24克柏子仁15克生龙骨(捣碎)15克生牡蛎(捣碎)15克远志(不炙)6克生地黄18克天门冬12克甘松6克生麦芽9克菖蒲6克甘草4.5克镜面朱砂0,9克(研细,用头次煎药汤两次送服)功能主治:滋血养神,清心调肝。功效:养神明,滋心血,理肝气,清虚热。
-
三补枳术丸
《古今医鉴》卷四方之三补枳术丸:方名:三补枳术丸组成:白术(土炒)二两,陈皮(去白)、枳实(麸炒)、黄柏(盐炒)各一两,黄连(姜炒)、黄芩(酒炒)、茯苓、炒神曲,山楂肉、香附(醋炒)各五钱,贝母(去心)八钱,炒麦芽、炙甘草各三钱,砂仁一钱,连翘、桔梗各二钱。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
-
回乳方
《临证医案医方》:回乳方:处方:麦芽30g,瓜蒌15g,枳壳9g,青皮6g,苏梗6g,桔梗6g,当归9g,益母草12g,蒲公英15g,金银花9g,连翘9g,丹皮6g。主产后因故不欲授乳或婴儿一岁后欲断乳者。各家论述:麦芽回乳,瓜蒌、枳壳、苏梗、桔梗、青皮理气,当归、丹皮、益母草活血,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
乐膳散
组成:生苍术15g,生山楂10g,生麦芽10g,五谷虫15g,橘白10g。功能:运脾和胃。方解:小儿厌食症多因饮食不节伤于脾胃,亦有因先天不足,脾胃本虚而致纳运不佳者。五谷虫善治小儿诸疳,内含抗菌活性蛋白和多种消化酶,有较强的抗菌、助运效能。肝旺脾虚者,加白芍入肝敛肝,令肝气平,则脾气易和,其效可相得益彰。
-
消食健儿冲剂
检查:应符合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健脾消食。用于小儿慢性腹泻,食欲不振及营养不良等症。用法与用量:热开水冲服,3岁以下儿童一次半袋,3岁以上儿童一次一袋,一日3次。规格:每袋装10g贮藏:密封,置干燥处。
-
消食健儿糖浆
取蔗糖700g及防腐剂适量,加水溶解,煮沸,滤过,与药液合并,搅匀,加水至1000ml,即得。(2)取本品20ml,加正丁醇萃取,取正丁醇液少许挥干后,加5%香草醛硫酸溶液,显红色。其他应符合糖浆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4页)。功能与主治:健脾消食。用于小儿慢性腹泻,食欲不振及营养不良等症。
-
小儿进食片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灰黄色;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纵列,常有1个长细胞与2个短细胞相间连接,长细胞壁厚,波状弯曲,木化。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页)。功能与主治:健脾消食。用于小儿食积,厌食。贮藏:密封。
-
止消汤
概述:止消汤为方剂名,出自《辨证录》卷六方。石膏人参茯神各15克玄参30克生地黄60克知母麦芽谷芽神曲各9克功能主治:功能滋阴清热,消食和胃。治消渴,大渴欲饮,一饮数十碗,始觉胃中少快,否则胸中嘈杂,如虫上钻,易于饥饿,得食渴减,不食渴甚,属中消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一加减正气散
概述:一加减正气散为《温病条辨》卷二方,组成为藿香梗、厚朴、杏仁、茵陈、茯苓皮各二钱,陈皮、大腹皮各一钱,神曲、麦芽各一钱五分。一加减正气散处方:藿香根6克厚朴6克杏仁6克茯苓皮6克广陈皮3克神曲5克麦芽5克绵茵陈6克大腹皮3克一加减正气散的功能主治:一加减正气散有芳香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
-
理脾养胃除湿膏
处方:党参2钱,于术2钱(炒),茯苓3钱,莲肉3钱,薏米3钱(炒),扁豆3钱(炒),藿梗1钱5分,神曲2钱(炒),麦芽3钱(炒),陈皮1钱5分,广砂1钱(研),甘草8分。用法用量:上药以水熬透,去滓,再熬浓汁,少加炼蜜成膏。本方药性中和,无寒热偏胜之弊,于光绪帝脾胃虚弱,饮食不消病症至为合拍,故亦常服之。
-
养脾肥儿丸
处方:人参白术甘草陈皮枳实木香茯苓砂仁山药莲肉麦芽神曲山楂青皮制法:上药共为细末,荷叶浸水煮糯米饭为丸,麻子大。临床应用:脾胃病:本县大尹朱云阁公子,常有脾胃病,向是韩医生调治。平时服养脾丸,伤食服保和丸,未有宁日。韩医云:密斋非所长也,如专补脾胃则饮食难化,如专消导则中气易耗。
-
化滞调中汤
概述:化滞调中汤为方剂名,出自《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方。白术4.5克人参茯苓陈皮厚朴(姜制)、山楂肉半夏各3克神曲(炒)麦芽(炒)各2.4克砂仁2.1克功能主治:主治积滞胀满。用法用量:加生姜三片,水煎,食前服。若胀甚,或面食伤,加炒莱菔子3克。胀甚者,加萝卜子(炒)1钱,面食伤尤宜用。
-
小儿健身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Xiao’erJianshenPian标准编号:WS3-B-3754-98处方:人参白术(麸炒)胡黄连使君子(去壳)山楂神曲(炒)麦芽(炒)茯苓芦荟甘草黄连制法:以上十一味,人参、白术、胡黄连、芦荟、黄连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将上述渗漉液、水煮液、温浸液合并浓缩成膏。功能与主治:健胃消食,强身益气。周岁以内酌减。
-
脉安冲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MaianChongji标准编号:WS3-B-0115-89处方:北山楂100g麦芽100g制法:以上二味,北山楂捣碎与麦芽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80℃)的清膏,加乙醇适量,搅匀。本品含有机酸以枸橼酸(C6H8O7)计算,不得少于0.80%。规格:每袋重20g贮藏:密封。
-
开胸消食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KaixiongXiaoshiPian标准编号:WS3-B-1888-95处方:熟大黄96g甘草32g神曲64g乌药96g青皮96g木香64g麦芽64g枳实64g厚朴64g山楂64g槟榔64g莱菔子96g制法:以上十二味,熟大黄粉碎成细粉,备用;麦芽加水煮沸后温浸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上述水煎液及温浸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4~
-
复肝宁片
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非腺毛单细胞,壁有疣状突起;花粉粒类圆形,直径约至76μm,外壁有刺状雕纹,具3个萌发孔。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页)。功能与主治:舒肝健脾,清热利湿。用于乙型肝炎奥抗阳性属于肝旺脾虚,热毒较盛者。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
小续命饮
概述:小续命饮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伤科秘要》方之小续命饮:处方:当归(酒炒)、通草各一钱,乌药、炒麦芽、香附(童便炒)、炙鳖甲、山楂肉各二钱,苏木、红曲各一钱半,红花、甘草各五分,牡丹皮八分。用法用量:水、酒煎服。功能主治:《跌打损伤方》之小续命饮主治伤两胁,稍喘气大痛,睡如刀刺。
-
七味保婴汤
《韩氏医通》卷下:别名:保婴汤组成:老大米、黄土(炒)、苦竹叶、萝卜子、薄荷叶、灯心、麦芽。各家论述:老大米主清胃,黄土养脾,苦竹叶、薄荷叶去热,萝卜子去食积,灯心去夜啼,麦芽和脾胃,上随证所主者多用,其余次之。附注:保婴汤(《重庆堂随笔》卷上)。若夏月泄泻,尤为妙方。即痘疹后调理,亦宜备此。
-
山楂麦芽饮
处方:炒山楂10~15克红糖适量制法:把山楂、麦芽及红糖一同放入搪瓷杯内,加水煎汤,煎沸5~7分钟后,去渣取汁。功能主治:去积滞,助消化。适用于小儿伤食。用法用量:以上为1日量,分作2次,当饮料温热服。摘录:《民间方》
-
泄泻主方
《红炉点雪》卷二:方名:泄泻主方组成:山药(微炒)1钱,人参(高丽者)5分,黄耆(蜜炒)1钱,白术(土炒)1钱,白茯苓(去皮)1钱,陈皮(留白)1钱,熟地黄1钱,白芍(煨)1钱,甘草(炙)5分,五味子20粒,贝母1钱,麦门冬(去心)1钱。加减:若伤谷食,但加炒麦芽少许,以消导之,然麦芽亦能软便,不可过多;
-
消积健儿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XiaojiJian'erPian标准编号:WS3-B-1414-93处方:白术(炒)83g肉豆蔻83g麦芽83g山楂33g六神曲83g使君子83g槟榔83g胡黄连83g枳实33g木香33g制法:以上十味,将使君子捣碎,白术粉碎成细粉,过筛,木香、肉豆蔻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浅棕褐色;
-
消积肥儿丸
性状:本品为淡黄棕色的水丸;功能与主治:健脾消积。用于脾胃虚弱,发热肚胀,二便不利。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g,一日1次,周岁以上酌增。消积肥儿丸的主要成份:茯苓、白术、陈皮、香附、麦芽、六神曲、山药、白扁豆、党参、使君子、鸡内金、山楂、胡黄连、木香、砂仁、芦荟、甘草等。
-
加味肥儿丸
处方:胡黄连1两,史君子(去壳,浸,去皮)1两,三棱(煨)1两,木香1两,莪术(煨)1两,香附子1两,青皮(炒)1两,陈皮1两,麦芽(炒)1两,神曲1两(炒),槟榔5钱,川黄连5钱,芦荟5钱。功能主治:诸疳身黄,肚急痞块,泄泻,瘦弱。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心米饮送下。泄泻,加人参、肉豆蔻、茯苓。
-
养脾进食丸
《医便》卷二:方名:养脾进食丸组成:人参3两,白术(土炒)3两,白茯苓3两,甘草1两半,陈皮2两,半夏曲2两,厚朴(姜汁炒)2两,苍术(麸炒)3两,砂仁(炒)1两半,神曲(炒)2两半,麦芽(炒)2两半,木香5钱。主治:泻痢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神曲、麦芽面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开郁正元散
《济阴纲目》卷五:开郁正元散:处方:白术陈皮青皮制香附炒山楂海粉(海蛤代)桔梗茯苓砂仁延胡索炒神曲炒麦芽炙甘草各等分制法:上锉为末。摘录:《济阴纲目》卷五《医学入门》卷八:别名:消积正元散组成:白术、陈皮、青皮、香附、山楂、海粉、桔梗、茯苓、玄胡索、神曲、砂仁、麦芽、甘草各等分。
-
滋荣益气复神汤
《傅青主女科 产后编》卷上:方名:滋荣益气复神汤组成:人参3钱,黄耆1钱(蜜炙),白术1钱(土炒),当归3钱,炙草4分,陈皮4分,五味10粒,川芎1钱,熟地1钱,麦芽1钱。主治:产后发厥,块痛已除者。用法用量:大枣1枚,水煎服。加减:手足冷,加附子5分;妄言妄见,加益智、柏子仁、龙眼肉;大便实,加肉苁蓉2钱。
-
降火止泻汤
处方:茯苓1钱,白芍1钱,黄连3分,车前子2钱,泽泻5分,猪苓3分,麦芽1钱,枳壳2分。功能主治:小儿身热口渴,烦躁而泄泻。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车前、茯苓、泽泻、猪苓皆止泻分水之圣药;黄连清心火,不来助脾之热;而麦芽、枳壳消滞气以通水道。
-
藿香和中汤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藿香和中汤:处方:藿香、香附、紫苏、制苍术、制厚朴、山楂、小川芎、羌活、砂仁、炒麦芽、去白陈皮、白芷、炙甘草、生姜。功能主治:感寒停食,吐泻。小儿内伤乳食,外感寒邪,遂致食寒凝结,腹中作痛,其候发热恶寒,而更兼腹痛恶食,呕吐啼叫不已者。主治:食积、痞积等。
-
降浊健美茶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angzhuoJianmeiCha标准编号:WS3-B-3894-98处方:山楂90g莱菔子30g枳实30g厚朴30g菊花30g麦芽60g陈皮18g火麻仁64g老范志万应神曲30g绿茶叶200g制法:以上十味,除绿茶叶外,火麻仁粉碎成粗粉,与菜菔子、麦芽、山楂加水煎煮2小时,滤过,滤液静置,备用;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泡服,一次3~
-
玉米秸饴糖
玉米秸饴糖原料配方(制35千克)绿玉米秸110千克大麦(浸制成麦芽)23千克麸皮或谷糠、高粱壳20千克玉米秸饴糖制作方法1.选择新鲜纯绿色的玉米秸,截取下端五节以内的秸秆(含糖较多)。65℃,即均匀地拌入预先浸好的碎麦芽,填入瓮中,注入约75℃的温水50千克,使之发酵。4.经过一昼夜,糖分就绝大部分溶解于水里。
-
化积茶
概述:化积茶以山楂、麦芽、莱菔子、大黄、茶叶为主要原料,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适用于小儿食积、消化不良者。原料:山楂15克,麦芽10克,莱菔子8克,大黄、茶叶各2克。用法:上味都置放杯中,用开水冲泡,每日1剂,随时饮用。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宽中透毒饮
《金鉴》卷五十六:宽中透毒饮:处方:葛根、桔梗、前胡、青皮、厚朴(姜炒)、枳壳(麸炒)、山楂、麦芽(炒)、蝉蜕、连翘(去心)、牛蒡子(炒,研)、黄连、荆芥穗、甘草(生)。功能主治:痘欲出,发热呕吐烦渴,大便酸臭。若大便秘,小便赤涩,腹热闷痛,加大黄、木通通利之。用法用量:上加生姜3分,水煎服。
-
化漏汤
概述:化漏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疡医大全》卷三十九方之化漏汤主治饮食中毒。《辨证录》卷十方之化漏汤:处方:山楂3钱,生甘草5钱,大黄3钱,厚朴3钱,白芷2钱,麦芽2钱。主食漏脯充饥,致胸膈饱满,上吐下泻,大肠如刀割疼痛,泻不可止。
-
补气养荣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补气养荣汤:处方:党参、白术、归身、白芍、川芎、茯苓木、香豆蔻(初用香蔻7-8分至1钱)。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傅青主女科 产后编》卷上:组成:黄耆1钱,白术1钱,当归4钱,人参3钱,陈皮4分,炙草4分,熟地2钱,川芎2钱,黑姜4分。大便不通,加肉苁蓉1钱,麻仁1撮;
-
水糖
水糖是利用麦芽中的糖化酶同大米中的淀粉发生化学反应,把淀粉转化为糖而制成的。水糖原料配方(制22.5千克)小麦1千克大米2.5千克水40千克水糖制作方法1.将小麦发芽,即把小麦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左右,捞起放在萝筐内,早晚浇水催芽。大米饭要蒸得松软,但不能过烂。4.将清液置于锅内烧煮,约8小时后,便成胶状水糖。
-
鲜红薯制麦芽糖
用鲜红薯制作麦芽糖,需先将新鲜红薯洗净,剔除病害、变质的部分,然后用刨丝机或带洞眼的礤床儿将鲜红薯刨成细丝,并随即放入锅中煮熟,使鲜红薯的细丝中没有硬心。开始发芽时温度较高,每天应泼冷水2-3次,待温度下降需进行翻动,出芽长度达到麦粒的2.5倍,即可取麦芽汁。
-
酒积麦芽丸
处方:神曲(炒)1两,麦芽(炒)1两,黄连5钱(锉用巴豆5粒同炒)。制法:上为末,沸汤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酒癖不消,心腹胀满,噫酸呕逆,胁肋痛。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远姜汤送下。
-
加味理中丸
《育婴秘诀》卷三:加味理中丸:处方:白术4钱,人参1钱,白茯苓1钱,神曲1钱,砂仁2钱,干姜(煨)2钱,麦芽(炒)2钱,炙草1钱半。功能主治:脾胃虚寒,不进饮食,呕吐泻泄,或服寒药太过。主治:胎前产后,脾胃虚惫,饮食不进,呕吐泄泻,心腹疼痛,体虚有汗。制备方法:上为末,神曲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健脾利水汤
《胎产心法》卷上:健脾利水汤:处方:人参茯苓各3克白术(土炒)当归(酒洗)各6克川芎大腹皮(黑豆水制,净)紫苏陈皮各14克炙草0.9克功能主治:治孕妇脾胃气虚,或久泻不止,以致面目虚浮者。用法用量:加姜皮一片,水煎服。主治:产后泻。热痛泻,加黄连;泻久脱肛,加升麻;水泻,完谷不化,加砂仁、麦芽;
-
保合太和丸
《蒿崖尊生》卷七处方白术1钱,枳实1钱,苍术1钱,香附1钱,姜连1钱,酒黄芩1钱,麦芽1钱,醋棱1钱,醋莪术1钱,木香5分,连翘2钱,莱菔2钱,厚朴2钱,陈皮3钱,半夏3钱,茯苓3钱,神曲3钱,山楂3钱。制法生姜汁糊为丸。功能主治弱人积聚。制法上为细末,荷叶煎汤,下大米煮稀粥为丸,如梧桐子大。摘录《鲁府禁方》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