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化
中医:风化为运气术语。《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为风化。”十水合碳酸钠(Na2CO3·10H2O)和芒硝(Na2SO4·10H2O),放在干燥的空气中会逐渐失去结晶水成为粉末。因为常温常压下这些水合物的水蒸气压大于空气中水蒸气分压,所以晶体会部分或全部失去水合物中的结晶水,使原有的晶形受到破坏。
-
消痰饼子
处方:栝楼仁(压去油,取霜)杏仁(去皮、尖,研如脂)海石(煅)桔梗连翘风化消各等分制法:先用生姜自然汁少许拌,加炼白蜜为丸,弹子大。功能主治:润燥化痰。治老痰结于喉中,燥不得出。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杏苑》卷四:方名:消痰饼子组成:瓜蒌仁、杏仁(各另研细)、海石朴消(风化者)、桔梗各等分。
-
金疮止血散
《接骨入骱》:金疮止血散:处方:龙骨生1两,生白矾1两,熟白矾1两,生五倍子2两,熟五倍子2两,乳香(去油)3钱,没药(去油)3钱,无名异1两。摘录:《接骨入骱》《千金翼》卷二十:金疮止血散:处方:钓掉根3两,当归1两,芎1两,干地黄1两,续断1两,鹿茸半两(炙),龙骨2两。功能主治:止血。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风化消丸
处方:黄芩(酒洗)1两半,滑石5钱,白芥子(去壳)5钱,贝母1两,南星1两,风化消2钱半。功能主治:痰嗽。用法用量:蒸饼为丸服。摘录:《赤水玄珠》卷七
-
枯瘤散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四:枯瘤散:处方:灰苋菜(即藜藿)(晒干,烧灰)120克荞麦(烧灰)120克风化石灰250克(三味和一处,淋汁750毫升,慢火熬成霜,取下配后药)番木鳖3个(捣去油)巴豆60粒(捣去油)胡椒19粒(擦去粗皮)明雄3克人言3克制法:上共为末,入前药和匀,以瓷瓶收贮。功能主治:治血瘤、粉瘤。
-
凉心散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凉心散:处方:青黛硼砂黄柏黄连(人乳拌晒)人中白各6克(煅)风化消3克冰片0.6克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清心热,泻脾火。治小儿心脾积热上攻,致生重舌,舌下近根处肿突,形状似舌者。主治:重舌、鹅口及口疳。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喉症金丹
处方:硼砂2钱,风化霜(制风化霜法:将嫩黄瓜1条,挖去瓤,以银消研细纳入,挂于檐下透风处,3日后,瓜皮自有白霜透出,拭下,以瓷器收贮待用)2钱,僵蚕(炙)3钱,薄荷1钱,明矾(入巴豆2枚煅,去巴豆用)1钱,大泥5分,滴水石3钱,人中白(煅)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喉症。
-
蟠龙散
《活幼心书》卷下:蟠龙散:处方:干地龙(蟠如钱样者佳,略去土)30克风化朴消6克制法:前药锉,焙,研为细末,与朴消和匀。功能主治:治阳证脱肛。先以见毒消,荆芥、生葱煮水候温浴洗,轻轻拭干,然后敷药。用法用量:每以2-3钱,肛门湿润干涂,或干燥用油调涂。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仍和匀朴消。
-
风化散
处方:风化石灰末1升,干姜3分(生用),生栗子末5两,白药末5两。制法:上药取端午日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止血定痛。主金疮。用法用量:凡有金疮即敷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九
-
拂毒散
处方:半夏1两,贝母2钱半,大黄2钱半,朴消2钱半,五倍子2钱半。功能主治:小儿诸风热,阴毒肿核已结成,末穿溃或正发者。小儿惊风后,风从气行,血从气使,毒气蓄于皮肤,流为肿毒,多在腮颊耳根,成痛成疖,谓之毒风。用法用量:每用1-2钱,用醇醋调涂患处,如干再涂,仍服疏风化毒之剂。
-
蝮蛇酒
处方:活蝮蛇1条(一方有人参)。制法:上以醇酒1斗,封埋马溺处,周年取出,蛇已消化。功能主治:祛风化湿,解毒定惊。主恶疮,诸瘘,恶风顽痹,癫疾。麻风,肌肉麻痹不仁,筋脉拘急,皮肤燥痒或破烂者。用法用量:每服数杯。摘录:《本草纲目》卷二十五
-
化铁丹眼水
处方:雄鸡化骨(在肚内,红色圆形,形似苦胆,但非苦胆)3个,乌梅3个,杏仁7个,川椒6g,砂仁3g(打),风化消9g,古铜钱1文,新绣花针3支。制法:将上药放在瓷瓶内,以蒸馏水0.5公斤浸泡,将瓶口用蜡封,浸7日,以铁化为标志,经二次过滤消毒后使用。功能主治:椒疮。用法用量:每日滴眼3次。摘录:《中医眼科学讲义》
-
黄阁化癖膏
处方:秦艽5钱,三棱5钱,黄柏5钱,莪术5钱,蜈蚣5钱,当归3钱,大黄3钱,真香油2斤4两,黄丹1斤2两(水飞过,炒紫色),川山甲14片,全蝎14个,木鳖子7个。真阿魏1两,乳香5钱,没药5钱,麝香1钱,皮消3钱(风化为末),搅匀,以瓷器内盛之。功能主治:癖积气块,身体发热,口内生疳。摘录:《鲁府禁方》卷三
-
集成金粟丹
别名:金粟丸处方:九制牛胆南星2两,明天麻(姜汁炒)1两,明乳香(去油,净)1两,净全蝎(拣去尾足,以滚汤泡净,去其盐泥,晒干,炒)1两,节白附(姜汁炒)1两,梅冰片3分,代赭石(火煅红,以好醋淬之,煅7次,淬7次,研细末,以水飞,晒干)1两,直僵蚕(炒去丝)1两,赤金箔50张,真麝香3分。
-
加减茯苓丸
处方:陈皮(盐水炒)2两,半夏2两(用白矾、牙皂、生姜各1两煎汤,浸7日),白茯苓(去皮)1两5钱,风化消1两3钱,海桐皮(酒洗)1两,片子姜黄1两,木瓜1两,薄桂(去皮)5钱,甘草(炙)4钱,白芍(酒炒)2两,黄耆(盐水炒)2两。功能主治:湿痰壅滞,经络不通,两臂作痛,不能梳洗,及治手足疼痛麻痹,行步艰难。
-
劫嗽方
处方:诃子、五味子、风化消、五倍子各等分,甘草减半。功能主治:肺气耗散,久咳失音。用法用量:水煎服。稳卧。摘录:《证治汇补》卷五
-
解表升麻汤
处方:升麻羌活苍术各3克防风2.4克柴胡甘草各2.1克当归藁本各1.5克橘皮0.9克制法:上哎咀,作一服。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祛风化湿。治风湿在表,遍身壮热,骨节疼痛。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春加麻黄,去节。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
金伤散
《外科精义》卷下:金伤散:处方:白及3两,陈石灰(风化)2两,桑白皮2两,黄丹2两,白附子1两,南星1两,龙骨1两。摘录:《外科精义》卷下《御药院方》卷十:方名:金伤散组成:白及1两,白蔹1两,乳香1两,龙骨半两,石灰半斤(远年者佳),黄丹少许。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入黄丹,有如淡红色。用药禁忌:忌风水。
-
蓼草膏
处方:鲜蓼草10斤(晒干,烧灰存性,淋灰汁,熬膏至半碗听用),风化窑脑(即石灰)1两。制法:上二味调匀,入瓷罐收贮封固。功能主治:阴发背,黑凹不知痛者。用法用量:如遇阴毒,将笔蘸点在患处。不2次退透知痛,出黑水血尽,将膏药贴之自愈。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一
-
龙脑川芎丸
处方:桔梗2钱半,片脑6分,砂仁2分,白豆蔻(去壳)5分,薄荷1钱3分,川芎1钱,防风1钱,炙草1钱,酒芩1钱,连翘1钱。制法:炼蜜为丸,每两作20丸。功能主治:消风化滞,除热清痰,通利七窍。主用法用量:每服1-2丸,茶清化下。摘录:《育婴秘诀》卷四
-
龙脑芎犀丸
处方:石膏4两(细研),川芎4两,生龙脑1两(别研),生犀角1两,山栀子(去皮)1两,朱砂(研,飞)4两(内1两为衣),人参2两(去芦),茯苓2两(去皮,用白者),细辛2两(去苗),甘草(炙)2两,阿胶(碎,炒)1两半,麦门冬(去心)3两。主偏正头痛,心怔烦郁,面热目瞤,鼻塞脑昏,痰热咳嗽,咽膈不利。
-
龙脑芎犀圆
处方:石膏(细研)、川芎,各四两。生龙脑(别研)、生犀角、山栀子(去皮),各一两。飞)四两(内一两为衣),人参(去芦)、茯苓(去皮.阿胶(碎炒)一两半,麦门冬(去心)三两。功能主治:消风化痰,除心肺邪热,去头面诸风。治偏正头痛,心怔烦郁,面热目俽,鼻塞脑昏,痰热咳嗽,咽膈不利。
-
炉灰膏
处方:响糖炉内灰1升半,风化石灰1升(炒红),巴豆2钱,蟾酥2钱,白丁香末5分,炒石灰1钱。功能主治:除瘤点痣。主一切无名肿毒,恶疮及外痔瘰疬,气粟。如点瘰疬,去蟾酥,加轻粉1钱;畏痛,加乳香,没药各1钱;注意:好肉及眼上忌用。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
落痔膏
处方:灰苋灰2斗,纯白炭灰1斗。功能主治:一十三般痔。却用风化石灰,入细绢罗子内罗过3-5度,临时旋将汁少许,调风化石少许。篦子挑药点痔头,少时拭去又点,数度,如黑色,其痔自焦落,更看落后里面,以石榴子内平,便用盐汤洗,不得出风,后用封疮木槿散。摘录:《普济方》卷二九六引《卫生家宝》
-
麻菊二陈汤
处方:明天麻3克滁菊花4.5克钩藤钩茯神木各12克荆芥4.5克川芎2.4克姜半夏9克广红皮3克清炙草1.2克功能主治:熄风化痰。治痰晕。风痰上扰,头昏目眩,见物飞动,猝然晕倒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牛黄铁粉丹
处方:牛黄腻粉朱砂(研)麝香(研)生犀末脑子(研)铅白霜雄黄各22克天南星(牛胆制)铁粉川甜消人参各15克金箔银箔各10片(大者)制法:上十四味,研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熄风化痰,镇惊开窍。治中风痰盛,精神昏愦,言语謇涩,手足不遂,诸药不效者。用法用量:每服2丸,以薄荷汤化下。
-
天香炉煲猪肉
处方:天香炉30克猪瘦肉100克食盐适量制法:将猪瘦肉切成块,再与天香炉一起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调味即成。功能主治:祛风化湿,活血通经。适用于闭经。用法用量:每日2次,食肉,饮汤。摘录:《四川中药志》
-
新加桃仁承气汤
处方:鲜生地12克(拌捣生锦纹4.5克)粉丹皮6克焦山栀9克桃仁泥9克风化消3克(冲人)川贝母9克藕汁童便各100毫升(冲)功能主治:清营凉血,化瘀解毒。治秋瘟证,热盛伤营,吐血不止,脉洪数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天仙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天仙果:拼音名:TiānXiānGuǒ别名:水风藤、牛乳茶、山无花果、加星里[苗族语]来源:桑科天仙果FicusbeecheyanaHook.etArn.,以根入药。生境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主治关节风湿疼痛,头风疼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腹痛,腰疼带下,小儿发育缓慢。
-
石霜膏
《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吴氏集验方》:组成:风化石灰、百草霜各等分。主治:便毒虏气。用法用量:以米醋调,鹅毛顺手扫起。制备方法:上为末。
-
生肌饼
《医方类聚》卷一八五引《吴氏集验方》:组成:风化石灰6两,雄黄2两。主治:金疮。用法用量:却以莴苣自然汁拌和作饼子,阴晾干。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一气还魂丹
《千金珍秘方选》引徐洄溪方:组成:真犀黄5钱,风化瓜霜4钱,飞青黛(青鱼胆收干)3钱,硇砂5钱,人中白3钱,道地紫雪丹5分,真熊胆3钱,冰片1分5厘,灯心炭4分,珠粉1钱。阴虚,加黄柏末;喉风急闭,加指甲灰5分,壁钱炭(在砖瓦上者佳,木上者不可用)2分。制备方法:上药各为细末,另包听用。
-
神效灰煎
即纳一小铛中煎,令1-2沸,即别取1两石灰(风化者为佳,恐中湿者,须熬令极热)纳灰汁中和煎,以杖算搅之勿住手,候如煎饼面,少许细细取成膏,急泻著一瓷器中,搅令冷,不然,须臾干燥不堪用。常候此煎十分有一分堪久停。但有伤损,肉色须臾变赤黑色,痛如火烧状,若灸瘢发焮,经20余日,病自然脱落,无瘢痕。
-
桃红膏
《梅氏验方新编》卷二:方名:桃红膏组成:风化石灰4两。主治:腹胁积痛。用法用量:摊厚帛上。贴之。制备方法:上药铁锅炒热,入大黄末1两,再同炒红,取起,入肉桂末5钱,共和匀,米醋调成膏。
-
桃花生肌散
《医林纂要》卷十:方名:桃花生肌散组成:风化石灰(水澄过)半斤,大黄4两,栀子2两。功效:散瘀生肌,蚀恶肉,敛疮口。用法用量:合炒至石灰红色取起,去大黄、栀子,用石灰。须退冷陈久而后用。
-
消黄散
《活幼心书》卷下:方名:消黄散组成:风化朴消半两,真蒲黄半两。主治:风热温气上攻,舌硬肿大不消。用法用量:每用1字至半钱,点揩舌上下。制备方法:蒲黄晒干为末,同朴消乳钵内细杵匀。
-
梅药
《杏苑》卷六:方名:梅药组成:黄药、大黄、风化消各等分。主治:喉痛不妨咽物,咽物则微痛。用法用量:时时噙咽即愈。制备方法:用陈霜白梅(去核)杵烂如膏,入药为丸,如芡实大。
-
清热活血化毒膏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方名:清热活血化毒膏组成:乳香5分,苍耳子5分,甘草5分,冰片少许。功效:清热和血,祛风化湿,解毒。主治:皮肤疮疡。用法用量:加入黄连膏2钱,共捣烂合膏。外敷。
-
阿魏消痞丸
处方连翘5两,麦芽10两,山楂肉5两,莱菔子10两,蒌仁10两,风化消2两5钱,六神曲10两,大贝母5两,黄连5钱,阿魏5钱(醋化),制南星10两,胡黄连5两,青盐2两。功能主治一切积滞不化,及症瘕痞块,小腹有形,按之则痛等症。用法用量每服1-2钱,开水送下,服后食胡桃肉,以解药气。
-
五芝丸
《嵩崖尊生》卷九:方名:五芝丸组成:大黄5钱(酒浸),磺石(煅)2钱,南星(矾水浸)2钱,半夏2钱,皂角(水浸)2钱,枳壳1钱,风化消5分,黄芩5分。主治:痰盛癫狂,脚气走注,痞块,嘈呕喘肿,心痛连少腹,噎膈。服后小便赤,大便如胶,其验也。制备方法:神曲和丸。
-
磷循环
磷循环是磷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存在于岩石和天然磷酸盐中的磷,通过风化等作用后溶于水,植物从环境中吸取磷,使之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土壤中的磷易和钙或铁结合,其化合物植物不能直接吸收。磷是地球上许多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限制因素。
-
全球磷循环
全球磷循环磷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们通过风化和采矿进入水循环,变成可溶性磷酸盐被植物吸收利用,进入食物链。以后各类生物的排泄物和尸体被分解者微生物所分解,把其中的有机磷转化为无机形式的可溶性磷酸盐,接着其中的一部分再次被植物利用,纳入食物链进行循环;
-
司天
位当三之气,主管上半年的气候、物候等变化。参见司天在泉:司天在泉为运气术语。司天象征在上,主上半年的气运情况;如子午年是少阴君火司天,则阳明燥金在泉;司天与在泉,可推算一年中岁气的大体情况,及气运影响与发生疾病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
-
在泉
在泉为运气术语。在泉指客气中在位置上与司天相对之气。位当终之气,主管下半年的气候、物候等变化。司天象征在上,主上半年的气运情况;如子午年是少阴君火司天,则阳明燥金在泉;司天与在泉,可推算一年中岁气的大体情况,及气运影响与发生疾病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
-
燥痰汤
《金鉴》卷四十一:方名:燥痰汤组成:枯黄芩、旋复花、海石、天冬、橘红、风化芒消、枳壳、桔梗、贝母、瓜蒌霜。主治:燥痰。
-
半消丸
《医学入门》卷五处方半夏2两,风化消1两。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中脘停伏痰饮,致臂痛不能举,左右时复转移。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生姜汤送下。
-
薄荷白檀汤
处方:白檀1两,荆芥穗2两,薄荷叶4两,栝楼根1两,甘草4两(炙),白芷2两,盐4两,缩砂仁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消风化痰,清头目。主风壅头目眩,鼻塞、烦闷、精神不爽。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新补薄荷白檀汤”。摘录:《宣明论》卷三
-
定嗽化痰方
处方:黄芩1两半(酒洗),滑石半两,贝母1两,南星1两,风化消2钱半,白芥子5钱(去壳)。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功能主治:咳嗽。用法用量:口服。摘录:《医学纲目》卷二十六
-
东方甲乙丹
别名:青龙丹处方:灯草炭5钱,青黛3钱,犀黄1钱2分,硼砂2钱,珠粉(生研)3分,人中白3钱,冰片5厘,儿茶5分,地道紫雪丹5分,风化消2钱。功能主治:喉症,口疳,重舌。用法用量:上为末,和匀吹入。如喉症初起,并不腐烂,但形红肿。去犀黄、珠粉,加薄荷5分,蒲黄(生用)3分。摘录:《千金珍秘方选》
-
防葛平胃散
概述:防葛平胃散为方剂名,出自《症因脉治》卷二方。处方:防风、葛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功能主治:功能祛风化湿,和胃止呕。主治风气呕吐,头额疼痛,面赤面热。用法用量:水煎服。运用:如风寒,加生姜;风热,加栀子、黄连、竹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