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腰以上肿
腰以上肿水肿证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诸有水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将治疗肿胀病的发汗病,喻之为“开鬼门”;而腰以下肿的利小便治法,喻之为“洁净府”。治腰以上肿,张仲景用越婢汤、越婢加术汤;宜麻黄、羌活、防风、柴胡、牛蒡子、葱白、忍冬藤以开之。”
-
甘草麻黄汤
概述:甘草麻黄汤为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方论》方。身体面目悉肿,腰以上肿甚,身微热,口不渴,无汗,小便不利者。附注:麻黄汤(《千金翼方》卷十九)、麻黄甘草汤(《三因》卷十四)、二物汤(《普济方》卷三八六)、麻甘汤(《医学入门》卷七)、走马通圣散(《金匮要略今释》卷五引《秘传经验方》)。
-
祛水饮
《玉案》卷五:方名:祛水饮组成:麻黄(去节),柴胡1钱,升麻8分,防风3钱,山楂3钱,生姜5片。功效:发汗。主治:腰以上肿,身热气在表。用法用量:水煎服。
-
小儿肿病
小儿肿病为病证名,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小儿浮肿。《儒门事亲》:“小儿通身浮肿,是水气肿也。”治则:《金匮要略方论》载“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临床常用的有发汗、利小便以及健脾益气、温肾化浊等法。亦可分为心水、肝水、脾水、肺水、肾水、胃水、胆水、小肠水、大肠水、膀胱水,辨证施治。
-
传信散
处方:旋覆花头子3两,白茯苓3两,橘皮(去瓤)3两,桑白皮(锉,炒黄色)3两,犀角屑1两,紫苏茎2两,豉3合,生姜4两(切),大枣12枚(去核)。功能主治:毒风腰脚无力肿痛,腹胀心烦,气上冲咽喉,头面浮肿,呕逆。但又恐下气、破气的药太多,一味蛮攻,致伤元气,所以又加入姜、枣,以和中健胃,保护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