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科经纶
《女科经纶》为书名。清·肖赓六撰。刊于1684年。本书汇辑历代有关妇科著作中的理论和证治,依类选编,共分月经、嗣育、胎产、产后、崩带、带下和杂证七门,列病证163种,引录各家论述700余条,并附加按语,予以补充或订正。本书资料较广博,对妇科临床辨证有一定参考价值,惟书中有论治而无附方。建国后有排印本。
-
萧埙
萧埙清代医家。潜心研究《灵枢》、《素问》及历代名医著作,长于治虚损、痨瘵等内科杂症。撰《医学经纶》一百三十四卷,以经说为主,详加阐发,条理清晰。另撰《女科经纶》,谓:妇女病四诊难尽,而妇女之病,莫重于月经、胎产、崩淋、带下等症。先经不调而后病者,调其经则病自愈。另著《中风症》(1722年),今存抄本。
-
积精
指月经期间因房事而致腹部痞满肿块一类病证。《女科经纶》:“陈藏器曰:一犯月水行房,精血相射,入于任脉,留于胞中,以致小腹结满,病如伏梁,水溺频涩,是名积精”。治当消积化痞,行瘀通淋,桂枝茯苓丸加减。
-
血沙淋
指妇人月经来时,交合阴阳,伤于血络,而致经漏淋漓不止,俗名血沙淋。经漏又名月漏、血漏、经血不断、漏下、漏下不止、月水不绝、月水不断、经脉不止、经候不止等。指阴道出血淋沥不断,或经期血来而持续日久不止,血量较少或略增多。病因多为气虚、血热、阴虚、气郁、血瘀等,致使气血失调,冲任不固而为经漏。
-
经来色淡
经来色淡病证名。指月经颜色浅淡。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气血俱虚,脾肾阳虚,运化功能减弱所致。《女科经纶》引朱丹溪语:“色淡者,虚而有水混之也。”治宜补气益血以调月经,方用八珍汤加黄芪、香附、生姜,兼常服六味地黄丸。虚甚者加附子、干姜。
-
血室
概述:血室出自《伤寒论》:1.冲脉;《针灸甲乙经》:“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冲脉与任、督两脉同起于胞中,浅出于腹股沟当气冲穴的部位,与足少阴肾经(《难经》作足阳明胃经)并行向上,到胸中而弥漫散布。本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腹气逆而拘急,躁热,疝瘕,喘动应手,不孕,痿证等。
-
小户嫁痛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三。亦名小户嫁。妇女阴户小致性交时疼痛·小户嫁痛:小户嫁痛(vaginalpainduringfirstcoitus)是指妇女阴户紧小,由于初次性交引起的出血、疼痛。又方疗嫁痛:一味牛膝或一味大黄,酒煮服。多因肝经郁热,脾虚聚湿,湿热下注所致。治宜清热利湿,用丹栀逍遥散内服,外用四物汤料合乳香捣饼纳阴中。
-
小户嫁
小户嫁为病名,出《医宗宝鉴·妇科心法要诀》。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三,亦名小户嫁。指妇女阴户小,性交时疼痛。《女科经纶》卷八:“妇人小户嫁痛连日,方用甘草、生姜、白芍、桂心、酒煮温服。又方疗嫁痛:一味牛膝或一味大黄,酒煮服。又乌贼鱼骨烧末,酒吞之。
-
试胎
试胎(testinglabor)是指孕妇妊娠八九个月时出现的较为短暂的无规律的腹痛表现,一般痛后如常而无分娩征象(妊娠中期或晚期出现胎忽乱动,腹痛等症状。但脉象无分娩征象者。唐桐园《大生要旨》卷二:“受胎六七个月或八九个月,胎忽乱动,二三日间或痛或止,或有水下,但腰不甚痛,是脉未离经,名曰弄胎,又曰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