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指节
概述:中指节:1.经外奇穴名;2.推拿穴位名。出《千金翼方》。《中国针灸学》列作奇穴。位于手中指背侧,远端指节横纹中点稍前方之凹陷中。主治牙痛等。一般艾炷灸5~中指的近端指关节部。《小儿推拿广意·阳掌十八穴疗病诀》:“中指节,推内则热,推外则泻。”
-
后头点
后头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手小指背侧尺侧缘,小指屈曲位,近侧指节骨与中指节骨的指节关节部。主治后头痛、颊痛、急性扁桃体炎、呃逆、脊背痛、胭窝痛、臂痛。一般紧靠骨膜直刺0.2~
-
水底捞明月
水底捞明月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用于治疗发热等症。《小儿按摩经·手诀》:“先清天河水,后五指皆跪,中指向前跪,四指随后,右运劳宫,以凉气呵之,退热可用。若先取天河水至劳宫,左运呵暖气,主发汗,亦属热。”《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水底者,小指边也;
-
斑蝥散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时用温酒调下1.5克,午后再服。功能主治:九漏。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七《回春》卷八:斑蝥散:别名:神效散处方:斑蝥(去翅足,酒炒)1钱,穿山甲(土炒)1钱,僵蚕(去头足,酒炒)1钱,丁香1钱,白丁香1钱,苦丁香1钱,红小豆1钱,磨刀泥1钱。功能主治:瘦病复连,传尸鬼气,疰忤恶气。
-
小骨空
概述:小骨空为经外奇穴名(xiǎogǔkōngEX-UE6)。主治目赤肿痛,白膜翳障,目翳,风眩,烂眼,耳聩无闻(耳聋),喉痛,咽喉炎,掌指关节痛等。一说在手小指背侧,远侧指节骨与中指节骨关节之中点处(《针灸经外奇穴图谱》)。握拳,拳心向上,于小指背面近侧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处取穴。一般艾炷灸3~治手节痛,目痛。
-
灸癜风
灸癜风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手中指掌侧,远侧指节横纹之中点稍前方。《备急千金要方》:“白癜风,灸左右手中指节去延外宛中三壮,未差报之。”《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经外穴,名灸癜风,定位在手中指掌侧,远侧指节横纹中点稍前方处。
-
前头点
前头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手食指背侧桡侧缘,食指成屈曲位,近侧指节骨与中指节骨的指间关节部。主治胃病、阑尾炎、四肢关节痛、急性踝关节扭伤、牙痛、前头痛。一般紧靠骨膜直刺0.3~
-
小节
概述:小节:1.人体结构名;2.经外奇穴名。人体结构名·小节:小节为人体结构名,指略高出体表的小骨节,如指掌关节。《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人有小节。”位于第四指背侧的近侧指节与中指节的关节尺侧缘。主治急性扭伤、偏头痛、耳痛、肋间神经痛、肝区痛、胆绞痛等。一般斜刺0.2~
-
水中捞月
水中捞月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幼科铁镜》。1.在儿掌心滴冷水,旋推旋吹冷气,如运八卦相似(见《幼科铁镜》卷一)。2.左手大指屈儿中指,用冷水滴在劳宫,用右手扇几下,再滴冷水于总经,以冷气吹之,又用中指节自总经按摩至曲池,并在儿臂外侧按摩(见《厘正按摩要术》卷三)。此法性凉,除大热。
-
水底捞月
水底捞月为小儿推拿手法名。《小儿按摩经·手诀》:“先清天河水,后五指皆跪,中指向前跪,四指随后,右运劳宫,以凉气呵之,退热可用。若先取天河水至劳宫,左运呵暖气,主发汗,亦属热。”2.由小指尖推向手掌根部坎宫穴,再回转至内劳宫穴,如捞物状。《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水底者,小指边也;
-
横指寸
横指寸为取穴比例寸之一。通常以一拇指(指节横纹)为1寸,两横指(食、中指中节横纹)为1.5寸,四横指(二、三、四、五指)为3寸(即一夫法)。参见拇指寸、一夫法:拇指寸为手指比量法之一。出《备急千金要方》。又称手夫。即以食、中、环、小四指相并,当中指节上横度,其两侧间距离称一夫,折作3寸。
-
甘草法
中医治法·甘草法:甘草法为古代下胎毒法之一。婴儿初生,防止恶汁吸入,清洁口腔,用甘草浓煎去滓,以消毒纱布缠指蘸药拭口,或分数次滴灌口中,经常服用,其毒自解。《幼幼新书》卷四引《肘后方》之甘草法:别名:甘草汤组成:甘草如中指节(炙,碎)。用法用量:水2合,煮1合,每用1蚬壳,缠绵点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