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日咳
当细菌随空气飞沫浸入易感者的呼吸道后,细菌的丝状血凝素黏附于咽喉至细支气管黏膜的纤毛上皮细胞表面;发生支气管肺炎时,阵发性痉咳可暂时消失,而体温突然升高,呼吸浅而快,口唇发绀,肺部出现啰音,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X线胸片检查可见肺炎病变。20ml肌内注射,5~
-
罗汉果茶
《福建民间方》方之罗汉果茶:处方:罗汉果1只柿饼3~注意:小儿风寒感冒咳嗽勿用。用于百日咳、风热咳嗽不止者。用法:罗汉果加水300毫升,煮沸5分钟后加入绿茶即可,分3~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医疗保健汤茶谱》方之罗汉果茶:罗汉果茶以普洱茶、罗汉果、菊花为主要原料,用于高脂血的辅助治疗。
-
栗毛球
《*辞典》:栗毛球:出处:《纲目》拼音名:L M oQi 别名:栗毛壳(《唐本草》),栗刺壳(《日用本草》),风栗壳(《广东中药》Ⅱ),板栗壳斗(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总苞。功能主治:治丹毒,瘰疬痰核,百日咳。②《唐本草》:疗丹火疮、毒肿。附方:①治痰火头疬:风栗壳一两,蜜枣三枚。
-
山麻雀
出处:《杭州药植志》拼音名:ShānM Qu 来源:为姜种植物蓑荷的花穗。原形态:形态详蓑荷条。功能主治:治咳嗽,小儿百日咳。附方:治百日咳:山麻雀二朵,生香榧八粒。合煎服。摘录:《*辞典》
-
鸬鹚涎丸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水蜜丸;《中国医学大辞典》:方名:鸬鹚涎丸组成:光杏仁2两,栀子(炒黑)2两,石膏2两,蛤粉2两,天花粉2两,牛蒡子3两,生甘草4钱,麻黄8钱,青黛1两,射干1两,细辛5钱。功效:理肺止咳。主治:小儿鸬鹚瘟。百日咳(即小儿顿嗽)。制备方法:共为细末,鸬鹚涎3两加蜜为丸,如弹子大。
-
太白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太白菊:拼音名:T iB iJ 别名:紫菀千花、肺经草、柔软紫菀来源:菊科太白菊AsterflaccidusBunge,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总苞半球形,被白色长毛或腺毛;冠毛白色,外层披针形,内层有多数糙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性味:味苦;
-
金丝桃果实
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JīnSīT oGuǒSh 来源:为藤黄科植物金丝桃的果实。性味:甘。功能主治:治肺病,百日咳。附方:①治肺病:金丝桃果实三钱,麦冬三钱,阿胶一钱五分,淫羊藿三钱。②治百日咳:金丝桃果实、粗金鸡尾、木桂花、酢浆草、木贼、蛇莓各等分。
-
小指尖
主治黄疸、 疝、消渴、百日咳。位于手、足小指(趾)尖端·小指尖:小指尖为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即手足小指穴。《备急千金要方》:“消渴小便数,灸两手小指头及足两小指头…”后《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手足小指穴。主治食注,消渴,小便频数, 疝。足小指尖并治难产。直刺0.1寸;
-
尘气
尘气为经穴别名。出《经穴汇解》。身柱为经穴名(ShēnzhùGV12)。伏卧取穴。有宣肺泻热、清心宁神作用。如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及哮喘、肺结核、百日咳、感冒、身热头痛、癫、狂、痫症、小儿抽搦、惊厥、神经衰弱、癔病及胸脊强痛。本穴配大椎、肺俞治慢性支气管炎;配关元、足三里(灸)治佝偻病。
-
百日咳补体结合试验
化验结果意义:在百日咳菌感染初期阴性,病后2周阳性率约0.25(25%),3周约达1.0(100%)。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细菌性传染病免疫学检测化验类别一:传染病免疫学检查化验类别二:细菌性传染病免疫学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有天花、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麻疹、流行性感冒、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和支原体肺炎等。流感曾发生过多次全球性大流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1918~鉴于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大面积空气消毒方法,故其预防重点在于接种疫苗。
-
黄独零余子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辛,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治百日咳,咳嗽,头痛。磨汁或浸酒。(《福建民间草药》)⑤治食道癌、子宫癌、直肠癌:黄独干珠芽十两,切片,62度白酒三斤,装入小口陶罐内,石膏封口,糠火慢烧二小时,或将陶罐放入锅内,慢火蒸二小时,提出陶罐,稍冷后放入冷水中浸七天七夜,过滤即得。
-
采福茶
概述:采福茶以莱菔子、绿茶、白糖为主要原料,具有下气定喘,消食化痰的功效。原料:莱菔子15克,绿茶2克,白糖适量。用法:莱菔子焙干研粉,与茶叶一起用开水冲饮,可加入适量白糖。适用人群:采福茶适用于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者。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白背三七茎叶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B iB iSānQīJīnɡY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茎叶。性味:《云南中草药》:咸微辛,寒,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舒筋,止血,祛瘀。①《云南中草药》:清热消炎,舒筋活络。附方:①治骨折,外伤出血:白背三七茎叶研末撒布患处。③治百日咳:白背三七茎二茧三钱。红糖引,煮鸡蛋吃。
-
南天竹叶
《*辞典》:南天竹叶: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N nTiānZh Y 别名:南竹叶(《百草镜》),天竹叶(《上海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的叶片。性味:《广西中药志》:味苦,性寒,无毒。功能主治:治感冒,百日咳,目赤肿痛,瘰疬,血尿,小儿疳疾。(《纲目拾遗》)③治小儿疳病:南天竹叶,煎汤代茶服。
-
香樟果
出处:《红河中草药》拼音名:XiānɡZhānɡGuǒ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果实,秋季采,阴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香樟条。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解表退热。附方:①治高热感冒,麻疹:香樟果一至二枚。②治百日咳,痢疾:香樟果二钱,桉叶二钱,水煎服。
-
万寿菊
1.治头晕目眩,目痛,牙痛,小儿惊风,感冒咳嗽,百日咳。《全国中草药汇编》·万寿菊:拼音名:WànShòuJú别名:蜂窝菊、金盏菊、臭菊花、臭芙蓉、芙蓉花来源:菊科万寿菊属植物万寿菊TageteserectaL.,以花和根入药。秋冬采花,鲜用或晒干用。性味:苦,凉。功能主治:花: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根:解毒消肿。
-
岗梅
拼音名:GǎnɡM i别名:点称星、称星树、土甘草、山梅根、假青梅、白点秤、天星木、秤星树、百解茶来源: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梅叶冬青Ilexasprella(Hook.etArn.)Champ.exBenth.,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用于感冒,高热烦渴,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百日咳,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野蕈、砒霜中毒。
-
蝗虫
拼音名:Hu nɡCh nɡ别名:飞蝗、飞蛩、蝗蝻来源:昆虫纲直翅目蝗科飞蝗LocustamigratoriaL.,以全虫入药。生境分布:华北偶有发现。性味:咸,平。神经衰弱,失眠,肺结核,咳嗽气急:蝗虫粉,每服2钱,一日2~3次,食后服。哮喘,百日咳:蝗虫5~6只,水煎去渣,加黄酒少许,一日2次,温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鸬鹚涎
附方:①治肾咳,俗呼顿呛,从小腹下逆上而咳,连嗽数十声,少住又作,甚或咳发必呕,牵掣两胁,涕泪皆出,连月不愈者:鸬鹚涎滚水冲服。(《纲目拾遗》)②小儿鸬鹚瘟:光杏仁、栀子(炒黑)、石膏、蛤粉、天花粉各二两,牛蒡子三两,生甘草四钱,麻黄八钱,青黛、射干各一两,细辛五钱。每服一丸,灯心、竹叶煎汤化下。
-
麻雀肉
拼音名:M Qu R u别名:家雀肉来源:雀形目文鸟科树麻雀Passermontanus(L.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麻雀肉能防治:1.小儿疳积;2.神经衰弱经常失眠者;4.夜盲症;预防感冒:麻雀肉去肠与胆,加油盐酱醋煮食当小菜吃。成人每日可吃至8只,小儿酌减。治百日咳:麻雀肉与冰糖煮烂吃。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山红稗
拼音名:ShānH nɡB i别名:山稗子、红稗、浆果苔草、芭茅草来源:莎草科苔属植物山稗子CarexbaccansNees,以全草、根、种子等入药。秋季采集,分别处理,晒干。性味:根:苦、涩,凉。功能主治:根:调经止血。用于鼻衄,便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种子:透疹止咳,补中利水。用于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肿。
-
蛇胆
来源:游蛇科动物乌风蛇ZaocysdhumnadesContor或其他种蛇的胆囊。取出胆囊,通风处晾干。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镇痉。用于小儿肺炎,百日咳,支气管炎,咳嗽痰喘,痰热惊厥,急性风湿性关节炎。2个,入丸、散剂或兑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石米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米:别名:小石枣子、小羊耳蒜来源:兰科羊耳蒜属植物石米LiparisfargesiiFinet,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热,润肺止咳。用于肺结核咳嗽,风热咳嗽,百日咳。
-
无患子叶
《*辞典》:无患子叶: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W Hu nZǐY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的嫩枝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无患子条。功能主治:①《广西中药志》:内服并外敷,治蛇伤。②《岭南草药志》:治百日咳,无患树苗二钱,煎水服。
-
香木菌桂
《*辞典》:香木菌桂: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拼音名:XiānɡM JūnGu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椿树的枝叶及树皮。4对刺状牙齿,罕为全缘,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叶柄长8~花冠裂片4,反卷;雄蕊2,花柱圆筒状,柱头头状,子房2室。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各地。性味:微苦,凉,无毒。内服治百日咳。
-
小黄构
拼音名:XiǎoHu nɡG u别名:小黄钩、藤构、娃娃皮来源:瑞香科小黄构WikstroemiamicranthaHemsl.,以茎皮、根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止咳化痰。主治风火牙痛,哮喘,百日咳。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杨翠木
别名:白菁檀梨、假海桐、羊耳朵树来源:茶茱萸科杨翠木PittosporopsiskerriCraib,以树皮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解表。治感冒,流感发热,百日咳,疟疾。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云钩莲
概述:云钩莲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的胖血藤之别名。别名:毛血藤、百解药、云钩莲、荞叶细辛来源及产地:蓼科植物牛皮消蓼PolygonumcynanchoidesHemsl.的根。性味:辛、涩,凉。功能主治:敛肺,止咳,理气,止痛。治肺结核咳血,百日咳,胃脘胀痛,风湿关节痛。
-
时行顿咳
时行顿咳出《医学正传》。即百日咳。详该条。
-
迫咳
迫咳病证名。《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小儿冷风入肺,上气气逆面青,喘迫咳嗽。”即百日咳。详该条。
-
鸡咳
鸡咳病名。《温病条辨》:“凡小儿连咳嗽数十声,不能回转,半日方回,如鸡声音。”即百日咳。详该条。
-
百合七
百合七此药为百合科植物云南大百合(Cardiocrinumgiganteumvar.yunnanense)的鳞茎。因其鳞茎形如百合,故得此名。茎直立,粗壮,中空。蒴果长圆形。分布于新华、宋洛、大岩屋、老君山、木鱼、松柏、板仓、下谷坪、大九湖等地。该药具有清肺止咳、解毒、散瘀的功效。用于肺虚咳嗽、百日咳、呕吐、乳痈、疮疗肿毒
-
冰糖天烛子
《福建中草药》处方南天烛子10~15克冰糖15克制法南天烛子于秋季果实成熟时或至次年春季采收,晒干后备用。15克,放入搪瓷杯内,加水适量煎汤,待煎沸5~功能主治敛肺,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用法用量以上为1日量,分2~3次当茶温热饮用。注意小儿外感风寒咳嗽者不宜选用。
-
大蒜素
药品说明书:别名:大蒜新素;大蒜素外文名:Allicin,Alliin,Allisatin,Allitrid适应症:临床应用于肺部和消化道的真菌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急慢性菌痢和肠炎、百日咳,以及肺结核等。并有降低血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和脂蛋白的作用。150mg,用5%或10%葡萄糖液1000ml稀释后缓缓滴注,4~
-
生姜大蒜炖红糖
处方:大蒜红糖各10克生姜2片制法:将上各味加清水半碗,隔水炖熟,去渣即成。功能主治:祛痰止咳,止呕。适用于百日咳。用法用量:1日内分2~3次服完。摘录:《贵州中医验方》
-
饴糖萝卜汁
处方:白萝卜汁30克饴糖20克制法:将白萝卜汁、饴糖与适量沸水搅匀,即可食用。功能主治:润肺止咳。适用于百日咳。用法用量:每日3次,顿服。摘录:《本草汇言》
-
浙贝蛋
处方:浙贝母2~3克鸡蛋1个制法:把浙贝母研为细末。取鸡蛋1个,洗净外壳后在其尖端剪一小孔,把浙贝粉由小孔内放入,摇匀后以纸封闭小孔,放入饭锅内,小孔一端朝上,蒸熟即可。功能主治:止咳平喘。适用于小儿百日咳。摘录:《民间方》
-
蚌花
拼音名:B nɡHuā来源:鸭跖草科紫万年青属植物紫万年青Rhoeodiscolor(L’Her.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或将花蒸约10分钟,晒干。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凉血止痢。用于肺燥咳嗽,咯血,百日咳,淋巴结结核,痢疾,便血。用法用量:鲜叶1~2两,或干花20~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车桑仔
拼音名:ChēSānɡZǎi别名:山杨柳、油明子、炒米柴、野碧桃、夜闹子、狗闹子、山枝莲、溪柳、毛乳、石故纸、白石楝、坡柳来源:楝科车桑仔Dodonaeaviscosa(L.生境分布: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性味:微苦、辛,温。全株研末,外用敷治疮毒,湿疹,荨麻疹,皮疹。注意:误食其叶可引起腹泻等症状。
-
多花沿阶草
别名:大叶麦冬、竹叶茶、糯米草、糯米条、假麦冬来源:百合科多花沿阶草OphiopogontonkinensisRodr.,以块根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广西。性味:甘、微苦,微寒。功能主治:润肺生津,止咳化痰。主治百日咳,尿道炎,肺结核咳嗽,咯血,支气管炎。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壳甲综合征
概述:贝壳甲综合征(ShellNailSyndrome)甲床及骨质萎缩。Cornelius和shelley于1967年报道了1例,该患儿4岁时发生继发于百日咳的支气管扩张,5岁时出现指甲改变。壳甲综合征分类:皮肤科甲病ICD号:L60.8贝壳甲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杵状指。检查:X线检查示远端指骨变细,血管丛完全缺乏。
-
大椎四花
大椎四花为经外奇穴名。出《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背部,以第二、三胸椎棘突之间点为基点,其左右上下各旁开0.6寸处,计4穴。主治百日咳。—般针0.3~0.5寸;可灸。
-
威灵仙灸
威灵仙灸为敷灸方法之一。取威灵仙(以嫩为佳)捣成糊状,加入少量红糖搅拌均匀备用。用时将药贴在穴位上,贴敷的时间以起泡为度,一般贴敷5分钟,避免刺激过强。如贴足三里穴治痔疮下血;贴太阳穴治疗急性结膜炎;贴身柱穴治百日咳;贴天容穴治扁桃腺炎等。
-
龙舌三尖刀
概述:龙舌三尖刀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的卤地菊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卤地菊Wedeliaprostrata(Hook.etArn.)Hemsl.的全草。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1.治白喉,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鼻衄,高血压病。2.治乳腺炎,疔疮痈肿。
-
边兰
概述:边兰为中药名,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记载的莸(yóu)之别名。别名:边兰、倒挂金钟、疳积草、对着钱。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性味:微甘、凉。功能主治:解表,止咳,利湿,止血。1.治感冒,百日咳,尿路感染,白带,小儿疳积。2.治外伤出血。
-
百解药
概述:百解药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的胖血藤之别名。别名:毛血藤、百解药、云钩莲、荞叶细辛。来源及产地:蓼科植物牛皮消蓼PolygonumcynanchoidesHemsl.的根。性味:辛、涩,凉。功能主治:功在敛肺,止咳,理气,止痛。主治肺结核咳血,百日咳,胃脘胀痛,风湿关节痛。
-
花生茶
概述:花生茶以花生米、西瓜子各、红花、冰糖、茶叶为主要原料,具有宣肺活血,化痰镇咳的功效,适用于百日咳者。原料:花生米、西瓜子各5克、红花1.5克,冰糖30克,茶叶适量。用法:西瓜子捣碎,连同花生米、红花、冰糖、茶叶加水煮半小时,随时饮用,花生米一并食之。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黄豆芽茶
概述:黄豆芽茶以黄豆芽、生车前草、陈茶叶为主要原料,适用于小儿百日咳者。用法:冷水煎熬加冰糖60克,再煮三沸,使糖溶化。10岁,每次18克,1日3次。适用人群:黄豆芽茶适用于小儿百日咳者。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手足小指穴
概述:手足小指穴为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消渴小便数,灸两手小指头及足两小指头…”后《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手足小指穴。近世以在手者称小指尖,在足者称足小趾尖。功能主治:主治食注,消渴,小便频数, 疝。手小指尖并治黄疸。足小指尖并治难产。刺灸法:直刺0.1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