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哮
热哮者,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伴有发热,不恶寒,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或弦滑。药用麻黄宣肺定喘,黄芩、桑白皮以清热肃肺,杏仁、半夏、款冬、苏子化痰降逆;取膻中、合谷、大椎、丰隆、中府、孔最、天突。
-
哮病
当大发作时可见正虚与邪实相互错杂。热哮:热哮(heatwheezing)是指内积痰热,熏灼肺胃,引动宿痰,以气促胸高,喉中哮鸣,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痰色黄而胶黏浓稠,呛咳不利,发热,头痛,有汗,胸闷,烦躁不安,面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或滑,脉滑数为常见症的哮病证候。
-
哮病·发作期
以邪实为主。热哮:热哮(heatwheezing)是指内积痰热,熏灼肺胃,引动宿痰,以气促胸高,喉中哮鸣,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痰色黄而胶黏浓稠,呛咳不利,发热,头痛,有汗,胸闷,烦躁不安,面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或滑,脉滑数为常见症的哮病证候。针灸治疗热哮:治法:宣肺清热,化痰降逆。
-
哮证
概述:哮证为证名,是指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一旦大发作时,每易持续不解,邪实与正虚错综并见,肺肾两虚而痰浊又复壅盛,严重者因肺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命门之火不能上济于心,则心阳亦同时受累,甚至发生“喘脱”危候。治法:肾摄纳治疗肾虚型哮证的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辨其阴阳进行化裁。
-
哮
《医学正传》卷二:“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医宗必读》卷九:“哮音与喘相类,但不似喘。《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二十二:“哮即痰鸣气喘之常发者,膈内有壅塞之气,肺中有胶固之痰,肺络又有风寒之感,三者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有冷哮、热哮之分,详见冷哮、热哮条。
-
实哮汤
《仙拈集》卷一:方名:实哮汤组成:百部2钱,炙草2钱,桔梗3钱,茯苓1钱半,半夏1钱,陈皮1钱。主治:遇冷气风寒而发为实哮。用法用量:水煎服,2煎即愈。加减:热哮,加玄参3钱;寒哮,加干姜1钱;盐哮,加饴糖3钱;酒哮,加柞木3钱。
-
虚哮汤
《仙拈集》卷一引《汇编》:方名:虚哮汤组成:麦冬3两,桔梗3钱,甘草2钱。主治:热哮,伤热伤暑而发,并盐哮、酒哮。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即愈。不必加去痰之药,加则不效矣。
-
双黄平喘颗粒
双黄平喘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双黄平喘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宣肺,化痰平喘。3.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实哮
实哮证名。因寒邪、郁热、暑热、水饮、胶痰等实邪所致的哮吼。见《类证治裁·哮症论治》。因所感病邪与证状的不同,可相应采用散寒宣肺、涤痰化饮、清热降气等法。详见冷哮、热哮、水哮、痰哮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