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诃子
树皮暗褐色,小枝常被棕色柔毛。产地:诃子主产云南。功效与主治:诃子具有涩肠敛肺,降火利咽的功效。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咳不止、咽痛音哑。鉴别:取本品(去核)粉末0.5g,加无水乙醇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5ml溶解,通过中性氧化铝柱(100~性味与归经:苦、酸、涩,平。
-
咳血方
它由青黛12g、瓜蒌仁18g、栀子(炒黑)18g、诃子12g、海蛤石18g组成,具有凉血止血,清肝宁肺之功效。其余心烦口苦,颊赤便秘,苔黄脉弦数,则是肝火的辨证依据。肺热损伤肺络而出血,可见咳血或痰中带血;佐以诃子清热敛肺止咳。姜汁能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同时对炎症的早、晚各期均有抑制作用。
-
木香散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方之木香散:组成:木香半两,诃黎勒皮3分,草豆蔻半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益智子半两(去皮),白术1两,白茯苓3分。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酒下。
-
诃黎勒散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诃黎勒散:处方:青皮(去瓤)、诃子皮,各四十两;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1日3-4次。用法用量:粥饮和,顿服。主治:饮酒后痰滞,心膈不利,腹胁胀满。《外台》卷七引《广济方》:组成:诃黎勒4颗(炮,去核),人参2分。主治:久患血痢。
-
铁笛丸
用于阴虚肺热津亏引起的咽干声哑、咽喉疼痛、口渴烦躁。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铁笛丸的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TiediWan标准编号:WS2-B-0128-89处方:麦冬150g玄参150g瓜蒌皮150g诃子肉150g青果60g凤凰衣15g桔梗300g浙贝母300g茯苓150g甘草300g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果皮纤维层淡黄色。
-
洁白丸
处方:诃子(煨)370g、南寒水石210g、翼首草85g、五灵脂膏178g、土木香26g、石榴子26g、木瓜26g、沉香19g、丁香20g、石灰华13g、红花6g、肉豆蔻13g、草豆蔻13g、草果仁13g制法:以上十四味,除五灵脂膏外,其余诃子等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五灵脂膏加炼蜜370g及适量的水泛丸,干燥,打光,或包薄膜衣,即得。
-
固肠丸
《医学入门》卷七:固肠丸:处方:龙骨附子枯矾诃子各60克良姜赤石脂各45克丁香30克木香15克白豆蔻砂仁各18克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准绳 女科》卷三:方名:固肠丸组成:人参(去芦)、苍术(米泔浸1宿)、茯苓、木香(不见火)、诃子肉(煨)、乌梅肉、肉豆蔻(面裹煨)、罂粟壳(去蒂瓤)各等分。
-
清音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清音丸:方名:清音丸组成:诃子肉10两,川贝母20两,甘草20两,百药煎20两,乌梅肉10两,花粉10两,葛根20两,茯苓10两。另取川贝母对照药材2g,加氨试液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3)取本品水蜜丸2g,研碎;水蜜丸一次2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咽。用于声哑失音。
-
诃子汤
《宜明论方》卷二:诃子汤:别名:诃子甘桔汤(《古今医统》卷四十六引《医林集要》)、诃子清音汤(《古今医鉴》卷二)。功能主治:宜肺止咳,利咽开音,治因伤风咳嗽,而失音不能言语者。功能主治:冷热不调,泄泻,里急后重。寒甚,加附子。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加生姜2片,煎至5分,温服,不拘时候。
-
龙骨散
制法:上药为细末。《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方之龙骨散:处方:白龙骨1两,生干地黄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曲头棘针1分,白矾1分(烧灰)。摘录:《普济方》卷三○一《普济方》卷三○三方之龙骨散:组成:龙骨半分,寒水石半分,滑石半分,枯矾半分,乳香半分,没药半分,轻粉(些少)半分,黄丹(炒)半分。
-
诃子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诃子散:处方:诃子(炮,去核)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干姜(炮)草果(去皮)陈皮良姜(炒)茯苓神曲(炒)麦芽(炒)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用白术芍药汤调下,芍药以补敛肺金以敛大肠之气,白术以补土生金,补气而输之肺。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水1盏,加生姜、大枣,同煎至7分,温服。
-
喉瘖·肺脾气虚证
定义:喉瘖·肺脾气虚证(hoarsenessdiseasewithspleen-lungqideficiencypattern)是指肺脾气虚,以声嘶日久,高音费力,不能持久,劳则加重,喉黏膜色淡不红,声带肿胀或不肿胀,松弛无力,声门闭合不全,伴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萎黄,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详见慢喉瘖条。
-
久瘖
即慢喉瘖。肺脾气虚:喉瘖·肺脾气虚证(hoarsenessdiseasewithspleen-lungqideficiencypattern)是指肺脾气虚,以声嘶日久,高音费力,不能持久,劳则加重,喉黏膜色淡不红,声带肿胀或不肿胀,松弛无力,声门闭合不全,伴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萎黄,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
-
加减二陈汤
泻,加肉豆蔻、诃子;摘录:《医钞类编》卷五引朱丹溪方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保命歌括》卷十五方之加减二陈汤:处方:苍术1钱半,半夏1钱,南星1钱,白术1钱,酒芩(炒)1钱,香附1钱,陈皮半钱,茯苓半钱,威灵仙3钱,甘草少许(一方加羌活1钱)。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徐徐温服。
-
健民咽喉片
健民咽喉片药典标准:品名:健民咽喉片JianminYanhouPian处方:玄参、麦冬、蝉蜕、诃子、桔梗、板蓝根、胖大海、地黄、西青果、甘草、薄荷素油、薄荷脑制法:以上十二味,薄荷素油、薄荷脑用适量乙醇溶解;检查:除崩解时限不检查外,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D)。
-
三果
三果为常用藏药名,即指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其中诃子清血热、涩肠、敛肺、降气、愈“赤巴”和“隆”病,治疗“培根”病、“龙”病、黄水病、“培根”综合征;毛诃子益气养血、解毒收敛、调和诸药,治疗各种虚弱、各种热证、消化不良、黄水病等;其中的诃子被认为五味俱全,是一种“圣药”。
-
慢喉瘖
肺脾气虚:喉瘖·肺脾气虚证(hoarsenessdiseasewithspleen-lungqideficiencypattern)是指肺脾气虚,以声嘶日久,高音费力,不能持久,劳则加重,喉黏膜色淡不红,声带肿胀或不肿胀,松弛无力,声门闭合不全,伴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萎黄,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
-
三子散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果皮纤维束旁的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或少数簇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厚薄不一,木化(川楝子)。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医学正印》卷上之三子散:方名:三子散组成:真苏子(微焙)1两,白芥子(微焙)1两,韭菜子(微焙)1两。
-
神砂膏
《医方类聚》卷八十三引《吴氏集验方》:方名:神砂膏组成:针砂不以多少,诃子不以多少。功效:乌髭。以粗笔上药尤妙,荷叶熟为上,乘热实包之。
-
喉疾灵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HoujilingPian标准编号:WS3-B-2797-97处方:人工牛黄56g冰片56g连翘771g桔梗924g山豆根1541g广东土牛膝924g猪牙皂154g诃子771g珍珠层粉56g南板蓝根924g天花粉154g了哥王1541g制法:以上十二味,冰片研细,与人工牛黄及珍珠层粉混匀;(2)取本品2片,除去糖衣,研细,加石油醚(60~3片,一日2~
-
喉疾灵胶囊
喉疾灵胶囊药典标准:品名:喉疾灵胶囊HoujilingJiaonang处方:人工牛黄9.1g、板蓝根150g、诃子肉125g、桔梗150g、猪牙皂25g、连翘125g、天花粉250g、珍珠层粉9.1g、广东土牛膝150g、冰片9.1g、山豆根250g、了哥王250g制法:以上十二味,冰片研细,与人工牛黄及珍珠层粉混匀;理论板数按苦参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
五味麝香丸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水丸;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6: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五味麝香丸的主要成份:麝香、诃子(去核)、黑草乌、木香、藏菖蒲。
-
八味沉香散
理论板数按木香烃内酯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八味沉香散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aweiChenxiangSan英文名:标准编号:WS3-BC-0236-95处方:沉香100g肉豆蔻100g广枣100g诃子100g乳香50g木香175g木棉花75g石灰华50g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用于神昏谵语;
-
二和丸
(2)取本品约60mg,研细,加甲醇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取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功效及主治:香连丸治小儿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痛肠鸣,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不思乳食,肌肉消瘦,渐变成疳。淋浊带下,空心白水送下80丸。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吞下。
-
香连丸
(2)取本品约60mg,研细,加甲醇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取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功效及主治:香连丸治小儿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痛肠鸣,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不思乳食,肌肉消瘦,渐变成疳。淋浊带下,空心白水送下80丸。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吞下。
-
益黄散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黄散:处方:丁香四钱(不见火),陈皮(去白)二两,甘草、诃子(炮.主治:脾虚受冷,水谷不化,泄泻注下,盗汗出多。《诚书》卷八:方名:益黄散组成:人参(去芦)1钱,白扁豆(去皮,炒)1钱,黄耆1钱,茯苓1钱半,神曲(炒)2钱,石莲肉(炒)1分,白芷5分,木香5分,甘草5分,藿香叶3叶。
-
水煮木香丸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医林方》之水煮木香丸:组成:木香半两,人参半两,白术半两,白茯苓半两,陈皮半两,诃子皮半两,藿香半两,厚朴半两,干姜(炮)半两,青皮半两,乳香半两,没药半两,官桂半两,当归半两,甘草半两,肉豆蔻(面裹烧)半两,白芍药1两,御米谷(去瓤隔,蜜炙)1两,丁香半两。
-
肉豆蔻丸
肉豆蔻(去壳)2枚,人参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大腹(锉)1两半,地榆1两半,京三棱(煨,锉)1两半,黄连(去顶)1两,白术1两,木香1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干姜(炮裂)半两,赤石脂2两,桃仁20枚(去皮尖双仁,炒)。
-
肉豆蔻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方之肉豆蔻散:组成:肉豆蔻1枚(去壳),丁香半分,桂心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枇杷叶半分(拭去毛,炙微黄),黄耆半两,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炮制: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杨氏家藏方》卷七方之肉豆蔻散主治脾虚泄泻,肠鸣不食。
-
六味安消胶囊
六味安消胶囊药典标准:品名:六味安消胶囊LiuweiAnxiaoJiaonang处方:藏木香23.81g、大黄95.24g、山柰47.62g、北寒水石(煅)119.05g、诃子71.43g、碱花142.86g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检查: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L)。6粒,一日2~
-
六味安消散
(2)取本品0.7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功率160W,频率50kHz),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用于测定游离大黄酚和游离大黄素的含量。六味安消散的主要成份:土木香、大黄、山柰、寒水石(煅)、诃子、碱花。3.脾胃虚寒者不适用。
-
二十五味珊瑚丸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4ml,超声处理10分钟,静置,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理论板数按乌头碱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二十五味珊瑚丸的主要成份:珊瑚、珍珠、青金石、珍珠母、诃子、广木香、红花、丁香、沉香、朱砂、龙骨、炉甘石、脑石、磁石、禹粮土、芝麻、葫芦、獐牙菜、藏菖蒲、草乌、甘草、西红花、麝香等。
-
消翳复明膏
《原机启微》卷下:方名:消翳复明膏组成:黄丹(水飞)4两,青盐1两(另研),白沙蜜1斤,诃子8个(去核取末),海螵蛸3钱(取末),蜜熬数沸,净纸搭去蜡面,却下黄丹,用棍搅匀,旋下余药,将至紫色取出。主治:阳蹻受邪,内眦即生赤脉缕缕,根生瘀肉,瘀肉生黄赤脂,脂横侵黑暗,渐蚀神水,锐眦亦然。
-
简妙膏
处方:桑椹(自熟落地者,研自然汁)半升,诃子10枚(麻油内煎令熟,又诃子10枚,用麦麸炒令黄色,并去核,为细末)。制法:将诃子末同桑椹汁和停,以银器盛,重汤煮成膏子,瓷瓶盛,密封收。功能主治:染髭。临用,次早以胡桃、松子研细润之。摘录:《医方类聚》卷八十三引《吴氏集验方》
-
实肠散
《直指》卷十三:方名:实肠散组成:川厚朴(制)1两半,肉豆蔻1两,诃子(炮)1两,缩砂1两,橘红1两,苍术(炒)1两,茯苓1两,木香半两,甘草(炒)4钱。主治:脾虚肠滑,泄泻不止。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大枣煎服。《普济方》卷二一一:方名:实肠散组成:青皮、陈皮、厚朴、苍术、诃子、砂仁。
-
人参诃子散
《传信适用方》卷上:组成:人参、诃子(青白者,炮,去核)、甘草各等分。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沸汤点服。功效:和胃气,进饮食。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煨姜1块,水1盏,煎至7分,温服。制备方法:上为末。主治:伤寒气不顺,食呕,胸膈不利,有时泻泄。用法用量:水1盏,药末2钱,加生姜、大枣,水煎,热服。
-
进食散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进食散:处方:青橘皮(去瓤)、陈皮(去白)、高良姜(薄切.功能主治:醒脾和胃。主疹后不食。摘录:《治疹全书》卷下《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组成:白扁豆(微炒)2钱半,石莲肉(炒,去心)2钱半,人参(焙)2钱半,茯苓1钱半,神曲2钱半,甘草(炙)1钱,白芷1钱,木香1钱,黄耆1钱。
-
西青果
概述:西青果为中药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为《中药材手册》记载的藏青果之别名。性味:苦、微甘、涩,凉。功能主治:功在生津,利咽,开音,涩肠。鉴别:取本品(去核)粉末0.5g,加无水乙酵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5ml溶解,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
丁沉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丁沉丸:处方:甘草(炙)蔼青皮(去瓤,锉,炒)丁香白豆蔻仁沉香木香槟榔肉豆寇仁各150克白术(锉,微炒)1.2干克人参(去芦)茯苓(去皮)诃藜勒(胃,取皮)各300克肉桂(去粗皮)口干姜(炮裂)各75克麝香(别研)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入香麝令匀,炼蜜和丸,如酸枣大。温酒亦得。
-
异功散
用法用量:水煎服。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3片,酒、水各半盏,煎至7分,温服;《万病回春》卷七方之异功散:组成:当归1钱,川芎1钱,人参(减半)1钱,黄耆1钱,白术(去芦)1钱,白茯苓(去皮)1钱,诃子(煨,取肉)1钱,大附子(面包煨,去皮脐)1钱,半夏(姜汁炒)1钱,厚朴(姜汁炒)8分,肉桂8分,小丁香7枚。
-
清咽丸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小蜜丸1g,或取重量差异项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匀,取约1g,精密称定,加入硅藻土0.5g,研细,精密加入乙酸乙酯10ml,密塞,称定重量,置冰浴中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酸乙酯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每分钟3000转).取上清液,即得。
-
诃子丸
《本事》卷三:诃子丸:处方:诃子(去核)、白茯苓(去皮)、桃仁(去皮尖,炒)、枳壳(去瓤,锉,麸炒)、桂心(不见火)、槟榔、桔梗(炒)、白芍药、川芎(洗)、川乌(炮,去皮尖)、人参(去芦)、橘红、鳖甲(淡醋煮,去裙膜,洗净,酸醋炙黄)各等分。功能主治:消食化气。附注:诃附丸(《魏氏家藏方》卷五)。
-
诃黎勒丸
功能主治:大肠虚寒,肠鸣泄泻,腹胁气痛,饮食不化。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圣惠》卷四十三:诃黎勒丸:处方:诃黎勒1两(煨,用皮),干姜半两(炮裂,锉),神曲1两(微炒),木香半两,桂心半两,槟榔3分,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
-
苏合丸
或制成大蜜丸,即得。为《张氏医通》卷十三 苏合香丸之异名:《洗冤录》卷四:组成:犀角尖2两,丁香2两,香附2两,安息香2两,明天麻2两,沉香2两,白术2两,檀香2两,木香2两,荜茇2两,朱砂2两,诃子肉2两,白豆蔻2两,麝香2两,苏合油2两,台马2两,大片脑1-2两,乳香1-2两,黄蜡30斤,白蜜5-6斤,金箔100片。
-
养脾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养脾丸:处方:大麦芽(炒)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各500克干姜(炮)砂仁(去皮)各1a00克白术250克甘草(锉、爁)75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30克作8丸。《普济方》卷三九六:方名:养脾丸组成:附子1枚(重半两,炮制,去皮脐),赤石脂1两,川姜1两,诃子1两。功效:补脾。
-
地连散
处方:地景皮、诃子。功能主治:玉茎上生疮。用法用量:上用地骨皮煎汤洗,诃子连核烧存性,为末干掺。摘录:《普济方》卷三○一
-
粟壳饮
处方:罂粟壳枳壳白芍药陈皮当归甘草诃子木香人参白僵蚕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涩肠止痢。治久痢滑脱不禁。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二《证治要诀类方》卷二:方名:粟壳饮组成:罂粟壳、枳壳、白芍药、陈皮、当归、甘草、诃子、木香、人参、白僵蚕。主治:痢疾。
-
二十五味珍珠丸
(2)取[鉴别](1)项下的备用药渣0.2g,置安瓿中,加稀盐酸试液5ml,封口,置烘箱中,在105℃加热20小时,取出,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珍珠对照药材0.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二十五味珍珠丸的主要成份:珍珠、肉豆蔻、石灰华、草果、丁香、降香、檀香、余甘子、水牛角、西红花、牛黄、麝香等25味。
-
七味红花殊胜丸
七味红花殊胜丸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weiHonghuaShushengWan英文名:标准编号:WS3-BC-0218-95处方:红花112.5g天竺黄75g獐牙菜75g诃子100g麻黄75g木香马兜铃75g五脉绿绒蒿75g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黄褐色水丸;
-
冰梅上清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ingmeiShangqingWan标准编号WS3-B-1330-93处方冰片8g乌梅肉96g儿茶600g桔梗184g诃子123g山豆根30g浆粉120g硼砂100g芒硝20g甘草82g薄荷80g制法以上十一味,取儿茶60g备用,将甘草、薄荷共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于上焦积热,喉肿疼痛,鼻干口苦,口舌生疮。噙化,一次1g;主要成份为硫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