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咯血
4.鲜藕雪梨汁:鲜藕节250克(洗净去节),雪梨1~症状: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清肝润肺,和络止血。20单位加入5%葡萄糖液500ml内缓慢滴注或10单位肌内注射,一日2次。3)普鲁卡因:普鲁卡因有扩张血管、降低肺循环压力作用,对用垂体后叶素禁忌者选用。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2.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原发性肺癌、肺脓肿、霉菌感染等致急性大咯血危及生命者或反复大量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者。4.造影剂非离子型造影剂或泛影葡胺。当导管头有嵌顿感时,表明可能已插入支气管动脉,可试注2~如采用不锈钢圈,最好在钢圈释放前,先用明胶海绵碎块栓塞血管远端(不锈钢圈投放方法参见颈外动脉栓塞术)。
-
加味育阴止血汤
处方:沙参9g,炒川栋子9g,生牡蛎9g,钩藤9g,地榆9g,槐花9g,细生地12g,生白芍12g,海浮石15g,青龙齿15g,白及15g,女贞子24g,仙鹤草60g,川贝6g。平素体弱,患有咳嗽,内痔,大便燥结,因事过劳,而致突然咯血下血,咯血量较多,色鲜红,伴头晕心烦心悸,脉细数,舌红苔少。证系阴虚阳元,心火偏盛。
-
蚕豆荚壳
功能主治:治咯血,鼻衄,尿血,消化道出血,手术野出血,天泡疮,烫伤。(《纲目拾遗》)②治天疱疮、水火烫伤:蚕豆荚壳炒炭研细,用麻油调敷。㈠煎剂:鲜豆荚半斤,水煎,每日2次分服。用于鼻衄及血尿病人,有暂时止血作用。㈢注射液:用豆荚散剂制成20%注射液,每日2次,每次5毫升,肌肉注射。
-
略血药物敷贴法
咯血药物敷贴法是将某些中药敷贴于特定的穴位上,以治疗咯血的一种方法。具体方法是:取新鲜大蒜10g去皮捣泥,硫磺末6g,冰片3g,混合调匀,分别涂于两块纱布上,敷两足涌泉穴,隔日换药。该法治疗反复小量咯血有效。
-
滋血润喉汤
处方:天门冬生地黄各3克麦门冬当归各2.4克知母2.4克青黛1.5克山栀仁(炒)牛膝各1.5克片黄芩2.1克贝母1.8克桔梗1.8克功能主治:治咯血,血在咽下,咯吐不出,甚则咯即有血者。入生姜汁同童便,水煎,食远温服。加减:气喘,加杏仁6分。
-
干性支气管扩张症
干性支气管扩张症是指临床以咯血为惟一症状,咳嗽、咯痰不明显,甚至完全没有这些表现的一种支气管扩张症。治疗干性支气管扩张症以控制咯血为主。
-
白及糖浆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aijiTangjiang标准编号:WS3-B-2114-96本品为白及制成的糖浆剂。鉴别:取本品1ml,加水3ml,摇匀,加碱性醋酸铅试液3~检查: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16(附录ⅦA)。用于久年咳嗽,肺痿咯血,肺结核,慢性气管炎,百日咳,肺气肿,久咳伤肺,咯血吐血。注意:肺胃有实火者忌用;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
绝命疬
指生有瘰疬而见咯血者。出《疡科全书》。书中有:“挟吐血而来者,或因患疬而至吐血者,俱名绝命疬”。治宜凉血止血,可用加减生地黄汤。此病应采用中西医方法抢救止血,相当于肺结核咯血兼淋巴结核等。
-
辫子草根
《*辞典》:辫子草根: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Bi nZiCǎo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小叶三点金的根。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通络。治产后流血,红崩白带,经闭,虚弱盗汗,痢疾,风湿,尿路感染,痔疮,脱肛,跌打损伤。②江西《草药手册》:清热明目。②治黄疸:小叶三点金根一两,水煎,去渣,酌加红糖调服。
-
见血住
《中医大辞典》·见血住:见血住为中药名,出自《湖北科技》(医药部分)1972,(1):40,为《江苏药材志》记载的黄开口之别名。性味归经:酸、涩,凉。①治高血压病,咯血及其他出血。《全国中草药汇编》·见血住:别名:黄开口、老虎脚迹草[湖北]来源: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见血住LysimachiaklattianaHance,以全草入药。
-
Kartagener 综合征
患者有慢性鼻炎、副鼻窦炎或鼻息肉,偶有眼结膜黑变病。全内脏转位,并可伴其他畸形,如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脑积水、唇裂、聋哑等。疾病病因病因可能为隐性或显性遗传,亦有人认为本病不属于遗传病。支气管造影可显示支气管扩张,多见于两肺下叶。鉴别诊断应与鼻窦炎及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相鉴别。
-
肺良性肿瘤
肺良性肿瘤比较少,其种类却很多,可起源肺和支气管的所有各种不同类型细胞。绝大多数肺良性肿瘤为周围型肿瘤,常无症状,仅在X线胸部检查时被发现。2.少数有咳嗽、咳痰、咯血或痰中带血。2.手术方式常采用创伤小,安全度大的肺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术。2.有咯血或感染症状重者,选用药物可包括“A”、“B”或“C”。
-
热伤肺络
热伤肺络病证名。指肺络被火热病邪所伤,引起咳血或咯血的病变。实热多因外邪郁而化热,痰热化火,火伤肺络,或肝火犯肺所致,症见咯血量多,发热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虚热多由平素肺肾阴亏,虚火灼肺所致,症见咯血量少,或仅痰中带血,时作低热,午后潮热,两颧潮红,舌质嫩红苔少,脉细数等。
-
绵灰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方名:绵灰散组成:好白绵4两(烧灰存性,研),麝香(研)半分。主治:气淋结痛不通。《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名:绵灰散组成:新绵1两(烧灰),黄明胶(炙令燥)1两,黄柏(去粗皮,蜜炙,为末)1两。主治:劳伤肺经,咯血,吐血,诸方不愈。用法用量:小蓟汤调服。如无小蓟,灯心汤调服。
-
僧伽应梦人参散
处方:甘草(炙)六两,人参、桔梗(微炒)、青皮(去瓤)、白芷、干葛、白术,各三两。干姜(炮)五钱半。功能主治:治伤寒体热头痛,及风壅痰嗽咯血等疾。如伤寒,入豆豉同煎,热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附注:应梦人参散(《三因》卷六)、应梦人参汤(《医钞类编》卷六)。
-
火盛刑金
火盛刑金为病机。①火指肝火,与木火刑金同义。由于肝火过旺,耗灼肺阴,出现干咳,胸胁疼痛、心烦易怒、口苦、目赤,甚或咯血等,均属肝木化火而加剧肺金病证的变化。火指心火或火热之邪,心火炽盛可耗伤肺阴,引起喘咳痰血;热邪炽盛,热郁于肺或痰热阻肺,可出现高热,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甚或咳血、咯血等症。
-
蚕豆叶
《*辞典》:蚕豆叶: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拼音名:C nD uY 来源:为豆科植物蚕豆的叶。化学成份:叶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7-鼠李糖甙、D-甘油酸、5-甲酰四氢叶酸、叶绿醌、游离氨基酸,其中以天门冬氨酸较多,并含丰富的多巴。功能主治:治肺结核咯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臁疮。③《四川中药志》:治风丹。
-
肺虫病
肺虫病病名。其虫蚀肺,证见咯血声嘶。《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肺虫,状如蚕。”又“肺虫令人咳嗽。”《普济本事方·诸虫飞尸鬼疰》:“惟肺虫为急,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系,故成瘵疾,咯血声嘶,药所不到,治之为难。”参见痨虫病条。本病似为肺吸虫病。
-
真阴内损失血
真阴内损失血病证名。阴精虚涸导致的吐血咯血。《不居集》卷十三:“真阴内损失血:凡吐血咯血,因劳损而气虚脉静,或微弦无力,既非火症,又非气逆,而血有妄行者,此真阴内损,脉络受伤而然。惟用甘醇补阴,培养脉络,使营气渐固,而血自安矣。”治用一阴煎、左归饮、六味地黄汤、小营煎等方。
-
柘木白皮
《*辞典》:柘木白皮: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Zh M B iP 来源:为桑科植物柘树去掉栓皮的树皮或根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柘木条。功能主治:补肾固精,凉血,舒筋。治腰痛,遗精,咯血,呕血,跌打损伤。②《本草汇言》:养肾固精。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凉血,舒筋活络。炒焦,水煎,冲白糖,一日三次分服。
-
龙船花根
《中医大辞典》·龙船花根:龙船花根为中药名,出自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性味:苦、微涩,凉。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煎服:15~运用:龙船花的茎叶名卖子木,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疮疖痈肿。治咳血,胃痛,疮疡,跌打外伤,风湿肿痛,妇女经闭。水煎三小时,一次服。
-
柞木根
《*辞典》:柞木根: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Zh M Gēn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根,秋后挖取根部,晒干。功能主治:治黄疸,水肿,痢疾,肺结核咯血,瘰疬。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或烧存性研末酒调。(《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④治瘰疬、鼠瘘:柞木根、何首乌、九子连环草、夏枯草、母猪藤、昆布、海藻。
-
七味茶
概述:七味茶以鲜鸭梨、柿饼、鲜藕、荷叶、鲜白茅根、红枣、绿茶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养阴,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鼻出血、咯血、胃溃疡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症。原料:鲜鸭梨(去核)、柿饼(去蒂)各1个,鲜藕(去节)500克,鲜荷叶(去蒂,干品亦可)1张,鲜白茅根30克,红枣(去核)10枚,绿茶5克。
-
阴虚肺燥
概述:阴虚肺燥为病机。指热病后肺胃津液受伤,或素体阴亏,虚火上炎的病机。症状:症见咽痛、干咳、咯血、胸痛、潮热、舌尖红、苔干、脉细数等。本证多见于急慢性咽炎、白喉及多种慢性肺和支气管的病患。治疗:治宜养阴清肺,如养阴清肺汤。
-
痰血
痰血证名。指痰中经常带血。《不居集》卷十三:“痰血,咳咯唾皆有之,兼顾血屑、血丝、血点是也。”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多种肺部感染。参见咳血、咯血、唾血等条。
-
痰涎血
见《丹溪心法·咯血》。《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痰涎血者,脾家蓄热所致,宜加味逍遥散、清肺汤;宜天门冬汤;《证治汇补》卷五:“痰涎血,痰中带血,多属脾经,须分痰、血先后施治。先见血而后嗽痰者,此相火上炎,煎熬成痰,降火为主,若用消痰则血溢而不止;参见咳血、唾血等条。
-
木火刑金
木火刑金为五行学说术语。五行归类中,肝属木,肺属金。由于肝火过旺,耗灼伤阴,出现干咳,胸胁疼痛,心烦、口苦、目赤,甚或咯血等,均属肝木化火而加剧肺金病证的变化。
-
蒋维乔
蒋维乔(1873-1958年)清末至民国时期气功学家。肄业于南菁书院,与丁福保、曹颖甫等同学。早年因体弱多病,患肺结核咯血证,经气功锻炼而愈,因此潜心研究以呼吸疗法以防治疾病,创用静坐法气功保健强身获得效果。著有《因是子静坐法正续编》、《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中国的习静养生法》、《废止朝食论》等。
-
甘寒滋润
甘寒滋润为治疗学名词。指一种治法。润燥法之一。是治疗内脏津液不足,或热病化燥伤阴的方法。例如肺肾阴亏,虚火上炎,咽燥咯血,手足心烦热,用百合固金汤;热病灼伤肺胃阴津,口中燥渴或大便秘结,用益胃汤、增液汤。
-
恩袍散
《卫生宝鉴》卷十二:恩袍散:别名:秋莲散处方:生蒲黄、干荷叶各等分。功能主治:咯血、吐血、唾血及烦躁。用法用量:秋莲散(《普济方》卷一九○)。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赤水玄珠》卷九:方名:恩袍散组成:生蒲黄、干荷叶、茅根各等分。用法用量:每服3钱,浓煎桑白皮汤,食后温服。制备方法:上为末。
-
金沙汤
处方:紫金沙(野蜂窠蒂是)半两,贝母(去心,生用)2钱,芦荟1钱。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吐血,咯血。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半盏,入蜜少许,煎1-2沸,去滓。细呷,空心、食后临卧服。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
白绒草
别名: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老虎花、毛绣球防风、白风 菜、银针七、北风草、灯笼花来源:唇形科白蜂窝草属植物白绒草LeucasmollisimaWall.,以全草入药。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晒干,或四季随采随用。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咯血,胸痛;外用治疖肿,乳腺炎。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斑茅花
《*辞典》:斑茅花: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拼音名:BānM oHuā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花穗。夏、秋季采收。功能主治:止血。治咯血,呕血,衄血,创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外用:适量,捣敷。
-
刀灰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刀灰树:别名:光叶山矾、滑叶常山来源:山矾科刀灰树SymplocoslancifoliaSieb.etZucc.,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和肝健脾,止血生肌。主治外伤出血,吐血,咯血,疳积,眼结膜炎。
-
多花景天三七
来源:景天科多花景天三七SedumaizoonL.var.floribundumNakai,以全草、根状茎及根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止血。主治吐血,咯血,跌打损伤。用法用量:3~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光头稗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光头稗子:别名:芒稷来源:禾本科光头稗子Echinochloacolonum(L.)Link,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华东、华南、西南。性味:微苦,温。功能主治:利尿,止血。主治水肿,腹水,咯血。
-
红花杜鹃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花杜鹃:拼音名:H nɡHuāD Juān来源:杜鹃花科红花杜鹃RhododendronarboreumSmith.f.roseumSweet,以花入药。生境分布:西藏。性味:苦,凉。功能主治:平喘,清热,拔毒,止血,调经。主治慢性支气管炎,骨髓炎,消化道出血,衄血,咯血,月经不调等症。
-
厚叶旋蒴苣苔
别名:厚叶牛耳草、岩白菜来源:苦苣苔科厚叶旋蒴苣苔Boeacrassifolia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止血,止咳。主治肝脾虚弱,劳伤吐血,内伤咯血,肺病咳喘,白带,无名肿毒等症。4两,炖鸡或顿肉吃。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蓝花石参
拼音名:L nHuāSh Cān别名:岩蓝花、小石参、鸡肉参、着色风铃草、土桔梗[四川]来源:桔梗科风铃草属植物西南风铃草CampanulacolorataWall.,以根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甘,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止血。用于风湿关节炎,破伤风,肺结核咯血。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毛赪桐
别名:大叶白花灯笼、九连灯来源:马鞭草科毛赪桐Clerodendronpetasites(Lour.)Moore[C.viscosumVent.],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台湾、浙江、中南、西南。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养阴清热,宣肺豁痰,凉血止血。主治肺结核咯血,感冒高热,红白痢。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石上藕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上藕:拼音名:Sh Sh nɡǒu别名:石蚕、真金草来源:兰科血叶兰属植物血叶兰Ludisisdiscolor(Ker-Gawl.)A.Rich.,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滋阴润肺,凉血止血。用于肺结核咯血,神经衰弱。
-
桃金娘花
《*辞典》:桃金娘花: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T oJīnNi nɡHuā别名:岗棯花(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山棯子条。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行血。②《广西中药志》:行血。治痰咳咯血。附方:治肺结核咳血:岗棯花二至四钱。实热便秘者忌用。
-
铁树花
出处:《药性考》拼音名:TiěSh Huā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朱蕉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铁树叶条。②《岭南采药录》:止血,下痰。附方:治肺结核咯血,先兆流产,月经过多,尿血,痔疮出血,肠炎菌痢,风湿骨痛,跌打肿痛:红叶铁树干花三至五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土燕窝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燕窝:拼音名:TǔY nWō别名:褐背金丝燕来源:雨燕目雨燕科褐背金丝燕CollocaliainopinaThayeretBangs,以吐在窝里的口涎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养肺阴,开胃,止血。主治肺痨咯血,体弱遗精,咳嗽痰多及小便频数。3钱,煎汤服。
-
七珍汤
《医统》卷九:组成:青蒿、蕲艾、忍冬藤、苍耳子、桑条、桃条、柳条(三味以石捶碎)。主治:大风。出汗为妙。附注:《景岳全书》有槐条,无桃条。《医统》卷四十二:组成:四君子汤加山药、黄柏、粟米。主治:痨瘵咯血。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
止血秘红丹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组成:盔沉1两,生赭石2两,大黄1两,生铁末3两,肉桂5钱,旱三七1两。主治:肝逆吐血,胃逆吐血,痰中带血,胁痛咯血,大口咳血,咳吐血丝,血色紫黑,鼻衄喷血,伤力吐血,心悸喘促,崩中下血。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用白蜡4两,核桃肉(去皮,捣碎)2两,熔化成汁,合药为小丸。
-
小红米果
概述:小红米果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记载的红紫珠之别名。别名:小红米果、野兰靛来源及产地:马鞭草科植物红紫珠CallicarparubellaLindl.的叶。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消肿。1.治吐血,衄血,咯血,尿血,痔疮出血。2.治外伤出血。
-
益阴养荣膏
《古方汇精》卷四:方名:益阴养荣膏组成:蜜刺海参8两,大淡菜8两,建莲肉8两,南枣8两。初起发热咳嗽,阴虚盗汗,脾胃不香,遗精咯血。用法用量:每早用1大匙,开水化下,服尽1料即愈。制备方法:文武火熬,须昼夜不断火,候成膏,去滓。
-
益阴散
《脉因证治》卷上:方名:益阴散组成:黄柏3钱,黄连3钱,黄芩(以蜜水浸,炙干)3钱,白芍3钱,人参3钱,白术3钱,干姜3钱,甘草(炙)6钱,雨前茶1两2钱。主治:阳浮阴弱,咯血,衄血。用法用量:每服3-4钱,红米饮下。制备方法:香油釜炒红,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