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齿齘
见《杂病源流犀烛》。又名齘齿、啮齿、嘎齿。《兰台轨范》:“齿齘者,睡眠而齿相磨切也…”多因心胃火热,或为血气虚,邪客于牙车筋脉之间。属心胃火热者,治宜清胃泻火,方用清胃散。属瘟疫之邪犯肝胃二经者,宜清瘟解毒,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属气血两虚者,宜益气养血,用八珍汤加减。属蛔虫所致者,用乌梅丸加减。
-
红内黄星舌
红内黄星舌为舌象。纯红舌满布黄色星点。为湿热薰蒸脾胃,将发黄疸之候,宜清热利湿退黄。
-
心热惊啼
心热惊啼为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一。指心经有热而引起的惊啼。其症伴有舌尖红,啼哭不止。宜清热宁神。用柏子仁散(《普济方》:柏子仁一两)。
-
白滑黑黄舌
白滑黑黄舌指舌上白苔或左或右,余见黄黑的舌象。见于寒热错杂证。例如素有脾肾阳虚,四肢不温,脉沉细,又有大肠湿热下利、腹痛。宜清热利湿兼温肾健脾(见《四诊抉微》)。
-
凉血止血法
凉血止血法(coolingb100dandarrestingbleeding)是指用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方药以治疗眼部出血的治法。血热妄行者,宜清热凉血止血;虚火伤络者,宜滋阴凉血止血。本法属急则治标之法,仅用于出血阶段,若出血已止,而无再出血趋向者,当逐渐转向活血化瘀治法,以促进瘀血的吸收。
-
红短白疱舌
红短白疱舌为舌象。舌红而短,起白疱。是瘟疫气分热盛,津液受伤,常有声哑、咽干、口疮、烦躁等症,宜清热解毒生津(见《伤寒舌鉴》)。
-
红餂舌
红餂舌(tiǎn舔)为舌象。全舌紫红,频伸口外,舐左右上下之舌象。为心脾热盛之候,温疫病多见。宜清热解毒,清心凉血(见《伤寒舌鉴》)。
-
红如柿色舌
红如柿色舌为舌象。全舌无苔,红艳如柿色。为热极伤阴或阴虚火旺之候,宜清热养阴,或滋阴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