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火
水火气功学术语。指人之神、气。《中和集》:“天以日月为水火,《易》以坎离为水火,禅以定慧为水火,圣人以明润为水火,医道以心肾为水火,丹道以神气为水火,种种异名,无非譬喻。”
-
肾火偏亢
肾火偏亢又称命门火旺,指阴虚火旺,出现火迫精泄的病机。肾为阴脏,内藏水火(即真阴、真阳),生理上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若肾水亏损,或肝肾阴虚,则可使肾阳偏亢,出现性欲亢进、遗精、早泄等症。治宜滋阴降火。肾为水火之宅,内藏元阴元阳,二者保持相对平衡。
-
心肾相交
心肾相交为脏腑相关理论之一,又称“水火既济”。心在上焦,属火,藏神;其功能应该互相交通,互相协调,互相制约,以维持正常的“水火相济”的生理功能,使人体的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肾中真阳上升,能温养心火;肾水又能制心火,使不致过亢而益心阴。若其中有一脏功能过亢或不及,就会出现“心肾不交”的证候。
-
水亏火炎
水亏火炎为病机。主要症状有心烦、头晕耳鸣、失眠或睡卧不宁,舌尖红,脉细数等。2.指肾本脏阴阳失调,出现阴虚阳亢的病变。又称命门火旺。肾为阴脏,内藏水火(即真阴、真阳),生理上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若肾水亏损,或肝肾阴虚,则可使肾火偏亢,出现性欲亢进、遗精、早泄等症。治宜滋阴降火。
-
既济玉关丸
其辰砂别研令细,木瓜别研为膏),补骨脂(去毛,炒)1两半,熟地黄(酒浸)1两半,菟丝子1两半,杜仲(姜炒)1两半,鹿茸1两,川当归1两,远志1两,柏子仁1两,沉香1两,巴戟1两,肉苁蓉1两,牛膝1两,北五味1两,石斛1两,绵耆1两。功能主治:壮真元,益心气,既济水火。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至100丸,温酒或盐汤送下。
-
葆精丸
处方:人参5两,白术1斤,黄耆1斤,山药1斤,熟地1斤,芡实1斤,北五味3两,远志4两,炒枣仁8两,山萸肉8两,巴戟天8两,菟丝子8两,麦冬8两,龙骨3两(醋淬),金樱子4两。功能主治:心中水火虚极而动,肾中水火随心君之动而外泄,闻妇女之声,淫精即出。摘录:《辨证录》卷八
-
大补阴汤
处方:熟地1两或5钱,附子3钱,肉桂3钱,白术2钱半,当归3钱,茯苓1钱,人参2钱,干姜(炒)1钱,甘草(炙)1钱。功能主治:纯补水火。主水肿,肾中水火大亏,服肾气丸不效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会约》卷九
-
龙火内燔
龙火内燔即肾火偏亢。龙火,指肾火,命门之火;又称命门火旺。指阴虚火旺,出现火迫精泄的病机。肾为阴脏,内藏水火(即真阴、真阳),生理上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若肾水亏损,或肝肾阴虚,则可使肾火偏亢,出现性欲亢进、遗精、早泄等症。治宜滋阴降火。
-
生熟汤
其证多得于暑,暑伤气,而清凄之气复抑之则争,又或相火为清寒所遏,则亦有,然争于上焦则吐,争于下焦则泻,争于中焦则上吐下泻,或郁而不得吐泻,非必如张子和风湿三气合邪之说。熟盐以补心去瘀血,暑邪所争,气壅血瘀,筋枯而急,非熟盐不足以软之。此和阴阳、济水火之妙方,水火济则阴阳和,非分其阴阳之说。
-
青娥丸加黄柏知母方
《医方考》卷五:方名:青娥丸加黄柏知母方组成:破故纸(酒浸少时,略炒)4两,川萆薢(童便浸1宿)4两,杜仲(姜汁炒断丝)4两,黄柏(盐水炒)4两,知母(酒炒)4两,牛膝(去芦)4两,胡桃肉(去皮,炮)8两。主治:肾虚腰痛。火衰则阴翳袭之,而令肾寒;水火俱衰,则土气乘之,而邪实于肾,均令人腰痛也。
-
张士骧
张士骧清代医家。医名遂大震。温病学家叶天士、王孟英深表敬佩。后至广东,拜唐宗海为师,并记其与唐对问内容,编成《本草问答》,书中亦涉及中西医之短长及异同。另有《雪雅堂医案》及《类中秘旨》,均有刻本行世。后书对类中风有独到见解,认为系“水火内动,肝火上扬,血气并走于上”所致。
-
水火两滋汤
《辨证录》卷六:组成:熟地3两,肉桂2钱,菟丝子1两。主治:水火两衰,热极不能熟睡,日夜两眼不闭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千金神曲丸
《直指》卷二十:方名:千金神曲丸组成:磁石(煅红,如法醋淬,研细无声)2两,朱砂1两(细研),神曲(炒)2两,沉香半两。功效:升降水火,明目,益心智主治:肝肾虚,目黑暗。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别用生神曲,水调浓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本方方名,《东医宝鉴 外形篇》引作 加味磁朱丸。
-
玄精丹
主治:肝肾不足,精血枯涸,凡虚损在真阴水火者。用法用量:每服60丸,空心用何首乌酿酒每温2-3杯送下,日3次。制备方法:上以药末入诸膏和匀,加炼蜜1斤成剂,入石臼内春千余下,如梧桐子大。附注:元精丹(《医部全录》郑一六四)。
-
王(亻儿)丹砂
《苏沈良方》卷六:组成:光明辰砂28两,甘草2大两,远志2大两(去心),槟榔2大两,诃黎勒皮2大两,紫桂肉8大两(捣碎)。第1日兼夜用阴火,水纹动;第2日兼夜用阳火,鱼眼沸;第6日兼夜用金火,沸乍缓乍急;7日满,即出丹砂,于银盒中蒸,其盒中先布桂肉1两(拍碎),即匀布丹砂,又以余桂1两覆之,即下盒,置甑中;
-
正凤髓丹
《元戎》卷十:别名:封髓丹、凤髓丹组成:黄柏(炒)2两,缩砂1两,甘草半两。功效:泻相火,益肾水。主治:心火太盛,阳狂不已;制备方法: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各家论述:《古今名医方论》:方用黄柏为君以坚肾,肾职得坚,则阴水不虞其泛溢,寒能清肃,则龙火不至于奋扬,水火交摄,精安其位;此有取于封髓之意也。
-
杞圆膏
《摄生秘剖》卷四:组成:枸杞子(去蒂)5斤,圆眼肉5斤。用法用量:不拘时候频服2-3匙。制备方法:上药用新吸长流水50斤,以砂锅桑柴火慢慢熬之,渐渐加水,煮至杞圆无味方去滓,再慢火熬成膏,取起,瓷罐收贮。各家论述: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思虑勤劳则血受伤因而不足,血不足则虚火炽而煎燥,肾水日见衰竭矣。
-
旺肾汤
《辨证录》卷十一:方名:旺肾汤组成:熟地1两,山茱萸4钱,巴戟天4钱,白术5钱,人参5钱,茯苓3钱,砂仁2粒。功效:补肾中水火之气。主治:妇人肾气不足,不能受孕,饮食少思,饱闷倦怠,惟思睡眠,一行房事,呻吟不已。用法用量:水煎服。服1月,自可受孕。
-
损余汤
《辨证录》卷十一:方名:损余汤组成:地骨皮1两,茯苓5钱,黄柏2钱,生地5钱,炒黑荆芥3钱,玄参5钱。功效:清火。主治:妇人有先期经来者,其经水甚多,人以为血热之极也,谁知肾中之水火旺乎,夫火旺则血热,水旺则血多,此有余之病,非不足之症也。用法用量:水煎服。
-
益阴利产方
《医略六书》卷二十九:方名:益阴利产方组成:阿胶8两,赤小豆1升。主治:难产累日,脉微数。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各家论述:产妇阴血不足,无以荣养其胎,故欲产之时,累日不能遽下。阿胶补阴血之不足,小豆降心气之有余,蜜以丸之,酒以行之,使心肾交通,则水火既济而沟满渠通,安有产难累日不下之忧哉。
-
清胃生髓丹
《辨证录》卷六:方名:清胃生髓丹组成:玄参1两,麦冬5钱,甘菊花5钱,熟地2两,北五味2钱,沙参5钱。用法用量:水煎服。故不若用玄参、甘菊之类,既清其胃火,而又不损其胃土,则胃气自生,能生津液,下必注于肾,而上且灌于心,况麦冬、五味以益心,熟地、沙参以滋肾,上下相资,水火既济,痿病岂不愈乎。
-
十六字气诀
十六字气诀为气功功法。又名李真人一十六字妙诀。一提便咽,水火相见。”随即从鼻吸清气一口,意想送到腹部脐下一寸二分,即丹田气海中,略存一存为一吸。随即下部用力,好象忍小便,意想把气提起,又回到肚脐,达到夹脊双关肾门,直提到头部后顶的玉枕,透到眉心(泥丸),为一呼。然后再咽唾如前,循环一周。
-
李真人一十六字妙诀
十六字气诀为气功功法。又名李真人一十六字妙诀。一提便咽,水火相见。”随即从鼻吸清气一口,意想送到腹部脐下一寸二分,即丹田气海中,略存一存为一吸。随即下部用力,好象忍小便,意想把气提起,又回到肚脐,达到夹脊双关肾门,直提到头部后顶的玉枕,透到眉心(泥丸),为一呼。然后再咽唾如前,循环一周。
-
中和集
《中和集》为气功学专著。故主张性命兼修,先性后命。如谓“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顿法即“最上一乘”,一直了性,自然了命,此仅限于夙有根基者。此外,书中对内丹术语如抽添、烹炼、九还、七返、三关、三官、玄牝、鼎炉、黄婆、金公、水火、沐浴等,均有颇为明晰的解释,值得研究内丹术参考。
-
遗精·心肾不交证
遗精·心肾不交证(spermatorrheawithsyndromeofincoordinationbetweenheartandkidney)是指心肾阴虚,阳气偏亢,水火失调,以心悸,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梦遗,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遗精证候。
-
运水入土
运水入土小儿推拿方法名。操作方法有:①用运法由小儿小指指腹部的肾经穴起,沿手掌的尺侧和掌根部,至大指指腹的脾经穴。《小儿按摩经·手诀》:“以一手从肾经推去,经兑、乾、坎、艮土脾土按之,脾土太旺,水火不能既济,用之,盖治脾土虚弱。”
-
郑兼山
郑兼山(1640-1689年)清代医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业医,七世祖海官,太医承事。称“僻山郑氏”,子孙世以“山”为号。少习儒,因失怙恃而缀学,随祖父钦谕习医。后业医,手不释卷,研习《素问》、《难经》、《金匮》诸医典,遂悟医理。遇疑难症,治之则愈。著有《论证琐言》、《先天水火广嗣诸论》。
-
十六字诀
十六字诀气功内丹术基本功法。又名“十六锭金”或“一秤金诀”。《赤凤髓·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并载有具体练功法。此功法简便易行,据称可获较好养生效果。又《养生秘录·中黄内旨》、《脉望》等均载有此功法,文字略有不同。
-
降龙伏虎
降龙伏虎气功内丹术术语。龙指心火,虎指肾水。谓以真意(元神之用)使心火下降而济肾水,肾水上润以制心火,则水火交合无间,性情自伏而助丹成。《性命圭旨全书》:“降之者,制其心中真火。”“伏之者,伏身中真水。”
-
柳叶绣球菊
拼音名:LiǔY Xi Qi J 别名:空心柳、王八脆、水火筒、马尿溲来源:蔷薇科柳叶绣球菊SpiraeasalicifoliaL.,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内蒙古、陕西。性味:苦,平。功能主治:通经,活血,通便,利水。治闭经,便结腹胀,小便不利,跌打损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野苦荬菜
福建]、秋苦荬菜、墓头回[江苏]、牛舌菜、稀须菜、盘儿草、山林水火草来源:菊科野苦荬属植物野苦荬菜Ixerisdenticulata(Houtt.)Stebb.[Paraixerisdenticulata(Houtt.)Nakai;],以全草或根入药。用于子宫颈糜烂,白带过多,子宫出血,下腿淋巴管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乳痈疖肿,烧烫伤,阴道滴虫病。
-
引交汤
《辨证录》卷六:组成:熟地1两,麦冬1两,炒枣仁5钱,山茱萸5钱,沙参5钱,茯神3钱,玄参5钱,白芍2两,炒桅子3钱,菖蒲5分,破故纸5分。主治:水火两衰,热极不能熟睡,日夜两眼不闭。用法用量:水煎服。
-
宁沸汤
《辨证录》卷六:组成:麦冬3两,山茱萸3两,茯苓1两。1剂渴少止,再剂渴又止,饮半月痊愈。加入茯苓者,因饮水过多,膀胱之间必有积水,今骤用麦冬、山萸至六两之多,不分消之于下,则必因补而留滞,得茯苓利水之药以疏通之,则补阴而无腻膈之忧,水下趋而火不上沸,水火既济,消渴自除矣。
-
二宜丹
处方:磁石(四面坚者,火煅,酒淬7遍,汤洗,焙干,研如粉)2两,辰砂(水飞)1两。制法:上药研匀,糯米粉糊为丸,如鸡头子大,阴干。功能主治:水火不足,耳内虚鸣,健忘怔忪,头目眩晕。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食前人参汤送下。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九
-
固气生血汤
处方:黄耆1两,当归5钱,荆芥(炒黑)2钱。主一时狂吐血,血吐出如倾盆,实火变虚,气脱者。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血止,再剂气旺,4剂血各归经,不致再吐。各家论述:此方即补血汤之变,全在荆芥引血归于气分之中,引气生于血分之内,气血之阴阳既交,则水火之阴阳自济,断不至脏腑经络再有拂逆,使血冲击而再呕也。
-
胡麻延寿丹
处方:春季三月用:胡麻4两,秋石4两,何首乌4两,生地黄4两,粉甘草4两。夏、冬二季用:胡麻4两,秋石4两,何首乌4两,白茯苓4两,甘草1两。制法:上为细末,每1料,用炼蜜1斤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交通心肾,水火既济,坎离交媾,祛宿病,生新血,乌须黑发,聪耳明目,健步,保生延年。摘录:《扶寿精方》
-
虎睛汤
处方:虎睛1具,茯苓3两,桂心3两,防风3两,独活1两,甘草1两,人参1两,天雄1两,露蜂房1具,鸱头1具,石长生10分,枫上寄生5分。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散剂,名“虎睛散”(见《圣惠》)。《圣济总录》有当归;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虎睛、参、苓定魄安神,天雄、桂心、鸱头、蜂房、石长生辟除阴毒,余皆截风之味。
-
琥珀郁金丸
处方:黑牵牛(头末)2两(炒),大黄(酒浸)2两,黄连1两,黄芩2两,郁金1两,滑石4两,真琥珀2两(研),茯苓4两。功能主治:水火不既济,膀胱受心火所炽而浮,囊中积热,或癃闭不通,或遗泄不禁,或白浊如泔水,或膏淋如脓,或如栀子汁,或如砂石米粒,或如粉糊相似,疼痛不已。摘录:《古今医鉴》卷八
-
两生汤
处方:肉桂2钱,附子1钱,熟地2两,山茱萸1两。功能主治: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或食之一日至3日而尽情吐出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水火两旺。脾胃得火气而无寒冷之虞,得水气而无干涩之苦,自然上可润肺而不阻于咽喉,下可温脐而不结于肠腹矣。摘录:《辨证录》卷五
-
参胶补血汤
处方:人参、阿胶、云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白芍、熟地、远志、麦冬、枣仁。功能主治:产后下血过多,心血耗极,惊悸,其脉动而微。各家论述:四物补血,四君补气,阳生则阴长,气盛则血充;远志之苦温,枣仁之酸温,直入心经,益肝胆,使心肾相交,成水火既济之功。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
一九散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组成:细辛1两,黄柏9两。主治:跌打损伤以及水火遍身烫烂烧焦等。烫伤青肿者,以麻油调敷;如烫伤太重者,内服生豆腐。麻袖,外敷此药,以免毒气攻心;烫伤至皮起泡者,用针挑破,待毒水流尽,然后再敷,灵效异常。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壮神益志保孕汤
《赤水玄珠》卷二十一:组成:茯神1钱,当归1钱,酸枣仁1钱,人参1钱,远志1钱,山药1钱,黄耆1钱,鹿角胶1钱,白术2钱,砂仁3分,甘草4分,龙眼肉5枚,大枣2枚。用法用量:水煎服。据脉涩不当有妊,而其夫云:向已受胎者二,俱弥月而产,体皆不完,始无舌,次无水火门尺,产下随死而无生气。因处一方,曰壮神益志保孕汤。
-
异类有情丸
主治:丈夫中年觉衰。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盐汤送下。加减:如厚味善饮之人,加猪胆汁1-2合。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用水火炼白蜜,入豮猪脊骨髓9条,同舂剂为丸,如梧桐子大。
-
郁金黄连丸
《袖珍》卷二引《秘方》:方名:郁金黄连丸组成:郁金1两,黄连1两,黄芩2两,琥珀(研)2两,大黄(酒浸)2两,滑石4两,白茯苓4两,黑牵牛(炒,取末)3两。加减:如用消导饮食,降心火,可加沉香5钱。制备方法:上为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
神仙导水丸
《普济方》卷三十九:方名:神仙导水丸组成:木香1两,当归1两,枳壳(炒)1两,黄芩1两,黄连1两,青皮1两,陈皮1两,槟榔1两,香附子1两,三棱半两,莪术半两,大黄3两,黄柏3两,牵牛末3两。制备方法:上为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滋肾膏
《理瀹》:方名:滋肾膏组成:生地4两,熟地4两,山药4两,萸肉4两,丹皮3两,泽泻3两,白茯苓3两,琐阳3两,龟版3两,牛膝2两,杞子2两,党参2两,麦冬2两,天冬1两,知母1两,黄柏(盐水炒)1两,五味1两,官桂1两。主治:老年水火俱亏,肾气虚乏,下元冷惫,腰痛脚软,夜多旋尿,面黑口干,耳焦枯者。
-
滋阴降火丸
《活人心统》卷下:方名:滋阴降火丸组成:人参1两,生地黄2两,熟地黄2两,天冬2两(去心),牡蛎(煅)1两,知母1两5钱,黄柏2两(蜜炒),萆薢1两,麦冬(去心)2两。主治:三消。制备方法:上以人参、黄柏、萆薢、牡蛎粉为末,余药俱洗净去心,以水酒洗净,捣膏蜜丸,如梧桐子大。功效:滋阴降火。
-
元气之根
元气之根为命门所藏的元阴、元阳为人体阴精、阳气的根源,故称命门为“元气之根”。《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
相恶
概述:相恶:1.药物七情之一;2.病因病理学术语。药物七情之一·相恶:相恶(mutualinhibition)为药物七情之一。出《神农本草经》。指一药能使另一药原有功效降低,甚至消失的配伍关系。如生姜恶黄芩,因黄芩能减弱生姜的温性。人参恶莱菔子。《黄帝内经素问·脉解》:“阳气与阴气相薄,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
-
饮食须知
《饮食须知》食疗著作。①元·贾铭撰。撰年未详。重点介绍360余种食物相反相忌。全书分水火、谷、菜、果、味、鱼、禽、兽八类。虽主体内容可取,但不免于芜杂。②清·朱本中撰。刊于1676年。属食疗本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