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手少阴之脉
手少阴心经为十二经脉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它的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行于肺,向下出于腋下的极泉,沿上肢前边,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内侧,下行肘节(少海),沿前臂尺侧,到手掌后豌豆骨突起处(神门),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其末端(少冲)。
-
心手少阴经病证
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又:“夫心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盛则卫气不行,荣气不通,遂令热毒稽留,心神烦乱,面赤身热,口舌生疮,咽燥头疼,喜笑,恐悸,手心热,满汗出,衄血,其脉洪实相搏者,是其候也。”标病:肌热,畏寒,战栗,舌不能言,面赤目黄,手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肩胛肘臂。”
-
心经
它的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行于肺,向下出于腋下的极泉,沿上肢前边,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内侧,下行肘节(少海),沿前臂尺侧,到手掌后豌豆骨突起处(神门),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其末端(少冲)。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经脉过处厥冷,疼痛,掌中热痛等。
-
眼系
眼系即目系。是指眼球内连于脑的神经组织。《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相当今之视神经、球后血管等。
-
手少阴心经病
手少阴心经病为手少阴心经所发生的病候。《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载:“心手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本经主要病症为:心痛,胸胁痛,心烦,气短,卧不安,眩仆,目黄,咽干,口渴,上肢内侧后边痛厥冷,掌中热痛。
-
下膊
下膊即前臂。指肘以下,腕以上的部分。《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下肘内,循臂内后廉。”2.臂即上肢由肩至腕部分。即上臂和前臂的合称。《类经图翼》:“肘之上下皆名臂。”
-
目系
目系(eyeconnector)又名眼系、目本。是指眼球内连于脑的神经组织。包括西医的视神经及球后血管。《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
-
目本
目本为人体部位名。《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是指眼球内连于脑的神经组织[参考资料]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相当今之视神经、球后血管等。
-
心系
心系指心脏与其他脏器相联系的脉络(指心脏与其他脏器相联系的组织)。《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类经》注:“心当五椎之下,其系有五,上系连肺,肺下系心,心下三系连脾、肝、肾,故心通五脏之气而为之主也。”《十四经发挥》:“五脏系皆通于心,而心通五脏系也。”
-
手少阴
它外行的主干,从心系上肺,斜走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肢前边,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内侧,下行肘节(少海),沿前臂尺侧,到手掌后豌豆骨突起处(神门),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其末端(少冲)。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经脉过处厥冷,疼痛,掌中热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