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心主
本穴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心痛、烦满、热血攻心、掌热、心烦闷、舌肿痛、痰涎壅盛、牙关紧闭、暴仆等症,均以放血为佳。中冲穴主治心痛、昏迷、舌强肿痛、热病、小儿夜啼、中暑、昏厥。中冲配劳宫、大陵,有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掌中热。中冲穴研究进展:对视野的影响:针刺中冲对视野有一定影响,而且与经络感传有关。
-
手心主标本
手心主标本为解剖结构名。指六经标本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下三寸也。”马莳注:“手心主即手厥阴心包络经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即内关穴,标在腋下三寸,即天池穴。”
-
手心主经筋病候
手心主经筋病候为病证名。又名孟冬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手心主筋,其痛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孟冬痹也。”
-
手厥阴标本
手厥阴标本为十二经标本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手厥阴心包经的本部,在掌内上腕2寸,两筋之间的内关穴;其标部在腋下3寸,约当天池穴部位。十二经标本对阐述经脉生理、病理及其分布特点有一定意义,掌握十二经的标部和本部及其穴位所在,就可作为辨别虚实进行补泻的依据。
-
去来心痛
去来心痛为症状名。方用去来汤、苍乌参苓散等。心有支别之络脉,其为风冷所乘,不伤于正经者,亦令心痛,则乍间乍甚,故成疹不死。”《赤水玄珠·心痛门》:“今之治例,皆非真心痛也,以其在心之部位而名,或心之脉络,或手心主之脉络,…或食伤,或寒伤,或气逆,或痰饮,或死血,或虫,或郁火,皆致痛也。”
-
孟冬痹
孟冬痹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手心主即手厥阴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十月之时,故名之曰孟冬痹也。”农历十月为孟冬。详见手心主经筋病候条。
-
久心痛
《诸病源候论·心痛病诸候》:“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为风邪冷热所乘痛也。或食伤,或寒伤,或气逆,或痰饮,或死血,或虫,或郁火,皆致痛也。”2.心痛指胃脘痛。如真心痛、厥心痛、九种心痛、冷心痛、热心痛、气心痛、血心痛、食心痛、饮心痛、失血心痛、蚘心痛、虫心痛、大实心痛、悸心痛等。
-
掌后
掌后人体部位名。指手掌后,腕横纹处。《灵枢·卫气》:“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
-
心悬痛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胸脘部疼痛的统称。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赤水玄珠·心痛门》:“今之治例,皆非真心痛也,以其在心之部位而名,或心之脉络,或手心主之脉络,…或食伤,或寒伤,或气逆,或痰饮,或死血,或虫,或郁火,皆致痛也。”
-
手心主心痛
手心主心痛为病证名。外邪侵犯手厥阴经所致。又:“手心主心痛,彻背,心烦,掌中热,咽干,目黄赤,胁满。”胸脘部疼痛的统称。《赤水玄珠·心痛门》:“今之治例,皆非真心痛也,以其在心之部位而名,或心之脉络,或手心主之脉络,…或食伤,或寒伤,或气逆,或痰饮,或死血,或虫,或郁火,皆致痛也。”
-
心中结痛
心中结痛为症状名。指患者自觉左前胸(心前区),或略靠剑突下的位置有阻滞疼痛的症状,可伴有憋气、气短或自汗出,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尤甚等表现,多见于胸痹病,为气滞或痰、瘀痹阻心脉所致。胸脘部疼痛的统称。《赤水玄珠·心痛门》:“今之治例,皆非真心痛也,以其在心之部位而名,或心之脉络,或手心主之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