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子
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蜜炙、制霜等。炮制作用:紫苏子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如益血润肠丸(《类证活人书》)。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迷迭香酸(C18H16O8)不得少于0.25%。性味与归经:辛,温。
-
苏子粥
处方:苏子10克南粳米50~功能主治:降气消痰,止咳平喘,养胃润肠。适用于中老年人急慢性支气管炎及肠燥便秘。主治:腹内冷气。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八引《药性论》,名见《医统》卷八十七:组成:苏子。功效:养胃、下气、润肠。用药禁忌:大便稀薄的老人忌服。附注:《医统》:本方用紫苏子1两、粳白米4合。
-
苏麻粥
处方:苏子15克麻子30克粳米30克制法:先将苏子、麻子捣烂和水滤取汁,入米煮作粥。功能主治:顺气润肠。适用于老人、妇女产后以及久病体弱者大便秘结艰涩。摘录:《济众新编》《寿亲养老》卷四。为《本事》卷十 麻子苏子粥之异名:
-
苏子利喉汤
《外科证治全书》卷二:组成:苏子2钱,前胡2钱,赤芍2钱,甘草1钱,桔梗1钱,玄参1钱5分,连翘1钱5分,浙贝1钱5分。主治:喉痈,喉间红肿疼痛,无别形状。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宜先服苏子利喉汤1剂,接后服黄连清喉饮,外吹珍珠散即愈。
-
薏苡饮
《济众新编》卷七:方名:薏苡饮组成:薏苡粉2合,真荏子(炒)1合,苏子(炒)1合。轻身、胜瘴气。主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又治风湿痹,筋脉挛急,干湿脚气,老人咳喘。用法用量:苏子、真荏子用水细磨,滤取汁煮,入薏苡粉成粥,和蜜用;或单薏苡作末煮粥亦好。
-
止嗽神丹
处方:人参3克白芍3克酸枣仁6克北五味子3克麦冬15克苏子3克益智仁1.5克白芥子3克功能主治:治久漱不已。摘录:《石室秘录》卷二《石室秘录》卷四:组成:人参1钱,白芍3钱,酸枣仁2钱,北五味子1钱,麦冬5钱,苏子1钱,益智仁5分,白芥子1钱。主治:久嗽。附注:愈后服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三两,北五味一两,服之不再发。
-
枳桔二陈汤
《会约》卷四:方名:枳桔二陈汤组成:枳壳1钱半,桔梗2钱,半夏2钱,茯苓1钱半,甘草1钱,陈皮(去白)1钱半,杏仁15粒,苏子(炒,研)8分,生姜6分。《喉科紫珍集》卷下:方名:枳桔二陈汤组成:陈皮、半夏、桔梗、枳壳、白茯神、甘草、白豆蔻、黄耆、苏子、山栀各等分。或中脘痞满,气不舒畅,痰涎壅盛,上气喘息;
-
消胀丹
《辨证录》卷五:方名:消胀丹组成:白术3钱,茯苓1两,麦冬5钱,熟地5钱,山药1两,芡实5钱,苏子1钱。主治:肺、脾、肾三经之虚,气喘作胀,腹肿,小便不利,大便亦溏,渐渐一身俱肿。用法用量:水煎服。
-
子油熏药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方名:子油熏药组成:大风子1两,地肤子1两,蓖麻子1两,蛇床子1两,祁艾1两,苏子5钱,苦杏仁5钱,银杏4钱,苦参子4钱。功效:软坚润肤,杀虫止痒。主治:牛皮癣(白疕)、鱼鳞癣(蛇皮症)、皮肤淀粉样变(松皮癣)。苦参子润肤杀虫;祁艾润肤暖血;10%油膏,名 子油熏药油膏。
-
西清汤
概述:西清汤为方剂名,出自《医醇賸义》卷三方。处方:桂枝五分,栀子(姜汁炒)、苏子各一钱五分,桑白皮、茯苓、郁金各二钱,杏仁、蒺藜各三钱,橘红、半夏各一钱,生姜三片。桂枝1.5克栀子4,5克(姜汁炒)苏子4.5克桑皮6克杏仁9克橘红3克半夏3克茯苓6克蒺藜9克郁金6克姜3片功能主治:主治胆咳,咳呕胆汁。
-
下气海藻橘皮丸
《千金》卷十七:方名:下气海藻橘皮丸组成:海藻3分,橘皮3分,杏仁2分,茯苓2分,人参1两,吴茱萸1两,白术1两,葶苈1两,桑根白皮2两,枣肉2两,昆布2两,芍药5分,桂心5分,白前3分,苏子5合。主治:风虚支满,膀胱虚冷,气上冲肺,息奔,令咽喉气闷往来。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去恶清肺汤
概述:去恶清肺汤为方剂名,出自《医醇賸义》卷四方。当归2钱,川芎1钱,桃仁1钱,炮姜5分,楂炭3钱,延胡1钱,苏子2钱,桑皮3钱,橘红1钱,贝母2钱,苏木3分,降香5分,童便1杯(冲服)。新产之后,恶露未行,不耐久坐,平卧太早,瘀血冲肺,气喘鼻掀,头汗微出。用法用量:水煎,加童便一杯冲服。
-
加味华盖散
《赤水玄珠》卷七:加味华盖散:处方:苏子2钱,陈皮2钱,赤茯苓2钱,桑皮2钱,麻黄2钱,杏仁2钱,甘草1钱。摘录:《赤水玄珠》卷七《金鉴》卷五十三:组成:麻黄、杏仁(去皮尖,炒)、苏子(炒)、前胡、橘红、甘草(生)、桑皮(炒)、桔梗、赤茯苓。主治:小儿感受风寒,寒邪壅蔽,致气促胸满咳嗽者。
-
参赭镇气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参赭镇气汤:处方:野台参12克生赭石(轧细)18克生芡实15克生山药15克萸肉(去净核)18克生龙骨(捣细)18克生牡蛎(捣细)18克生杭芍12克苏子(炒,捣)6克功能主治: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胸腹满闷。用法用量:水煎服。
-
荡胸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荡胸汤:处方:蒌仁60克(新炒者,捣)生赭石60克(研细)苏子20克(炒捣)芒消12克(冲服)功能主治:主寒温结胸。其证胸膈痰涎,与外感之邪互相凝结,上塞咽喉,下滞胃口,呼吸不利,满闷短气,饮水不能下行,或转吐出。若胸中之结已开,而大便犹未通下,且不觉转矢气者,仍可温服100毫升。
-
苏子杏仁汤
《不知医必要》卷一:组成:苏子6分,陈皮1钱5分,半夏(制)1钱5分,桑白皮(蜜炙)1钱5分,桔梗1钱,杏仁(杵)2钱,炙草5分。主治:上气喘急不得卧。用法用量:加生姜2片,水煎服。加萝卜子1钱更验。《症因脉治》卷二:组成:苏子、杏仁、桔梗、枳壳、防风、半夏、栝楼霜。主治:伤风痰结肺管,咳嗽不止。
-
苏子宽中汤
《何氏济生论》卷五:组成:白茯苓、香附、苏子、白芍、车前、苍术、莱菔子、泽泻、制半夏、枳实、白术、木通。主治:饮食积聚,腹痛不消,小便不利。用法用量:加生姜、灯心为引,水煎,食前服。
-
苏子定喘丸
《活人心统》卷一:组成:苏子1两(炒),杏仁(去皮尖,炒)1两,枯矾5分,半夏1两,枳壳7分(炒),桑白皮1两,甘草2分。主治:咳喘。用法用量:每服50丸,淡姜汤或紫苏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
苏子六安散
《医门八法》卷二:组成:陈皮2钱,法夏2钱(研),茯苓2钱,甘草1钱,苏子2钱(炒,研),杏仁泥2钱,白芥子2钱(炒,研)。主治:喘促因寒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为引。
-
苏子降喘汤
《证治汇补》卷五:组成:苏子(炒,捣碎)1钱,杏仁1钱,桑皮1钱,前胡1钱,橘皮1钱,半夏1钱,桔梗1钱,甘草4分。主治:喘病。用法用量:水煎服。
-
苏子瓜蒌汤
《古今医彻》卷二:组成:苏子(研)1钱,桑白皮(蜜炒)1钱,川贝母(去心,研)1钱,瓜蒌霜1钱,杜仲1钱(盐水炒),茯苓1钱,广皮1钱,前胡1钱,桔梗1钱,甘草3分(炙)。主治:痰火发喘。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加减:热甚,加黄芩。
-
苏子导痰降气汤
《东医宝鉴》卷五引《必用》:组成:苏子2钱,半夏1钱半,当归1钱半,南星1钱,陈皮1钱,前胡7分,厚朴7分,枳实7分,赤茯苓7分,甘草5分。主治:痰喘上气。寒痰气结,痞闷不通。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制备方法:上锉。
-
苏子竹茹汤
处方:苏子竹茹橘皮桔梗甘草功能主治:宜肺化痰,降气平喘。治痰壅气阻,喘而不得卧。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
苏子杏子汤
《症因脉治》卷三:组成:苏子、杏仁、半夏、瓜蒌仁、枳壳、桔梗。主治:痰壅肺窍不得卧。
-
半夏苏子汤
《外台》卷十引《深师方》处方半夏5两(洗),苏子1升,生姜5两,大枣40个(擘),橘皮3两,桂心3两,甘草2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卒上气,胸心满塞。用法用量水7升,煮取2升7合。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
-
祛痰宽胸茶
组成:炒枳壳4g,苏子10g,炙甘草5g。适应证:祛痰宽胸茶适用于痰厥患者。制法:枳壳切碎,苏子与甘草略杵,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食用方法:代茶分2~3次饮完。每日1剂。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
参乳利膈汤
处方:人参2-3钱,人乳1杯(或用牛乳),麦冬5钱,芦根汁1钱,竹沥1钱,郁金1钱,苏子3钱(炒,研),橘红1钱,枇杷叶(去毛,姜汁炙)4大片,白芍3钱(酒炒),山楂3钱。各家论述:人参补气,人乳养血,麦冬润燥,芦根汁降火,竹沥消痰,郁金开郁,苏子、橘红、枇杷叶顺气,白芍敛逆气,安脾胃,山楂行结气,消滞血。
-
宽快汤
《仁斋直指》卷十五:宽快汤:处方:香附(杵净)60克天台乌药(去心)枳壳(制)各45克缩砂仁15克苏子(炒)15克青木香9克甘草(炙)23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理气宽中。治气不下降,大便秘涩。用法用量:每服6克,陈皮煎汤调下。或吞青木香丸少许。制备方法:上为末。
-
化丝汤
处方:熟地1两,麦冬5钱,贝母1钱,玄参5钱,茯苓3钱,苏子1钱,地骨皮3钱,沙参3钱,荆芥(炒黑)1钱。功能主治:肾中之火上冲咽喉,心火相刑肺金,痰中吐血如血丝,日间则少,夜间则多,咳嗽不已,多不能眠。倘不用补剂,而唯事于去痰退火,吾恐痰愈多而血愈结也。2.《辨证奇闻评注》:久咳痰红,由肾水不足,虚火上炎。
-
清肺补阴汤
《证因方论集要》卷一:方名:清肺补阴汤组成:天冬、麦冬、桑白皮、贝母、枇杷叶、地骨皮、五味子、白芍(炒)、鳖甲、苏子、车前子。天、麦二冬清心保肺,桑皮、地骨能泻肺热,贝母润燥,五味收阴,枇杷叶、苏子治火上逆,可降肺气,白芍和脾,鳖甲制肝,车前子甘能益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则肺气清肃矣。
-
四子调中汤
处方:青皮1.5克(去瓤,麸炒)陈皮1.5克枳实(麸炒)3克香附(炒)3克黄连(姜汁炒)2.1克半夏(姜汁炒)6克瓜蒌仁(炒)3克苏子(炒)白芥子(炒)桃仁(去皮、尖)各4.5克茯苓(去皮)木通各3克沉香芒消各1.5克制法:上锉一剂。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稍热服。主治:翻胃,或大小便闭,及痰气壅盛。
-
苏葶滚痰丸
《金鉴》卷五十三:组成:苏子(炒)1两,苦葶苈(微炒)1两,大黄(酒蒸1次)4两,沉香5钱,黄芩4两,青礞石(火煅如金为度)5钱。主治:小儿食积咳嗽,便秘者;小儿痰饮喘急,其音如潮响,声如拽锯者;小儿燥痰,痰多燥粘,气逆喘咳,夜卧不宁,面赤口干,小便黄赤。用法用量:量儿虚实服之,生姜汤送下。
-
芩荷引竭煎
《引经证医》卷四:组成:子芩、当归尾、山楂子、莱菔子、枳实、荷叶蒂、苏子、沉香曲、槟榔。主治:痢疾。
-
平肺饮
《玉案》卷六:组成:陈皮5分,前胡5分,桑皮5分,薄荷5分,防风5分,瓜蒌仁4分,苏子4分,桔梗4分。主治:感风邪咳嗽,痰多,恶寒。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
助桂汤
《医方类聚》卷二一六引《仙传济阴方》:组成:好真苏子2两,杏仁30个,诃子3个,百药煎2两。主治:妇人气虚,肺感风邪,久失音者。用法用量:上用热酒调下。
-
苏荏粥
《济众新编》卷七:组成:苏子(水沉去浮者,净洗,干炒)、真荏子各等分。主治:老人大便干燥,或咳嗽气虚,风秘血秘,便甚艰涩。用法用量:同捣烂,和水滤外,粳米末少许同煮作粥。调姜汁、清蜜食之。加减:咳嗽喘急,加杏仁。
-
苏前汤
《外科全生集》卷四:组成:苏子2钱,前胡2钱,赤芍2钱,甘草1钱,桔梗1钱,玄参1钱半,连翘1钱半,浙贝母1钱半。主治:缠喉风,并一切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
-
杏仁饮子
《千金》卷十八:组成:杏仁40枚,柴胡4两,紫苏子1升,橘皮1两。主治:暴热嗽。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嗽起于暴,是实非虚,杏仁、苏子、橘皮皆泄肺之品,柴胡散寒热之邪。
-
抑肝导赤散
《嵩崖尊生》卷十五:方名:抑肝导赤散组成:泻赤汤加胆星4分,贝母4分,苏子4分。主治:小儿急惊愈后有痰者。
-
桑苏桂苓汤
《医醇剩义》卷三:方名:桑苏桂苓汤组成:桑皮3钱,苏子2钱,桂枝8分,茯苓3钱,泽泻1钱半,大腹皮1钱半,橘红1钱,半夏1钱半,杏仁3钱,猪苓1钱。主治:支饮。水停心下,入于胸膈,咳逆倚息,短气,其形如肿。用法用量:上加生姜3片煎服。
-
苏子膏
《外台》卷二十三引《深师方》:组成:腊月猪脂1升,苏子3分,桂心3分,大黄3分,当归3分,干姜3分,橘皮3分,蜀椒(汗)3分。主治:气瘿。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2升,去滓,纳猪脂消尽服。制备方法:上切。用药禁忌:忌生葱。
-
助脾化毒汤
《痘疹全书》卷下:组成:陈皮、半夏、厚朴、枳壳、苏子、槟榔、卜子。主治:痘疮顺证,表里已无邪,伤于饮食,忽然腹胀满,气喘促,疮色变,烦躁者。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1片,水煎服。
-
石花汤
《医醇剩义》卷三:组成:白石英(煅,研)3钱,合欢花2钱,鲜百部4钱,沙参4钱,麦冬1钱5分,贝母2钱,桑皮2钱,苏子1钱5分,杏仁3钱,茯苓2钱,苡仁4钱,淡竹叶10张,金丝荷叶2张(去背上白皮)。主治:肺气壅塞,致成肺痈,咳吐脓痰,气甚腥秽者。
-
天麦二冬散
《保命歌括》卷八:组成:二冬、二母、桔梗、甘草、阿胶、生地黄、桑白皮(蜜)、真苏子(炒)各等分,黄连(炒)减半。主治:咳血。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煎8分,入阿胶再煎1服。
-
顺肝益气汤
《傅青主女科》卷下:方名:顺肝益气汤组成:人参1两,当归1两(酒洗),苏子1两(炒,研),白术3钱(土炒),茯苓2钱,熟地5钱(9蒸),白芍3钱(酒炒),麦冬3钱(去心),陈皮3分,砂仁1粒(炒,研),神曲1钱(炒)。主治:妇人怀娠之后,肝血太燥,肝气横逆,恶心呕吐,思酸解渴,见食憎恶,困倦欲卧。
-
苏杏粥
《济众新编》卷七:组成:苏子(水沉去浮者,净洗,炒)、真荏子(有热则生用,有寒则炒用)、杏仁(泡,去皮尖,水沉去毒)各等分。功效:调中下气,利大小便,润心肺,消痰气,益五脏,宁肺气,行风气,滑肠胃,通血脉,润肌肤。主治:上气咳逆,咳嗽喘急,霍乱反胃。
-
生津补血汤
《回春》卷三:组成:当归1钱,白芍(炒)1钱,熟地黄1钱,生地黄1钱,茯苓(去皮)1钱,枳实(麸炒)7分,陈皮7分,黄连(炒)7分,苏子7分,贝母(去心)7分,砂仁5分,沉香5分。主治:年少胃脘血燥,噎膈翻胃。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大枣1枚,水煎,竹沥磨沉香同服。制备方法:上锉1剂。
-
土金双培汤
《辨证录》卷十一:方名:土金双培汤组成:人参3钱,苏子3钱,茯苓3钱,谷芽3钱,巴戟天3钱,菟丝子3钱,白芍3钱,白术5钱,薏仁5钱,山药5钱,神曲2钱,砂仁1粒,甘草2分,柴胡5分。主治:妊娠恶阻。用法用量:水煎服。
-
祛火利痰丸
《玉案》卷三:方名:祛火利痰丸组成:大黄(锦纹者1斤,切片,好酒浸2日,上下柳叶蒸黑色,晒干为末),巴戟天4两(水泡,去骨),萝卜子(炒)2两,真苏子(炒)2两,麦芽(炒)2两,枳实(炒)2两。主治:一切痰火,久嗽不住。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茶清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栀子郁金汤
《不居集 下集》卷十一:方名:栀子郁金汤组成:栀子、郁金、贝母、丹皮、苏子、黄连、橘红、茯苓、红曲、茜根、香附。主治:虚损,积痰积瘀。用法用量:上以水煎,冲服益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