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
紧①脉象名。呈拘急收缩,如按绳索,左右弹指之象。常风于寒证、疼痛及宿食等证。《灵枢·禁服》:“盛则为热,虚则为寒,紧则为痛痹。”②针刺入人体后一种针下紧束有力的感觉。《灵枢·终始》:“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参“紧敛”。
-
紧脉
紧脉为脉象之一。指脉来绷紧,状如牵绳转索的脉象。紧脉主寒、痛、宿食。《濒湖脉学》:“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痫吐冷痰,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
叉喉风
叉喉风为病名。多因风痰上涌,肺气壅塞,阻于咽喉所致,症见咽喉肿痛,甚或颈项亦肿,咽喉缩紧感,呼吸迫促等。《重楼玉钥》:“先咽喉作紧,风痰上涌,多有绵涎,内紧外浮肿,不能饮食,渐至咽喉紧闭,如叉叉住。治宜疏风解毒,消肿祛痰。可选用紫正散、清咽利膈汤、普济消毒饮等加减。外吹冰硼散。本病类今之急性喉炎。
-
月阙疮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口紧,一名月阙疮,一名雁来风,一名虫蚀疮。”《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内服泻黄散加减,外以黄柏、野蔷薇根等分为末,水调敷唇部,或熬汁浓缩成膏涂搽。《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更有茧唇一症,又名紧唇,又名藩唇。其状口唇紧小,不能开合,不能饮食。”
-
一剪金
《卫生宝鉴》卷十六:方名:一剪金组成:硫黄、信各等分。主治:疟疾。用法用量:于疟发前一日夜间空腹时服1丸,新汲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手捻药1捻,放于绯红绢子上,裹如豆大,上用细丝线紧缠,用剪子剪下,切须紧系,如不紧,恐药有失。
-
芽菜
无菜叶、老梗、怪味、霉变。芽菜的别名:叙府芽菜芽菜适合的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因含盐分重,所以高血压、肾病患者慎食芽菜的制作方法:菜丝100公斤食盐11~36公斤花椒0.75公斤八角0.25公斤,制作方法冬末春实,用芥菜类(二平庄)的嫩茎划成食筷一样宽的丝,晒干到每100公斤收13公斤,置桶内分层撒盐踩紧腌制;
-
捣针法
捣针法即提插法的一种。参见提插法:提插法为针刺手法名。指进针后将针上提或下插的动作。提插的幅度一般不宜过大,但轻重快慢,则应根据病情虚实而有区别。补法以插为主,重插轻提(紧按慢提);泻法以提为主,重提轻插(紧提慢按)。大幅度的反复紧按称捣针法,轻微有节律的捣动称为雀啄法。
-
寒则收引
寒则收引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寒邪致病的病机。寒邪侵入人体,易使阳气收敛,牵引作痛。如寒侵肌表,毛窍收引,卫阳闭寒,可致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紧,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
寒腰痛
寒腰痛病证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感于寒”而致之腰痛载述。此“寒”可因于外感,亦可因阳虚所致。感寒较重者,腰痛、冷如冰,或上引肩背,其脉紧或紧弦。治宜温散寒邪,方用五积散、羌附汤等方,外用摩腰膏,并可配合灸法。因阳虚致寒者,可用金匮肾气丸或青蛾丸加味方。参见腰痛、肾虚腰痛条。
-
疫痉
疫痉(pestilencewithconvulsion)是指感受疠邪,以头痛,重者头痛如劈,恶寒发热,无汗,手足发冷麻木,颈项强硬,不能俯仰转动,角弓反张,两手屈而不伸,面红目赤,瞳神放大,牙关紧闭,旋即神昏,苔薄白或厚腻,脉紧弦细等为主要表现的疫病。
-
独活苍术汤
处方:独活苍术防风细辛川芎甘草功能主治: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主少阴寒湿腰痛,不能转侧,头痛身疼,无汗拘紧,脉左尺细紧。用法用量:水煎服。寒甚,加生姜、桂枝。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
寒性收引
寒性收引是指寒邪致病易使人体气机收敛,腠理紧闭,脉络拘紧,筋肉挛急,常表现为无汗,肢体疼痛,活动不利等症。寒邪为六淫之一,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寒为冬令主气,过极则构成病因,属阴邪,易伤阳气。
-
提气法
提气法为针刺手法名。其法施术时先用提插法,若邪气壅滞,荣卫不行而致者,应先慢按紧提行六阴之数以泻邪气;如因经气不足,荣卫失调而致者,应先紧按慢提行九阳之数,补充其原气,待邪实已去,真气大至,手不感觉沉满之时,即一面微微捻针使经气运行加速,一面轻轻将针上提,荣卫之气聚集针下,荣行卫布,冷麻之症自除。
-
双侧擒拿法
是指用两手从背后经患者腋下,将食、中、无名指按住锁骨上缘,两肘臂压住患者胁肋,胸部贴紧患者背部后,两手沿锁骨用力向左右两侧肩胛拉开,两肘臂和胸部将患者胁肋及背部压紧,三方面同时用力,以治疗急性咽喉疾病咽喉肿胀、疼痛剧烈、吞咽困难、口噤难开等病症的治法。
-
虫蚀疮
虫蚀疮为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即月阙疮。《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口紧,一名月阙疮,一名雁来风,一名虫蚀疮。”其症唇疮口紧。
-
一次散
《虺后方》:组成:白矾1两(生熟各半),硼砂3钱。主治:喉肿痛并口舌生疮。双单蛾风,先以箸挑开上牙,按紧舌根,看疮有黄紫泡者,将筷子破开,藏针于内,露针杪1分,用线紧缚,挑破疮泡。待血水尽,用梁上扬尘煎水数碗,吞漱恶水后,复用1次散吹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每末1钱,加冰片1厘半。
-
夹缚
夹缚为正骨固定方法名。《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凡夹缚,用杉木皮数片,周回夹紧缚,留开皆一缝,夹缚必三度,缚必要紧。”指用于四肢骨折整复后的外固定。
-
矾蝴蝶散
处方:矾蝴蝶3钱,蜜陀僧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中急风,牙关紧,不能转舌,语涩。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温水调灌之;若牙紧不能下药,即鼻中灌之。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
透明雄黄散
《普济方》卷六十五:方名:透明雄黄散组成:透明雄黄1钱,透明滴乳1钱,去节麻黄半两,紧细香白芷1字。主治:牙疼。用法用量:用纸紧卷作捻儿,约3寸长,捻1头尖,用津液蘸药在纸尖头上,入耳内。制备方法:上药各为细末。
-
神仙小圣药
《回春》卷四:方名:神仙小圣药别名:神仙小圣丹组成:红铅半盏(真女首经更佳,2-3次出者次之,其色红黄为上,纯红者为中,紫黑者不用),朱砂5钱(用辰州豆片者佳,有精神为最)。功效:乌须发,延寿。用法用量:用人乳送下。即归室中静养21日,然后方许出门动作。附注:神仙小圣丹(《济阳纲目》卷六十四)。
-
骨痹·风寒湿阻证
骨痹·风寒湿阻证(bonebiwithsyndromeofblockadeofwind-cold-dampness)是指感受风寒湿邪,以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则痛剧,局部畏寒怕冷,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紧等为常见症的骨痹证候。
-
蝴蝶散
处方:矾蝴蝶3分,密陀僧3分。制法:上同研匀。功能主治:急中风,牙关紧,不能转舌,语涩。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温水调灌之。若牙紧不能下药,即鼻饲之。摘录:《普济方》卷九十六
-
牡蛎炮姜散
《杂症会心录》卷下:方名:牡蛎炮姜散组成:牡蛎1两(煅研),炮姜末1两。功效:通便消胀。主治:寒秘,大小便不通,作胀。用法用量:男病,用女人唾津调,手内擦热,紧掩2丸上;女病,用男人唾津,紧调手内,擦热紧掩二乳上。或内服半硫丸。
-
指拔
指拔为针刺手法名。指出针之时,将针提至皮下,待针下气缓不觉沉紧时再拔针的方法。《针灸大成》:“指拔者:凡持针欲出之时,待针下气缓不沉紧,便觉轻滑,用指捻针,如拔虎尾之状也。”
-
疔疮急候
疔疮急候证候名。疔肿之出现急而险恶之证候。《外科证治准绳》卷二疔疮:“急者五日色微青小紧,六日色深青大紧,七日色黑其形如鱼脐,或如灸疮之状,皆急之候也。”泛指出现上述症状为疔疮险恶之征兆。
-
风寒蛾
风寒蛾为病名。又名风寒喉蛾。治宜温散寒邪。参见风寒乳蛾:风寒乳蛾为病名。指乳蛾之因于风寒而发者。多由肺胃感受风寒,郁遏阳气,以致发为乳蛾。症见喉核肿大如李,头项不能俯,气塞不通,寸关脉浮紧(《病源辞典》)。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或刺两手少商、少冲等穴。
-
口咽部粘连
概述:口咽部粘连是在软腭、咽弓与舌根部之间因疤痕组织粘连而引起,最常见的粘连是舌根与咽弓粘连,病因与鼻咽粘连相似。常发生于扁桃体手术后。治疗措施:粘连较轻者可反复伸舌或手指压舌,以松弛疤痕。临床表现:粘连程度不同症状不一,有时咽部有拉紧感,吞咽时明显,严重者感到讲话有阻力和吞咽困难。
-
舒张押手法
舒张押手法为针刺时押手法之一。指用左拇指、食指或食指、中指将穴位附近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后,右手持针从左拇指、食指或食指、中指的中间刺入穴位的押手方法。舒张押手法又称撑开押手法。是将左手拇、食二指平放于穴位上,然后分开两指,使穴位处皮肤绷紧以便进针的押手方法。
-
通木
通木正骨器械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具体用法为:用宽三寸,厚二寸,长自腰起上过肩一寸许之木板,板之外面平整,向脊背面刻成凹形,务与脊骨皮肉吻合,并按其长度划分为五分:第一分自左、右两侧面各斜钻二孔;第一条带由肩上腋下交叉紧缚于患者胸前,余可平行紧缚于腹部。此器具类似今日之腰背支架。
-
南味花生糖
南味花生糖原料配方花生米1公斤白糖0.5公斤花生油50克南味花生糖制作方法1.将花生米用文火炒熟去皮,分成两瓣。用铲汤勺用力将其压平压紧(四角更应压紧),5分钟之后,将盘扣过来,把花生糖倒在一块干净的面板上。4.待糖开始变硬,但尚温热时,用刀切成薄片,待其完全冷却后即可。
-
自制吹鼻通关散
《喉科心法》卷下:组成:猪牙皂角1两(打碎),丝瓜子1两2钱,北细辛3钱,干蟾酥5分。功效:吹鼻连连得嚏,喉闭能开,喉蛾能消,牙紧亦松。主治:双单乳蛾,喉闭牙紧,各种气闭。制备方法:先将牙皂、丝瓜子用新瓦文火炙干存性。共为细末,再加上好大梅片6分,杵匀。
-
雄豆散
炮制:用雄黑豆紧小者,不限多少,以新汲水净淘漉干,频洒水,候生药,才及半,曝干炒熟,不退皮,捣罗为末。功能主治:治中风腰脚不随,筋急行履不得。用法用量:每服二钱至三钱匕,温酒调下,日三服。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圣济总录》卷八:方名:雄豆散组成:雄黑豆(紧小者)不限多少。
-
干葛羌活汤
处方:干葛、羌活、防风、白芷。功能主治:外感风寒眩晕,身热无汗,恶寒拘紧,头痛身痛,时时胃眩,右脉浮紧,属阳明寒邪者。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
颤振·髓海不足证
颤振·髓海不足证(tremordiseasewithsyndromeofmarrowseainsufficiency)是指肾精亏虚,髓海不足,以头摇肢颤,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差或善忘,溲便不利,寤寐颠倒,重则神呆,啼笑反常,言语失序,腰酸腿软,肢体麻木,舌淡红体胖大,苔薄白,脉沉弦无力或弦细紧等为常见症的颤振证候。
-
颤振·肝风内动证
颤振·肝风内动证(tremordiseasewithsyndromeofinternalstirringofliverwind)是指阴虚阳亢,风阳内动,以眩晕头胀,面红,口干舌燥,易怒,腰膝酸软,睡有鼾声,渐见头摇肢颤,不能自主,舌红,苔薄黄,脉弦紧等为常见症的颤振证候。
-
暑温·暑入心营证
暑温·暑入心营证(summerheatwarmthwithsyndromeofsummerheatinvadingheartnutrientphase)是指暑邪传入心营,以灼热烦躁,夜寐不安,时有谵语,甚或昏迷不语,舌红绛,脉细数;或猝然昏倒,不知人事,身热肢厥,气粗如喘,牙关微紧,舌绛,脉数等为常见症的暑温证候。
-
指压法
指压法推拿手法名。以手指用力按压穴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①滑动指压法:用较强的压力抵紧穴位,然后顺着一定的方向反复滑动。②持续指压法:以中等强度的压力持续抵压穴位,手指不滑动。参见按法、点法、压法等条。
-
缩阴·寒证
缩阴·寒证(genitalretractionwithcoldsyndrome)是指寒入厥阴,以前阴内缩,遇寒则甚,遇热则缓,腹痛,肢冷,舌淡,苔白,脉弦紧等为常见症的缩阴证候。
-
厥阴寒利
厥阴寒利(Jueyindiseasewithcolddiarrhea)是指厥阴虚寒内盛,以腹冷痛,下利,脉紧等为常见症的厥阴病证。
-
风寒犯头证
风寒犯头证为证候名。指风寒之邪侵犯头部,以头痛连及项背,恶寒,遇风受冷则痛增,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竹帘
竹帘为正骨器械。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用普通竹帘按伤部大小、长短裁制。对于四肢骨折经手法复位后,患部以布缠之,再以竹帘围裹扎紧固定。如嫌力量不足,可再加用杉篱。较大关节,可于竹帘外再加杉篱,以增强其固定作用。
-
腰脊强
腰脊强证名。出《素问·热论》:“指腰脊部肌肉拘紧、强直。可见于高热病证、痉、痹、破伤风等病证。参见有关条目。
-
中风·痰浊瘀闭证
中风·痰浊瘀闭证(apoplexywithsyndromeofblockadeofphlegm-turbidityandstaticblood)是指痰浊瘀闭,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淡,苔白腻,脉滑沉等为常见症的中风闭证证候。
-
指循
指循为针刺手法名。指针刺而气不至,可用指循导气法来催动经气的方法。《针灸大成》:“指循者:凡下针,若气不至,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之,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得气即泻之故也。”
-
指压进针
指压进针进针法之一。其法:右手持针,拇、食指捏住针根部,以中指或无名指直抵穴位,针身紧靠指旁,然后运用拇食指的压力,将针快速刺入穴位。适用于短针的进针,可单手操作,不须左手按押。
-
囟
囟为人体部位名。囟(xìn信)同顖。指婴儿的左右顶骨与颅盖诸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最易触摸到的是菱形的前囟,亦称额囟、囟门、囟骨,和三角形的后囟,亦称枕囟。囟应在小儿半岁至两岁内闭合,过迟或过早闭合均属病态。
-
指切押手法
指切押手法为针刺时押手法之一。亦称爪切押手法。指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押在穴位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的押手方法。
-
正副夹缚法
正副夹缚法为正骨技术。即骨折固定方法之一。见《疡医准绳》卷六。适用于四肢肌肉丰满处骨折复位后的外固定。副夹用竹片制成,均宽约2厘米,厚0.2厘米,长度视伤处而定。先将正夹疏排患处皮肤上,敷接骨药一层,用麻纸盖药上,再夹一副夹,缚紧。本法比单层夹板牢固,能减少发生骨折断端再移位的机会。
-
脏痈痔
脏痈痔病名。《外科大成》卷二有:“肛门肿如馒头,两边合紧,外坚而内溃,脓水常流。”其症状描述相当于直肠癌,证治可参见锁肛痔条。
-
手两边拉法
手两边拉法为正骨手法。肩关节脱臼之整复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令患者正坐,一助手立于患者背后,双手从患者两腋下绕胸前抱紧不动;另一助手握健侧腕部固定不动;医者双手紧握患肢配合健侧助手用力相对牵引,如觉到滑动感,即已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