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带
一般在经期前后或妊娠期中,白带量可能略多,色白,带粘性,无臭味。病因病机:多因脾虚肝郁,湿热之邪下注,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因于肝郁者,白带时多时少,兼见精神不畅,头眩,胸闷乳胀等症,治宜疏肝解郁,方用加减逍遥散。湿热下注者,带下有腥臭气味,兼有阴痒,头晕倦怠等症,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
-
白带检查
概述:阴道分泌物又称白带,由女性生殖器各部位的分泌黏液,与阴道黏膜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细菌等混合而成。阴道分泌物检查是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颜色、性状、酸碱度、黏稠度等,主要用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脓性:常见于滴虫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老年性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官腔积液、阴道异物等。
-
念珠菌阴道炎
疾病别名霉菌阴道炎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念珠菌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习称霉菌阴道炎,发病率仅次于滴虫阴道炎。病理生理白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约1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并不引起症状。此外,长期应用抗生素,改变了阴道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念珠菌阴道炎治疗后约5%-10%复发。
-
带下
概述:带下:1.生理性白带;有白带、青带、黄带、赤带、黑带、赤白带下、五色带下等。《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
-
白
概述:白:1.淫浊;3.肺和秋金之气的代名词。《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出白。”指小便出白色的浊液,又称白淫。白带·白:白指白带。《本草纲目》马齿苋条:“服之长年不白,治痈疮,杀诸虫。”如方剂的泻白散。《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白乃不复。”
-
木槿根
《*辞典》:木槿根:出处:《纲目》拼音名:M JǐnGēn别名:藩篱草根(《仁斋直指方》)。来源:锦葵科植物木槿的根。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治咳嗽,肺痈,肠痈,肠风泻血,痔疮肿痛,白带,疥癣。②《滇南本草》:枝、根:治疮痛。水煎,代茶常服。
-
地涌金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涌金莲:拼音名:D YǒnɡJīnLi n别名:毛果矮蕉、地金莲、地涌莲、地莲花来源:芭蕉科象腿蕉属植物地涌金莲Ensetelasiocarpum(Franch.)E.E.Cheesman[Musellalasiocarpa(Franch.)C.Y.Wu],以花入药。性寒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止带;各家论述:《滇南本草》:治妇人白带红崩日久,大肠下血。
-
妇科白带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ukeBaidaiPian标准编号:WS3-B-2137-96处方:白术(炒)191g苍术50g陈皮96g荆芥96g党参41g甘草19g柴胡11g山药382g车前子(炒)57g白芍(炒)96g制法:以上十味,取山药191g粉碎成细粉;功能与主治:健脾舒肝,除湿止带。用于脾虚湿盛,白带连绵,腰腿酸痛。5片,一日2次。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妇科白带膏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ukeBaidaiGao标准编号:WS3-B-0079-89处方:白术(炒)200g苍术55g党参45g陈皮100g山药400g甘草20g荆芥100g车前子60g柴胡12g白勺100g制法:以上十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清膏;功能与主治:健脾舒肝,除湿止带。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芡实根
《*辞典》:芡实根:出处:《纲目》拼音名:Qi nSh Gēn别名:役菜(《食性本草》)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根。性味:①《纲目》:咸甘,平,无毒。功能主治:治疝气,白浊,白带,无名肿毒。①《食性本草》:主小腹结气痛。②《重庆草药》:补脾益肾。附方:①治偏坠气块:鸡头根切片,煮熟,盐醋食之。
-
蕹菜根
《*辞典》:蕹菜根: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W nɡC iGēn别名:瓮菜根(《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旋花种植物蕹菜的根,9~10月采收。性味:《重庆草药》:味淡,性平,无毒。功能主治:治白带,虚淋,龋齿痛。附方:①治痨伤肺热吐血:蕹菜根半斤,白茅根四两,红苋菜根四两,鲜山红根二两,棕树根一两。
-
带下丸
处方:马毛2两(伏火1宿,白马毛治白带,赤马毛治赤带),龟甲4两(醋炙),鳖甲2两(醋炙),牡蛎2两(火炙)。功能主治:妇人赤白带下。各家论述:气陷于下焦则白带,血陷于下焦则赤带。马得干之刚,毛得血之余,血余可以固血,干刚可以利气,固血则赤止,利气则白愈,此用马毛之意也。
-
木芙蓉根
《中医大辞典》·木芙蓉根:木芙蓉根为中药名,出自明·范洪《滇南本草图说》。性味:微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痈肿,肺痈,乳痈,臁疮,咳嗽气喘,白带。化学成分:根含黏液,主含阿聚糖、半乳聚糖、鼠李聚糖等。"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目疾,补气,和血。"③《岭南采药录》:"治乳痈,好酒煎服,即内消。
-
生殖器疣
疾病别名尖锐湿疣性病疣尖锐疣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生殖器疣又称为尖锐湿疣、性病疣等,是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而引起的一种表皮瘤样增生。宫颈的尖锐湿疣损害一般较小,境界清楚,表面光滑或呈颗粒状、沟回状而无典型的乳头状形态。4.症状大多数尖锐湿疣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仅少部分有瘙痒、灼痛、白带增多。
-
束带汤
《辨证录》卷十一:组成:鸡冠花1两(鲜鸡冠花3两),白术1两。《石室秘录》卷四:组成:黑豆3合,白果10个,红枣20个,薏仁4钱,熟地1两,山茱萸4钱,茯苓3钱,泽泻2钱,丹皮2钱,山药4钱。主治:产前白带,妇人之诸带。用法用量:先用黑豆煎汤2碗,用1碗,入诸药,加水2碗,水煎服。1剂止,2剂能除白带。
-
千年耗子屎种子
《*辞典》:千年耗子屎种子: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拼音名:QiānNi nH oZiShǐZhǒnɡZi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种子。原形态:形态详天葵条。性味:甘,寒,无毒。功能主治:治乳痈,瘰疬,疮毒,妇人血崩,带下,小儿惊风。②治乳痛红肿:千年耗子屎种子五钱。熬甜酒吃治白带;⑥治惊风:千年耗子屎种子干末五分。
-
游草
《*辞典》:游草: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Y uCǎo别名:田中游草(《分类草药性》),蓉草(《广州植物志》),西游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牛草(《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长于水边潮湿处。治感冒,头痛身疼,疟疾,痹痛麻木,白带。(《重庆草药》)②治凉寒发烧身痛:游草、土地檎、马蹄草。
-
白马毛散
处方:白马毛2两,龟甲4两,鳖甲18铢,牡蛎1两18铢。功能主治:带下。各家论述:1.《医方考》:气陷于下焦则白带;白马得干之刚,毛得血之余,血余可以固血,干刚可以利气,固血则赤止,利气则白愈,此用马毛之意也。惟牡蛎咸寒入肾,有软坚止漏之能,可抵禹余粮、磁石之功,其主赤白带下亦《本经》之旨。
-
多茎野豌豆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拼音名:DuōJīnɡYěWānD u来源:为豆科植物多茎野豌豆的全草。7毫米,上部的托叶线形、矩形或卵状披针形;生境分布:生于牧区林缘及河滩灌丛中。治风湿疼痛,筋骨拘挛,黄疸肝炎,白带,鼻血,热疟,阴囊湿疹。附方:①治筋骨疼痛:多茎野豌豆、老鹳草、秦艽、羌活、心叶菝葜,煎服。
-
水折耳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原形态:白苞裸蒴,又名:总苞裸蒴。叶互生,阔卵状肾形,长4~花下具苞片,在花序上部的苞片小形,比子房短,在花序基部的3~子房下位,心皮4,胚珠多数。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阴处及水沟边。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治肺痨咳嗽,跌打损伤,腹胀水肿,白带,白浊。
-
带下生理研究
带下生理研究是关于白带产生机理和生理作用的研究课题。当肾气育盛、肾精充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固健时,阴液源源泌淖于胞中,布施于前阴空窍,是为生理带下。研究发现,月经周期中生理性带下的基本规律与现代医学之阴道脱落细胞及宫颈粘液羊齿状结晶的变化规律相一致,提示带下与生殖有关。
-
豇豆根
《*辞典》:豇豆根: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JiānɡD u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的根。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消食治食积,脾胃虚弱,淋浊,痔血,疔疮。②《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食积。或炖肉,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②治妇女白带,男子白浊:豇豆根半斤、藤藤菜根半斤。
-
辽东栎壳斗
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拼音名:Li oDōnɡL K D u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辽东栎果实外的总苞。性味: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止泻。治便血,子宫出血,白带,泻痢,疮肿。②治久痢、水泻:辽东栎壳斗及树皮或根皮各三钱。③治恶疮、痈肿:辽东栎壳斗及树皮或根皮各五钱。
-
子宫颈息肉
概述:子宫颈息肉(cervicalpolyp),一般来自子宫颈管粘膜,为颈管粘膜的堆积,并多认为炎症是息肉的形成因素。诊断:较大息肉在双合诊时很易发现,但小息肉只有在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才能见到。较大息肉能引起白带增多、血性白带或接触性出血,特别在性生活或大便用力后可以发生少量出血。这些症状与早期宫颈癌相似。
-
圆节山蚂蝗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原形态:圆节山蚂蝗草本,高约50m。花紫色,长约5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或林缘。荚果长12-20mm,宽4mm,光滑,腹缝线稍缢缩,背缝线深裂,具2-4节。性味:辛;肝经功能主治:祛风利尿,止带,止咳。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膀胱炎、白带。
-
健妇胶囊
健妇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健妇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补血养血活血、调经止带。主治月经量少后错,白带量多。3.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少,或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或带下伴阴痒,或赤带者应去医院就诊。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燕麦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燕麦草:拼音名:Y nM iCǎo别名:野燕麦来源:禾本科燕麦属植物野燕麦AvenafatuaL.以全草入药。用于吐血,血崩,白带,便血,自汗,盗汗。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长6-8mm。2.光稃野燕麦本种形态与野燕麦基本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外稃光滑无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野燕麦生于荒芜田野。
-
丛毛榕根
《*辞典》:丛毛榕根: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C nɡM oR nɡGēn别名:铁牛入石、竹叶牛奶仔、小叶钻石风、奶汁草(《福建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林阴处。性味:《福建中草药》:甘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健脾,利湿。治风湿痹痛,劳倦乏力,消化不良,白带。④治白带:丛毛榕干根一至二两,水煎服。
-
墨地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M D 别名:八月瓜(《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鬼臼的果实。功能主治:健脾,理气,安胎。治痢疾腹痛,劳伤咳喘,胎气不安,月经不调,白带。②《陕西中草药》:健脾理气,止咳平喘。(《四川中药志》)②治白带:墨地、白果根、奶参、糖果根。
-
麻叶绣球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绣球绣线菊的根或根皮。原形态:绣球绣线菊,又名:珍珠梅(《植物名实图考》),珍珠绣球。花萼裂片卵形,先端尖;治白带,疮毒。附方:①治跌打内伤,瘀血积滞疼痛:麻叶绣球根(干的)二两,泡酒一斤。(《贵州民间药物》)②治咽喉肿痛:珍珠梅根一两,半边莲、金银花各五至六钱,水煎,加白糖服。
-
十姊妹
概述:十姊妹出自《纲目拾遗》,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七姊妹的根及叶。主治黄疸,痞积,妇女白带。十姊妹原植物七姊妹的形态:七姊妹又名佛见笑(《纲目拾遗》)、荷花蔷薇(《山东树木志》)、姊妹花(《闽南民间草药》),为落叶小灌木,高约2m。单数羽状复叶互生;花多数簇生,为圆锥形伞房花序;花梗上有少数腺毛;
-
牛大力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补肾,舒筋活络。治肺虚咳嗽,遗精,白带,腰肌劳损,风湿痹痛。药理作用:煎剂或乙醇提取物给小鼠灌服有止咳作用。《全国中草药汇编》·牛大力:拼音名:NiúDàLì别名:猪脚笠、山莲藕、金钟根、倒吊金钟、大力薯来源: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MillettiaspecisoaChamp.,以根入药。
-
酸枣根皮
《*辞典》:酸枣根皮: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SuānZǎoGēnP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根皮。功能主治:治便血,烧、烫伤,高血压,遗精,白带。治淋浊,白带,滑精,出血。切碎,水煎成膏,涂于净布上,贴伤处。(《天津中草药》)③治高血压头晕头痛:酸枣根一两(去外层黑皮,去木心,用内皮)。
-
樗白皮丸
《仁术便览》卷四:樗白皮丸:处方:樗根白皮山茱萸(去核)苦参香附各15克龟版栀子各60克黄柏30克干姜贝母各6克白术白芍各23克白葵花15克制法:上药研末,酒糊为丸。功能主治:主白带。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
-
柏树油
《*辞典》:柏树油: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BǎiSh Y u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树干渗出的树脂。性味:①《草木便方》:甘,平。功能主治:祛风,解毒,生肌,治风热头痛,白带,淋浊,痈疽疮疡,刀伤出血。治痈疽疮疡,刀斧损伤。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凉血,收敛精气。③《重庆草药》:解风热,调气镇痛。
-
加味香砂六君子汤
处方:泡参3钱,云苓3钱,白术3钱,木香2钱,砂仁1钱,秦归2钱,川芎1钱半,陈皮1钱,半夏3钱。功能主治:扶脾祛痰。主因脾虚挟痰所致的月经量少,色淡而粘,平日白带多,口淡,苔白腻,脉缓滑。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平日白带多者,加莲米3钱,芡实3钱。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
调经除带汤
处方:潞党参3钱,白术5钱(土炒),炒山药5钱,茯苓3钱,巴戟天6钱(去心,盐水炒),桑螵蛸3钱(盐水炒),胡芦巴2钱(盐水炒),白果仁1钱(去皮炒),茵陈5分。功能主治:妇人白带,属肾经虚甚,寒湿火衰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白杜鹃花
拼音名:B iD JuānHuā别名:白花杜鹃、白映山红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白杜鹃RhododendronmucronatumG.Don,以根及花入药。秋末采根,夏初采花,鲜用或晒干。性味:辛、酸,温。功能主治:止咳,固精,止带。用于咳嗽,遗精,白带。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斑瓣虎耳草
来源:虎耳草科斑瓣虎耳草SaxifragatakedanaNakai,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西藏。性味:淡,温。功能主治:除湿利尿,行血祛瘀,消肿。主治咳嗽,咯血,黄疸,骨折筋伤,白带,疮疖。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朝天罐
《全国中草药汇编》:朝天罐:拼音名:Ch oTiānGu n别名:向天葫芦、瓶儿草、倒罐子、猫耳朵来源:野牡丹科锦香属植物朝天罐OsbeckiacrinitaBenth.exWall.,以根及果入药。性味:甘、涩,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咳,调经。用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慢性支气管炎,吐血,月经不调,白带。
-
川谷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谷根:别名:尿珠子根、五谷子根、数珠子根、打碗子根、野薏米根来源:禾本科薏苡属植物川谷CoixlachrymajobiL.,以根及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收根部,晒干。性味:甘、淡,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虫。用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水肿,脚气,蛔虫病,白带过多。
-
刺石榴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石榴:拼音名:C Sh Liu别名:山石榴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峨眉蔷薇RosaomeiensisRolfe,以果入药。果成熟时采,去果柄及宿萼,晒干。性味:微酸、苦,平。功能主治:止血,止痢。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白带,痢疾。
-
大杜鹃
别名:红杜鹃、爆杖杜鹃来源:杜鹃花科大杜鹃RhododendronspinuliferumFranch.,以根、叶、花入药。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炎。主治崩漏,白带;杀竹蝗、稻蝗、粘虫、虱、软体动物等,还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叶、花煎成10%溶液,喷洒。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敦盛草
《*辞典》:敦盛草: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DūnSh nɡCǎo别名:敦木卜江区(藏名)来源:为兰种植物西藏杓兰的根。原形态:草本,高30~茎直立,具3~生境分布:生于阴湿的山坡和林缘。性味:苦,微温,有小毒。功能主治:利尿,消肿,止痛,活血。治风湿腰腿痛,下肢水肿,跌打损伤,淋病,白带。
-
粉叶地锦
《*辞典》:粉叶地锦: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FěnY D Jǐn别名:细母猪藤(《贵州药植目录》)。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粉叶爬山虎的根或藤茎。掌状复叶互生;花柱圆柱形,子房2室。生境分布:常攀附墙壁、岩石或乔木上。性味:《贵州草药》:根,性平,味甘、辣。治无名肿毒,风湿劳伤,关节疼痛。
-
高山瓦韦
拼音名:GāoShānWǎW i别名:石豇豆、石小豆来源:蕨类水龙骨科瓦韦属植物高山瓦韦Lepisoruseilophyllus(Diels)Ching,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阴干。性味:淡、微涩,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止血。用于风湿疼痛,腰痛,小便不利,白带,崩漏,鼻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核桃叶
拼音名:H TɑoY 别名:胡桃叶来源:本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regiaL.的叶。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解毒,消肿。用于象皮种,白带过多,疥癣。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黄花蔷薇
别名:色清[藏名]来源:蔷薇科黄花蔷薇RosasetipodaHemsl.etWils.,以果实、根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果实:理脾健胃。根:清热发乳,止泻。治红崩白带。用量2~3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戟形石韦
别名:大叶下红、叶下红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戟形石韦Pyrrosiahastata(Thunb.)Chi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湖南。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止血,祛痰。主治跌损失血,白带。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金棒锤
拼音名:JīnB nɡChu 别名:细蔓委陵菜、金金棒、小五爪龙来源:蔷薇科金棒锤PotentillareptansL.,以块根、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河北、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性味:块根:甘,平。功能主治:块根:生津止渴,补阴,除虚热。主治虚劳,白带,虚喘。全草:发表,止咳。外用治疮疖。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