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发泡灸
又称药物敷贴疗法、药物发泡疗法。古称天灸。常用的药物发泡灸有毛莨灸、斑蝥灸、旱莲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扁桃体炎,敷贴合谷、鱼际;临床常用毛茛叶贴敷于寸口部位或内关、大椎穴治疗疟疾,用斑蝥贴敷患部治疗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用白芥子研末醋调贴敷背部穴位治疗冷哮,用大蒜泥贴敷涌泉治疗咳血、衄血等。
-
发疱疗法
《中医药名词(2004)》·发疱疗法:发疱疗法为治法。《中医大辞典》·发泡疗法:发疱疗法即发泡灸,包括化脓灸和药物发泡灸。又称药物敷贴疗法,药物发泡疗法、天灸。哮喘,敷贴膻中、大椎、肺俞;扁桃体炎,敷贴合谷、鱼际;滞产,敷贴涌泉等。常用的药物发泡灸有毛茛灸、斑蟊灸、旱莲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
-
白芥子灸
白芥子灸为药物发泡灸之一。即用白芥子研末调敷有关穴位使之发泡以治疗有关疾病的方法。可用于肺结核(肺痨)、哮喘、口眼喁斜等。《张氏医通》治冷哮法用白芥子净末、延胡索各一两,甘遂、细辛各五钱,共为末,入麝香五分,杵匀,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二炷香足去之,十日后涂一次。
-
毛莨灸
毛莨灸为药物发泡灸法之一种。见《本草纲目》卷十七。其法用新鲜毛茛茎叶捣烂,敷贴有关穴位使之起泡。敷贴时间约1~2小时,以局部起泡为度。适用于疟疾,黄疸等。
-
斑蝥灸
斑蝥灸为药物发泡灸法之一。是用斑蝥末敷贴有关穴位使之发泡的方法。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疟疾。《外治寿世方》:疟疾,“斑毛一个用膏药贴于印堂,须早一日贴,一周时即效。”临床使用时,先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贴在有关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内,上面再贴一胶布,以局部起泡为度。
-
行茛灸
行茛灸灸法名。药物发泡灸之一。见《本草纲目》卷十七。指用新鲜毛茛茎叶捣烂,敷贴在有关穴位上使之起泡,有如火灸。敷贴时间约1-2小时,以局部起泡为度。适用于疟疾,黄疸等疾患。
-
旱莲灸
旱莲灸药物发泡灸之一。用新鲜旱莲草捣烂敷贴有关穴位,使之发泡的方法。敷贴时间约为3-4小时,以局部起泡为度。适用于疟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