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痛
剧痛为症状名。指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常伴有面色苍白或青紫,大汗出等症。
-
小夹板固定术
操作名称小夹板固定术适应症适用于四肢长管骨闭合性骨折,在复位后能用小夹板固定、维持对位者。用品及准备1.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好适当的夹板、纸压垫、绷带、棉垫和束带等。3.清洁患肢,皮肤有擦伤、水疱者,应先换药或抽空水疱。2.按医嘱适时组织、指导和帮助患者,有步骤地进行功能锻炼。
-
肺尖肿瘤综合症
肺尖肿瘤综合症是指患者发生肺尖部肿瘤,侵犯臂神经丛和局部组织,引起患侧肩、前胸、上臂、手持续顽固性剧痛或伴同侧Horner综合征(同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球下陷和额部少汗),称Pancoast综合征。本征发病年龄多数为16~诊断依据1.一侧肩臂持续性进行性剧痛,并同侧手部肌肉萎缩或伴Horner综合征。
-
出血败血性巴杆菌
多杀巴斯德菌;多杀巴斯德氏菌分类:皮肤科杆菌性皮肤病皮肤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ICD号:A31.8流行病学:多杀巴斯德杆菌。多杀巴斯德杆菌病的临床表现:皮损常见于手、前臂和下肢,最早伤口出现红肿,快速蔓延破溃并从多窦道排出黄色血性脓液,局部伴有剧痛,咬伤较深时,也可导致骨膜炎和骨髓炎。相关药品:青霉素、四环素
-
出血败血性巴氏杆菌
多杀巴斯德菌;多杀巴斯德氏菌分类:皮肤科杆菌性皮肤病皮肤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ICD号:A31.8流行病学:多杀巴斯德杆菌。多杀巴斯德杆菌病的临床表现:皮损常见于手、前臂和下肢,最早伤口出现红肿,快速蔓延破溃并从多窦道排出黄色血性脓液,局部伴有剧痛,咬伤较深时,也可导致骨膜炎和骨髓炎。相关药品:青霉素、四环素
-
乳岩·正虚毒炽证
定义:乳岩·正虚毒炽证(breastcancerwithpatternofhealthyqideficiencyandblazingtoxin)是指正虚毒炽,以肿块扩大,溃后愈坚,渗流血水,不痛或剧痛,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或苍白,纳差,心悸失眠,舌紫或有瘀斑,舌苔黄,脉弱无力为常见症的乳岩证候。方药治疗:乳岩·正虚毒炽证可用化岩汤合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治疗。
-
出血败血性巴斯德氏菌
多杀巴斯德菌;多杀巴斯德氏菌分类:皮肤科杆菌性皮肤病皮肤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ICD号:A31.8流行病学:多杀巴斯德杆菌。多杀巴斯德杆菌病的临床表现:皮损常见于手、前臂和下肢,最早伤口出现红肿,快速蔓延破溃并从多窦道排出黄色血性脓液,局部伴有剧痛,咬伤较深时,也可导致骨膜炎和骨髓炎。相关药品:青霉素、四环素
-
多杀巴斯德杆菌病
多杀巴斯德菌;多杀巴斯德氏菌分类:皮肤科杆菌性皮肤病皮肤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ICD号:A31.8流行病学:多杀巴斯德杆菌。多杀巴斯德杆菌病的临床表现:皮损常见于手、前臂和下肢,最早伤口出现红肿,快速蔓延破溃并从多窦道排出黄色血性脓液,局部伴有剧痛,咬伤较深时,也可导致骨膜炎和骨髓炎。相关药品:青霉素、四环素
-
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
多杀巴斯德菌;多杀巴斯德氏菌分类:皮肤科杆菌性皮肤病皮肤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ICD号:A31.8流行病学:多杀巴斯德杆菌。多杀巴斯德杆菌病的临床表现:皮损常见于手、前臂和下肢,最早伤口出现红肿,快速蔓延破溃并从多窦道排出黄色血性脓液,局部伴有剧痛,咬伤较深时,也可导致骨膜炎和骨髓炎。相关药品:青霉素、四环素
-
多杀巴斯德菌
多杀巴斯德菌;多杀巴斯德氏菌分类:皮肤科杆菌性皮肤病皮肤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ICD号:A31.8流行病学:多杀巴斯德杆菌。多杀巴斯德杆菌病的临床表现:皮损常见于手、前臂和下肢,最早伤口出现红肿,快速蔓延破溃并从多窦道排出黄色血性脓液,局部伴有剧痛,咬伤较深时,也可导致骨膜炎和骨髓炎。相关药品:青霉素、四环素
-
多杀巴斯德氏菌
多杀巴斯德菌;多杀巴斯德氏菌分类:皮肤科杆菌性皮肤病皮肤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ICD号:A31.8流行病学:多杀巴斯德杆菌。多杀巴斯德杆菌病的临床表现:皮损常见于手、前臂和下肢,最早伤口出现红肿,快速蔓延破溃并从多窦道排出黄色血性脓液,局部伴有剧痛,咬伤较深时,也可导致骨膜炎和骨髓炎。相关药品:青霉素、四环素
-
增味四物汤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三棱广茂肉桂干漆(炒烟尽)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妇人血积,小腹积块,遇寒剧痛不可忍。摘录:《济阴纲目》卷五《叶氏女科》卷一:方名:增味四物汤组成:熟地黄1钱,当归1钱,川芎1钱,白芍1钱,黄芩5分,知母(酒炒)5分,黄连(姜汁炒)5分,黄柏(酒炒)5分,甘草5分。
-
宫外孕Ⅰ号方
《中医妇科学》:方名:宫外孕Ⅰ号方组成:赤芍15g,丹参15g,桃仁9g。功效:活血祛瘀。主治:宫外孕已破损型。突发下腹剧痛,拒按,面色苍白,四肢厥逆,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或不稳定,有时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
-
麻沸散
麻沸散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一种中药全身麻醉方剂。传说华佗的儿子沸儿误食了一些草药的果实不幸迷醉身亡,华佗悲痛万分,在这一药物的基础上加了其他的几味中草药,研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为了纪念他的儿子将这种药命名为麻沸散。尽管关羽承受了刮骨剧痛,却也成就了一段千古美谈。
-
甲下外生骨疣
概述:甲下外生骨疣(subungualexostosis)呈单发性纤维性和骨性结节,从甲下趾骨远端突出,最常见于大拇趾,偶亦见于其他足趾端,特别是小趾。疾病名称:甲下外生骨疣英文名称:subungualexostosis别名:指甲下外生骨疣分类:皮肤科皮肤肿瘤结缔组织肿瘤ICD号:L60.8流行病学:甲下外生骨疣主要发生于12~
-
阻力针剌法
阻力针剌法为针刺手法之一。是针对扭、闪、挫等外伤造成身体某部剧烈疼痛,运动受限所采取的手法。即选择伤者剧痛难忍之体位,找其最明显压痛点进行针刺,进针约0.3寸时,作雀啄手法(即小幅度快速提插),同时令伤者活动受伤部位,待疼痛减轻活动较自如时出针。
-
卒腹痛
概述:卒腹痛:1.证候名;2.经外奇穴名。证候名·卒腹痛:卒腹痛(suddenabdominalpain)是指以突发腹部剧痛,难以忍受为主要表现的危急重证。出《备急千金要方》。标准定位:位于腹部,当脐上、下、左、右各0.5寸处。主治病症:主治腹痛。刺灸法:刺法:一般直刺0.5~灸法:可灸。
-
隆扎穴
隆扎穴为古藏医刺络穴位。出藏医书《四部医典》。位于小腿内踝上方的静脉,相当于足厥阴肝经蠡沟穴部位。主治脾朗头病(急腹症),其症状如十二肋部剧痛、腹胀、饮冷水而发作等。
-
气闭证
气闭证为证候名。指气机闭塞不通,以突然昏厥,牙关紧闭,肢体强直,或胸腹绞痛,或走窜剧痛,无肠鸣矢气,二便不通,脉沉弦或伏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毒火犯耳证
毒火犯耳证为证候名。指邪毒外袭,火毒上攻耳窍,以耳部剧痛,鼓膜充血或穿孔流脓,或外耳道生疮疖,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胃癌·胃热伤阴证
胃癌·胃热伤阴证(stomachcancerwithsyndromeofstomachheatinjuringyin)是指胃热内盛,灼伤阴津,以胃脘灼热,口干欲饮,喜冷饮,嘈杂,食后剧痛,五心烦热,大便干燥或便血,舌红绛,少苔,脉滑或数等为常见症的胃癌证候。
-
异位妊娠·休克型
异位妊娠·休克型(ectopicpregnancywithshock)是指输卵管妊娠破裂后引起急性大量出血,以突发性下腹剧痛,肛门下坠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或不稳定,舌淡,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异位妊娠。
-
余毒流注·火毒攻心证
定义:余毒流注·火毒攻心证(deepmultipleabscessduetoremnanttoxinwithpatternoffire-toxinattackingheart)是指火毒攻心,以肿块高突,灼热剧痛,按之复指,或脓成溃破,流脓不畅,并见高热心烦,神昏谵语,舌质红或绛,脉细数或洪数为常见症的余毒流注证候。
-
髂窝流注·湿热蕴结证
定义:髂窝流注·湿热蕴结证(deepmultipleabscessofiliacfossawithdampness-heatamassmentpattern)是指湿热蕴结,以患侧大腿拘挛不适,步履微现跛行,渐则痛势增加,大腿向腹部挛缩,不能伸直,可在髂窝部摸到肿块,按之疼痛明显,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数为常见症的髂窝流注证候。即缩脚流注。
-
脱囊·湿热下注证
定义:脱囊·湿热下注证(scrotalnecrosiswithpatternofdampness-heatdiffusingdownward)是指湿热下注,以阴囊突然剧痛,硬肿灼热,继则化脓,迅速坏死,其色紫黑,破溃流脓样血水,气味腥臭,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红或红绛,舌苔黄腻,或黄厚而干,脉弦数或弦细数为常见症的脱囊证候。
-
脓漏眼·气血两燔证
定义:脓漏眼·气血两燔证(gonococcalconjunctivitiswithpatternofflamingofqi-blood)是指气血两燔,以白睛赤脉深红粗大,眵多成脓,常不断从睑内溢出,可有眼睑及白睛浮肿,黑睛溃烂,甚则穿孔,兼见头痛身热,口渴咽痛,小便短赤剧痛,便秘,舌绛,苔黄,脉数为常见症的脓漏眼证候。又称淋菌性结膜炎。
-
蝎螫伤
重证者尚可同时伴见寒战、高热、牵引肢体疼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轻者可以外治为主,用半夏、白矾各等分为末,醋调涂;或用蜗牛、马齿苋、大蒜、胆矾等分别捣烂外搽。重证者可用蝎螫方(《寿世保元》:朱砂、雄黄、胆矾各等分,麝香减半,端午日取虾蟆新蟾酥和为丸,外擦患处)。另外,可配清热解毒之药内服。
-
青蛇头
青蛇头病名。见《疡医大全》卷二十七。又名指风毒。多发于手、足指、趾部,因邪毒留结或因外伤染毒所致。证见:患趾部红肿剧痛如汤泼火烧,痛不可忍,甚则憎寒壮热,四肢酸痛,其后胬肉突出,痛如刀割。治宜清热解毒之剂,用白芷散、黄连解毒汤加减内服,外敷蜈蚣散。或参痈、疽相关条。
-
伏
3.中药炮制法之一种;《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必伏其所主。”《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伏脉为脉象之一种。《难经·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见于邪闭、厥证、剧痛。用水浸泡药物。
-
阑尾炎汤
处方:大黄15g(后下),丹皮9g,冬瓜子18g,桃仁9g,元明粉9g(冲),丹参30g,杭白芍24g,柴胡6g,金银花30g,连翘30g,败酱草15g,薏苡仁18g。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活血通便。主急性阑尾炎,尚未化脓,右下腹剧痛,反跳痛,甚则发热,呕吐,舌苔厚腻,脉洪数。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
发眉疮
发眉疮为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多由心肝二经热毒上攻,蕴结不散所致。发于眉至额部,初起肿胀,色黑质硬,剧痛;甚则闷乱呕逆,溃烂成疮。治宜泻火解毒。内服清瘟败毒散,外敷止痛拔毒膏。
-
连附六一汤
《医学正传》卷四:连附六一汤:处方:黄连18克附子(炮,去皮、脐)3克制法:上药细切,作一服。功能主治:泻肝火,止胃痛。治肝火犯胃,胃脘剧痛,呕吐酸水,现用于慢性胃炎,胃酸过多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用水225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附注:本方改为丸剂,名 连附六一丸(见《古今名方》)。
-
露化胆钙
乐可活说明书:药品名称:乐可活英文名称:Neo-rowachol别名:露化胆钙;Rowachol分类:消化系统药物肝脏疾病辅助治疗药物剂型:含簿荷脑32mg,薄荷酮6mg,α-蒎烯13.6mg,β-蒎烯3.4mg,冰片5mg,Zineol2mg,橄榄纳加至100mg。乐可活的不良反应:服药后可有轻微的胡椒或樟脑气味。胆绞痛时即服6粒,必要时20分钟再服1次。
-
通穴
通穴为古藏医刺络穴位。出藏医书《四部医典》。位于鹰嘴下4寸外侧静脉,相当于手太阳小肠经支正穴部位。主治肝朗头病(急腹症),其症状如间歇性肋部或肝区剧痛,有畏寒、发热等。一般直刺0.5~0.8寸。
-
月水来腹痛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亦名经前腹痛、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后腹痛等。指每在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者,称为痛经。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痛经等。
-
双伏
双伏指两手伏脉。伏脉为脉象之一种。脉来隐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难经·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见于邪闭、厥证、剧痛。
-
风痰上扰证
风痰上扰证为证候名。指肝风挟痰上扰于头,以头部胀痛,或阵发剧痛,头晕目眩,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风火犯齿证
风火犯齿证为证候名。指风火热毒侵犯牙齿,以患牙剧痛,齿龈红肿,张口不便,咀嚼痛甚,饮冷痛减,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血栓痔
见《中医外科学讲义》(1960人卫版)。指在外痔中有血栓形成者。血栓痔的病因:血栓痔多因内热血燥,强力负重而致血络损伤血瘀而成。血栓痔的症状:症为肛门部如乳头突出,色青紫,剧痛,甚者可化脓破溃成漏。服凉血四物汤,外用五倍子汤熏洗;痛减而坚硬不消者,可手术剥取瘀血块,外用二宝丹去腐,生肌散收口。
-
缩阴病
是指以小腹剧痛,男性自觉阴茎、睾丸突然内缩,或妇女为阴户、乳房内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缩阴·热证:缩阴·热证(genitalretractionwithheatsyndrome)是指阳明热邪,陷入厥阴,以囊胀茎缩,目赤唇燥,腹满,便秘,舌红,苔黄,脉实有力或弦数等为常见症的缩阴证候。
-
酸碱伤目
酸碱伤目(eyeinjuredbyacidandalkali)为病名。是指眼部被酸碱等化学物质溃蚀,以眼睑或眼球蚀烂、剧痛,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
热烫伤目
热烫伤目(eyeinjuredbyoverheat)为病名。是指眼部被高温物质烧伤或烫伤,以眼部红肿剧痛,甚至影响视力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
心痛·瘀血闭阻证
心痛·瘀血闭阻证(heartpainwithsyndromeofblockadeofstaticblood)是指瘀血闭阻心脉,以心胸疼痛较剧,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或由暴怒而致心胸剧痛,舌暗红,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血脉青紫,苔薄,脉弦涩或结代等为常见症的心痛证候。
-
胰瘅
胰瘅(pancreaticfever)是指以急起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发热,尿血淀粉酶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endometriosiswithsyndromeofqistagnationandbloodstasis)是指素性抑郁,气机不畅,血行迟滞,瘀血内阻胞宫、冲任,以经行下腹坠胀剧痛,拒按,甚或前后阴坠胀欲便,经血或多或少,经色暗夹有血块,或盆腔有结节、包块,胸胁脘腹胀闷疼痛,舌紫或有斑点
-
断耳疮·热毒腐耳证
定义:断耳疮·热毒腐耳证(severingauriclesorewithpatternofheat-toxinerodingear)是指热毒腐耳,以耳郭疼痛剧烈,坐立不安,耳郭极度红肿,按之有波动感,继则溃破流脓,软骨坏死、脱落,耳郭变形,兼见高热、头痛,舌质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断耳疮证候。断耳疮与西医的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相类似。
-
断耳疮·邪毒外袭证
定义:断耳疮·邪毒外袭证(severingauriclesorewithpatternofexternalassaultbypathogenictoxin)是指邪毒犯耳,以耳郭灼热、疼痛,局部红肿,兼见发热、头痛、口干,舌质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断耳疮证候。是指以耳郭红肿剧痛,甚至溃烂脱落、缺损、畸形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
行经气痛
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经来一半,余血未尽,腹中作痛,变作潮热,或无热,当用红花当归散(当归、红花、牛膝、苏木、川芎、枳壳、赤芍、三棱、莪术),破其余血,则痛止人安。”关于痛经:痛经亦名经前腹痛、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后腹痛等。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痛经等。
-
卒脑风证
卒脑风证证名。系指患内、外障病又兼见太阳穴部剧痛的病证。见《证治准绳·杂病》。
-
伏脉
伏脉为脉象之一。指脉位极深,好似在筋骨之间,需重按寻找才应指,甚则伏而不见的脉象。脉隐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难经·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见于邪闭、厥证、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