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科秘要
《女科秘要》为书名,为《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系列丛书之一。《女科旨要》4卷,清·雪岩禅师增广;《女科秘旨》8卷,清· 印(一作 应)禅师续辑。论述女科经、带、胎、产各病及其证治,方剂多切于实用。三书内容有所不同,可互为补充,为传世的竹林寺女科著作中文字最多者。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瓜蒌散
附注:栝楼散(《卫济宝书》),乳香散(《医方类聚》卷二三六引《徐氏胎产方》),瓜蒌乳香散(《医医偶录》卷一)《傅青主女科 产后编》卷下:别名:瓜萎乳没散、瓜蒌乳香散组成:瓜蒌1个(连皮捣烂),生甘草5分,当归3钱,乳香5分(灯芯炒),没药5分(灯芯炒),金银花3钱,白芷1钱,青皮5分。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
补中去毒散
处方:黄耆1钱,银花1钱,茯苓1钱,人参2钱,白术2钱,生地2钱,甘草4分,连翘4分,当归2钱,青皮3分,白芷5分,乌梅1个,大枣1个。功能主治:补气血,去毒。主产后乳生痈,巴破出脓,寒热往来如疟,1日1发,或2-3日1发。摘录:《女科秘要》卷七
-
调中和气饮
别名:调中和气散处方:大黄1钱,石膏1钱,槟榔8分,枳壳(麸炒)8分,黄芩8分,知母8分,黄连6分,黄柏5分,柴胡3分。功能主治:胎气攻心。妊娠过食辛热,毒物热积胎中,以致胎儿不安,手足乱动,上攻心胞,母多痛苦。用法用量:调中和气散(《女科秘要》卷二)。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
竹林寺女科
概述:《竹林寺女科》为书名。《竹林女科证治》全文在线阅读:/guji/273/zhulinnvkezhengzhi/index.html《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为女科丛书。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卷中、下为产后生化汤论及经验良方。又名《妇科秘传》、《妇科秘方》,1卷。书中记述月经40症、胎前38症、产后15症的证治。
-
二加生化汤
处方:川芎1钱,当归3钱,炙甘草4分,杏仁10粒,枣仁(炒)1钱,桔梗4分,人参2钱,半夏1钱。功能主治:产后气短,痰嗽声重,汗出。用法用量:凡产后气血虚脱,汗多,气喘气短,出言懒倦之甚,速服上方外,须用醋炭以防晕。摘录:《女科秘要》卷六
-
金匮丸
因经闭,败血停积五脏,流入四肢,作浮肿者。摘录:《女科秘要》卷四《何氏济生论》卷七:方名:金匮丸组成:香附子6两(黄柏浸炒3两,山栀浸炒3两),川芎4两,续断4两,白术4两,山药4两,白芍4两,青皮2两,砂仁2两,白薇2两,生地4两,茯苓4两,条芩4两。制备方法:醋煮山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
调中和胃汤
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当归1钱,扁豆1钱,茯苓2钱,甘草4分,陈皮4分,干姜4分,山药1钱5分。功能主治:产后呕吐,服安胃行血汤与加味六和汤而胃和呕止痛止,但气血不行,食少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女科秘要》卷六
-
月经或前或后
月经或前或后为病名。见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即经行先后无定期。亦名经行或前或后、经乱,经水先后无定期、经水无常、经血不定等。指月经来潮或提前,或错后,经期表现常不规律。多因肝郁、肾虚所致。
-
月经后期
即经行后期。亦名月经落后、经水后期、经迟、过期经行等。月经后期·血虚证:月经后期·血虚证(delayedmenstruationwithblooddeficiencysyndrome)是指营血亏虚,冲任不充,血海不能如期满溢,以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红,脉细弱为常见症的月经后期证候。
-
胎前怔忡
胎前怔忡病证名,见《女科秘要》卷二。亦名胎前恍惚。此证多因孕妇平素血虚气弱,孕后聚血养胎而益虚,以致心血不足,心神失养,而致心神恍惚,惊悸怔忡,心烦失眠等。治宜补益气血,养心安神。若惊悸不安,夜卧不宁者,宜大圣散;若血少神虚,心神不宁者,宜养荣汤;若心气虚而神不安者。宜定志丸;若大盛者,宜安神丸。
-
胎前阴门肿
胎前阴门肿病证名。见《女科秘要》卷二。亦名妊娠阴肿。此症多发生在妊娠后半期。因孕妇脾肾阳虚,脾主运,肾主水,脾失健运,水湿下注,而致外阴浮肿。治宜温阳健脾,用安胎顺血散(诃子,水煎温服);外用地肤子、艾叶、防风、透骨草、荆芥、川椒、黄瓜皮,熏洗。参见子肿条。
-
胎前动红
胎前动红病证名。指胎动不安,阴道流血。《女科秘要》卷二:“此因失跌动伤,恶血破来,如水流不止,急用胶艾汤,以止其血;再服安胎散以护其胎。然此症孕妇形盛,而在三五日内可治,或弱而久者难治。”
-
胎前白带
胎前白带病名。见《女科秘要》,即妊娠白带。详该条。
-
甘连汤
《宁坤秘籍》卷上:甘连汤:处方:甘草5钱,川连1钱(炒),干姜1钱。功能主治:胎前泻痢。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宁坤秘籍》卷上《女科秘要》卷三:组成:甘草5分,黄连2钱。主治:月水将临,伤食椒、姜、鸡、热毒物,毒攻五脏,变作痢疾,诸药无效者。
-
回春方
处方:茯苓1钱,半夏1钱,厚朴1钱,苍术1钱,陈皮5分,砂仁5分,炙甘草3分,干姜3分,藿香8分,乌梅1个,姜3片。功能主治:恶阻。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女科秘要》卷一
-
加参宁肺止嗽生化汤
处方:川芎1钱,知母1钱,诃子皮1钱,瓜蒌仁1钱,生地1钱,当归3钱,兜铃4分,桔梗4分,甘草4分,款冬花6分。功能主治:产后虚弱,百日内患风寒咳嗽,声重有痰,或身热、头痛、无汗。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女科秘要》卷七
-
加减八物柴胡汤
处方:人参3钱,茯苓1钱,白芍1钱,地黄1钱,知母1钱,麦冬1钱,柴胡1钱,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经闭不行。血闭不行,骨蒸潮热,脉虚者。用法用量:《医钞类编》有归身、淡竹叶。如有汗,加丹皮、淡竹叶;如热甚,加炒黑干姜1钱。摘录:《女科秘要》卷四
-
加味调经丸
功能主治:妇人血热,经水先期,气旺痰火者,服本方易孕。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白汤送下。摘录:《女科秘要》卷八
-
加味济坤大造丸
处方:紫河车1具(须壮妇人头产男胎连带者,洗净,用砂罐内隔竹片3或5根,剪蒲包1块,架住,放河车于蒲包上,下用白酒,不可令胞粘着,取酒气蒸极熟),人参1两5钱,当归2两,生地(酒洗蒸熟)2两,山药1两,天冬(去心)1两,牛膝(酒浸)1两,黄柏(炒)8钱,杜仲(姜汁、酒炒断丝)8钱,麦冬(去心)1两5钱
-
加味生化安神汤
别名:加味安神生化汤处方:川芎2钱,当归4钱,茯苓1钱,甘草4分,干姜4分,枣仁1钱,桃仁10粒,大枣3枚。功能主治:产后3日内,血块未除,患妄言妄见。用法用量:加味安神生化汤(《女科秘要》卷七)。摘录:《宁坤秘籍》卷中
-
加味生化补中益气汤
处方:川芎1钱,当归3钱,干姜4分,炙草5分,人参3钱,桃仁12粒,茯苓1钱。功能主治:产后气短似喘。用法用量:若日久食少,闻药即吐,及误用寒药、食寒物,以致呕不纳谷者,急用人参二三钱,姜三片,仓米一大撮煎服。如汗多,不用茯苓,加黄耆1钱,五味子10粒。摘录:《女科秘要》卷六
-
女科秘旨
《女科秘旨》为书名,为《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系列丛书之一。包括《女科秘要》8卷,清·静光禅师撰;《女科旨要》4卷,清·雪岩禅师增广;论述女科经、带、胎、产各病及其证治,方剂多切于实用。三书内容有所不同,可互为补充,为传世的竹林寺女科著作中文字最多者。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四加生化汤
《女科秘要》卷六:组成:川芎2钱,当归4钱,甘草4分,桃仁10粒,茯苓1钱,陈皮5分,木香3分。主治:产后7日内患赤白痢,后重频仍者。用法用量:水煎熟去滓,送香连丸30粒。
-
正经养血汤
《女科秘要》卷八:组成:白芍(酒炒)2钱,当归(酒洗)2钱,茯苓2钱,白术(土炒)2钱,阿胶(蛤粉炒)2钱,炙草1钱,川椒(炒)1钱,五味子1钱,姜半夏7分,人参7分,柴胡8分,姜3片。用法用量:水煎,食前稍热服。加减:五心烦热,日晡潮热,加胡连5分;不思饮食,加神曲、麦芽(炒)各5分;头痛,加川芎7分。
-
助血调肠汤
《女科秘要》卷七:组成:川芎8钱,当归4钱,桃仁10粒,炙甘草5分,陈皮4分,麻仁(炒,研)1钱5分。用法用量:水煎,食前稍热服。如大便燥结,10日以上者,肛门必有燥粪,用蜜枣纳入肛门,其粪其化;加减:如血块痛,加肉桂、玄胡索各5分;气虚汗,加人参、黄耆各1钱;汗多而渴,加人参、麦冬各1钱5分、五味子8粒。
-
芩连芷柏丸
《女科秘要》卷四:组成:苍术1两,条芩1两,黄连5钱,黄柏5钱,白芍4钱,白芷4钱,椿白皮4钱,山茱萸4钱。主治:孕妇白带。用法用量:开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酒为丸。
-
十全大补银花汤
《女科秘要》卷七:组成:人参2钱,白术2钱,熟地2钱,黄耆2钱,当归2钱,银花2钱,茯苓8分,川芎8分,甘草5分。主治:产后乳生痈,脓出后虚弱甚者。加减:泄泻,加莲子10粒,肉果一个(煨用)。
-
三加生化汤
《女科秘要》卷六:方名:三加生化汤组成:川芎6分,当归3钱,黄耆1钱,麻黄根1钱,天麻1钱,杏仁1钱,人参2钱,荆芥4分,甘草4分,防风3分,枣3枚。主治:产后汗多,项强口噤,牙紧筋搐,类伤寒证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如脉脱,加入参2-3钱,附子4-5分。用药禁忌:忌食姜、葱、煎炒、生冷。
-
猪肾丸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方名:猪肾丸组成:猪肾1枚(去膜)。主治:肾阳虚微,精关滑泄、自汗盗汗,夜多梦与鬼交。制备方法:上入附子末1钱,湿纸包,煨熟。《叶氏女科》卷二:方名:猪肾丸组成:猪腰子1对(劈开2片,去油膜,纳姜制杜仲于内,合住,钱扎,隔水蒸熟,熔干),青盐2钱。主治:妊娠血虚,肾亏腰痛。
-
小青龙丹
《宁坤秘籍》卷上:方名:小青龙丹别名:小青龙汤组成:甘草5分,干姜5分,五味3分,杏仁1钱5分,半夏1钱。主治:产后伤风咳嗽。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附注:小青龙汤(《女科秘要》卷三)。
-
女科旨要
《女科旨要》为书名,属于《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丛书系列,4卷,清·雪岩禅师增广。包括《女科秘要》8卷,清·静光禅师撰;撰年不详,1771年始予刊行。论述女科经、带、胎、产各病及其证治,方剂多切于实用。三书内容有所不同,可互为补充,为传世的竹林寺女科著作中文字最多者。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竹林寺女科全书
《竹林寺女科全书》即《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包括《女科秘要》8卷,清·静光禅师撰。《女科旨要》4卷,清·雪岩禅师增广。撰年不详。1771年始予刊行。论述女科经、带、胎、产各病及其证治,方剂多切于实用。三书内容有所不同,可互为补充,为传世的竹林寺女科著作中文字最多者。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产㿗
概述:产㿗为病名。㿗同颓。即产门颓。包括产后子宫不收。静光轮应禅师考定《女科秘要》:“产物形如帕下垂,俗名呼作产门颓。”指产时用力,气虚下陷,产后子宫脱下。严重时可致阴道壁下垂及小便淋沥等。产㿗的治疗:治宜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同时可针刺子宫、维胞、百会等穴。
-
行经气痛
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经来一半,余血未尽,腹中作痛,变作潮热,或无热,当用红花当归散(当归、红花、牛膝、苏木、川芎、枳壳、赤芍、三棱、莪术),破其余血,则痛止人安。”关于痛经:痛经亦名经前腹痛、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后腹痛等。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痛经等。
-
月经前期
月经前期为病名。见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即经行先期。亦名月经先期、一月经再行、经水先期、经早等。指月经来潮比正常周期提前1周以上,甚或1月两至者。多因血热、虚热、气虚、肝郁等所致。
-
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
《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为女科丛书。又名《胎产新书》、《竹林寺女科全书》、《济坤育麟竹林寺女科全书》。包括《女科秘要》8卷,清·静光禅师撰。撰年不详。论述女科经、带、胎、产各病及其证治,方剂多切于实用。三书内容有所不同,可互为补充,为传世的竹林寺女科著作中文字最多者。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胎前头痛
感受风邪者,兼见发热恶风,头痛连及项背,宜疏风止痛,用川芎茶调散;阴虚阳亢者,兼见头胀而热,烦躁易怒,甚则耳鸣,宜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若无外感风邪,或阴虚阳亢而常苦头痛者,为血虚不能上承,症见头痛,午后痛甚,伴头晕乏力,心烦不宁,面色无华,治宜养血熄风止痛,用四物汤加蔓荆子、菊花、甘草治之。
-
胎前乳肿
胎前乳肿病证名。见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二。即妊娠乳肿。详该条。
-
胎前气急不得卧
胎前气急不得卧病证名。见《女科秘要》卷二:“此乃过食生冷,兼有风寒中胃肺经,因而生痰气急”。宜紫苏安胎散。”
-
胎前漏红
胎前漏红病证名。①指激经。《女科秘要》卷二:“有孕,红来如行经,应期每月一至,此是漏也。”②泛指妊娠期间阴道流血,称胎前漏红。参见胎动不安、胎前动红条。
-
胎前脚痛
胎前脚痛病证名。《女科秘要》卷二:“此下元气血虚弱,又兼风邪,宜行气行血,服乌药顺气散。”
-
胎前昏迷
胎前昏迷病证名。因孕妇素体虚弱,孕后血聚养胎,以致血不能上荣头目,而发为头晕眼花,重者于发病后可卒然昏倒。治宜补益气血。用八珍汤、人参养荣汤;或结合针灸治疗。《女科秘要》卷二:“胎前昏迷,忽然倒地,乃血去养胎,母无精神,承儿不住,故眼花头晕。”
-
孩儿攻心
孩儿攻心病名。出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二。即胎气攻心。详该条。
-
产门颓
概述:产门颓为病名。又名产 、产颓。包括产后子宫不收。 ^^应禅师考定《女科秘要》:“产物形如帕下垂,俗名呼作产门颓。”指产时用力,气虚下陷,产后子宫脱下。严重时可致阴道壁下垂及小便淋沥等。产门颓的治疗:治宜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同时可针刺子宫、维胞、百会等穴。
-
川椒白芷散
处方:川椒1两,白芷1两5钱。功能主治:有孕房事不节,阳精留蓄,因而阴门作痒。用法用量:水煎,服头煎;以2煎日洗患处数次。摘录:《女科秘要》卷二
-
红花当归汤
《叶氏女科证治》卷一:红花当归汤:处方:红花3克,当归3克,怀牛膝3克,苏木3克,川芎1.5克,麸炒枳壳1.8克,莪术2.4克,赤芍2.4克,三棱2.4克,芫花2.4克。主气滞血瘀。主治:妇人饱闷,手足心热,咽中有痰,《症因脉治》卷一:组成:红花、当归、红曲、赤芍药、牡丹皮、青皮、桃仁、郁金、楂肉、泽兰叶、黑山栀。
-
加参生化理中汤
处方:川芎1钱,当归3钱,人参3钱,姜炭5分,炙甘草5分,黄耆1钱。功能主治:产后阴气、阳气俱虚,手足冷厥者。服上方厥回,痛块未除,暂减参、耆,俟块痛已除,仍用参、耆,加桃仁15粒,姜水煎服;痰,加橘红5分;竹沥半杯,姜汁2匙;血块痛,加肉桂5分;大便不通,加麻仁1钱5分,再服5仁丸。摘录:《女科秘要》卷六
-
加味参苓生化汤
处方:川芎1钱,当归2钱,干姜5分,甘草5分,茯苓1钱5分,山药1钱,肉果1个(煨),诃子皮1钱(去油),莲子7粒,人参2钱,糯米1大摄。功能主治:产后泄泻。用法用量:虚甚,多加人参。摘录:《女科秘要》卷六
-
金狗汤
别名:金狗散处方:金毛狗脊1钱,川续断1钱,阿胶1钱,地榆1钱,川芎1钱,当归1钱,白芷1钱,白芍8分,黄芩8分,熟地黄2钱。功能主治:经来10日半月不止,乃血热妄行也。用法用量:金狗散(《女科秘要》卷三)。摘录:《竹林女科》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