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闭气
闭气气功术语。行气的一种。参见“行气”条。
-
八段锦导引法
漱津三十六(把唾液漱三十六次),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把口内唾液分三次咽下有声),龙行虎自奔(液是龙,气是虎)。闭气搓手热(用鼻吸气,闭气少许,搓手到极热,将气慢慢出),背摩后精门(精门是腰后的外肾,用手摩后,收回握固)。想火自丹田透双关入脑户,鼻引清气,闭少许),两脚放舒伸(两脚放直)。
-
行气
概述:行气:1.理气法之一;2.气功术语。如疏郁理气、和胃理气等均属行气法。与宽胸、宽中、解郁、开郁等义同。是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气滞的治法。症见脘腹胀闷、吞酸或吐酸水、嗳气等,用枳实、陈皮、姜半夏、炒莱菔子、煅瓦楞子等药。是指一种逐渐延长闭气时间的以习炼呼吸为主的气功功法,又称闭气法。
-
二十四气推拿法
二十四气推拿法部位:一.天门:位于前额上至发际下至两眉间.以防气脱而亡.移至两侧心筋,井栏做同样手法后,以男左女右的部位顺序推拿两侧大成,后成,将台,晒廊,曲尺,脉筋等部,并牵抖三关,点按虎口,轻揉还魂三下.再转身立于患者对侧以男左女右的部位顺序拿捏两侧肚角三下,点按上马,下马,腿峰,了檐,鞋带,勾子等穴.
-
二十四把还阳手
二十四气推拿法部位:一.天门:位于前额上至发际下至两眉间.以防气脱而亡.移至两侧心筋,井栏做同样手法后,以男左女右的部位顺序推拿两侧大成,后成,将台,晒廊,曲尺,脉筋等部,并牵抖三关,点按虎口,轻揉还魂三下.再转身立于患者对侧以男左女右的部位顺序拿捏两侧肚角三下,点按上马,下马,腿峰,了檐,鞋带,勾子等穴.
-
闭息
闭息为气功术语。主要是指练习停闭呼吸的耐久力。《养性延命录》:“正偃卧,瞑目握固,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而出。”亦即在入静基础上,通过调息,减息,以至无息。无息,不是完全停止呼吸,而是在极度缓慢的呼吸状态中,自己并不意识到呼吸的存在。
-
十二段锦
概述:十二段锦为传统气功导引功法名。见于《寿世传真》。此功法至明代已基本定型,如冷谦《修龄要旨》、高濂《遵生八笺》、胡文焕《类修要诀》等皆有记述。十二段锦功法:十二节动作分别为: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4.微摆撼天柱;6.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8.左右转辘轳;11.以候神水至,鼓漱再咽津;
-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
概述: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1.气功功法;各诀虽然名目不同,但大体都有吸气、呼气、咽唾、咽气,配合闭目、闭气、按摩、握固等法。全书共收服气功法要诀15种,依次为进取诀、淘气诀、调气诀、咽气诀、行气诀、炼气诀、委气诀、闭气诀、布气诀、六气诀、调气液诀、食饮调护诀、休粮诀、守真诀、服气胎息诀。
-
导引行气法
导引行气法源出《云笈七签》。本法动作简单,以调息行气为主。然后举起双手,向左右导引,再用掌以按摩两耳。2.平卧,引气3次,然后用手指掐压后颈筋脉(相当于风池穴)3次。用两手中指点蘸口中唾液14次,然后两手掌相互摩擦,轻揉双目。用两手食指按揉两侧鼻翼。上下牙齿相叩数十次。8.两手抱膝卧倒,闭气调息8次。
-
眼保健操
属自我推拿。它通过对眼部周围一些穴位的轻柔按摩,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除眼肌疲劳,减轻睫状肌痉挛,消退眼部郁血,有助于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并对近视(尤其是假性近视)和视力减退有一定治疗作用。相摩,拭目,令人目明。”《圣济总录》:“《太上三关经》云:常欲以手按目近鼻之两眦,闭气为之,气通即止。
-
服气
即以调息行气为主的一类气功功法,又称为“食气”。又《晋书·张忠传》:“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养之法。”服气功法可包括调气、淘气、咽气、行气、散气、委气、炼气、闭气等环节,又有导引、按摩、咽津等辅助手段。通过服气,既可养生却老,又可作为辟谷的配合方法。
-
打咯忒
打咯忒为症状名。 ^^逆、逆、哕逆。《内经》称哕。金、元多称咳逆。又称吃逆、吃忒。多因寒凉刺激,饮食过急、过饱,情绪激动,疲劳,呼吸过于深频等而诱发。现代医学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疾病、尿毒症及其他胃、肠、腹膜、纵隔、食管的疾病,引起膈肌痉挛发生呃逆者,均可参照辨证治疗。
-
吃逆
吃逆为证名。见《丹溪心法·咳逆》。 ^^逆、逆、哕逆。《内经》称哕。俗称打咯忒。多因寒凉刺激,饮食过急、过饱,情绪激动,疲劳,呼吸过于深频等而诱发。现代医学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疾病、尿毒症及其他胃、肠、腹膜、纵隔、食管的疾病,引起膈肌痉挛发生呃逆者,均可参照辨证治疗。
-
万应散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方名:万应散组成:甘遂1两(连珠者),威灵仙1两(去土),五灵脂1两。主治:伤寒过经,心胸痞满,烦躁狂言,积热毒气;及妇人血风血气,经候不调,寒热有积。阳毒积热,入腻粉半钱,白下香半钱,生姜汁、蜜水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散。主治:婴孩诸疾,厥闭气绝。用药禁忌:不可多服。
-
返阴丹
《博济》卷一:返阴丹:处方:太阴玄精石1两,硫黄1两,消石1两(各为末),腻粉半两。摘录:《博济》卷一《圣惠》卷十一:方名:返阴丹别名:破阴丹组成:硫黄半两,太阴玄精石半两,消石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干姜(炮裂,锉)半两,桂心半两。每服20-30丸,煎艾汤送下,顿服,汗出为度。
-
喷嚏丸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子母秘录》,名见《串雅内编》卷四:方名:喷嚏丸组成:半夏1两。主治:五绝。一曰自缢,二曰墙壁压,三曰溺水,四曰魇魅,五曰产乳。中风不语,尸厥,中恶,中鬼。制备方法:上为末,丸如大豆大。附注:《串雅内编》庚生按云:半夏以研细末吹入鼻中为宜。盖为丸塞鼻,每致闭气反为害矣。
-
痔科自我按摩法
痔科自我按摩法是自我进行按摩导引以治疗和预防痔科疾病的方法。左下肢足部踏地,右下肢屈膝,双手抱住右膝关节下方犊鼻至足三里处,然后双手用力牵拉,使右腿膝部尽量向腹部靠近。(2)提肛法。肛门按摩法对加强肛门部血液循环消除肛门的疲劳、预防痔疮的发生等有积极作用。
-
五步树基功
五步树基功是当代气功师沈鹤年于50年代挖掘山东民间气功整理而成。该功法运动量大,动作和呼吸都较强悍,全套功法都贯穿“炼精化气”的主旨,每一节结束时都要求吸气、提肛、收腹并闭气片刻。包括预备式、左右推物、双手推物、左右抛物、左右拉物、双手顶物等六式。
-
王说山人服气法
王说山人服气法为气功功法。结合意引、存想以进行锻炼的一种“食气”方法。见于《云笈七签》卷59中。其功法:1.不拘时节,但觉饥时,即行咽气纳新,不用闭气,不求饱满;2.新气上来,则旧气(浊气)下泄,当任其自出,不得抑秘;4.若于咽气后,觉腹中小有不适,可行气作“小导引”或卧于床,东转西翻,并以意驱逐之使下;
-
庄周气诀解
《庄周气诀解》为气功学专著。托名解述庄周气诀,可能为唐人所传。本书以论述咽气为主,兼及存想。认为通过握固、闭气、吞液,可使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神,神化为液,液化为骨,胎结丹田,绵绵长存,行之不倦,神充体溢。
-
太清调气经
《太清调气经》为气功学专著。撰者不详,约为唐代人作品。本书专述调气、行气、服气、胎息等以呼吸锻炼为主的功法,除委气法、闭气法外,还介绍了调气、练气的经验。
-
太上老君养生诀
《太上老君养生诀》为气功学专著。原题华佗授广陵吴普,当系后人托名者。全书分五禽、服气吐纳、养生真诀、服气诀等五个部分。内容有五禽戏、六字气诀、存想闭气等。据考,五禽戏法同《养性延命录》,服气存想法同《备急千金要方》。
-
延陵君炼气法
《延陵君炼气法》为气功功法。以“闲气”为主的练功方法。其方法:取静室处,散发,宽衣,覆被,正身仰卧,展脚及手于席上,勿握固。待全身安排舒适后,即便调气,候气得所(候气和调),咽之便闭气令闭;如觉气闷,即开口吐之;如服气功渐成,关节通,毛孔开,炼到二十、三十,即觉遍身润或汗出,如得此状,即是功效。
-
𩚬逆
^^逆、逆、哕逆。《内经》称哕。金、元多称咳逆。又称吃逆、吃忒。俗称打咯忒。多因寒凉刺激,饮食过急、过饱,情绪激动,疲劳,呼吸过于深频等而诱发。现代医学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疾病、尿毒症及其他胃、肠、腹膜、纵隔、食管的疾病,引起膈肌痉挛发生呃逆者,均可参照辨证治疗。
-
哕逆
哕逆即呃逆。《内经》称哕。金、元多称咳逆。又称吃逆、吃忒。俗称打咯忒。多因寒凉刺激,饮食过急、过饱,情绪激动,疲劳,呼吸过于深频等而诱发。现代医学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疾病、尿毒症及其他胃、肠、腹膜、纵隔、食管的疾病,引起膈肌痉挛发生呃逆者,均可参照辨证治疗。
-
咽气
咽气气功术语。指咽下自然太和之气,使之归本返元。《素问遗篇·刺法论》:“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参见服气条。
-
真西山先生卫生歌
真西山先生卫生歌养生歌诀。南宋·真德秀撰。炙煿之物须冷吃,不然损齿伤血脉。饮酒莫教饮大醉,大醉伤神损心志。视听行藏不必久,五劳七伤从此有。心旺肾衰何所忌,特忌疏通泄精气。更能干浴遍身间,按(月比^土)时须纽两间。纵有风劳诸冷气,何忧腰背复拘挛。固精莫忘伤神气,莫使苞羽火中燃。
-
逆
是指子母相乘的脉象。水行乘金,火行乘木。见《万病回春》卷三。 ^^逆、逆、哕逆。《内经》称哕。金、元多称咳逆。又称吃逆、吃忒。俗称打咯忒。现代医学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疾病、尿毒症及其他胃、肠、腹膜、纵隔、食管的疾病,引起膈肌痉挛发生呃逆者,均可参照辨证治疗。
-
吃忒
吃忒(tè特)即呃逆,又称咳逆。 ^^逆、逆、哕逆。《内经》称哕。俗称打咯忒。多因寒凉刺激,饮食过急、过饱,情绪激动,疲劳,呼吸过于深频等而诱发。现代医学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疾病、尿毒症及其他胃、肠、腹膜、纵隔、食管的疾病,引起膈肌痉挛发生呃逆者,均可参照辨证治疗。
-
保胎神效丸
《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七别名保胎丸、保胎神佑丸处方白茯苓2两(要色白坚重者),真于术1两(米泔水浸1宿,去皮芦净,切片晒干,同黄土炒),条芩(酒拌炒,须拣实心细条)1两,香附子(童便浸2日,炒熟)1两,元胡索(陈米醋拌炒)1两,红花(隔纸烘燥)1两,益母草(净叶)1两,真没药3钱(新瓦上隔火焙去油)。
-
治痢散
主治:四时感冒,停滞腹痛,吐泻下痢,呕逆食少,里急后重,内伤生冷,消化不良。《济阳纲目》卷二十二:方名:治痢散组成:葛根1斤,苦参(酒炒)1斤,陈皮1斤,陈松1斤,萝茶1斤,赤芍(酒炒)12两,麦芽(炒)12两,山楂(炒)12两。陈茶、苦参为臣,清湿热也;赤芍、陈皮为使,所谓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也;
-
新制通幽汤
《证治汇补》卷一:方名:新制通幽汤组成:当归、红花、桃仁、韭汁、香附、牡丹皮、苏子、桔梗、陈皮。当归养血润燥,桃仁破郁开结,桔梗宣通肺气,苏子解郁润肠,香附理血中之气,丹皮凉血分之热,红花活血养血,陈皮利气和中,韭汁行血滞,槟榔通气闭也。此润燥开结之剂,为血实气闭之专方。
-
天柏茶
《医统》卷六十二:组成:天门冬(去心)1两,侧柏叶1两,细茶1两。主治:肺火鼻红年久,服诸药不效。用法用量:每日用1撮于罐中以滚开水冲入,闭气勿泄,少时用汤当茶吃,1日5-7次。1月痊愈。制备方法:上药和捣1处。
-
肌力评定
④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注意:此测试方法易引起腰痛患者症状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老年人以及骨质疏松患者。测定范围包括四肢大关节运动肌群及腰背肌的力量大小,可提供运动功能评定、运动系统伤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准确指标。③等速肌力评定指标:A.
-
胸部CT检查
名称:胸部CT检查概述:胸部所具有的良好自然对比,使许多病变能通过普通X线检查而得到诊断。②临床上有痰细胞学阳性,肺功能异常等表现,高度疑诊为胸部病变,但常规X线检查阴性者。方法:1.体位、呼吸:常规取仰卧位,双臂上举于头两侧。由于它能清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因此主要用于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