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
顺脉学术语。仲景十二脉之一。即母子相乘的脉象。金行乘水,木行乘火。《诊家正眼》:“曰顺者,金乘水,木乘火也。”
-
脚手先下难产
脚手先下难产病证名。《傅青主女科》卷下:“妊妇生产之际,有脚先下而儿不得下者,有手先下而儿不得下者。人以为横生倒产,至危之症也,谁知是气血两虚之故乎。产母之气血足,则胎必顺,产母之气血亏,则胎必逆。顺则易生,逆则难产。子在胞中,亦必弱。总用转天汤(人参、当归、川芎、川牛膝、升麻、附子)。
-
新维生素
新维生素AneovitaminA为罗伯逊(C.D.Robeson,1947)从肝油中分离出的维生素A的△5-顺或13-顺的异构体(新维生素Aa),11-顺异构体(新维生素Ab)。前者在天然肝油的维生素A中的含量为30—40%,比维生素A更难于氧化。其效果是维生素A的72—87%。后者存在于视网膜中。
-
顺搐散
《活幼心书》卷下:方名:顺搐散组成:枳壳半两,钩藤(去钩)半两,荆芥半两,羌活半两,防风(去芦)半两,甘草半两。主治:小儿惊风,男右女左搐不顺者。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以水1盏,加顺切生姜3片,煎7分,温服,不拘时候。或入薄荷同煎服。
-
寒暑
寒暑①四季气候的冷暖变化。《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②病因。指寒邪和暑邪。《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之所始生也,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
经前腹痛吐血
经前腹痛吐血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卷上。指妇人经行前一二日忽然腹痛而吐血。乃肝气不顺、上逆所致,血随气上逆则为吐血,气安则血安。治宜顺气平肝兼行纳气之法。用顺经汤。
-
稀痘丸
《痘疹会通》卷四:方名:稀痘丸组成:紫草(酒蒸)1两,牛蒡子(炒)1两,甘草2两,赤小豆5钱,山楂5钱,连翘5钱,防风4钱,栀炭4钱,荆芥3钱,川连3钱。体厚者,或绿豆汤送下。痘疹未发服,逆变顺,顺变稀。制备方法:甘草汤打面糊为丸,如龙眼大,辰砂为衣。
-
失枕手法
失枕手法为理筋手法。让患者正坐,医者立于背后,一手扶患者头顶,一手拇、中指点按天枢、风池、风府等穴,并顺诸穴部位自上而下按摩多次,再用拿、捏、提弹颈后部及肩背诸肌腱各数次。注意手法宜柔和,忌粗暴。
-
刘沛生
刘沛生清代医家。字雨亭,号外秾。江苏仪征人。家中世代为儿科医,其于痘疹一证,颇有专长。尝有语云“顺者勿庸治,逆者无可治,所待治者险证耳。”其治痘证几百无一失。
-
心痛痧
心痛痧为病证名。痧证之一。痧毒攻心所致的病症,有属气、属血之别。《痧胀玉衡·心痛痧》:“痧毒冲心,属之于气,则时痛时止,痰涎壅盛,昏迷烦闷,此其候也。治宜刺手臂,服顺气之剂为主。痧毒攻心,属之于血,则大痛不已,昏沉不醒,此其候也。宜乌药顺气汤冷饮。
-
外科膏子
《古方汇精》卷二:别名:鸡黄膏组成:麻油8两,鸡蛋黄1个,头发3钱,朱砂(水飞)1钱,银朱1钱(水飞),黄蜡6钱。主治:跌打损伤,汤火伤烂。用法用量:先将油入无消硫砂锅内,文火煎,后入蛋黄,熬化尽,再入头发剪寸长,以箸顺搅,化尽,始终文火顺搅,方入朱砂、银朱、再入黄蜡,掇锅安地上1宿后,收用。
-
行气玉佩铭
《行气玉佩铭》为气功铭文。原拓片见《三代吉金文存》卷二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气功的文字记述,共四十五字:“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逆则死。”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
-
柏脂膏
《卫生宝鉴》卷十三:柏脂膏:处方:柏油500克黄蜡250克杏仁45个(锉)朴消30克制法:上药放铁器内熬,加老生葱3根,—顺搅五七沸,滤过成膏。功能主治:治干湿癣。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卫生宝鉴》卷十三引颜和卿方:方名:柏脂膏组成:柏油1斤,黄蜡半斤,杏仁45个(锉),朴消1抄。
-
疮疡关节
疮疡关节外科疮疡诊断术语。用以为判断疮疡化脓时间者。出《外科正宗·痈疽治法总论》。此时务要出脓,势定不可过攘,但脓出方自腐脱,腐脱方自肌生,肌生方自收敛,收敛方自疮平,此为疮之关节,亦由次序来也。如期不得脓者,后必便有变生为一关顺,后必多顺,一关逆后必多逆,以此观止,不可不察也。”
-
同分异构
分子式相同而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同的化合物,叫做同分异构体。结构异构是因分子中各原子的结合顺序和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其中包括碳架异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等。分子中存在双键或环状结构,使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基团具有不同的空间位置,这样产生的异构,叫做顺反异构。
-
砂仁慈白汤
《医方考》卷六:方名:砂仁慈白汤别名:砂仁葱汤组成:砂仁1钱(捶碎),葱白10枚。主治:妊娠腹痛。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痛者,气血滞涩不通使然。故用砂仁顺气于下,葱白顺气于中,气行血利,而痛自止。附注:砂仁葱汤(《大生要旨》卷二)。
-
四君丸
《朱氏集验方》卷一:组成:生干地黄、熟干地黄、当归、木瓜各等分。功效:顺气血。主治:风。用法用量:温酒送下。制备方法:酒糊为丸。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四君子丸。
-
按摩推拿法
按摩推拿法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种手法之一。其方法步骤系统按患部的肌肉走向,双手先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徐徐按摩,顺骨捋筋。本法之作用可调理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使扭转错位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的复位而通达舒畅,不但可以促进骨折愈合,而且能防止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
诃子青黛丸
处方:诃子青黛杏仁海粉香附(童便制)栝楼仁半夏曲制法:用姜汁、蜜和为丸。功能主治:敛肺清热,化痰顺气。治肺胀。用法用量:含化。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
足波
足波(pedalwave)系指腹足类在匍伏时,其足的下面相继起伏的一种收缩波(蜗牛为10条左右)。这是肌肉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推动动物体前进的机制与蠕动运动相近似。形成交错的横纹。可分为向前方运动的顺行型(directtype)(例:蜗牛)和向后方运动的逆行型(retrogradetype)(例:海兔)。
-
缠绕植物
缠绕植物亦称旋卷植物。指茎在支持物上,靠缠绕运动和侧向地性,以一定角度呈螺旋状缠绕而进行生长的植物。从正面观,有沿顺时针方向缠绕的称为右旋(如啤酒花、山草薢等)。与此相反的称为左旋(如菜豆、牵牛花、薯蓣等)。
-
吸附
病毒质粒特异性地结合到细胞表面的受体上称为吸附。这个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即能恢复回感染性质粒的可逆吸附阶段和不能恢复回感染性质粒的不可逆吸附阶段。从可逆吸附阶段到不可逆吸附阶段以顺反应进行,除热能以外,不需其他的能量。
-
肺失肃降
肺失肃降同肺失清肃。肺失清肃指肺气失却清肃下降的功能。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如因外感、内伤等伤及肺脏,影响肺气的清肃下降,出现咳嗽、痰多、气促、胸膈胀闷等症候。治宜宣肺为主。
-
木香调气汤
概述:木香调气汤为方剂名,出自《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组成:木香、藿香、砂仁、豆蔻仁、甘草。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主治胃气不顺,忽然发呕者。
-
朱载阳
朱载阳即朱丹山。朱丹山为清代医家。字载阳。仙居县(今属浙江)人。精于儿科麻症,撰有《麻症集成》(后由王月波参订),采集各家之说,并主张麻症无需切脉,只需察形观色,随症应变,即可决其顺逆吉凶。
-
咽气
咽气气功术语。指咽下自然太和之气,使之归本返元。《素问遗篇·刺法论》:“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参见服气条。
-
治痘图方
《治痘图方》痘疹专书。明·汪机撰。刊年未详。正文部分分绘有始出、圆混等16幅痘疹图形,每图又分顺、逆、险三个小图,图下附解说。最后为治痘方剂,共选153方。该书以绘图的形式阐述痘疹的发病过程和顺逆。形象逼真,易于理解。
-
田九如
田九如清代医家。生平履贯欠详,曾著《治麻新书》,对麻疹之顺症、逆症、险症,皆有论述,颇切实用。现有刻本行世。
-
伤风吐
伤风吐为病证名。感受风冷而致吐者。多因小儿调护失宜,风冷袭之,搏于血气,气不得顺,故逆上呕吐。《保幼大全》载其症为“吐逆身热,鼻青呵欠顿闷,口中气热,夜间发躁”等。治宜调气止吐,发散风冷。用藿香正气散。
-
牡脏
牡脏出《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即阳脏。详该条。
-
凉而行之
凉而行之治疗学术语。指反治法之汤饮调剂原则。指大寒之证用热性药物治疗时,应待其汤液寒凉之后饮服,以顺其寒证特性,避免格拒不良反应。《素问·五常政大论》:“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
-
风瘤
风瘤为病名。诸瘤证之一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风瘤其硬如石,受风湿则奇痒难忍”,此之谓也。治宜顺气行痰,方选二陈汤加味。
-
蝶转法
蝶转法推拿手法名。该法用右手全掌贴附在病人脐部,缓慢、柔和地反复作顺时针方向的旋压,但手掌不移动。必要时左手可按在右手手背上以辅助用力。有温通气血,缓解胃痛等作用。
-
陈梦雷
陈梦雷清代医家(?字则霞,省斋。候官(今属福建)人。尝任编修官职,但仕途不顺,屡遭贬谪,后竟卒于戍所。其中分六编,三十二典。医部则独立成帙,为《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分为五百二十卷,录自古代一百二十余种医学文献之资料,广收博采,分门别类,便于查阅古代医学文献,用者称便,至今仍常为人们所乐用。
-
清凉拔毒膏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方名:清凉拔毒膏组成:麻油2斤,杭粉1斤。主治:杨梅疮。制备方法:将麻油入锅内熬至滴水成珠,再入杭粉,入广锅内炭火炒红黄色为度,筛下,用桃柳棍搅成膏,顺水中拔去火毒,任摊用。用药禁忌:灵药不可用。
-
棕榈油酸
棕榈油酸palmitoleicacidCH3(CH2)5CH=CH(CH2)7COOH,顺式-9-十六(碳)烯酸,动植物油脂中含量很少,大量存于海产油脂中。
-
环辛稀
环辛稀为中闪点液体,易燃,遇热,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危险。熔点:-12℃(顺);10.40KPa(反)相对密度:[水=1]:0.85外观性状:无色液体,能溶于乙醇,乙醚,可加叔丁基邻苯二酚作稳定剂。
-
追而济之
追而济之即随而济之。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随而济之为刺法用语。与“迎而夺之”相对,为迎随补法的原则。随,意为顺,指补法要顺着经气,以补益其不足。
-
随而济之
随而济之为刺法用语。与“迎而夺之”相对,为迎随补法的原则。随,意为顺,指补法要顺着经气,以补益其不足。参见迎而夺之:迎而夺之为刺法术语。指泻法要逆着经气,以损夺其有余。
-
上官榜
上官榜为明代儿科医生。新城(今江西黎川)人。少习医术,后有人授以秘方,医道大行。每遇疹痘流行,诊治足不停踵。治痘自发苗至灌浆、收靥,常日夜随视,所治多效。与名医张继川齐名,为幼科巨擘。卒年70余。子上官顺,世其业。
-
朱丹山
朱丹山为清代医家。字载阳。仙居县(今属浙江)人。精于儿科麻症,撰有《麻症集成》(后由王月波参订),采集各家之说,并主张麻症无需切脉,只需察形观色,随症应变,即可决其顺逆吉凶。
-
产后小便淋痛·湿热蕴结证
产后小便淋痛·湿热蕴结证(postpartumstrangurywithsyndromeofaccumulationandbindingofdamp-heat)是指产后胞宫空虚,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以产时不顺,产后尿频尿急,淋漓灼痛,尿黄赤或混浊,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产后小便淋痛证候。
-
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病因学名词。指饮食不能节制。致病因素之一。《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
因时之序
因时之序养生学术语。指顺应春夏秋冬四时次序变化。《素问·生气通天论》:“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
颐
颐面颊。《素问·刺热论》:“肾热病者,颐先赤。”修养,保养。《医说·食无求饱》:“食物无务于多,贵在能节,所以保冲和而顺颐养也。”
-
夜甚
夜甚指病情多在夜间加重。夜间正气蛰伏,邪气独盛于体内,故病情加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
智者
智者学识渊博而明智的人。《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
郑毓琳
郑毓琳(1896-1967年)近现代针灸医生。河北安国人。师从本村郑老望等学针灸、气功,又随博野霍志顺深造,在本地区行医。1954年调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临证经验丰富,尤善用“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治疗半身不遂等症尤有良效。兼科研和教学工作,发表论文多篇。
-
脏气
脏气①指五脏的机能活动及其病理变化。参“脏气法时论”。②指五脏之五行属性。《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脏独主其病者,是必以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
-
上厥下竭
上厥下竭为病机。上厥指阴阳气不相顺接,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下竭,指下部真阴真阳衰竭。实质上,是指下部真元亏竭引致昏厥的病机。《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