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
重阳两种属阳的性质重合于同一事物上,多表明阳热亢盛。《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古人分男左女右,左为阳,右为阴,谓男子病色现于面左有重阳,属逆证。⑸示阳极转阴,热极生寒。《灵枢·论疾诊尺》:“四时之变,…重阴必阳。”张志聪注:“重阳之人。手足左右太少之三阳,及心肺之脏气有余者也。”
-
秋枫
拼音名:QiūFēnɡ别名:茄冬、秋风子、大秋枫、红桐、过冬梨、朱桐树、乌杨来源:大戟科重阳木属植物秋枫BischofiajavanicaBlume或重阳木B.polycarpa(Levl.)Airy[B.trifoliataauct.non(Roxb.)Hook.f.],以根、树皮及叶入药。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消肿解毒。叶:食道癌,胃癌,传染性肝炎,小儿疳积,肺炎,咽喉炎;
-
秋枫属
中文名秋枫属拼音名qiufengshu拉丁名Bischofia中国植物志44(1):184属下物种秋枫、重阳木
-
姹女
姹女气功内丹术术语。其说不一。《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姹女是肺。”一说谓心中元神,属阳中之阳。《道枢》卷三十:“心之火可以为…《金丹大成·金丹问答》:“姹女在心。”一说指肾精。
-
百顺膏
处方:大虾蟆2只(即老蟾酥,多者佳),木芙蓉叶3两(重阳采用,或根皮,或花,俱妙)。制法:上药用麻油1斤,照常熬枯,滤去滓,将油称准,凡药油2两入炒过铅粉1两,如数派算,以桑枝搅匀,熬至滴水取丸,不粘指为度。主痈疽发背,及一切无名肿毒初起及已溃者;并治顽恶疔疮。摘录:《外科医镜》
-
高高
高高形容人不卑不屈的样子。《灵枢·行针》:“重阳之气,熇熇高高。”马元台:“高高而无卑屈之心。”
-
气热不得卧
外感不得卧之一。指气分受邪热所致的不寐。《症因脉治》卷三:“气热不得卧之症,昼则发热,夜则身凉,是阳气伤于阳分而不得卧也;昼则发热烦躁,夜亦发热烦躁,是气受邪热,重阳无阴而不得卧也。如左脉浮数,宜羌活败毒散加黄柏、知母;左关数大,柴胡饮子;右关洪数,白虎汤;骨节烦热,地骨皮散。”
-
性命
原为先秦儒学的重要哲学范畴。《易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处性指个人情志、个性,命指天命。其后道教养生家以性命指人的生命。命指物质形体方面的气、元气。宋元以来的内丹书中,性命实际上是元神元气的代称。王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元明以来的内丹家还取理学之说,谓性即是理。
-
陇
陇①高丘,隆起。《素问·离合真邪论》:“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②并陇,隆盛。《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
-
白膏子
《医方类聚》卷一八七引《经验良方》:白膏子:处方:牡蛎少许。功能主治:接骨。主用法用量:用糯米粥调之,涂伤折处,却以杉木板夹之。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七引《经验良方》《医方类聚》卷一六九引《新效方》:组成:北硫黄2两(别研如粉,舶硫黄亦可),砒霜1钱半(别研),腊月猪脂8两(熬净)。
-
仙传桑叶水
《同寿录》卷二:组成:桑叶。功效:开瞽复明。临床应用:失明:宋元年间,杨州陈太守,年70岁,双目失明,依方洗之,光明复旧。
-
昼夜证象同异辨
昼夜证象同异辨诊断学术语。根据病情在日间和夜间的变化对比,来推断疾病深浅进退的一种辨证方法。昼安静而夜发热烦躁,为热入血室。夜恶寒而昼安静,为邪旺于阴。夜安静而昼恶寒,为阴气上溢于阳中。《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
清和膏
《外科医镜》:方名:清和膏组成:木芙蓉5两(重阳日采叶,或根皮或花俱妙),紫荆皮3两,独活2两,南星1两半,赤芍1两半,白芷1两。主治:痈疽发背及阴阳不和等毒。《医学集成》卷三:方名:清和膏组成:石灰5钱(研),巴豆5钱(研),大曲酒1茶杯,碱水2两,黄丹5钱,冰片4分,麝香4分,贝母2分。5-6日自愈。
-
重阳必阴
重阳必阴是指阳重复积累至极即会转化为阴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