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倾向与心理特征形成、发展的规律的科学。⑤数理统计分析法等。如美国除上述心理学分支学科外,还有妇女心理学、邻里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宗教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公共服务心理学、心理治疗、心理学史、哲学心理学、评价和测量、职业咨询心理学等。
-
意动心理学派
意动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息息相关。他和冯特都认为心理科学研究直接经验。功能和内容不可分地各自独立于经验中?冯特学生屈尔佩原本主要研究内容心理学,后在德国维尔兹堡大学和他的学生进行思维的实验研究时,发现有无意象思维,他们称之为识态、心向等,以为心理过程除映象活力外,还存在无意象过程。
-
心理人类学
心理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米德是这个领域研究的开拓者,而本尼迪兑特则对文化总体的特点进行了心理学的分析。而罗海因(G.Roheim)和卡迪纳(A.Kardiner)受精神分析学的影响,进行了文化与个性的研究,他们通过对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人类学调查,验证了弗洛伊德理论。在分类时,语言起很大作用。
-
专家证词
专家证词(ExpertTestimony)是心理学家在司法界对犯罪人员审讯过程中所作的一些检验材料及提供的证词。他认为心理学对于错觉、证人的记忆、犯罪行为的侦察、不真实的招供、催眠术和预防犯罪等都有帮助,应该引起司法界的重视并使之进入法律领域。闵斯特伯格的努力是有价值的,虽然还不成熟,但毕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
知识掌握
知识掌握是指个体文化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亦即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同化、理解新知识,使其在头脑中得到表征并用于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如加涅在有关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用计算机来模拟人脑,把学习看作是加工系统和执行控制与预期系统的协同作用过程。教育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如何获得知识。
-
心理物理学
他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心理学,为感觉的测量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为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心理物理学创立100多年来,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信号检测论、信息论和电子计算机在心理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打开了新局面。
-
心理统计
心理统计是把统计方法应用于心理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高尔顿首先把高斯的误差理论推广到人类行为的测量中,使用了回归直线、相关系数的概念,始创回归原理。多元分析方法已成为心理学家处理数据,检验假设,构造模型和分析结果的有效工具。
-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人类个体使用语言时心理活动的科学。50年代,心理语言学主要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认为人的语言行为也是通过强化而形成的刺激和反应的结合。在实践上对语言教学(包括本族语和外语的教学)、言语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通讯、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以及宣传工作等都可起很大作用。
-
场的理论
它认为心理现象不是其构成元素的简单的集合,而是作为整体组成一个场,其内部相互间具有力动的关系。就格式塔心理学总体来说浸透着场的观点,在学习领域中,随着同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论争的激化,往往把格式塔的学习理论总称之为场的理论。又场的概念,很早就从心理学发展到发生学中。
-
心理主义
心理主义是以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人类一切社会现象的理论观点。按照这种观点,心理学是一切人类科学的基础,人类的一切问题均可由心理学来阐明和解决。这种观点,把心理学不恰当地放到了一切人类科学的主导地位,忽视和否定了社会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诸种因素对人类行为的支配作用。
-
自卑
自卑(inferiority)自我评价偏低。这就是心理自卑。阿德勒把渴望完善表达为“心理学原理”,即“没有它,生命活动就成为不可思议的”,还表述为“在个体和人类的进步的意义上,渴望解决生命问题”。他们缺乏社会兴趣,令人讨厌。我们对行为、理想、目标、行动和性格特征的各种要求,都是它们应该有助于人类的合作。
-
紫格尼克效应
从这一阶段起就比较明显地看到社会化对个人品德形成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儿童个人的需要必须与同辈伙伴的道德要求相一致。—总而言之,为了使“紫格尼克效应”能对我们的角色扮演,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我们就要自觉地对“心理张力”予以恰当的调节,既要避免“懒惰病”,又要克服“至善论”。
-
学习理论
学习在现代科学的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是研究的主要课题。因此,联结论包括巴甫洛夫的古典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习惯形成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等。其代表性人物,完形(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的德国心理学家克勒所提出的顿悟论和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提出的期待论或符号学习论等都属于认知论。
-
心理生活空间
心理生活空间是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提出的拓扑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勒温认为,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生活空间是用以描述特定时间内影响个人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其力量,包括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期望及现在所知觉的一切事件。心理环境不同于生活空间的异质外壳。
-
效果法则
效果法则lawofeffect这是桑代克(E.L.Thorndike)在《动物智慧》(1898)一书中提出的学习原理。动物发生某种反应时,反应的结果若给动物带来愉快,则此时的刺激和反应就结合起来,以后在类似的情况下,这个反应就容易发生。
-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简称DSM)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是一本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中最常使用来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DSM-II于1968年出版。常见的第二轴违常包括边缘型人格异常、分裂型人格异常、反社会型人格异常、自恋型人格异常,以及心智迟缓智能障碍。
-
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利用音乐去达到治疗的目标,这包括重建、维持及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9、音乐活动能帮助一个人宣内在的情绪;医生预先要把握好患者的生活态度、性格、生活方式与习惯、情感变化等,以确定是否适用音乐疗法,适用时还应规定具体的曲目、适用的时期、音量的控制与调节,以及长时间所应采取的方法。
-
记忆法
例如,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写出16个无意义音节,让被试者识记忆9分钟,然后马上回忆。物理书的三个宇宙速度记忆法:第一宇宙速度:7.9km/s(吃点酒)第二宇宙速度11.2km/s(要一点儿)第三宇宙速度16.7km/s(要留点吃)归纳组合记忆法:凡是记忆任何一种拼音结构外语的单记号,都可以采用这种记忆方法。
-
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是一项新的心理学的事业,它以实现心理学自身的意义的价值为目标,以培养与完善人格,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在一般的意义上,它可以包括心理咨询与辅导,但是以主动的心理预防为主,治病于未病,防患于未然。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一种以心理学为主体的教育。
-
以个人为中心疗法
以个人为中心疗法系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创立,流行于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西方社会。所谓以个人为中心疗法,就是心理治疗者“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去理解就诊者的问题与情绪,为就诊者提供一种无所顾忌地自由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并帮助就诊者体验其自我价值,实现其人格成长”的心理治疗方法。
-
黑暗三性格
“黑暗三性格”(darktriad)是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新名词。心理学所谓的“黑暗三性格”(darktriad):自我中心(自恋者)、热爱冒险刺激且心狠手辣(心理变态者)、善于撒谎喜将人玩弄于股掌(权谋者)。
-
恐惧
恐惧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原始情绪之一,指有机体在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灵枢·淫邪发梦》:“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只有心理素质不好的人或在睡眠发生心跳过快过慢时才会引起恐惧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恶梦。DSM-IV-TR定义了两类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和特殊恐怖症[1]。
-
学习的模式
学习的模式指根据对有机体学习过程的实验研究结果,推断出的假设性结构,这些结构也靠实验的数据不断地加以验证和充实。心理学家从不同的理论观点出发提出各种不同的学习模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有机体习得的行为是通过环境中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学习的重要问题是促进新行为发展的刺激和强化。
-
心理的个体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至死亡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心理的个体发展包含两种相反的心理变化过程:前进上升的变化和衰退下降的变化。关于心理的个体发展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的《儿童心理学》成为科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开端。
-
成就
与一般技术工作有关的技能有:长期迅速工作的技能,手力,臂力,腿力,手指灵巧,手眼协调,手足眼协调,物体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估计,物体形状辨别,空间距离判断,物体运动速度判断,视觉敏锐度,听觉敏锐度,嗅觉敏锐度,味觉敏锐度,触觉敏锐度,注意集中程度,在危险环境中和不良环境中工作的技能等。
-
最后通牒效应
能拖就拖,但在不能拖的情况下,例如条件不允许或到了规定时间,人们基本上也能完成任务,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最后通牒效应”。拖拉是一种坏习惯,容易引起焦虑和内疚,是一种自我心理折磨。金庸就是对自己在交稿前压力下产生的作品感到不满。而驱除恐惧唯一办法就是迎向它,行动起来,尽早完成任务,才能脱离恐惧。
-
能力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二是后天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历史文化的作用等;在能力形成的条件问题上,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K.S.武德沃斯(1947)提出能力的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观点,认为遗传和环境在能力的发展中都是必要的,能力决定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
情操
情操(sentiment)以人的社会需要为中介以某种思想和社会价值观念为中心的高级情感。冯特称之为高级感情。现代心理学中,人们习惯于把复杂的情绪称为高级情感(即情操),并把它分为道德的、审美的、理智的三种。高尚的情操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调整人的行为、指导人的行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个性
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气质,即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3.性格,即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及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个性分裂(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产生不正常行为。
-
约拿情结
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据马斯洛记录,他的学生们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通常的反应都是咯咯地笑、红着脸、不安地蠕动。人类中普遍存在某种约拿情结,即:不是追求高级需求,追求卓越、崇高的自我实现,而是相反,逃避高级需求,逃避卓越、崇高的人类品行。
-
需要层次论
需要层次论(hierarchyofneedstheory)是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提出的一种关于需要的理论。他认为,一个健全的人首先受"发挥和实现自己最大潜力与能量"这种需要所激动,能自我实现的人是有高度感受能力的社会的人,他们在颇大程度上能自己鞭策自己。较低一级的需要的高峰过去之后,较高一级的需要才能起优势作用。
-
适应
生物学:适应是当机体组织或器官对周围环境发生的迅速变化(即刺激),由最初的迅速发生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最后反应减弱或不再发生反应的现象。从个体发生来看,机体的感觉器官最易发生适应,特别是感受器部分。动物越高等,适应性越强。长期适应的结果是进化。如果机体与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
沉睡效应
心理学家们发现无论什么信息,它的可信度都会随著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语言“沉睡效应”,指一个人在接受某一条信息之后,随时间的推移,记忆里面只留下信息的内容,围绕信息的其他信息就会逐渐淡薄。小D的反应会怎样?这些记忆会带来单纯的喜悦和愉快。这样一来,小M给小D的好印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
权威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在人际交往中,利用“权威效应”,还能够达到引导或改变对方的态度和行为的目的。
-
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德国心理学家K.指人脑中对人的一切活动发生影响的环境事实,也即对人的心理事件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他认为,同一个物理环境在儿童和成人看来可能是不同的,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也可看成是不同的。因此当时对个体发生实际影响的是准物理事实,而不是客观的物理事实。
-
艾森克人格问卷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教授于1952年编制的。现成为国际上所公认,并广泛应用的个性测定标准方法之一。EPQ是由E、P、N、L四个量表组成,E、P、N三个量表包括了艾森克个性理论的三个要素,代表三个个性维度。E量表表示内、外倾向,P量表表示心理变态倾向,N量表表示情绪的稳定性。
-
认知地图效应
认知地图效应,即老马识途.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是指如果不断地强化对某个事物的认识,可以在人的脑子里形成一张认知地图——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
-
心理诊断
心理诊断指用心理学的方法评定病人的心理障碍,确定它的性质和程度,从而有助于疾病的判别。常用的方法有个案法、会谈法、观察法、测验法、临床神经心理学检查。
-
角色
角色又称角色,原属戏剧用语,指在舞台上所扮演的人物。本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将这一术语引入社会心理学,称为社会角色。(2)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体系中所特有的位置和身份;(3)个体实现社会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认为人是社会期望的各种角色的总和,是符号互动中的尝试与创造的结果。
-
多看效应
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多看效应不仅仅是在心理学实验中才出现,在生活多看效应中,我们也常常能发现这种现象。
-
效度
效度指心理测量的准确性。例如,以测量算术成绩为目的的一项测验,如果试题编得语句深奥,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受试者的语文水平,对于测量算术水平的效度就不高。旨在用心理学的某种理论观点来说明、分析测验分数的意义。目前,效度这一概念已广泛应用于心理学以外的各种测量、测验、检验的设计和工艺控制过程中。
-
证人的记忆
和以前发生的一样,珀费可特和豪林斯也发现,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
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
-
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一般指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彼此互相调整与适应,达到双方相互满意的心理过程,表现为顺应、自制、遵从、服从、同化等具体的适应方式。如果不能和社会取得适应,就会产生对周围环境的一种格格不入心理,久而久之,易出现精神变态。
-
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Barnumeffect)。正因如此,每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当中,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
-
无意象思维
无意象思维(imagelessthinking)指没有意象参与或不需意象参与的思维。冯特和E.B.铁钦内的正统派心理学,就思维过程是否必须以意象为基础这一问题,从理论上和经验事实上展开了长达15年的争论。符兹堡学派由于在思维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现含有构造主义心理学所发现的感觉意象元素的证据,因而提出无意象思维这个概念。
-
气质类型
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利特认为人体含有4种体液,体液比例的不同导致了4种不同气质,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现代心理学认为,构成气质类型的心理特性包括感受性、耐受性、不随意反应性、反应的敏捷性与灵活性、可塑性与稳定性、内外倾向性、情绪兴奋性、情结与行为特征等。
-
主观评价
主观评价(subjectiveevaluation)又称视觉评价,是指通过人的视觉在检出识别过程中,根据心理学规律以心理学水平进行的评价。目前,主要应用ROC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它是一种以信号检出概率方式,对成像系统在背景噪声中微小信号的检出能力进行解析与评价的方法,也称观测者操作特性曲线。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一种从生物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的统一来看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医学模式。它主张在已有生物医学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研究和调控,相应地发展了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医学社会学和社会医学。
-
性学
性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有关性科学的研究叫房中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竹简、简牍和帛书,其中《十问》、《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等篇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古人对性生理、性心理的认识。性科学的核心是性医学。气功内丹术术语:《丘祖全书》:“有为功夫命功也,无为妙道性学也。”性学即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