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道
至道①高深奥妙的医学要理。《素问·气交变大论》:“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专指养生保精之深奥道理。王冰注:“全其至道,故曰至人。”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古医书中有《天下至道谈》一书。《素问·生气通天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
一物汤
《普济方》卷二○六引《至道方》:方名:一物汤组成:人参2两(拍破)。主治:卒呕逆,粥饮入口即吐,困弱无力。用法用量:水1大升,煎取4合,乘热顿服,兼以人参汁煮粥食之。临床应用:反胃:徐郎中患反胃,诸方不愈,只服参而愈。
-
马王堆医书考注
收录了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十五种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导引图》题记、《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
-
医经国小
《医经国小》作者刘纯。一本于素问灵枢难经。及张仲景王叔和至近代刘守真张洁古李明之朱仲修诸家之书。正统三年己未岁九月甲子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国史总裁同知经筵事庐陵杨士奇序医意也。其书内经载运气病源靡不悉备。晋王叔和集次及撰脉经以示后学。幸唐太仆令王冰重整其义。至于脉诀之未备者。
-
性学
性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有关性科学的研究叫房中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竹简、简牍和帛书,其中《十问》、《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等篇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古人对性生理、性心理的认识。性科学的核心是性医学。气功内丹术术语:《丘祖全书》:“有为功夫命功也,无为妙道性学也。”性学即性功。
-
中医男科学
中医男科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认识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发病规律,研究用中医药防治男子专有疾病以及研究男性性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汉代武威医简记载了男性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及前阴疾患。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举凡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精液病变、前阴病证以及其他男子杂病均有论述。
-
马王堆古医书考释
《马王堆古医书考释》为书名。考释部分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脉死候》、《脉法》、《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却谷食气》、《导引图》、《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以“语释”“校注”“按语”进行详细考证。书后有附录。
-
种橐
种橐病名。出《五十二病方》,阴囊肿大之病证,亦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天下至道谈》。该书记载有治疗方剂。
-
始
《灵枢·营气》:“常营无已,终而复始。”《素问·天元纪大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王冰序》:“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外科理例·斑疹》:“深宜刺,使瘀血去于毒聚之始。”《本草正义·麻黄》:“麻黄发汗,必热服温覆,乃始得汗。”
-
忍精不泄
忍精不泄房事养生名词。认为男子在性生活中“多交少泄”以至不泄,不仅可以强身祛病,更能益寿延年,如马王堆出土帛书《天下至道谈》中就描述了男性通过“十动”不泄而获得的从“耳目聪明”到“产神明”的种种养生效果。由此,还提出了一些男子在性生活中控制射精的方法。有自然不动则有益,强制则有害,过用则衰竭。
-
七损八益
七损八益是有关房中术的最早论述。马王堆出土的古医书《天下至道谈》解开了这一迷团。为之出汗,曰外泄;《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张志聪谓阳常有余故须损,阴常不足故须益。故避免阴精亏损,才可阴阳调和。王冰注女子二七月经始至,以后按月经血盈满即来月经,此正常,为七可损。
-
泥丸
泥丸气功术语。指脑或脑神。《黄庭内景经·至道章》:“脑神精根字泥丸。”务成子注:“泥丸,脑之象也。”一说为上丹田异名。一说百会为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