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阴阳
合阴阳为小儿推拿方法。又名和阴阳、合二气。出《小儿按摩经》。指用拇指由小儿腕横纹两端向中间合推。有和气血、消痰涎等作用。《小儿按摩经·手诀》:“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
中医男科学
中医男科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认识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发病规律,研究用中医药防治男子专有疾病以及研究男性性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汉代武威医简记载了男性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及前阴疾患。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举凡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精液病变、前阴病证以及其他男子杂病均有论述。
-
性学
性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有关性科学的研究叫房中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竹简、简牍和帛书,其中《十问》、《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等篇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古人对性生理、性心理的认识。性科学的核心是性医学。气功内丹术术语:《丘祖全书》:“有为功夫命功也,无为妙道性学也。”性学即性功。
-
妇人下赤白沃
见《医学纲目》卷三十四。《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带下之病,曰沃与血相兼带而下也。”《针灸甲乙经》:“妇人下赤白沃后,阴中干痛,恶合阴阳,少腹膜坚,小便闭,曲骨主之。”治疗:治宜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方用清肝止淋汤(方见赤带条),或用加减逍遥散(白芍、柴胡、茯苓、甘草、陈皮、茵陈、栀子)。
-
安中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玄胡索(去皮)、良姜(炒)、干姜(炮)、茴香(炒)、肉桂,各五两。并不拘时。【用法用量】安中汤(《奇效良方》卷三十四)。【功能主治】除邪热,和胃进食。主远年近日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气留滞于内,停积不消,胸膈胀满,攻刺腹胁,恶心呕逆,面黄肌瘦,四肢倦怠;
-
二车丸
《医心方》卷十引华佗方:二车丸:处方:蜀椒1斤,干姜(大小相称)20枚,粳米1升,朗陵乌头(大小相称)20枚,煅灶中灰1升。功能主治:忧恚喜怒,或劳倦气结,膈上积聚,寒热,饮食衰少,不生肌肉;女子积寒,风入子道,或月经未绝而合阴阳,或急欲溺而合阴阳,以致绝产,少腹苦痛,得阳亦痛,痛引胸中。勿用浆水。
-
马王堆医书考注
收录了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十五种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导引图》题记、《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
-
久痔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连滞经久,差而复发,故名久痔。”多因脏腑久积热毒,流注于大肠而致。并谓“诸痔皆伤风,房室不慎,醉饱合阴阳,致劳扰血气,而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冲发下部”而成。其证见肛门部位搔痒,肿胀,或发生疮瘘,间下脓血,经久不愈者,或愈后复作。
-
和阴阳
和阴阳小儿推拿方法名。又名合阴阳、合二气。用拇指由小儿腕横纹两端向中间合推。有和气血、消痰延等作用。《小儿按摩经·手诀》:“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
合二气
合二气为小儿推拿方法。即合阴阳。见《陶朱公致富全书·卫生至要》。又名和阴阳。指用拇指由小儿腕横纹两端向中间合推。有和气血、消痰涎等作用。《小儿按摩经·手诀》:“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
大腹子散
《赤水玄珠》卷十一方之大腹子散:处方:大腹子、桑白皮、赤芍药、木通、紫苏子、羌活、独活、木瓜、荆芥、青皮各一两。制法:上药为粗末用法用量: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葱白七寸,水煎,空腹服。功能主治:《太平圣惠方》卷十四方之大腹子散主治伤寒后,真气尚虚,因合阴阳,致小腹拘急,便溺涩痛。
-
毓麟丸
摘录:《仙拈集》卷三《惠直堂方》卷四:方名:毓麟丸组成:人参1两5钱,条芩(盐水炒)2两,归身3两,杜仲3两,白术(炒)4两,川断(酒浸)1两5钱,陈皮1两,熟地1两5钱,阿胶(炒)2两,香附(童便浸,晒干)4两(一方加蜜炙黄耆1两5钱)。功效:填补精髓,妙合阴阳,求嗣得孕,益寿延年。
-
马王堆古医书考释
《马王堆古医书考释》为书名。考释部分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脉死候》、《脉法》、《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却谷食气》、《导引图》、《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以“语释”“校注”“按语”进行详细考证。书后有附录。
-
交筋
交筋即阴蒂。出汉·马王堆医书《合阴阳方》。
-
偶方
方剂学·偶方:偶方为方剂学七方之一。偶方是双数药物组成的方剂。《儒门事亲》卷一:“偶方之说有三,有两味相配之偶方,有古之复方之偶方,盖方之相合者也。当前一般认为病因较为复杂,需要用二种以上的双数药味来治疗的为偶方,如金匮肾气丸。针灸学·偶方:偶方为七方之一。如疟疾取大椎、陶道、后溪、间使即是。
-
加味四制黄柏丸
处方:黄柏(去皮)1斤(内4两盐酒浸,4两米泔水浸,4两童便浸,4两初生男乳浸,日晒夜露,取日精月华之气,合阴阳造化之功),知母(去毛皮,盐酒浸,晒干)1两,人参5钱,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甘草3钱,当归(酒浸)1两,川芎1两,白芍药2两5钱,熟地黄(酒拌蒸)2两5钱,山茱萸(酒浸肉)1两。功能主治:诸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