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性
四性即四气。四气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温与热,寒与凉,只是程度上的差别。此外,还有平性药,性质比较和平,其中也有微寒微温者,仍属于四气之内,故称四气,而不称五气。
-
四气
概述:四气:1.四性;2.运气术语。此外,还有平性药,性质比较和平,其中也有微寒微温者,仍属于四气之内,故称四气,而不称五气。寒凉性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适用于热性病证;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即四之气。亦即由大暑至秋分,包括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
-
张氏回医正骨
其治疗方法、外敷用药,在回族医药专著《海藻本草》、《回回药方》中均有记载。张氏回医正骨创始人是张华坤。他一生专心致力于回族正骨医学,以诊治跌打损伤及各类外科疮疡杂症为主,采用正骨手法与药物兼施,善于处理各种顽疾,逐步形成张氏回医正骨的医学框架。2003年在银川创建张宝玉传统回医骨伤专科医院,并任院长。
-
性味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表、平肝潜阳等降低人体病理性机能亢进的药物寒、凉药。[附]中药性味功能口诀:中药品种多,性能各不同,寒凉能清热,温热祛寒用,辛味能行散,甘缓能补中,苦味能泄降,酸涩收敛功,咸味能软坚,淡渗利水通,甘寒能养阴,芳香必止痛,麻舌常有毒,香窜开窍能,气味相结合,配伍贵变通。
-
药气
药气中药学名。即药性。中药通常分为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气、四性。出《素问·腹中论》。参四气条。
-
素仙简要
《素仙简要》综合性医书。清·奎瑛撰于1842年。本书包括药性与脉诀二编,药性按平、温、寒、热四性分类记述,并以药物的药性结合升降浮沉和七情配伍的原则予以阐述;脉诀简述诊脉各法,并介绍望、闻、问、切四诊,内容简略。
-
凉
概述:凉:1.天气;此外,还有平性药,性质比较和平,其中也有微寒微温者,仍属于四气之内,故称四气,而不称五气。指使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以治疗温热性病证的一类治疗方法,如凉血。清热法之一。是清血分热邪的治法。适用于热性病热入血分,迫血妄行,症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神昏谵语,舌色紫绛,或癍色紫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