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坚散结
指用具有消痰化瘀、软坚散结等作用的方药,治疗痰浊、瘀血停滞而形成的瘿瘤、瘰疬、肿块、症积的治法。《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如浊痰凝聚的瘰疬、瘿气,宜消痰软坚散结,常用浙贝母、海藻、昆布、牡蛎等;久疟而脾脏肿大,宜软坚破结,用醋泡制的鳖甲、三棱、莪术等。
-
消瘰丸
瘰疬,痰核,瘿瘤。凡临床上出现以颈项结块,或如串珠,伴咽干、舌红、脉弦滑略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摘录:《医学心悟》卷四《衷中参西》上册方之消瘰丸:方名:消瘰丸组成:牡蛎(煅)10两,生黄耆4两,三棱2两,莪术2两,朱血竭1两,生明乳香1两,生明没药1两,龙胆草2两,玄参3两,浙贝母2两。
-
橘核丸
各药合用,可直达厥阴肝经,共奏行气血,祛寒湿,止疼痛,软坚散结之功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此足厥阴药也。《医学心悟》卷三方之橘核丸:方名:橘核丸组成:橘核2两(盐酒炒),小茴香1两,川楝子(煨,去肉)1两,桃仁(去皮尖及双仁者,炒)1两,香附(醋炒)1两,山楂子(炒)1两,广木香5钱,红花5钱。
-
复方鳖甲软肝片
复方鳖甲软肝片的主要成份:鳖甲、三七、赤芍、冬虫夏草、连翘等。复方鳖甲软肝片的功能主治: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以及早期肝硬化并属淤血阻络、气血亏虚兼热毒未尽证。症见:胁肋隐痛或肋下痞块,面色晦黯,脘腹胀满,纳差便溏,神疲乏力,口干口苦,赤缕红丝等。
-
溶栓通脉汤
组成:草河车15g,白花蛇舌草15g,土茯苓15g,萆薢10g,三棱10g,莪术10g,炮山甲(先煎)10g,鸡血藤15g,牛膝15g,海藻15g,昆布15g,生牡蛎(先煎)15g,当归15g,生黄芪15g,党参15g。方解:深静脉血栓属中医“湿热流注”、“股肿”及“脉痹”范畴,系湿热流注于脉络,致气滞血瘀,瘀阻脉络而成“痹”,即血栓形成。
-
性味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表、平肝潜阳等降低人体病理性机能亢进的药物寒、凉药。[附]中药性味功能口诀:中药品种多,性能各不同,寒凉能清热,温热祛寒用,辛味能行散,甘缓能补中,苦味能泄降,酸涩收敛功,咸味能软坚,淡渗利水通,甘寒能养阴,芳香必止痛,麻舌常有毒,香窜开窍能,气味相结合,配伍贵变通。
-
浮石
石英则呈白至灰白色粒状嵌生在玻璃质中。主痰热壅肺;(《纲目》)3.贾所学:“海石,味咸能降火,又能软坚,故力降热痰、软结痰、消顽痰;(《药品化义》)临床应用:1.海蛤散:海浮石100g,蛤壳200g。(《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2.消瘿顺气散:海浮石(煅)45g,海藻45g,海带45g,昆布45g,蛤粉45g,浙贝母60g,地黄60g。
-
内消瘰疬丸
夏枯草8两,玄参5两,青盐5两(煨),海藻1两,海粉1两,贝母1两,天花粉1两,白蔹1两,连翘1两,桔梗1两,当归(酒洗)1两,生地(酒洗)1两,枳壳(麸炒)1两,大黄(酒蒸)1两,薄荷叶1两,消石1两,甘草1两。功效主治:《医学启蒙》卷三方之内消瘰疬丸主治痰凝气滞而致的瘰疬痰核,颈项瘿瘤,皮色不变,或肿或痛。
-
乳癖消片
概述:乳癖消片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鹿角、蒲公英、昆布、天花粉、鸡血藤、三七、赤芍、海藻、漏芦、木香、玄参、牡丹皮、夏枯草、连翘、红花。另取人参皂苷Rb1对照品、人参皂苷Rg1对照品及三七皂苷R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页)。
-
攻坚
攻坚治疗学术语。系消法之一。用软坚散结或消瘀的药物,消散或破削坚硬积块的治法。适用于血瘀、气结,或湿痰凝聚所致的癥块、肿核等。如肝脾肿大,用鳖甲煎丸之类。
-
安络化纤丸
药品说明书:特点:国家医药"处方保密品种",唯一治疗"中期肝硬化".该产品独具的"疏通化纤法"是以疏通肝血流,清除肝内炎症性淤积,促使肝纤维降解、吸收为原则,以还原和恢复肝组织结构为目的一种"中药西治"的治疗方法。孕妇禁用规格:每袋装6g,10袋/大盒,6袋/小盒
-
内消瘰疠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NeixiaoLuoliPian标准编号:WS3-B-0218-90处方:夏枯草400g浙贝母50g海藻50g白蔹50g天花粉50g连翘50g熟大黄50g玄明粉50g哈壳(煅)50g大青盐50g枳壳50g桔梗50g薄荷脑0.25g地黄50g当归50g玄参250g甘草50g制法:以上十七味,除大青盐、浙贝母、蛤壳、熟地黄、玄明粉、天花粉粉碎成细粉外;8片,一日1~
-
散结止痛膏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anjieZhitongGao标准编号:WS3-B-2795-97处方:重楼269g白花蛇舌草67g夏枯草67g生川乌168g生天南星101g冰片50g制法:以上六味,冰片研细;(4)取本品3片,剪碎,加入2mol/L盐酸液30ml,浸渍30分钟,时时振摇,倾取提取液,滴加浓氨试液,调节pH值至8~用于乳腺囊性增生,乳痛症,男性乳腺增生症。
-
中华肝灵胶囊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65:35:10)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硫酸,在105℃烘约20分钟。功能与主治:舒肝健脾,理气止痛,活中血化瘀,软坚散结。用于肝郁气滞血阻,积聚不消,两胁胀痛,食少便溏,舌有寒斑,脉沉涩无力者。
-
丹参散结汤
处方:丹参12克,玄参12克,白芥子10克,山药10克,丝瓜络10克,橘核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莪术10克,肉桂6克,金银花藤30克,鸡血藤20克。功能主治: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主脾肾两虚,寒湿凝结,经络阻遏。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中医杂志》
-
蒿皮四物汤
处方:生地9克北沙参炙鳖甲各6克归身白芍青蒿各3克地骨皮4.5克丹皮2.4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滋阴清热,软坚散结。治风火窃,阴虚潮热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笔花医镜》卷三
-
加减八珍汤
张民庆等:《肿瘤良方大全》:加减八珍汤:处方:黄芪30克,党参30克,淮山药30克,半枝莲30克,牡蛎30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大小蓟15克,赤芍15克,淡海藻15克,淡昆布15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地龙10克,仙鹤草20克,元参20克,甘草3克。主气血两虚,血瘀毒凝。2剂后,与益母丸间服,服益母丸用芎归汤送下。
-
加味瓜蒌汤
处方:当归12克,瓜蒌30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甘草3克,橘核15克,荔核15克。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经脉瘀阻。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曾广盛方
-
甲亢2号
处方:夏枯草15g,旱莲草15g,紫丹参15g,怀山药15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肝肾阴虚,舌红苔黄,头昏耳鸣,五心烦热,宜加炒枣仁、夜交藤、知母、黄柏、珍珠母;肝郁气滞,胸闷不畅,精神抑郁,加柴胡、白芍、陈皮、钩藤、全栝楼;气阴两虚,四肢酸软,倦怠乏力,心悸心烦,自汗少寐,宜加太子参、生黄耆、酸枣仁等。
-
克疣汤
处方: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芩20克,马齿苋30克,生苡仁30克,夏枯草12克,牡蛎20克(先煎),木贼草12克,板蓝根30克,红花6克,赤芍10克,紫草12克,生甘草6克。功能主治:利湿清热解毒,活血软坚散结。主湿毒热邪郁结肌肤,阻遏气血运行。用法用量:水煎2次早晚服,每日1剂。摘录:杨景海方
-
平复饮加味
处方:生牡蛎20克,昆布25克,海藻25克,夏枯草25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柴胡15克,香附15克,郁金15克。功能主治:软坚散结,疏肝解郁,养血和血。主气结不舒。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孙允中方
-
育阴汤加减
处方:沙参15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花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五倍子10克,大贝10克。功能主治:养阴解郁,软坚散结。主肝郁气结,阴虚火旺。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翟明义方
-
灯笼泡
拼音名:DēnɡLonɡP o别名:天泡子、挂金灯、灯笼果、打额泡、天泡草、小酸浆、黄姑娘来源:茄科酸浆属植物灯笼草PhysalisminimaL.,以全草入药。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痰止咳,软坚散结。用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脓疡,腮腺炎,睾丸炎,膀胱炎,血尿,颈淋巴结核;
-
鹅肠菜
拼音名:éChánɡCài别名:脚皮菜、鸡肠菜、黑昆布、小海带、野海带、脚白菜、鹅蛋菜、簸箕菜、面筋菜、土海带、海带丝来源:药材基源:为萱藻科植物鹅肠菜的藻体。成熟藻体自外皮层细胞长出众多配子囊,排列成栅状,肉眼可见配子囊群呈深褐色的成片斑块,分布于整个藻体。性味:咸;肺经功能主治: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
海浮石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浮石:拼音名:HǎiF Sh 别名:浮石、浮海石、浮水石、海石花来源:药材分海浮石和海石花两类。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用于肺热咳嗽,痰稠色黄,咯血,支气管炎,淋巴结结核。系海水中溶解的碳酸钙等盐类围绕贝壳、贝壳碎片或其他砂砾等质点沉积而成。
-
琼枝
出处:琼枝原名“石花菜”,始载于《日用本草》。化学成份:含角叉菜胶(carrageenan),由 -, -, -, -, -, -角叉菜胶所组成,其主要成分是部分脱硫酸酯 -角叉菜胶(partiallydesulfated -carrageenan),次要成分是部分脱硫酸酯 -角叉菜胶,次要成分的多糖链中可能还混杂有甲基半乳糖基和丙酮酸缩醛基。瘿瘤痰核;
-
痰药
别名:野杜仲[湖北]、四棱子来源:卫矛科卫矛属植物大花卫矛EuonymusgrandiflorusWall.和肉花卫矛E.carnosusHemsl.,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微苦、涩,平。功能主治:软坚散结,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肾虚腰痛,风湿疼痛,闭经,痛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除疤膏
除疤膏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除疤膏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活血消疤。7.本品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用药后皮肤过敏者应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硬膏剂
名称:硬膏剂概述:硬膏剂具有保护,软坚散结,搜风止痒,护肤防裂的作用。适应证:硬膏剂适用于肥厚性、角化性皮肤疾患如摄领疮、灰指(趾)甲、疣目、瘢痕疙瘩等。禁忌证:对药剂过敏者。7d换药一次。注意事项:硬膏贴后若发现丘疹、红斑、水疱和瘙痒重,应停用,并按急性皮炎处理。
-
金鸡化瘀颗粒
金鸡化瘀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金鸡化瘀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2.本品仅为慢性盆腔炎证属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型的辅助治疗药品,应在医生确诊后使用。6.少女、绝经后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四棱子
概述:四棱子为中药名,出自《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草药手册》记载的野杜仲之别名。来源及产地:卫矛科植物大花卫矛EuonymusgrandiflorusWall.或肉花卫矛E.camosusHemsl.的根、根皮或树皮。性味归经:微苦、涩,平。功能主治:软坚散结,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肾虚腰痛,闭经,痛经,煎服:15~
-
瘿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有六瘤记载,即骨瘤、脂瘤、肉瘤、脓瘤、血瘤、石瘤。又名大脖子、瘿病、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瘿瘤的名目较多,《圣济总录》卷一二五有五瘿,即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气瘿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参照本条治疗。
-
蛤壳
概述:蛤壳为中药名,出《本草原始》。入肺、肾经。蛤壳的功效与主治:蛤壳具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制酸的功效:蛤壳治肺热痰稠咳喘,胸胁疼痛,瘿瘤,瘰疬,水肿,淋浊,遗精,崩漏,带下,胃痛泛酸:煎服,6~本品含碳酸钙(CaCO3)不得少于95.0%。性味与归经:苦、咸,寒。15g,宜先煎,蛤粉包煎。
-
软膏剂
是指将药物、药材细粉、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油脂性基质常用的有凡士林、石蜡、液状石蜡、硅油、蜂蜡、硬脂酸、羊毛脂等;3.用于美容保健。乳膏剂常用的乳化剂可分为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软膏剂,照无菌检查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H)检查,应符合规定。
-
乳康片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2: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功能与主治: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活血破瘀,消积化痰,软坚散结,补气健脾。用于乳腺增生病。
-
软坚药水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RuanjianYaoshui标准编号WS3-B-3889-98处方黄芪鸡血藤海藻三棱莪术川芎白附子生大南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白蔹山豆根赤芍苍术红花制法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粗粉,混匀,加约8倍量的45%~性状本品为浅棕色的澄清液体。功能与主治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驱风散寒。四川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复方黄药子酒
处方:黄药子1.2kg海藻1.2kg浙贝母900g白酒7000~8000ml炮制:将药材一起研成粗末,放入干净的器皿内;倒入白酒,隔水加热,不时搅拌至沸;取出,连酒带药倒入坛中,趁热封闭;静置10天,滤过装瓶备用功能主治:有软坚散结之功效,性寒清热,味苦泄降,消瘿解毒,化痰散结,主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摘录:《串雅内编》
-
垂穗荛花
拼音名:ChuíSuìRáoHuā别名:金腰带、了哥王、鸡断肠、雀儿麻、山棉皮、野发麻、野棉花、雀子麻、地棉麻。来源: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细轴荛花的花、根或茎皮。根、茎皮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疏林或灌木丛中。性味:辛;有毒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摘录:《中华本草》
-
海门冬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拼音名:HǎiMénDōnɡ英文名:ToxiformAsparagus别名:海菜来源:药材基源:为柏桉藻科植物海门冬的藻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潮间带下深水沼中或低潮带下礁石上。性味:辛;平归经: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瘿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
锯齿溪蟹
原形态:锯齿溪蟹,头胸甲的宽度略大于长度,长35.8mm,宽43.2mm,表面稍隆,前半部具少数颗粒,后半部光滑。中胃区与心区之间有明显的“H”形沟。第2对步足最长,长节背缘具皱襞,胸节前缘有小齿,前节的背腹缘均具小刺指节周围具棘。性味:味咸;性寒归经:肝、肾二经功能主治:化瘀散积;接骨消肿。
-
四脚蛇
石龙子科动物石龙子的全体·《中医大辞典》·四脚蛇:四脚蛇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石龙子之别名。性味归经:咸,寒,有毒。功能主治:解痉,破结,行水。2只,泡油或研末用。鼻孔在鼻鳞的中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山边、路旁的草丛及乱石中以昆虫为食。肾经功能主治:解毒消瘿;
-
上甲
概述:上甲为中药名,出自《证治要诀》。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鳖甲。性味归经:咸,平。入肝、脾、肾经。功能主治:滋阴潜阳,软坚散结。1.生用治阴虚潮热,骨蒸盗汗,热病伤阴,阴虚风动,高血压病。2.炙用治疟母,经闭,癥瘕积聚。化学成分:本品含骨胶原,中华鳖多糖、角蛋白、碘质、维生素D等。
-
乳核内消片
《古今名方》:方名:乳核内消片组成:柴胡6-9g,当归6-9g,郁金(或用三棱)9-12g,橘核9-12g,山慈菇9-12g,香附9-12g,漏芦9-12g,夏枯草12-15g,茜草12-15g,赤芍15g,青皮6g,丝瓜络6g,甘草3g。主治:乳腺小叶增生,乳房胀痛,有肿块,与月经周期有明显的关系,于月经前症状明显,经至又渐好转。
-
坚者耎之
坚者耎之治疗学术语。指一种治疗原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坚实的癥积要用软坚散结的方药治疗。例如腹中瘀血阻滞,形成癥积,用破瘀消癥软坚之法;瘰疬结块,用消瘰丸。
-
化瘤合剂
组成:当归尾10g,红花10g,地鳖虫15g,桃仁10g,大黄10g,黄药子10g,牡蛎(煅)15g,制水蛭8g,鹿衔草10g,鬼箭羽10g,紫丹参15g,山慈菇10g,枳壳10g。方解:方中以丹参、当归、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鳖虫、水蛭、大黄破恶血通经散结,黄药子、山慈菇、牡蛎、鬼箭羽、鹿衔草软坚散结,枳壳行气通滞。
-
化癥消瘀汤
组成:炒莪白术(各)10g,炒赤白芍(各)10g,丹参10g,炮山甲(先煎)10g,姜黄10g,生牡蛎(先煎)30g,煅瓦楞子30g,茜根10g,茯苓10g。症见胁下癥块,胀满或隐痛绵绵,可伴皮下紫癜及齿衄、鼻衄,舌质有瘀斑、瘀点或衬紫气,脉涩。本病病机为邪毒湿热蕴结久踞,肝气失舒,肝体受损,络脉瘀阻,癥积内生。
-
电火针法
电火针法是在火针刺法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内加热的方法。它以电热针代替了火针。电火针不仅可以取得火针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取得直接灸的部分作用,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的四十多种病症,尤其对于色素痣,寻常疣等有效,并对痹证、偏瘫、痛经、胃下垂、高血压、瘰疬等有较好疗效。
-
结者散之
结者散之为治则之一。结,指病邪结聚;散,消散之意。它是指对于气、血、痰等郁结所致的病症,运用具有疏散或消散作用的方药、穴位治疗。如瘿瘤、瘰疬,须用软坚散结之法。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
左壳
概述:左壳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牡蛎之别名。性味归经:咸、涩,凉。入肝、肾经。功能主治:生用: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治眩晕,耳鸣,惊痫,抽搐,心悸,失眠,瘰疬瘿瘤,癥瘕痞块。煅用:收涩,制酸。治自汗,盗汗,遗精,崩漏,泄泻,带下,胃酸过多。生用宜先煎。
-
左牡蛎
概述:左牡蛎为中药名,出自《补缺肘后方》,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牡蛎之处方名。性味归经:咸、涩,凉。入肝、肾经。功能主治:生用: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治眩晕,耳鸣,惊痫,抽搐,心悸,失眠,瘰疬瘿瘤,癥瘕痞块。煅用:收涩,制酸。治自汗,盗汗,遗精,崩漏,泄泻,带下,胃酸过多。生用宜先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