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了翁
魏了翁(1178-1237年)宋代官吏,通医。字华父,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自幼聪颖过人,人誉为神童。尝先后任四川节度判官、国子正、秘书省正字、潼州提点刑狱、绍兴知府、福建安抚使。尝撰《学医随笔》一卷,有刻本行于世。
-
偷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偷筋草:别名:四川报春花来源:报春花科偷筋草PrimulaszechuanicaPax,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湖北、四川。功能主治:活血散瘀。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全草泡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涪翁
涪翁为东汉初年针灸家。名姓履贯不详。据《后汉书·郭玉传》载:行医民间,见人有疾,时下针石,应时而效。后将其术传于弟子程高,程高再传郭玉,均为当时针灸名医。所著《针经》《诊脉法》,均佚。涪翁因常钓鱼于涪水(今属四川),被视为“乞食人间”,故称涪翁。遇有疾者,即下针石,辄应时而效。
-
水皂角子
出处:四川拼音名:ShuǐZ oJiǎoZǐ来源:为豆科植物豆茶决明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皂角条。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疾,夜盲,目翳。(四川)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炖猪肝服。摘录:《*辞典》
-
许直礽
许直礽为现代针灸家。精“子午”“灵龟”之法。吴榷仙曾从学之。参见吴櫂仙:吴櫂仙为现代针灸学家。四川巴县人。曾从许直礽学“子午”“灵龟”之法。重医德,济贫病,善诗文,治学严谨。著有《灵枢语释》《子午流注说难》等书。
-
郭通直
郭通直即郭玉。郭玉为东汉时期针灸学家。字通宜,广汉(今属四川)人。官至太医丞。善诊脉与针灸。反对巫祝、迷信。认为给贵族治病难愈的原因,主要是这些人不听医嘱,自作主张,好逸恶劳,不知调养,筋骨柔弱和不能用药。
-
王世钟
王世钟为清代医家,字小溪,四川岳池人。幼多羸疾,弃儒习医。医术日精。撰有《家藏蒙筌》18卷(1836),汇集脉学、诸科病证及本草药性等以普及医学知识。另有《医学入门》8卷(1857)。子迪哲、孙光海皆业医,刊其遗著以广流传。
-
王锡錱
王锡錱为清代医家,字文选,又字亚拙,号席珍子,又号亚拙山人。万邑(四川万县)人。撰有《医学切要全集》(1847年刊行)、《存存汇集医学易读》(1849)。
-
熊应雄
熊应雄清代医家。字运英。东川(今属四川)人,生平欠详。尝辑《推拿广义》(又作《小儿推拿广义》)三卷行于世。
-
杨凤庭
杨凤庭清代医家。字瑞虞,号西山,新都(今四川)人。初习儒,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天文地理,无不精通。为人疗病,应手辄愈,活人颇众。尝著《失血大法》、《弄丸心法》等行世。另有《女科枢》、《分门辨证》及《脾胃总论》等,未见行世。
-
杨旦升
杨旦升清代医家。字旭东,四川梁山县人。尝摘取《伤寒论》、《本草纲目》、《景岳全书》中有关内容,编成《杨氏提纲医方纂要》,内述阴阳、五行、脏象、四诊、诸科病症等,后且有附方及辩证。现有刊本行世。
-
杨大烈
杨大烈①清代医生。山西长治县人,其父杨录章为邑中外科名医,大烈继承家业,亦为名医。②清代医生。四川彰明县人,幼即聪颖,过目不忘,勤研《内经》、《难经》奥秘,为当时良医。
-
周述典
周述典清代医家。字徽五。四川永川人。学宗《内经》、《难经》,医术精良,治病多效。著有《疫痧会编注释》。
-
实用中国小儿科学
《实用中国小儿科学》儿科著作。胡光慈编。作者融会中西两种医学知识,以中西医对照方式,对常见儿科疾病扼要地予以介绍,并附治疗方剂。对儿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也难免存在不够恰当的观点。1957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
梅光鼎
梅光鼎清代医家。字东阁。四川泸县人。光绪乙酉(1885年)拔贡,后中举人。主讲川南书院,兼通医学,晚年医术益精。著《内经精华》、《辨证要诀》、《梅氏药物》等,未梓。年79岁卒。
-
梅彪
梅彪唐代僧人、炼丹家。蜀州江源(今四川松潘)人。攻丹术,知医。撰《石药尔雅》一卷,已佚。
-
罗仲光
罗仲光明代医家。字觐吾。自号青城山人。南充(今属四川)人。习儒,博览群书。因母病,遂精医术。著《伤寒补古》、《活人奇方》,均佚。
-
李天成
李天成①明代医家。彭水(今属四川)人。因母病求医不得,遂决心弃儒学医,并深研医术,治愈母病,且以病赈人。著《古今医方》四卷,未见行世。②清代医家。字显生,浙江兰溪人。后随父徙居金山,并继父业而精于医。
-
李守仁
李守仁清代医生。四川乐山县人。初攻儒,后以家贫而习医,医术高明,求之者接踵。守仁以所得救济贫病,名噪一时,人皆重之。
-
巫烽
巫烽(1874-1938年)近代医家。字伯荣,四川新繁县人。因病而潜心于医学,深研《内经》、《伤寒论》。医术精明,治病辄效,一时声名远播。于西医医理亦有所研究,后著《中西医略》、《伤寒论广训》。其门人洪家栋继其业。
-
长梗玄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长梗玄参:别名:鄂玄参来源:玄参科长梗玄参ScrophulariafargesiiFranch.,以块根入药。生境分布:湖北、四川。功能主治:清火,解肠胃之毒,且有温补功效。用法用量:3~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金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兰:来源:兰科金兰Cephalantherafalcata(Thunb.)Blum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湖北、湖南、四川、华东。功能主治:清热,泻火。主治喉痛,牙痛。用法用量:鲜全草1两,水煎后加白糖服。
-
胖根藤
来源:蓼科胖根藤PolygonumchinenseL.var.thunbergianumMeisn.,以块茎及地上部分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酸,平。功能主治:凉血解毒。主治痈疽恶疮,赤白痢及狂犬咬伤。用法用量:3~外用适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强威生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强威生草:来源:桔梗科强威生草LobeliapleotrichaDiels,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补虚弱。主治久病体虚。用法用量:0.5~1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水榆
拼音名:ShuǐY 别名:花楸、千筋树来源:蔷薇科水榆SorbusalnifoliaSieb.etZucc.,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辽宁、甘肃、华北、华东、中南、四川。功能主治:主治血虚劳倦。用法用量:果实4~5两,加黄酒,水煎,早晚饭前各服1次。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紫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绿草:拼音名:ZǐLǜCǎo别名:阿伯秀[苗语]来源:荨麻科粗齿冷水花PileafasciataFranc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性味:辛,平。功能主治:理气止痛。主治胃气痛。用法用量:3~
-
石毛藓属
中文名石毛藓属拼音名shimaoxianshu拉丁名Oreoweisia属下物种石毛藓、疏叶石毛藓、四川石毛藓、小石毛藓
-
细梗胡枝子
拼音名:X GěnɡH ZhīZǐ别名:掐不齐来源:豆科细梗胡枝子LespedezavirgataDC.,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华北、华东、四川、河南。功能主治:治疟疾。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鸢翅骨
《*辞典》:鸢翅骨: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YuānCh Gǔ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翅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治小儿齁咳累,鸢翅骨,刮灰兑开水服。摘录:《*辞典》
-
鸢胆
《*辞典》:鸢胆: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YuānDǎn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胆。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治心胃气痛。附方:治心胃气痛:鸢胆、鸢心、鸢肚。共炕干,研末,兑开水服。摘录:《*辞典》
-
紫桔梗
别名:白升麻来源:毛茛科紫桔梗DelphiniumpogonanthumHand.-Mazz.,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性味: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升阳。主治风热头痛,水泻。用法用量:1~2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鸢嘴
《*辞典》:鸢嘴: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YuānZuǐ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嘴。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磨水服,治小儿惊风。摘录:《*辞典》
-
子午流注难说
《子午流注难说》为书名。吴榷仙著。1958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首列子午流注环周图。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本输穴说难;下卷主要介绍针刺补泻手法、针效、针灸禁忌等基础理论。
-
针灸治疗百病荟萃
《针灸治疗百病荟萃》为书名。杨庆云编著。1989年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程兴阳
程兴阳为现代针灸家。四川彭县人。曾先后从师七人,集各家之长,尽窥奥秘,但于针灸独擅。作《针灸灵法》三册,书佚。
-
蒲湘澄
蒲湘澄为现代针灸家。四川射洪人。擅方药,尤精针灸。治病讲究辨证论治,针药并举。曾任成都中医学院针灸系主任。著有《中医实验谈》一书。
-
王文选
王文选即王锡錱。王锡錱为清代医家,字文选,又字亚拙,号席珍子,又号亚拙山人。万邑(四川万县)人。撰有《医学切要全集》(1847年刊行)、《存存汇集医学易读》(1849)。
-
王养中
王养中即王暐。王暐为宋代医生,字养中。东嘉(今四川境内)人。撰《续易简方脉论》1卷。
-
方士弱
方士弱即方如川。方如川为明代医生。字士弱。四川成都人。他在医学思想上,独尊古方古论,认为金元时代各医家著述是违背经典之作。编有《重证本草单方》一书,反映了一些保守和泥古思想。
-
亚拙山人
亚拙山人即王锡錱。王锡錱为清代医家。字文选,又字亚拙,号席珍子,又号亚拙山人。万邑(四川万县)人。撰有《医学切要全集》(1847年刊行)、《存存汇集医学易读》(1849)。
-
齐有堂
齐有堂即齐秉慧。齐秉慧(18世纪)为清代医家。字有堂。戎州(今四川兴文县西)人。年轻时经商,后弃商业医,编有《齐氏医书四种》(1806年刻行),包括:《医案》、《家传医秘》、《痢症汇参》、《痘麻医案》。
-
小赤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赤麻:拼音名:XiǎoCh M 别名:赤麻、小红活麻来源:荨麻科小赤麻Boehmeriaspicata(Thunb.)Thunb.,以根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华北、华南及四川。功能主治:主治跌打损伤,痔疮。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烂敷患处。
-
鸢脑髓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YuānN oSuǐ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脑髓。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治头风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具。附方:治老年头风痛:鹰脑髓、天麻、白芷、猪脑髓。共蒸汤服。摘录:《*辞典》
-
鸢油
《*辞典》:鸢油: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YuānY u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脂肪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鸢油和烟油,搽癞子。摘录:《*辞典》
-
严龟
严龟唐代官吏。梓州盐亭(今属四川)人。其父严譔为镇南军节度使,龟尝任汴歧宣慰汴寨,并著有《严龟食法》十卷。
-
张子培
张子培清代医家。字汝珍,四川成都人。精岐黄术,于温病尤有研究,尝撰《春温三字经》,现尚有刊本行于世。
-
萨守坚
萨守坚元代道家。西蜀(今四川)人。初习医,因误用药物伤致人命,遂弃医学道,后教人以气功治病。
-
罗绍芳
罗绍芳清代医家。字林一。方亭(今四川什邡)人。道光五年(1285年)举人。精医。著《医学考辨》十六卷,由方问经校订(1844年)。
-
刘汉基
刘汉基为清代医家。四川巴县人。公元1722年曾在太医院任职,撰《药性通考》8卷,论415种药物之药性与主治,並附或问以答疑难。另列有医论25则以论杂证及其治方。此书现有刻本行世。
-
刘福庆
刘福庆清代医生。字莘田,四川三台人,平时以教馆为生,余暇则兼顾医药,经数十年之钻研,著成《医录便览》,未竟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