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
摩按摩。《灵枢·九针十二原》:“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素问·至真要大论》:“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
蜘蛛摩方
处方:用蜘蛛大者一枚。功能主治:治中风口歪。用法用量:摩其偏缓颊车上及耳前,候视正则止,亦可向火摩之;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圣济总录》卷六:方名:蜘蛛摩方组成:蜘蛛(大者)1枚。用法用量:摩其偏缓颊车上及耳前后,视正则止。亦可向火摩之,或取蜘蛛大网丝成团如弹子,摩之亦得。
-
摩药
《医述》卷十四:方名:摩药组成:豆豉数合。主治:小儿客忤。用法用量:水拌令湿,捣熟,丸如鸡子大。先摩儿囟顶、足心各5-6遍;再摩心口及脐。摩之食顷,破视丸中有细毛为验,掷丸道中,痛即止。
-
衣中白鱼摩方
《圣济总录》卷六:组成:农中白鱼。主治:中风。用法用量:上1味,摩偏缓1边。才正便止,恐太过。凡患,急边缓边皆有病,先摩缓边,次摩急边,急边少用。
-
存泥丸
存泥丸为自我推拿方法。泥丸指囟门。两手擦热后,从额部摩到头顶。有醒脑作用。《太平御览》:“以两手相摩令热,以手摩额上至顶上,满二七止,名曰存泥丸。”
-
乔摩
乔摩的“乔”,同“蹻”,用足踩;“摩”,按摩,用手按压或抚摸。见《黄帝内经灵枢·病传》。蹻与摩都是通过压按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以调整阴阳气血,疏通脏腑经络气机的治疗方法,《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称为“按蹻”,现代则属“推拿”范畴。
-
手摩丸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卫生鸿宝》卷三:组成:豉数合。主治:小儿客忤,吐下青黄赤白汁,腹中痛,及反倒偃侧,喘似痫状,但目不上插、少睡耳,中寒腹中痛。用法用量:水拌令湿,捣熟,丸如鸡子大。再以丸摩儿心及脐,上下行转摩之。
-
气体摩尔体积
在标准状况下(0℃和101kPa),1摩理想气体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摩尔体积的大小决定于微粒的大小和微粒间的距离。在标准状况下,不同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所以1摩的任何气体(即分子数目相同的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几乎相等。
-
摩胁
摩胁推拿方法名。即抚摩两侧胁肋部。有消食导滞,疏肝理气等作用。《厘正按摩要术》:“摩左右胁,左右胁在胸腹两旁肋膊处,以掌心横摩两边,得八十一次,治食积痰滞。”
-
推摩法
推摩法①小儿按摩法。《一得集·推摩法论》:“以手五指分主五脏,指尖属脏;本节属府。热清寒温,实泻虚补,分顺推逆,推左旋右,旋右推左,以定温清补泻之法,俱有下数,或三百或五百,不可乱推。又有揉以运气,掐以定惊。②推拿手法名。指用手掌边推边摩的推拿方法。
-
拭目
拭目自我推拿方法名。即熨目、摩目、摩眼。《诸病源候论·目暗不明候》:“以两手中指……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
运动水土
运动水土自我按摩方法名。“水”指肾,“土”指脾。指食后缓行,同时用手在两侧胁肋上下轻轻按摩,再摩擦腰部,使其发热。能助消化、疏肝胆、通血脉。《圣济总录》卷一百九十九:“食毕须勉强行步,以手摩两胁上下良久,又转手摩肾堂令热,此养生家谓之运动水土。
-
熨目
熨目自我推拿方法名。又名拭目,摩目,摩眼,揉眼。指用两手掌擦热后拭摩两眼。有明目作用。《圣济总录》卷一零三:“气血得温利则宣流,得寒则凝泣。肝藏血,上注于目。若肝经虚寒,则目多昏暗泪出之候。古方用温熨之法,盖欲发散血气,使之宣流尔。”
-
凝水石涂方
《圣济总录》卷十八:方名:凝水石涂方组成:凝水石(研为细末)4两,水银4两,腻粉1两。主治:大风癞病。用法用量:病人卧于密室,先将一半药遍身涂之,除咽喉心上不涂,以两手摩令极热,次夜更将余药准前涂摩。或当夜或次日,脏腑取下恶物,但吃温补药,一月皮肤复旧,两月眉睫生,甚者半岁必再发,准前用药则永安也。
-
核能
人们对利用核能普遍存在两种心理状态。即7g锂和1g氢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要比16g甲烷和64g氧通过电子转移反应产生的能量大10万倍。1986年4月26日位于前苏联乌克兰基辅北部130km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发生猛烈爆炸,大火7天后熄灭,放射性物质大量外泄;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使人们对核电站忧心忡忡。
-
大槟榔散
处方:硫黄5钱,黑狗脊5钱,轻粉1钱,红娘子1个,大槟榔1个。功能主治:干湿疥癣。用法用量:每用药末半钱,于手掌中,临卧时油调如糊,两手搓摩极热,鼻内闻之,及摩搽疥上,隔日再用。摘录:《外科精义》卷下引成子玉方
-
豆豉丸
处方:湿豉。制法:作丸,如鸡子大。功能主治:中恶邪气,身发寒热。用法用量:以丸摩儿腮上、及手足心6-7遍,又摩心腹脐上。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五
-
按摩法
按摩法正骨八法之一。该法有舒筋活络、散瘀消肿之功效。出《素问·血气形志》:“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医宗金鉴》卷八十七:“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谓徐徐揉摩之也。本法适用于软组织筋肌皮肉之损伤、肿硬疼痛或麻木强僵而未造成骨折脱臼之证。
-
裴氏五毒神膏
《肘后方》卷八:方名:裴氏五毒神膏别名:雄黄膏组成:雄黄2两,朱砂2两,当归2两,椒2两,乌头1升。主治:中恶,暴百病。用法用量:诸卒百病,温酒服如枣核1枚,不愈更服,得下即除;四肢有病,可摩,痈肿诸病疮,皆摩敷之,夜行及病冒雾露,皆以涂人身中,佳。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五毒神膏。
-
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是指一系统中某给定基本单元的摩尔质量M等于其总质量m与其物质的量n之比。1摩物质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例如,氯气的摩尔质量是M(12C)=70.9054×10-3kg/mol=70.9054g/mol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M(Na0H)=40g/mol非金属固体和金属的单质常用元素符号表示,所以它们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Ar)。
-
崖摩属
中文名崖摩属拼音名yamoshu拉丁名Amoora中国植物志43(3):80描述AmooraRoxb.崖摩属。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幼时常被鳞片,小叶对生或互生;花药6—10,内藏,着生于雄蕊管内侧;属下物种粗枝崖摩、大叶四瓣崖摩、曲梗崖摩、石山崖摩、四瓣崖摩、四瓣崖摩(原变种)、铁椤、望谟崖摩、星毛崖摩、云南崖摩
-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单位是摩/升·分或摩/升·秒。反应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有一定的比,所以只需要选用任一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因为各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彼此之间可以换算,例如v(NO2)=2v(N2O5)。
-
修其城廓
修其城廓导引动作名。方法为用手摩揉耳轮。《杂病源流犀烛·耳病源流》引《养性书》:“以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所谓修其城廓,以补肾气,以防聋聩也。”
-
马哈耶那
马哈耶那唐代医僧。大乘本是佛教中的派别,金城公主入藏时,汉族医僧随之入藏,人称其大乘和尚。当时西藏已有《医学大典》、《无畏的武器》等医书存世。摩诃衍与藏族著名译师毗卢遮那合作,将金城公主带入之医书,合作编译成《月王药诊》。此书至今仍行于世,系现存最早之藏医理论,影响深远。
-
快慢补泻法
快慢补泻法为小儿推拿补泻方法。快慢指术者运用手法在患儿体表穴位上操作的速度,即频率。《厘正按摩要术》:“急摩为泻,缓摩为补。”小儿推拿治病十分重视补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是推拿治疗的基本法则。小儿推拿常见的补泻方法包括轻重补泻法、快慢补泻法、方向补泻法、经络补泻法、次数补泻法、平补平泻法等。
-
鼋膏
《*辞典》:鼋膏: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Yu nGāo别名:鼋脂(《淮南万毕术》)。来源:为鳖科动物鼋的脂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鼋甲条。功能主治:张鼎:摩风及恶疮。摘录:《*辞典》
-
木防己膏
《千金》卷三:组成:木防己半升,茵芋5两。主治:产后中风。用法用量:炙手摩千遍愈。制备方法:上(口父)咀,以苦酒9升,渍1宿,猪膏4升,煎3上3下,膏成。
-
外鹿髓丸
《韩氏医通》卷下:组成:鹿胫骨髓(不拘猎家、屠市所用)。主治:骨节痛,属虚寒者。用法用量:每用和古方摩腰膏、九阳丹之类,老姜汤化少许,以擦摩肾俞。制备方法:煎作油,滤净,每1两加炼蜜2两,又炼相得,瓷器封收。
-
至效石绿散
《普济方》卷一五六引《海上名方》:组成:石绿3钱(细研),腻粉1钱半。主治:腋气,累医不退。用法用量:先疎拔去腋下毛,然后以醋和药末,摩令热。制备方法:上为末。
-
芎粉
《圣济总录》卷十一:组成:芎2两,白芷2两,麻黄根2两,藿香1两,米粉2升。主治:风瘾疹,痒痛难忍。用法用量:摩病上。制备方法:上为粉。
-
鸥脂膏
《鬼遗》卷五:方名:鸥脂膏组成:松脂7两,芍药2两,当归2两,芎藭2两,黄芩2两,鸥脂7两,白蜡5两。功效:止痛生肌。用法用量:以摩于疮上。制备方法:上(口父)咀。以腊月猪脂2升2合,微火煎1沸1下,30过成。
-
花粉块
花粉块是花粉成熟后,由多数花粉粒粘合而成的块状体。通常每一药室具l-4个花粉块,有花粉块柄系着干粉腺上。为萝摩科和兰科植物所特有,例如徐长卿、白及等。
-
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是NA,单位是每摩(mol-1),数值是NA=(6.0221367±0.0000036)×1023/mol阿伏加德罗常数由实验测定。测定方法有电化学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例如,用含Ag的溶液电解析出1mol的银,需要通过96485.3C(库仑)的电量(此个值叫做法拉第常数F)。
-
散法
概述:散法为推拿手法名。指以掌根部着力于体表,腕部作快速摆动的手法。明·曹士珩《保生秘要》:“气胀加推散四肢。”操作方法:散法的操作方法是用揉、推、摩等手法向患处四周进行离心方向操作。
-
揉眼
揉眼导引动作名。即熨眼。《饮膳正要·养生避忌》:“凡夜卧,两手摩令热,揉眼,永无眼疾。”参见拭目、眼保健操条。
-
揉脐法
揉脐法小儿推拿方法名。《针灸大成》卷十:“揉脐法:掐斗肘毕,又以左大指按儿脐下丹田不动,以右大指周围搓摩之,一往一来。”《幼科推拿秘书》指出揉脐可止泻痢。
-
韩医妇
韩医妇明代女医生。介休(今属山西)人。以医游四方。万历(1573-1620年)间曾为孝义县周佑之母治噎食证,先令漱以花椒水,后以六棱之尖端白石纳入口中,令咽其液,复以指摩掐喉咽,咯出肉二片而愈。周刻石以记之。
-
艾汁涂方
处方艾1两(锉细)。功能主治一切癣。用法用量以酽醋半升,煎取浓汁,去滓,涂摩癣上,日3-5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
附子摩头散
别名:摩顶散、附子膏处方:大附子1个(炮,去皮脐),盐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首风。用法用量:摩顶散(《普济方》卷四十四),附子膏(《普济方》卷四十七)。摘录:《三因》卷二
-
解骨丸
处方:雄黄(研)、蜣螂(研)、象牙末各等分。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箭镞不出。用法用量:纳疮口内,复细嚼羊肾脂摩贴之,觉痒箭头自出矣。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
蝮蛇胆
出处:《别录》拼音名:F Sh Dǎn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胆或胆汁。性味:《别录》:味苦,微寒,有毒。功能主治:①《别录》:主匿疮。②《药性论》:治下部虫,杀虫良。③《外台》:疗诸漏,研敷之。若作痛,杵杏仁摩之。
-
龙脑膏香
《*辞典》:龙脑膏香:出处:《唐本草》拼音名:LónɡNǎoGāoXiānɡ别名:婆律膏(《唐本草》),龙脑油(《南海药谱》),婆律香(《纲目》)。来源: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性味:《南海药谱》:"性温,味苦。"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耳聋。"②《南海药谱》:"摩一切风。
-
蒿穗敷方
处方:蒿穗2两(黄燥者)。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一切癣。用法用量:以醋调和,涂摩癣上,1日2-3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
萝藦菜粥
处方:萝摩菜半斤,羊肾1对(去脂膜),粳米2合。功能主治:五劳七伤,阴囊下湿痒。用法用量:切细煮粥,调和如常法。空腹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
生萝摩汁涂敷方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组成:生萝摩。主治:丹毒,遍身赤肿。用法用量:涂丹上,日3-5次。制备方法:上捣,绞取汁。
-
芝麻仁汤
《医统》卷四十九引《易简方》:组成:麻仁4升。主治:癫风。用法用量:空心服,以手摩手足心自定。制备方法:以水6升,猛火煮,令芽生,去滓,煎取7合。
-
虚咳丸
《续名家方选》:方名:虚咳丸组成:质汗3分,伊汁摩3分,松脂3分,乌梅1钱,甘草1钱。主治:久嗽,数岁不止者。用法用量:口服。制备方法:上为末,面糊为丸。
-
踯躅花涂洗方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方名:踯躅花涂洗方组成:踯躅花3斤。主治:瘑疮。用法用量:取洗疮上,日3次。更炙鲊,涂摩疮上。制备方法:上以水5升,于瓷瓶内浸半月,滤去滓。
-
元素符号
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叫做元素符号。例如,钙(Calcium)元素用Ca表示,铜(Cuprum)元素用Cu表示。例如,原子序数为104的元素名称是Unnil-quadium,即(3)元素符号由组成元素名称的代表数字中的三个词根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如104号元素的符号是Unq。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元素的1摩原子。
-
气功自我控制疗法
气功自我控制疗法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推广普及的医疗体育项目之一,其主要功目包括跷步运化功、摩肾益精功、按头安神功、松静疏泄功等。功法强调练功者的自我控制,简单、易行、安全,对多种慢性病,疑难症有较好的疗效。其主要功目的整理者是韩秋生、张明武、杨彩球、张兆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