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按之应手
按之应手为腧穴用语。指以手指按压穴位表面皮肤,医者感觉手下有动脉搏动。《黄帝内经灵枢·本输》:“阴谷……按之应手。”
-
虚里
虚里即心尖搏动处,相当于左乳根穴。人以胃气为本,宗气源于胃气,而虚里则为宗气汇聚之处,虚里的搏动能直接反映胃气盛衰及气血变化。《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日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诊虚里为切诊中按胸腹的内容之一。如果虚里搏动微弱无力为不足,是宗气内虚。
-
诊虚里
诊虚里为切诊中按胸腹的内容之一。人以胃气为本,虚里又为宗气汇聚之处,故诊虚里可以了解胃气和宗气的盛衰,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搏动过速,多为胸腹积热,邪气亢盛,或虚阳外脱;《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
压痛点
压痛点指按压体表时所发现的疼痛部位。《备急千金要方》:“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这类穴位既没有固定名称,也没有固定位置,与《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所说的“以痛为输”意同。后世亦称不定穴、天应穴等。
-
夹脊穴
《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亦称华佗穴、华佗夹脊、佗脊、脊旁等。穴位解剖:夹脊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浅肌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深层肌(竖脊肌、横突棘肌)。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致头晕、肢凉、半身麻木、多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