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台轨范
《兰台轨范》为综合性医书。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卷1通治方;8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证治。按病证分门阐述,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本,宋以后诸方则采“其义有可推试多获效者”。治必有定法,法必有主方,方必有主药”,为多数医家所赞许。
-
虎头杀鬼方
别名:虎头杀鬼丸、杀鬼虎头丸、虎头丸、七物虎头丸、虎杖头杀鬼丸、辟瘟杀鬼丸处方:虎头骨5两,朱砂1两半,雄黄1两半,雌黄1两半,鬼臼1两,皂荚1两,芜荑1两(一方有菖蒲、黎芦,无虎头、鬼臼、皂荚)。功能主治:辟温。《医方类聚》引《澹寮》本方用法:晨起各人吞小豆大一丸,不致传染。
-
麻黄十味丸
别名:十味丸处方:麻黄2两(去节),白前2两,桑白皮6两,射干4两,白薇3两,百部根5两,干地黄6两,地骨皮5两,橘皮3两。功能主治:肺气嫩,经久将成肺痿,昼夜嗽常不断,唾白如雪,细沫稠粘,喘息气上,乍寒乍热,发作有时,唇口喉舌干焦,亦有时唾血。注意:忌芜荑。摘录:《外台》卷九引许仁则方
-
痛风饼子
《兰台轨范》卷六引《圣惠》:方名:痛风饼子组成:五倍子8分,全蝎8分,土狗8分。主治:头痛。用法用量:醋丸作如钱大饼子。发时再用醋润透,炙热贴于太阳穴上,用帕子缚之,啜浓茶。睡觉自愈。制备方法:上为末。
-
徐大椿
简介:徐大椿(1693~前后行医五十年,经验丰富,曾两次被召入京为皇室治病。另外还有《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医学源流论》、《伤寒类方》、《慎疾刍言》、《兰台轨范》等,并曾对《外科正宗》、《临证指南》等书加以评定。在医疗上反对滥用峻补辛热药剂的时风,主张医生必通药性等。
-
徐灵胎医学全书
《徐灵胎医学全书》为中医综合性著作。清·徐大椿撰。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六经病解》、《伤寒约编》、《舌鉴总论》、《杂病源》、《女科医案》。
-
蝉蜕钓藤饮
别名:蝉退饮、蝉蜕钓藤散处方:钓藤2钱,天麻2钱,茯苓2钱,川芎2钱,白芍药2钱,甘草1钱,蝉蜕1钱。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肚疼惊啼。用法用量:蝉退饮(原书卷十)、蝉蜕钓藤散(《兰台轨范》卷八)。《兰台轨范》本方用法:每服一钱,灯心汤下。摘录:《婴童百问》卷二
-
开心肥健方
处方:人参5两,大猪肪8枚。制法:捣人参为散,猪脂煎取凝。功能主治:补益,服百日,骨髓充溢,日记千言,身体润泽;去热风、冷风、头心风。用法用量:《兰台轨范》:此方治老人及风燥者最宜。摘录:《千金翼》卷十六
-
六经病解
《六经病解》为书名。清·徐大椿撰。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六经病解》、《伤寒约编》、《舌鉴总论》、《杂病源》、《女科医案》。
-
半夏秫米汤
概述:半夏秫米汤为方剂名,出自《兰台轨范》卷七方,即《黄帝内经灵枢·邪客》方记载的半夏汤的别名。别名:半夏秫米汤。组成:半夏五合,秫米一升。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功能化痰和胃。主治痰浊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方解:方中以半夏和胃,秫米化浊,胃和则卧安。
-
杂病源
《杂病源》为《徐灵胎医学全书》系列丛书之一。清·徐大椿撰。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六经病解》、《伤寒约编》、《舌鉴总论》、《杂病源》、《女科医案》。
-
气闭耳聋
气闭耳聋为病名。见《医学准绳六要》。系指耳聋之因于气闭者。治宜顺气解郁。方用逍遥散加减。参见气闭:气闭为病机名词。指气机阻滞的一类病机。《兰台轨范·厥门》:“尸厥,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
-
齿齘
见《杂病源流犀烛》。又名齘齿、啮齿、嘎齿。《兰台轨范》:“齿齘者,睡眠而齿相磨切也…”多因心胃火热,或为血气虚,邪客于牙车筋脉之间。属心胃火热者,治宜清胃泻火,方用清胃散。属瘟疫之邪犯肝胃二经者,宜清瘟解毒,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属气血两虚者,宜益气养血,用八珍汤加减。属蛔虫所致者,用乌梅丸加减。
-
保命散
摘录《幼幼新书》卷五引《医方妙选》《兰台轨范》卷入别名保命丹处方珍珠3分,牛黄3分,琥珀5分,胆星2钱,白附子2钱,蝉退(炙)2钱,天虫2钱,茯苓2钱,皂角2钱,防风2钱,茯神2钱,天竺黄(研)1钱,橘红1钱,甘草1钱,薄荷1钱,朱砂1钱,天麻3钱,全蝎20个(酒洗,焙),礞石3钱(煅),冰片3分,麝香3分。
-
拔痹膏
《兰台轨范》卷二处方生半夏(为末)、广胶各等分。制法先用姜汁将膏煎烊,调入半夏。功能主治痹证,历节。用法用量涂。
-
椒盐散
《医统》卷六十四:椒盐散:处方:川椒、荜茇、薄荷、荆芥穗、细辛、朝脑、青盐各等分。主治:风牙、虫牙疼痛,舌肿。攻疰疼痛,日夜不止,睡卧不安,或牙齿动摇,连颊浮肿,龈肿不消。制备方法:上锉细。附注:如神散(《局方》卷七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兰台轨范》本方用法:川椒、露蜂房二味炙灰,为末擦。
-
千金丹
别名:人马平安散(《兰台轨范》卷四)。处方:麝香冰片各6克朱砂15克雄黄硼砂消石各30克金箔100张(或加牛黄)制法:上药七味,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中暑,霍乱,及感受不正之气,心神不安,甚至昏不知人。或嗅少许于鼻内。
-
棉花子
《*辞典》:棉花子:出处:《百草镜》拼音名:Mi nHuāZǐ别名:木棉子(《本草经疏》),棉花核(《兰台轨范》)。治阳痿,睾丸偏坠,遗尿。痔血,脱肛,崩漏,带下。(《德胜堂经验方》)⑧治肠风下血:生柿子二个,竹刀切去蒂核,以棉花子塞入柿内,仍盖好,瓦上煅存性,研细末,米饮热调服,重者三服。故能散风邪;
-
四磨饮
功能主治:《兰台轨范》卷一方之四磨饮功能行气降逆,宽胸散结。沉香顺气降逆以平喘;然行气降气之品每易伤气,故用人参益气扶正,使郁结散而正不伤,诸证自平。主治气滞喘逆。槟榔导逆气,枳壳泻滞气,乌药、沉香下气以平喘胀也,俾滞化气行,则结伏自解,而逆气无不平,何喘胀之有?附注:四磨汤(《症因脉治》卷二)。
-
四时加减柴胡饮子
《金匮》卷下:别名:四时加减柴胡汤组成:柴胡8分,白术8分,大腹槟榔4枚(并皮子用),陈皮5分,生姜5分,桔梗7分。主治:五脏虚热。夏3月,加生姜3分,枳实5分,甘草3分;加减:如四体壅,添甘草少许,每贴分作3小贴,每小贴以水1升,煮取7合,温服;附注:四时加减柴胡汤(《兰台轨范》卷三)。
-
女科医案
《徐灵胎医学全书》为书名,清·徐大椿撰,16种。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六经病解》、《伤寒约编》、《舌鉴总论》、《杂病源》、《女科医案》。
-
伤寒约编
《伤寒约编》为《徐灵胎医学全书》之一。清·徐大椿撰。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六经病解》、《伤寒约编》、《舌鉴总论》、《杂病源》、《女科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