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生编
《遂生编》痘疹专著。清·庄一夔撰。刊于1777年。本书专论痘症的辨证治疗。作者主张治痘“宜温补兼散”,忌用寒凉消导,故引录前人主张温补的有关论述与处方编成本书,并附验案。但其重温补、忌寒凉的主张亦未免失之偏颇、现存初刻本。
-
堇兰属
中文名堇兰属拼音名jinlanshu拉丁名Ione描述IoneLindl.堇兰属,兰科,我国有7种,产台湾、云南、西藏,体态极近大苞兰属Sunipia,区别点在于本属的花苞片比花(连同子房与花梗)短,两个花粉块柄与粘盘(4个花粉块,每2个成一组,各具1个花粉块柄与粘盘)互相分开。)属下物种白花堇兰、黄花堇兰
-
张巨源
张巨源即张涛清。张涛清为现代针灸家。字巨源。山东烟台人。人称陇原神针。临床主张中西汇通,善以针灸治疗细菌性痢疾、糖尿病等。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主任医师。
-
王三乐
王三乐为明代医家,字存斋,高邮(今属江苏)人。喜读百家之说,尤穷究医理,医名闻于江淮。主张为医者当“仰揆天时,俯察地宜”。重视运气学说,并以之按症处方,治多效。撰《医学至要运气指明》2卷(1614)。
-
支改斋
支改斋即支秉中。支秉中为明代医生,字改斋。履籍不详。擅长小儿科,著有《保婴直指》(佚)、《痘疹玄机)4卷。对于痘疹,主张不泥守前人的方剂,应当根据人的气血虚实寒热以及痘疹的多少轻重等不同情况,灵活施治。
-
石震
石震为明代医生。字瑞章。江苏武进人。曾跟随名医周慎斋学习,订正《慎柔五书》等医籍。主张治病应当先培固病人的元气,然后攻伐疾病之根,不可以只顾快求功利。
-
达生编
《达生编》为产科著作。清·亟斋居士撰。刊于1715年。内容有原生、临产、真诀条辨等14篇及格言、方药等。作者主张临产时沉着镇静,掌握“睡、忍痛、慢临盆”六字诀,尽可能不服药或少服药,所论多为经验之谈。本书文字通俗,内容简要,切于实用,故复刻刊本颇多,流传较广。
-
朱丹山
朱丹山为清代医家。字载阳。仙居县(今属浙江)人。精于儿科麻症,撰有《麻症集成》(后由王月波参订),采集各家之说,并主张麻症无需切脉,只需察形观色,随症应变,即可决其顺逆吉凶。
-
许梦熊
许梦熊为明代医生。字环山。祖籍江苏金陵。祖父曾任太医院医官,他迁居于仪真县(今江苏仪征),以医术在当地闻名,主张依五行原理而用药。
-
叙绸缪
叙绸缪房事养生术语。指男女性交合前通过话语以促进性欲的行为。《洞玄子》将其列为性交合“卅法”中的第一法。这是古代房中术为了达到男女性生活和谐所主张的方法之一。参见“申缱绻”条。
-
养性
养性养生术语。指精神情志的调养与道德修养。见《淮南子·俶真训》:“静漠恬惔,所以养性也。”道家与道教主张淡泊无为,涵养人的自然本性。又为养生的别称。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道林养性”即为养生专篇。
-
景岳全书发挥
《景岳全书发挥》综合性医书。题名清·叶桂撰(一作姚球撰)。刊于1844年。本书重点是对张景岳所主张的温补学说提出了不少论评,但其批评未必中肯,故本书未能造成较大影响,只不过是不同学派辩论之作。现有清刻本、近代石印本。
-
东庄医案
《东庄医案》为医案著作。清·吕留良撰。作者集录三十条临症治验笔记。案中夹叙夹议,论述证治,辨析脉义。治法偏于温补,立法处方颇有独到之处。吕氏主张随证论治,师法而不泥方。本书收入《医宗己任编》中。
-
秦之桢
秦之桢清代医家。云间(今上海市松江)人。明代名医秦昌遇之侄孙。撰有《伤寒大白》四卷(1714年),主张伤寒证之挟食者,消食尤为要。另辑《女科切要》(1677年),未完稿,后由门人须用恒编次,陈曰寿增证成帙。曾整理伯祖昌遇之《症因脉治》四卷(1706年),刊行于世。
-
香兰属
中文名香兰属拼音名xianglanshu拉丁名Haraella中国植物志19:399描述HaraellaKudo香兰属,兰科,仅香兰H.retrocalla(Hayata)Kudo1种,产我国台湾。附生兰,极近盆距兰属Gastrochilus,区别点在于唇瓣无囊或距。但大多数学者均主张归并入Gastrochilus。属下物种香兰
-
脾虚自汗
脾虚自汗证名。自汗而兼见脾虚证者。《证治汇补·汗病章》:“脾虚自汗,倦怠少食。”李中梓主张以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主治(见《医宗必读·汗》)。参见自汗条。
-
假地胆草属
中文名假地胆草属拼音名jiadidancaoshu拉丁名Pseudelephantopus中国植物志74:45描述PseudoelephantopusRohr.假地胆草属,菊科,1-3种,原产美洲,我国台湾有1种。本属与地胆草属ElephantopusL.极近缘,不同之点仅在于复头状花序再排成穗状花序,冠毛有2枚较长,且常扭曲。有的学者主张并入地胆草属中。属下物种假地胆草
-
冯润身
冯润身为现代针灸家。字德甫。河北宁晋县人。临床上主张针药并用,对“子午流注”学说研究较深。
-
冯德甫
冯德甫即冯润身。冯润身为现代针灸家。字德甫。河北宁晋县人。临床上主张针药并用,对“子午流注”学说研究较深。
-
张涛清
张涛清为现代针灸家。字巨源。山东烟台入。人称陇原神针。临床主张中西汇通,善以针灸治疗细菌性痢疾、糖尿病等。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主任医师。
-
王丹
王丹为宋代医生,字元素。精医术,治病效果较好。重视辨证论治,主张“治风先治脾,治痰先治气”。
-
石瑞章
石瑞章即石震。石震为明代医生。字瑞章。江苏武进人。曾跟随名医周慎斋学习,订正《慎柔五书》等医籍。主张治病应当先培固病人的元气,然后攻伐疾病之根,不可以只顾快求功利。
-
许环山
许环山即许梦熊。许梦熊为明代医生。字环山。祖籍江苏金陵。祖父曾任太医院医官,他迁居于仪真县(今江苏仪征),以医术在当地闻名,主张依五行原理而用药。
-
玉函方
《玉函方》为书名。晋·葛洪撰。葛氏疗病,主张用简便易得之方,反对用贵重难求之药。所谓“篱陌之间,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抱朴子·内篇》卷三)。有鉴于此,广为选集民间草药和效方验方,撰成此书。
-
杨熙龄
杨熙龄(?-1919年)近代医家。山东乐陵人,后徙居北京大兴。有医名,经验丰富,撰《著园药物学》、《著园医话》。其药物学颇有特点,以炮制失宜、流传失真、杂说三大类论述,其所制之鼠疮膏、驱风药酒,皆甚受欢迎。尝主张“取缔西医”,亦显示其片面之观点。
-
经方派
经方派中医学术派别名。古代尊《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的方剂为经方。因此,后世医生凡主张宗用其经方者,被称为经方派。
-
寒结胸
寒结胸结胸证之一。即寒实结胸。《简明医彀》主张用枳实理中汤治疗。参见寒积结胸条。
-
樊阿
樊阿为三国时期针灸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名医华佗的弟子,承华佗针术。主张深刺。樊阿系名医华佗之徒,精于针术。并得华佗养生方之传授,寿至百余岁。
-
细胞连锁说
细胞连锁说是有关神经纤维起源的学说之一。主张多数细胞构成连锁而参与神经纤维的形成,各细胞胞浆所形成的原纤维,集合起来而形成1条神经纤维。多数学者过去曾支持这种学说。但是由W.His(1886—88)和S.Ramonycajal(1890)所支持的细胞突起说,通过R.Harrison(1907.1910)的实验得到了证实,现在为一般所公认。
-
王元素
王元素即王丹。王丹为宋代医生,字元素。精医术,治病效果较好。重视辨证论治,主张“治风先治脾,治痰先治气。”
-
朱载阳
朱载阳即朱丹山。朱丹山为清代医家。字载阳。仙居县(今属浙江)人。精于儿科麻症,撰有《麻症集成》(后由王月波参订),采集各家之说,并主张麻症无需切脉,只需察形观色,随症应变,即可决其顺逆吉凶。
-
达生篇
《达生篇》产科著作。清·亟斋居士撰。刊于1715年。内容有原生、临产、真诀条辨等14篇及格言、方药等。作者主张临产时沉着镇静,掌握“睡、忍痛、慢临盆”六字诀,尽可能不服药或少服药,符合产科卫生和临产规律。所论多为经验之谈。本书文字通俗,内容简要,切于实用,故复刻刊本颇多,流传较广。
-
钱松
钱松为清代医家。浙江绍兴人。曾任太医院院使。医道甚精,尤擅治痧胀。撰有《痧胀名考》(1826年),主张痧胀治当随经调治,泄毒于表,攻毒于里,以克削为主,不可妄用补益之法。此外,尚绘有《脏腑正伏侧人明堂图》四幅(1819年)。
-
费友棠
费友棠清代医家。字山寿。江苏吴县人。辑《急救应验良方》、《急救痧证全集》(1883年)。主张以针灸治痧证及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