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氏尊生书
《沈氏尊生书》医学丛书。沈金鳌撰。全书共七种,即:《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迷》、《要药分剂》。于医理、诊法、内、儿、妇各科临床证治均有论述,在治疗上除方药外,对气功疗法亦颇为重视。
-
宣剂
痰郁用南星、橘皮化之,甚则瓜蒂、藜芦涌之;王好古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皆宣也。”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幼科释谜
《幼科释谜》为儿科著作。清·沈金鳌撰。刊于1774年。前4卷论儿科诊法,并将主要病证(无痘科)分为24门(类),各编四言韵语一首,予以综括。韵语之后,复采前人学术经验,阐述对于该病的辨证立法和治法。后2卷为诸病应用方。本书曾收入《沈氏尊生书》。现存清刻本、1957年出铅印本。
-
重剂
《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重可去怯,滋石、铁粉之属是也。”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伤寒论翼·制方大法》:“…下剂之重者,兼用血分药。
-
重方
复方:重方是复方的古称,指古代七方中两方及两方以上组成的方剂。素问·至真要大论》:“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重剂:重方即重剂,为十剂之一。《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是也。”怯则气浮,如丧神守而惊悸气止,硃砂、沉香、黄丹、寒水石皆镇重也。
-
燥剂
若病湿气,则陈皮、木香、白术、苍术之属除之,亦燥剂也;而黄连、黄柏、栀子、大黄,其味皆苦,苦属火化,皆能燥湿。”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杂病源流犀烛
《杂病源流犀烛》为内科著作。清·沈金鳌撰。本书为《沈氏尊生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内容以介绍杂病为主,包括脏腑门、奇经八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等。每门分若干病证,每病各著源流一篇,并详述病证原委,悉其形证,考其主治,因病用方,理法方药比较契合。每病在介绍方治外,并附导引等治法。
-
妇科玉尺
《妇科玉尺》为书名。《沈氏尊生书》中的一种。清·沈金鳌撰于1774年。作者取玉尺所刻分寸“坚久不磨”可以作为标准,故题名“玉尺”。卷1求嗣、月经;卷3临产、小产;卷5崩漏、带下;卷6妇人杂病。每类篇首均总论病机、治法,其次引录历代各家学说,又次为附方及前人效方。书中提出妇女病多先为气病,后及血病的见解。
-
湿剂
湿剂为方剂学名词,是指具有润燥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引刘完素曰:“津耗为枯,五脏痿弱,荣卫涸涩,必湿剂以润之。”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轻剂
《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轻可去实,麻黄、葛根是也。”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早泄·心脾两虚证
定义:早泄·心脾两虚证(prematureejaculationwithsyndromeofdeficiencyofbothheartandspleen)是指心血不足,脾气虚弱,以早泄,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心悸怔忡,夜寐欠佳,食少便溏,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早泄证候。推荐食材:龙眼肉、大枣、莲子、党参、甘草、猪心、羊心等。莲子煮熟后,加入糯米同煮粥。
-
风瘫
风瘫为病名。江天览《妇女病自疗法》:“(风瘫)一名产痿,系冲任血虚,心脾失养,故宗筋放弛,不能束骨而利机关,四肢萎弱无力。治宜活血祛风,若以降火滋阴,破气破血为治,则荣卫俱伤,终身莫挽。”方用《沈氏尊生书》血风汤。
-
泄剂
《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其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沈金鳌
沈金鳌清代医家(1717-1776年)。至中年,犹屡试不中,遂矢志攻医,于临证各科,均甚精通。后来又勤于著述,先后撰成《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迷》、《要药分剂》,总其名曰《沈氏尊生书》,内容赅博,论述亦精辟,颇有精辟,颇有影响。
-
滑剂
滑剂为方剂学名词,是指具有通利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唇紧
唇紧病证名。见《沈氏尊生书》。又名口紧、口唇紧缩、撮口、沉唇。症见唇口肌肉紧急,难于开合,不能进食,小儿为病,不能吮乳。由风痰入络引起。治宜祛风涤痰,用牵正散加胆星、竹沥。外用紫金锭磨水涂擦。
-
虫牙痛
虫牙痛为病名。牙齿疼痛,其因有四:1.因于火者,系阳明伏火与风热之邪相搏,风火上炎致牙齿疼痛。用清胃散、玉女煎等酌加薄荷、防风、蝉衣等。2.因于寒者,风寒之邪客于牙体,致齿牙疼痛,患牙得热痛减。治宜滋养肝肾。可选用左归饮、大补阴丸、知柏地黄汤等加减。可选用温胆汤、甘露消毒丹酌加细辛、蜀椒等。
-
补剂
《本草纲目·序例》:“生姜之辛补肝,炒盐之咸补心,甘草之甘补脾,五味子之酸补肺,苦柏之苦补肾。又如茯神之补心气,生地黄之补心血;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要药分剂
《要药分剂》药学著作。清·沈金鳌撰。刊于1773年。本书为《沈氏尊生书》的组成部分。作者根据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等十剂予以分类,共选药420种,分别对各药的性味、七情、主治、归经及禁忌等方面予以详细论述。书中还记述了前贤的有关论述间附作者按语。现存乾隆刻本,1949年后有单行本。
-
茅花汤
《外台秘要》卷二引《小品方》:茅花汤:处方:茅花一大把功能主治:治伤寒鼻衄不止。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鼻出血不止。附注:茅根汤(《伤寒大白》卷二)、茅花散(《不居集》上集卷十四)。《种痘新书》卷十一:方名:茅花汤组成:茅花、归尾、丹皮、生地、甘草、玄参、百草霜。主治: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