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昏厥
4秒钟却可发生意识丧失。800ml血液灌注下肢,影响静脉回流,使心搏出量下降,此时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反射作用等,使血管运动中枢抑制冲动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引起加压反射,使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即上升以及心率加速、心脏收缩增加、心输出量增加,以维持正常的脑血流供应。
-
取嚏疗法
概述:取嚏疗法为治法。指将芳香辛窜之药末吹入患者鼻腔,通过药物对鼻黏膜的刺激,引起喷嚏反射,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塞鼻取嚏法:塞鼻取嚏法是取所用的药物研细末,以布包适量塞入鼻内;禁忌证:卒中、痰厥等急证属脱证者禁用,高血压、脑出血、脑外伤等所致昏厥者不宜用,体虚及孕妇者慎用。
-
眩冒
眩冒证名。目眩头晕,甚至昏厥之证。眩,眼前发黑;冒,头觉昏蒙,甚至昏厥。出《素问·玉机真藏论》。《伤寒明理论·头眩》:“眩为眼黑”,“冒为蒙冒之冒,世谓之昏迷者是矣。”《医学入门》卷五:“头眩…见于颈椎病、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痉挛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脑缺血,或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参见眩晕条。
-
晕罐
晕罐指在进行拔罐操作过程中或拔罐后,患者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冒冷汗甚至昏厥等症状的现象。
-
大怒伤肝
大怒伤肝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而致气急上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等症。
-
陈颐春
陈颐春即陈时荣。陈时荣为明代针灸家。字颐春。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精于医理,尤妙针灸。据《松江府志》载:路遇一女昏厥,荣以布沾井水渍委中穴,刺出血,遂苏。
-
曾若虚
曾若虚宋代医家。道士。陇州(治今陕西陇县)人。生活于11世纪。通医,长于针灸。一寡妇患病昏厥,人以为已死。若虚诊视之,针其“八邪穴”而苏。治皆类此。门人姚可久继其术,官至尚药奉御。
-
雀啄灸
概述:雀啄灸(birdpeckingmoxibustion)为艾条灸法之一。属悬起灸。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接近施灸部位,待其有灼痛感后迅速提起,如此一上一下如同雀啄的悬起灸。一般每穴灸5min。雀啄灸适应症:雀啄灸适用于昏厥急救、小儿疾患、胎位不正、无乳及一般虚寒性疾病。本法热感较强,应避免灼伤皮肤。
-
夹血伤寒
夹血伤寒为病证名。“内伤血郁,外感风寒,或脱衣斗殴,触冒冷风,又或跌仆打伤,一时不觉,过数日作寒热,状如伤寒…头痛身热,恶寒烦渴,胸胁串疼,腹有痛处不移,或少腹痛处,手不可按,乍寒乍热,夜有谵语,甚至昏厥不省,少顷复苏,苏后或复如狂,剧则疼极发狂,舌色紫暗,扪之滑润,或深紫而赤,甚或青紫。”
-
陈时荣
陈时荣为明代针灸家。字颐春。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精于医理,尤妙针灸。据《松江府志》载:路遇一女昏厥,荣以布沾井水渍委中穴,刺出血,遂苏。
-
气闭证
气闭证为证候名。指气机闭塞不通,以突然昏厥,牙关紧闭,肢体强直,或胸腹绞痛,或走窜剧痛,无肠鸣矢气,二便不通,脉沉弦或伏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郁厥
《中医药学名词》(2004):郁厥为郁病昏厥。《中医药学名词》(2010):郁厥是指郁病所致的厥证。郁厥的病因:因热升风动所致郁冒而厥之证。郁厥的症状及治疗:《类证治裁·厥症》:“郁厥亦血厥症。平居无疾,忽默默无知,目闭口噤,恶闻人声,移时方寤,由热升风动,郁冒而厥,妇人多有之。羚羊角散。”
-
盛旷
盛旷明代医家。江苏吴江县人。邑名医盛僎之子。颖悟超人,传家学,求诊必应,未尝索报。治疑难固疾辄效。陈某之妻有胎患痢,数月不愈,昏厥六日不苏,延请诊之,药下痢止,越数日生子。有内伤新愈又病伤食者,诸医皆用下药,病益甚。旷以参、芪运其气,升麻提其气,加以益肾之剂,数服霍然。卒年55岁。
-
沉厥
沉厥病证名。肾元不足,正气虚寒所致的昏厥。《灵枢·邪气脏脏腑病形》:“(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参见厥证条。
-
长尾鲨属
长尾鲨属是鼠鲨目长尾鲨科的1属,有3种,通称长尾鲨。眼圆形,小或中大,无瞬膜。广泛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各海区。化石见于第三纪至近代。中国有3种:①狐形长尾鲨,第一背鳍下角未伸达腹鳍起点上方;长尾鲨为上层鱼类,常成群以长尾击鱼,使其昏厥而捕食。卵胎生,幼鱼在夏季降生。
-
二尖瓣脱垂综合症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是二尖瓣在收缩期向左心房脱垂(突入左房),伴或不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表现:多数病人无症状,也可有心悸、胸痛、气急、乏力、有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伴或不伴有收缩期杂音。2.有早搏、心动过速、胸痛者可用普奈洛尔或培他乐克。3.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者应予足量的抗菌素治疗。
-
人格解体
Krishaber(1873)最早描述了人格解体这一症状。有些人格解体常是突然产生并带有昏厥感和面临灾难的惶恐紧张感。患者觉察不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或躯体的存在,丧失了一种“自我”的感觉。目前把人格解体看做是一个非特殊综合征,颞叶癫痫、中毒性精神病和器质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及神经症、抑郁症等都可伴发人格解体。
-
病理性恐怖
病理性恐怖指一种不以患者的意愿为转移的、却无法自控的恐怖情绪。轻者恐惧,提心吊胆,严防恐怖对象的出现,重者惊呼,狂跑,逃避恐怖场所,挣扎逃命,极度的恐慌可使患者呆若木鸡或呈木僵状态,常见的疾病:恐怖症,惊恐障碍,严重的幻觉妄想状态,或伴有意识障碍的器质性,症状性精神病。
-
手门穴
手门穴为经外奇穴名。见《删繁刺灸诸穴集要》。位于手掌正中有脉处。主治昏厥、痨瘵等。一般直刺0.3~0.5寸。
-
夺命
概述:夺命为经外奇穴名。《医学入门》名惺惺。别名虾蟆、惺惺。出《针灸聚英》。位于肩髃与尺泽穴连线的中点,当肱二头肌中。功能主治:主治头晕,丹毒,上臂痛等。主治昏厥、上臂痛、丹毒等。刺灸法:直刺,0.5~或艾条灸5~
-
小儿厥证·食厥
小儿厥证·食厥(infantilecrapulentsyncope)是指暴饮暴食,阻塞气机,以暴饮暴食之后,骤然昏厥不醒,胸脘窒满,舌苔厚腻,脉弦滑而实为常见症的小儿厥证证候。
-
蒲黄茶
概述:蒲黄茶以蒲黄、红茶为主要原料,具有活血散瘀的功效,适用于产后心闷昏厥,忍露不下者。原料:蒲黄100克,红茶6克。用法:用水煎,去渣用汁,每日1剂,随意饮完。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上厥下竭
上厥下竭为病机。上厥指阴阳气不相顺接,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下竭,指下部真阴真阳衰竭。实质上,是指下部真元亏竭引致昏厥的病机。《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
肝火
肝火指肝气亢盛的热象。多因七情过极、肝郁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症见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脉弦数;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治宜平肝泻火。
-
灵应痧药
处方:茅苍术22两,天麻25两,丁香4两2钱,麻黄27两,川军42两,甘草24两,蟾酥7两,雄黄24两,麝香2两,冰片2两。制法:共轧细面,水发蟾酥为丸,朱砂为衣。功能主治:中暑昏厥,呕吐泄泻,腹中绞痛,胸满腹胀。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青岛方)
-
暴厥
暴厥病名。厥证之一。症见卒然昏厥,不省人事。《素问·大奇论》:“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景岳全书·杂证谟》:“脉至如喘者,谓脉之急促如喘,此血气败乱之候,故致暴厥不言,即今人所谓中风不语之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