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辨证
《伤寒辨证》为伤寒著作。清·陈尧道撰。作者汇集宋元以来诸家学说,以阴、阳、表、里、虚、实等基础理论分析、论证伤寒或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病的诊断和治法。另有药方部分,熔经方、时方于一炉,阐明其主治、服法及加减法,是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辅助读物。建国后有影印本。现存康熙间刻本等多种清刻本、石印本。
-
阳明腑证
又称阳明腑病。见《医学心悟》。《伤寒全生集·足阳明经见证治例》:“若潮热、自汗、谵语、发渴、不恶寒、反恶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或发斑、发黄,狂乱,大便燥实不通,或手足乍冷乍温,腹满硬痛,喘急,此是正阳明胃腑本实病也。故或以三承气汤下之,或麻仁丸通之,或蜜煎、胆汁导之,量其病而治之可也。”
-
阳明经病
如论中身热,烦渴,目痛,鼻干,不得眠,不恶寒反恶热者,此阳明经病也…《医学心悟·阳明经证》:“阳明经病,目痛、鼻干、唇焦、漱水不欲咽,脉长,此阳明本经证,其经去太阳不远,亦有头痛发热,宜用葛根汤解肌。”(葛根、升麻、秦艽、荆芥、赤芍、苏叶、白芷、甘草、生姜)。
-
伤寒温疫条辨
《伤寒温疫条辨》为书名。自《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和《难经》“伤寒有五”以来,伤寒与温病便易于混淆。卷1列述伤寒和温病的脉证、病因、治法等多方面内容;卷6本草辨,述药物188种。本书选摘《温疫论》、《伤寒辨证》中论述尤多,但又有所补充发挥,并创用升降散等方剂,在同类书中有其影响。
-
太阳伤寒
太阳伤寒为病证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实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伤寒辨证》卷四:“寒邪外束,人身之阳不得宣越,故令发热,寒邪在表,不复任寒,故令恶寒,寒主闭藏,故令无汗。人身之阳,既不得宣越于外,则必壅寒于内,故令作喘。”
-
太阳腑证
太阳腑证为病证名,即太阳腑病。见《伤寒医诀串解》卷一。《注解伤寒论》卷三:“太阳经邪热不解,随经入腑,为热结膀胱,…太阳证,其人口渴,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水入即吐,为膀胱蓄水证,宜五苓散。亦有以蓄血为瘀血蓄于下焦,不在膀胱,为伤寒兼证。《医学心悟》卷二:“伤寒兼症者,非传经六经之正病,…
-
太阳腑病
太阳腑病为病证名,亦称太阳腑证。《注解伤寒论》卷三:“太阳经邪热不解,随经入腑,为热结膀胱,…太阳证,其人口渴,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水入即吐,为膀胱蓄水证,宜五苓散。亦有以蓄血为瘀血蓄于下焦,不在膀胱,为伤寒兼证。《医学心悟》卷二:“伤寒兼症者,非传经六经之正病,…
-
发斑伤寒
《重订通俗伤寒论·发斑伤寒》:“凡斑既出,脉洪滑有力,手足温而神识清爽者,病势顺而多吉;如热毒内甚,心烦不得眠,错语呻吟者,黄连解毒汤加黑参、升麻、大青叶主之。若斑发已尽,外热稍退,内实不大便,谵语者,以小剂凉膈散或大柴胡汤微下之”。(《伤寒辨证·发斑》)。详见阳证发斑、阴证发斑条。
-
程玠
程玠为明代医家。少时勤研儒术和医学,医儒并精。首论伤寒辨证及治方,后述各脏脉证之要及图,后列治病合用药方165首。另有《医论集粹》、《脉法指明》、《大定数》、《太素脉诀》诸书,未见刊行。此外有署名《歙西槐塘松崖程正通先生眼科家传秘本》一卷,然据江鼎臣序(1843年),此书著者当为清中期人程正通。
-
目中不了了
目中不了了为症状名。即阳明腑病。《伤寒全生集·足阳明经见证治例》:“若潮热、自汗、谵语、发渴、不恶寒、反恶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或发斑、发黄,狂乱,大便燥实不通,或手足乍冷乍温,腹满硬痛,喘急,此是正阳明胃腑本实病也。故或以三承气汤下之,或麻仁丸通之,或蜜煎、胆汁导之,量其病而治之可也。”
-
发癍伤寒
如热毒内甚,心烦不得眠,错语呻吟者,以黄连解毒汤加黑参、升麻、大青主之;《阴证略例》:“阳证发斑有四,有伤寒发斑,有时气发斑,有热病发斑,有温毒发斑,斑斑如锦纹,或发之面部,或发之胸背,或发之四末,色红赤者,胃热也,紫黑为胃烂也。
-
阳明外证
概述:阳明外证为病证名。如论中身热,烦渴,目痛,鼻干,不得眠,不恶寒反恶热者,此阳明经病也…《医学心悟·阳明经证》:“阳明经病,目痛、鼻干、唇焦、漱水不欲咽,脉长,此阳明本经证,其经去太阳不远,亦有头痛发热,宜用葛根汤解肌。”(葛根、升麻、秦艽、荆芥、赤芍、苏叶、白芷、甘草、生姜)。
-
学医便读
学医便读医学歌赋。陆锦燧辑于1922年。本书辑录清代名医江涵敦、费伯雄、吴贞、薛承基等八家所编医学歌赋,包括脉诊、舌诊、伤寒辨证,药物及方剂等内容,供初学者习诵。现存初刻本。
-
阳明里证
即阳明腑证。即阳明腑病。《伤寒全生集·足阳明经见证治例》:“若潮热、自汗、谵语、发渴、不恶寒、反恶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或发斑、发黄,狂乱,大便燥实不通,或手足乍冷乍温,腹满硬痛,喘急,此是正阳明胃腑本实病也。故或以三承气汤下之,或麻仁丸通之,或蜜煎、胆汁导之,量其病而治之可也。”
-
太阳表实证
太阳表实证为病证名,太阳经证之一。参见太阳伤寒:太阳伤寒为病证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实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伤寒辨证》卷四:“寒邪外束,人身之阳不得宣越,故令发热,寒邪在表,不复任寒,故令恶寒,寒主闭藏,故令无汗。
-
阳明燥热
概述:阳明燥热(Yangmingdryness-heat)为病机。如论中身热,烦渴,目痛,鼻干,不得眠,不恶寒反恶热者,此阳明经病也…《医学心悟·阳明经证》:“阳明经病,目痛、鼻干、唇焦、漱水不欲咽,脉长,此阳明本经证,其经去太阳不远,亦有头痛发热,宜用葛根汤解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