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伯雄
咸同间(公元1851-1874年)以医名,远近诣诊者踵相接,所居遂成繁盛之区。持脉知病,不待问。推崇李东垣温补脾胃,朱丹溪壮水养阴之法。另著《医方论》、《食鉴本草》、《本草饮食谱》、《食养疗法》、《怪疾奇方》等。《校注医醇剩义》全文在线阅读《医方论》([清]费伯雄)全文在线阅读《食鉴本草》全文在线阅读
-
学医便读
学医便读医学歌赋。陆锦燧辑于1922年。本书辑录清代名医江涵敦、费伯雄、吴贞、薛承基等八家所编医学歌赋,包括脉诊、舌诊、伤寒辨证,药物及方剂等内容,供初学者习诵。现存初刻本。
-
食鉴本草
刊于1741年。清·费伯雄撰《食鉴本草》:一卷。清·费伯雄撰,约刊于1883年。本书首论各种食物的功用。其次按风、寒、暑、湿、燥、气、血、痰、虚、实十种病因分别论述各种治疗方法所须的若干食品。现存《珍本医书集成》本。
-
费伯雄医书二种
《费伯雄医书二种》医学丛书。清·费伯雄撰。刊于1863年。包括《医醇剩义》、《医方论》二种。详各条。
-
本草饮食谱
《本草饮食谱》为食疗本草著作。清·文晟辑,费伯雄鉴定。刊于1850年。本书将可以疗病的食物本草分为谷、豆、菜、瓜、果、味、禽、兽、鱼、虫等10部,共约200种,每种列述性味、采用、主治及宜忌等,内容简要。现存清刻本。
-
脾胀
《灵枢·胀论》:“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脾土受湿,不能制水,水渍于肠胃而溢于皮肤,漉漉有声,怔忡喘息,即为水胀是也。”可选用胃苓汤、温中丸及防己黄芪汤加味方施治;费伯雄《医醇剩义》认为脾胀多有寒邪乘袭的病理,主张“抉土渗湿,兼解寒邪。参见五脏胀、胀病诸条。
-
竹沥涤痰汤
处方:栝楼仁12克生桑皮川方贝光杏仁各9克旋复花6克飞滑石18克石决明24克天竺黄4.5克淡竹沥100毫升姜汁2滴(同冲)功能主治:蠲痰降火。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引费伯雄《医醇剩义》卷三:组成:川贝2钱,天竺黄6分,羚羊角1钱5分,桑皮2钱,瓜萎仁4钱,石决明8钱,杏仁3钱,旋覆花1钱(绢包)。
-
医方论
清·费伯雄撰。主要内容:《医方论》系根据汪昂《医方集解》中的方剂次序,删去原书各方的主治与注文,然后逐方予以评述。作者评述诸方大多能评得其纲纪,具有较强说服力,除临床上肯定的方剂外,对原书中一些选用不当的方剂明确地阐述了个人看法,颇多可取之处。现存版本: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石印本等。
-
消疔泻毒丸
《费伯雄医案》:方名:消疔泻毒丸组成:西黄、明矾、巴豆肉、麝香、蟾酥。主治:疔疮。用法用量:成人服2粒。制备方法:用绿豆粉为丸,如粟米大。
-
加减八珍化毒丹
处方:大濂珠2钱,真牛黄2钱,真琥珀2钱,大梅片2钱,飞朱砂1钱,真川贝3钱,人中白(研极细末)2钱。制法:上为末,加白飞面4钱,水糊为丸。功能主治:梅毒,湿火炽盛。摘录:《费伯雄医案》
-
申春悌
申春悌,1949年3月出生,江苏省金坛市人。学医时间:1968年从医时间:1971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李时珍、王肯堂、叶天士、吴鞠通、费伯雄、马培之、丁甘仁。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妇科准绳》、《温病条辨》、《孟河四家医案》。
-
黄连降火汤
处方:川连(酒炒)8分,生军3钱,玄明粉2钱,连翘2钱,山栀3钱,赤芍2钱,谷精珠3钱,菊花2钱,夏枯穗3钱,桑皮叶2钱,丹皮2钱,玄参2钱,竹叶30张,灯心尺许,黑荆1钱,芦根1两,白蔻仁1粒。功能主治:眼大角红,为实火,肿痛,眵泪多。摘录:《费伯雄医案》
-
张圣德
张圣德,1937年2月出生,江苏省海门市人。学医时间:1959年从医时间:1965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王旭高、费伯雄、雷丰。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时病论》、《医醇■义》、《王旭高医书六种》、《柳选四家医案》。1995年曾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