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杖
概述:竹杖为经外奇穴名。《肘后备急方》:“葛氏治卒腰痛诸方,不得倪仰方,正立倚小竹,度其人足下至脐,断竹,及以度后,当脊中,灸竹上头处,随年壮。”《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所载之血愁穴,位于“第十四椎骨上”,位与本穴近似。主治腰痛、便血、吐血、衄血、痔疮、脱肛、阴挺、小便不利;刺灸法:艾炷灸3~
-
血愁
概述:血愁:1.经外奇穴别名;主治病症: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早泄、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瘈疭等。腰痛:取命门,针刺得气后留针10~
-
益气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方名:益气散组成:附子2两(大者。炮裂,去皮脐,切片,如纸厚,用生姜4两取汁,以慢火煮附子令汁尽,焙干),缩砂(去皮)半两(微炒),肉豆蔻(去皮)1分,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去汗)1分,茴香子半钱(微炒)。主治:脾肾虚劳,滑泄不止,饮食不进,肌体羸瘦。制备方法:上为散。
-
熟铧膏
《鸡峰》卷二十四:方名:熟铧膏组成:熟铧1个(就光处用清油灯熏)。主治:小儿鱼口白点危笃者。用法用量:以竹杖缠母或父头发1块子,如皂子大,浸药在上,揩口中,使睡着。须臾白点自无。制备方法:以乳汁调成膏。
-
棒击法
棒击法推拿手法名。指以特制的软棒轻轻捶击肢体穴位的方法。《医学入门·历代医学姓氏》:“马湘:字自然,唐之盐官县人,……治病以竹杖打之。”
-
丹砂椒
处方:丹砂(细研1-2日,用水飞过)2两,白茯苓(去黑皮,取末)1两,人参末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半斤。制法:上药用好酒3升,于新瓷器内,向太阳三伏热时,一处用竹杖搅,令酒尽干为度。功能主治:明耳目,暖水脏,驻颜色。主用法用量:每日早晨服2-7粒,冷水或温酒送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
羊肝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组成:羊子肝3具(切为条子),硇砂半两(取霜)。主治:反胃。用法用量:以竹杖穿炙熟,空腹食之。制备方法:调和令匀。
-
浮萍散
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八《医级》卷八:浮萍散:处方:浮萍(晒干)1钱,黄芩1钱,白芷1钱。覆令出汗。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四引郑愈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五:方名:浮萍散组成:浮萍5钱,防风3钱,黄耆3钱,羌活3钱,当归2钱,干葛1钱,麻黄5分,生草4分。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2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
一味散
《产宝诸方》:方名:一味散组成:乌梅不以多少(捶碎,以竹杖穿于火上炙)。主治:产后泻不止。用法用量:米饮调服2钱。制备方法:上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