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分热毒
概述:血分热毒:1.热邪深陷血分的证候;2.外科某些急性化脓性感染。指热毒深陷血分,耗血、伤阴,甚则蒙闭心神,危及生命的病理变化。表现为高热神昏、皮肤癍疹,或吐血、便血、衄血,舌色深绛或紫绛等症。多见于温热病热入血分、重症麻疹、猩红热、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病症。
-
血分证
概述:血分证为证候名。一般为温热病的第四个阶段(温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邪热深入血分,耗血伤阴,动血生风,以壮热或低热,手足抽搐或蠕动,神昏谵语,癍疹紫黑,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舌质深绛,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外科疮疡阳证,也常有血分热毒之称,但意义不同。
-
春温·热盛动血证
春温·热盛动血证(springwarmthwithsyndromeofbleedingcausedbyblazingheat)是指血分热毒炽盛,迫血妄行,以身体灼热,躁扰不安,甚或昏狂谵妄,癍色紫黑,成片成块,或吐衄便血,舌深绛,脉数等为常见症的春温证候。
-
红星舌
红星舌为红内红星舌之简称。红内红星舌为舌象。纯红舌中满布深红色红星点。为脏腑血分热毒炽盛之候。若症见壮热大渴、烦躁不眠、大便秘、小便涩等,宜急投清热凉血解毒之剂(见《伤寒舌鉴》)。
-
红内红星舌
红内红星舌为舌象。简称红星舌。纯红舌中满布深红色红星点。为脏腑血分热毒炽盛之候。若症见壮热大渴、烦躁不眠、大便秘、小便涩等,宜急投清热凉血解毒之剂(见《伤寒舌鉴》)。
-
羊肉大黄汤
《医林纂要》卷十:组成:大黄1两,川芎8钱,威灵仙8钱,蝉蜕8钱,麻黄(去节)5钱,土茯苓2钱,羊肉(剔骨净)1斤。主治:杨梅疮及鱼口、肾疳,体气壮实者。各家论述:方中大黄荡血分热毒;川芎行血分之气,排筋骨之湿;威灵仙散行经络,去滞壅之毒;蝉蜕其气清虚,去经络、皮肤之热湿;麻黄大启腠理,以宣其毒;
-
血疸
血疸为病证名。出《奇效良方》。指婴儿血分热毒而引起的黄肿。小儿胎热者,症见初生下肌肤红白,二月以后,遍身黄肿,眼闭不开,作呻吟声。此因胎内有热,或因妊母服热药,热毒遗于胎儿所致。治疗宜内服清热解毒之剂,外用黄柏煎水浴之。
-
心常有余
心常有余为小儿病理特点之一。心为火脏而主神明,小儿神识未充,心志未定,易为喜怒惊惧等情志所刺激而扰动心气,引致心火炽盛或痰热蔽阻心窍而出现神昏惊厥等心经实热证候。此外火邪熏迫,易致小儿丹瘤癍疹、熛疮虫疥诸疾,这些外科痰患亦常致血分热毒而内陷心经,引起神昏愦乱等证候。
-
解毒
泛指解除体内或体表的毒素。通常包括:①血分热毒,宜凉血解毒。②阴寒凝滞成毒,常用温中散寒而祛之。③解除蛇虫犬兽螫咬所致的毒害。④排除误食或接触的毒物,或解除所致的毒害。⑤按特定的炮制方法减除药物的毒性,或通过药物的配伍协调而缓和药物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