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后腹痛
经后腹痛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妇科》。指经行之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多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血海空虚,行经后更虚而作痛。治宜补益。参见气血虚弱痛经、肝肾亏损痛经条。
-
当归芍药散
功能主治:《金匮要略方论》方之当归芍药散功能养血和血,健脾利湿。体矮小、孱弱,年幼多疾,初潮后月经不调,经期尚准,经后下腹拘急胀痛,时痛时止,时喜按,时按之反剧。白芍药八两。功能主治:《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当归芍药散主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满,及产后血晕,内虚气乏,崩中久痢,并宜服之。
-
血瘀痛经
血瘀痛经的病因:血瘀痛经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继受寒凉,或情志内伤等,致使宿血停滞,凝结成瘀,内阻冲任胞脉,碍血下行,血滞胞中。方用膈下逐瘀汤、琥珀散(三棱、莪术、丹皮、肉桂、延胡索、乌药、刘寄奴、当归、赤芍、熟地黄)。关于痛经:痛经亦名经前腹痛、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后腹痛等。
-
活血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HuoxueWan标准编号:WS3-B-0352-90处方:当归100g红花25g大黄450g猪牙皂150g牵牛子275g制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每160g干丸用红衣粉20g包衣,打光,即得。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经。注意:血虚经闭,经后腹痛,气血虚弱,大便溏泻者及孕妇忌服。
-
血虚经乱
概述:血虚经乱为病证名。出《景岳全书·妇人规》。因肝脾肾三阴虚损者,兼见经后腹痛绵绵,喜暖喜按,食少便溏,腰膝酸软等,治宜补血养阴,方用小营煎、五福饮等。因忧思伤及心脾者,兼见饮食日少,心悸气短,失眠健忘等,治宜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七福饮等。
-
行经气痛
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经来一半,余血未尽,腹中作痛,变作潮热,或无热,当用红花当归散(当归、红花、牛膝、苏木、川芎、枳壳、赤芍、三棱、莪术),破其余血,则痛止人安。”关于痛经:痛经亦名经前腹痛、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后腹痛等。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痛经等。
-
月水来腹痛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亦名经前腹痛、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后腹痛等。指每在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者,称为痛经。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痛经等。
-
归芍饮
《丹台玉案》卷五:归芍饮:处方:当归白芍川芎各3克白术人参生地香附陈皮各4.5克功能主治:治临经并经后腹痛。功能主治:小儿痢疾,久不肯住。用法用量:加黑枣2枚,水煎,空心服。主治:痢疾烦渴身热,小水短赤,少腹胀痛而里急后重,年力强壮而形气有余,其脉数而洪滑有力者。用法用量:先进百顺丸,次用痛痢饮。
-
益肾调经汤
处方:杜仲续断熟地各9克当归6克白芍(炒)9克益母草12克焦艾巴戟乌药各9克功能主治:温肾调经。治妇女肾虚,经来色淡而多,经后腹痛腰酸,肢软无力,脉沉弦无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