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血
详见血证条。常见的病因有:(1)动静脉畸形与血管发育不良:下消化道肠壁血管发育不良、畸形等血管性病变引起的出血,近10年来已引起重视,已成为便血的重要病因之一。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块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证。痔核或肛裂、肛瘘:(1)是便血常见病因之一,尤其是内痔出血甚为多见。
-
湿癖血箭
《医学入门·便血》:“湿癖血箭,…原因伤风犯胃飧泄,久而湿毒成癖,注于大肠,传于少阴,名曰肠癖,俗呼血箭。又有如筛四散漏下者。初起湿热或发当长夏者,当归地黄散,凉血地黄汤加木香、槟榔,久而色紫黑者,湿毒甚也,升阳除湿和湿汤,升阳补胃汤,或补中益气汤去柴、陈,加芩、连、川芎、槐角、枳壳。”
-
肛安片
肛安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肛安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止痛。不良反应:1.无纺胶布对极少数患者有轻度刺激,贴敷后脐部周围皮肤出现轻微红、痒,停药后即可消失,亦可改用其它医用胶布固定。5.本品含盐酸小檗碱。
-
肛安软膏
肛安软膏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肛安软膏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止痛。3.本品仅对痔疮合并有少量便血,肿胀及疼痛者有效,如便血量较多,内痔便后脱出不能自行还纳肛内,需到医院就诊。4.本品含盐酸小檗碱。
-
肛安栓
肛安栓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肛安栓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止痛。6.本品仅对痔疮合并有少量便血,肿胀及疼痛者有效,如便血量较多,内痔便后脱出不能自行还纳肛内,需到医院就诊。7.本品含盐酸小檗碱。
-
牛血
《*辞典》:牛血:出处:《本草蒙筌》拼音名:Ni Xu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血液。性味:咸,平。功能主治:理血,补中。治便血,血痢,经闭,血虚羸瘦。煮拌醋食,治血痢、便血。③《本经逢原》:能补脾胃诸虚,治便血、血痢,一切病后羸瘦,咸宜食之。④《医林纂要》:破瘀通经,利大小便。
-
下血
下血为症状名,即便血。《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便血指血经肛门而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与泄物并下,…
-
皂刺大黄汤
处方:皂刺生川大黄各等分功能主治:治小儿脏毒便血初起,肛门肿痛者。量小儿年岁大小,体质虚实,增减用量。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五《金鉴》卷五十五:方名:皂刺大黄汤组成:皂刺、生川大黄各等分。主治:小儿便血,脏毒初起,肛门肿痛,或小儿积热太盛,肛门作肿,大便艰难,努力翻出,肛脱不还。
-
血攻痔
血攻痔为病名。指痔疮出血明显者。《疮疡经验全书》卷七:“血攻痔即血出。”内痔为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的痔。内痔的症状为患部有紫红色块状物突出,伴肛门部不适感,常有便血。根据痔核大小,脱出程度,能否还纳及还纳难易分为三期。治疗宜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疏风利湿,可选用槐角丸。
-
果菜积
因过食瓜果菜蔬所致积滞之证。《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果菜积,多食果菜成积,不时泻利,腹中若有愧儡也。宜丁香、麝香、肉桂。方用妙应丹、桂香丸、平胃散加丁麝。”亦有过食瓜果致痢久不愈,便血时发时止,里急后重,时或不禁,脉软不数等症,治宜清热祛湿,消积导滞,用醉香玉屑方。参见积、食积条。
-
圊血
圊血证名。大便下血。又作清血。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贯珠集》:“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名为火邪。”“圊血,便血也。”详便血条。
-
湿毒下血
由湿毒蕴结于肠道,脉络伤损而致下血。《证治准绳·杂病》:“下血,腹中不痛,谓之湿毒下血。”症见便血,色紫黑或如赤豆汁,面色萎黄,食饮减少,胸腹胀痞,小便不利,或有下血呈散漫状,腰部沉重,腹中不痛,病兼阳明少阳者。治以化湿解毒为大法,用当归和血散、槐花散、升麻去湿和血汤等方,或用驻车丸加槐花、地榆。
-
白刺花
《*辞典》:白刺花: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B iC Huā别名:白花刺(《贵州草药》),苦刺花(《文山中草药》)。夏季采收。单数羽状复叶互生;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丛中或草坡。功能主治:①《贵州草药》:清热,凉血,解毒。治鼻血,便血。②《文山中草药》: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治痢疾,膀胱炎,血尿,水肿。
-
肛舒颗粒
肛舒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肛舒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润肠通便。糖尿病患者禁服。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内痔·湿热下注证
定义:内痔·湿热下注证(internalhemorrhoidwithpatternofdampness-heatdiffusingdownward)是指湿热下注,以便血色鲜红,量较多,或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内痔证候。口干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之象。治法:内痔·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止血。
-
山楂子散
处方:山楂(净肉)制法:上一味,为末。功能主治:治便血,肠风,用寒药热药及补脾药俱不效者。用法用量:艾汤调下。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类证治裁》卷七:方名:山楂子散组成:楂肉(炒,研)。加减:血鲜者,加山栀、槐花。
-
痔康舒口服液
痔康舒口服液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痔康舒口服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理气润肠,消肿止痛。5.脾虚大便溏者慎用。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金乌贼(海螵蛸)
拼音名:JīnWūZ i英文名:OSSEPIAE来源:本品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maindronideRochebrune或金乌贼SepiaesculentaHoyle的干燥内壳。归经:归脾、肾经。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用于溃疡病,胃酸过多,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吞酸;外治损伤出血,疮多脓汁。
-
普济痔疮栓
普济痔疮栓说明书:药品名称:普济痔疮栓药品汉语拼音:PujiZhichuangShuan剂型:每粒1.3g。普济痔疮栓的主要成份:熊胆粉、冰片、猪胆粉。普济痔疮栓的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证便血,对各期内痔、便血及混合痔肿胀等有较好的疗效。注意事项:偶见腹泻,肛门部位瘙痒,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
钻秆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钻秆虫:拼音名:Zu nGǎnCh nɡ别名:高粱条螟[成虫名]、高粱钻心虫来源: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高粱条螟Diatraeavenosata(Walker),以幼虫入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寄主为高梁、玉米、粟、麻甘蔗等。性味:咸;寒归经:凉血止血功能主治:凉血;主血热便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或5-10条。
-
下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
操作名称:下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适应证:下消化道出血以便血和贫血为主要表现。检查前晚泻药清肠或清洁灌肠。方法:1.急症内镜检查出血时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应尽可能缩短检查时间,插入方法同第2章第四节结肠镜检查,但操作时应尽可能避开凝血块,并尽可能少注气。
-
燕麦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燕麦草:拼音名:Y nM iCǎo别名:野燕麦来源:禾本科燕麦属植物野燕麦AvenafatuaL.以全草入药。用于吐血,血崩,白带,便血,自汗,盗汗。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长6-8mm。2.光稃野燕麦本种形态与野燕麦基本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外稃光滑无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野燕麦生于荒芜田野。
-
地涌金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涌金莲:拼音名:D YǒnɡJīnLi n别名:毛果矮蕉、地金莲、地涌莲、地莲花来源:芭蕉科象腿蕉属植物地涌金莲Ensetelasiocarpum(Franch.)E.E.Cheesman[Musellalasiocarpa(Franch.)C.Y.Wu],以花入药。性寒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止带;各家论述:《滇南本草》:治妇人白带红崩日久,大肠下血。
-
白石榴花
《*辞典》:白石榴花: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B iSh LiuHuā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花瓣。6月花盛开时,摘下晒干。性味:酸甘,平。②《福建中草药》:甘微苦,平。功能主治:止血,涩肠。治咳血,吐血,衄血,便血,久痢。附方:①治咳血、吐血、便血:白石榴花十五至二十朵,水煎服。
-
结阴
《素问·阴阳别论》:“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圣济总录·大小便门》认为是阴气内结所致便血,治用地榆汤;《卫生宝鉴》治用平胃地榆汤。《张氏医通》则认为是肝血内结,脾气不摄所致便血,治用补中益气汤倍黄芪加炮姜。
-
便血红痢膏
处方椿皮半斤,酸梨1斤,鲜姜3两,红糖4两。制法先将椿皮多加水(约3升)熬剩1斤,去渣取汁,再将姜、梨捣汁去渣,将汁对在一起,放在锅内熬开,再下红糖成膏。功能主治便血,赤痢。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服1匙,开水冲下。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
酸枣根皮
《*辞典》:酸枣根皮: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SuānZǎoGēnP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根皮。功能主治:治便血,烧、烫伤,高血压,遗精,白带。治淋浊,白带,滑精,出血。切碎,水煎成膏,涂于净布上,贴伤处。(《天津中草药》)③治高血压头晕头痛:酸枣根一两(去外层黑皮,去木心,用内皮)。
-
防风黄芩丸
概述:防风黄芩丸为方剂名,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方。处方:黄芩(炒黑)、防风各等分。功能主治:主治肝经风热以致血崩、便血、尿血等证。方解:妇人妊娠,风热之邪侵入血室,胎孕因此不安,导致血崩、便血,治宜清热祛风。方中黄芩清热于里,防风疏风于外,二味相合,使风热两解,经脉清和,出血得愈,胎孕得安。
-
木耳芝麻茶
概述:木耳芝麻茶以黑木耳、黑芝麻为主要原料,具有凉血止血,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血热便血,痔疮便血,肠风下血,痢疾下血等。2.将黑芝麻入锅翻炒,炒出香味后对入清水约1500克,再把炒黑的木耳和没炒的木耳下入,用中火烧沸,约30分钟即可离火,用洁净的细纱布过滤,将液装入容器内即可。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桂枝黄土汤
处方:甘草2钱,白术3钱,附子3钱,阿胶3钱,地黄3钱,黄芩2钱,桂枝2钱,灶中黄土3钱。功能主治:便血。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各家论述:便血之证,亦因水土寒湿,木郁风动之故。仲景黄土汤,术、甘、附子培土温寒,胶、地、黄芩清风泄火,黄土燥湿扶脾,法莫善矣。摘录:《四圣心源》卷五
-
打扑内伤
打扑内伤为病证名。内伤为指创伤损及肢体深部组织及脏腑、气血的病患。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又名内损。一般有伤气、伤血及伤脏腑之分。若伤处疼痛显著,皮色发红或青紫,甚则血溢妄行,出现发热、寒战、呕吐、便血、尿血、咯血等症者为伤血;治宜手法外治;伤血及损伤内脏者,以活血化瘀为主,可服桃仁承气汤。
-
结肠息肉
概述: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5.钡灌肠可显示充盈缺损。5.高位息肉可行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切。
-
肛泰栓
肛泰栓说明书:药品名称:肛泰栓别名:肛泰软膏药品汉语拼音:GangtaiShuan剂型:栓剂:每粒重1g;肛泰栓的主要成份:盐酸小檗碱、地榆炭、五倍子、人工麝香、冰片。肛泰栓的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止痛。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出现的便血、肿胀、疼痛。注意事项:1.孕妇禁用。
-
龟柏丸
《医学入门》卷七:龟柏丸:处方:龟版60克侧柏叶45克芍药45克椿根皮23克升麻香附各15克制法:上药为末,粥糊为丸。并治麻风疮痒见血。摘录:《医学入门》卷七方出《丹溪心法》卷二,名见《医学入门》卷七:方名:龟柏丸别名:椿皮丸组成:龟版2两,侧柏叶1两半,芍药1两半,椿根皮7钱半,升麻5钱,香附5钱。
-
辽东栎壳斗
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拼音名:Li oDōnɡL K D u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辽东栎果实外的总苞。性味: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止泻。治便血,子宫出血,白带,泻痢,疮肿。②治久痢、水泻:辽东栎壳斗及树皮或根皮各三钱。③治恶疮、痈肿:辽东栎壳斗及树皮或根皮各五钱。
-
肠风饮
处方:槐角子5钱,黄连3钱,枳壳3钱,地榆3钱,贯众3钱。功能主治:肠风便血。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方出《孙氏医案》卷一,名见《仙拈集》卷二
-
葛粉丸
《医学纲目》卷十四:葛粉丸:处方:沙糖、葛粉。功能主治:男女淋病疼痛。摘录:《医学纲目》卷十四《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方名:葛粉丸组成:黄柏、苦参、葛粉、枳壳、荆芥穗各等分。主治:酒痢便血,及一切风热,皮肤瘙痒。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固荣散
《百一》卷六引王医师方:固荣散:处方:白芷半两,甘草(炒)3钱,真蒲黄(炒)1两,地榆(去芦)1两。功能主治:吐血,便血。摘录:《百一》卷六引王医师方《朱氏集验方》卷七:方名:固荣散组成:蒲黄2两,地榆2两,滑石4两,甘草半两。次用震灵丹2丸,黑锡丹20丸,养正丹10丸,来复丹30丸。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桂枝芍药黄土汤
处方:甘草1钱,白术2钱,附子2钱,阿胶1钱,桂枝1钱,芍药2钱,灶中黄土3钱。功能主治:痘症由于土湿木郁而便血者。用法用量:《医学金针》有生地。摘录:《四圣悬枢》卷三
-
国老丸
《惠直堂方》卷二:国老丸:处方:生甘草。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内热便血,或血痔下血。功能主治:小儿瘦瘠虚羸,惙惙少气。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四《医方易简》卷九:方名:国老丸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等分。主治:内热便血,痔下血。制备方法:上为末,以生蜜、熟蜜各等分为丸,如梧桐子大。
-
槐黄丸
处方:黄连4两(酒炒),槐花4两(炒)。制法:上为末,入猪大肠头,长1尺,内扎住,用韭菜2斤,水同煮烂,去菜用肠药,捣烂,丸如梧桐子大,如湿,加神曲丸。功能主治:肠风,脏毒,便血,痔漏。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米汤送下。摘录:《古今医鉴》卷八引周后峰方
-
绛雪丸
处方:消石1两,丹砂1分。制法:上研如粉,烧粟米饭和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伤寒,发狂眼赤,大小便血出,身如金色,及6-7日狂躁发热。用法用量:每服1丸,沙糖冷水化下。服药后便睡,移时汗出为效。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
胶姜理中汤
处方:理中汤加黄耆、阿胶、艾、当归。功能主治:腹虚便血。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
解热镇静锭
处方:陈京墨2两,儿茶1两,川黄连1两,胡黄连1两,冰片6分,麝香5分,熊胆2钱,西牛黄5分。功能主治:风热痰壅,口眼歪邪,牙疳喉痹,霍乱疟痢,血热便血,臁疮肿毒,及疔毒攻心。注意:孕妇慎服。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
-
荆槐散
《仁斋直指》卷二十一:荆槐散:处方:荆芥穗槐花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一《圣济总录》卷一四一:荆槐散:处方:荆芥穗、槐花(炒)、枳壳(麸炒,去瓤)、黄耆(锉)各等分。功能主治:鼠乳牡痔,便血,疼痛不可忍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米饮调下,不拘时候。主治:牙宣出血,或痛。另煎点服。
-
练根散
处方:木莲(名木馒头,收阴干)、枳实(去瓤,麸炒)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便血。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调下,不拘时候。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
两地丹
处方:生地1两,地榆3钱。功能主治:便血与溺血。各家论述:盖大小便虽各有经络,而其源同,因膀脱之热而来也。生地清膀之火,地榆亦能清膀胱,一方而两用之,分之中又有合也。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
枳巴丸
处方:枳壳(去瓤,每2片入巴豆去壳者1粒,以线扎定,用米醋煮软烂成黑色,去巴豆,锉碎,焙干)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酒食所伤,遂成痔疾,发则便血。用法用量:每服30丸,腊茶汤下,不拘时候。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
子芩防风散
处方:条芩(酒炒)防风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肝经风热,以致血崩、便血、尿血、血淋。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调下。摘录:《医级》卷九
-
白背青荚叶
拼音名:BáiBèiQīnɡJiáYè英文名:Helwingiajaponica(Thunb.)Dietrvar.hypoleucaHemsl.exRehd.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白粉青荚叶的叶。雌雄异株,雄花4-12,呈伞形或密伞花序,着生于叶面中脉的1/2-1/3处,雄蕊3-5,生于花盘内侧;子房卵圆形或球形,柱头3-5裂。性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