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水
病水患水肿、水胀之类的病证。《素问·三部九候论》:“病水者,以夜半死。”
-
小儿水肿病
《黄帝内经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分类:水肿的分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虚证,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治宜扶正为主,用温肾、健脾、益气、通阳等法。
-
血肿
《黄帝内经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本病的分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虚证,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治宜扶正为主,用温肾、健脾、益气、通阳等法。
-
风㽷
《黄帝内经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本病的分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虚证,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治宜扶正为主,用温肾、健脾、益气、通阳等法。
-
气水肿
气水肿为病证名。《黄帝内经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本病的分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虚证,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治宜扶正为主,用温肾、健脾、益气、通阳等法。
-
气肿
概述:气肿为病证名。本病的分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虚证,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治宜扶正为主,用温肾、健脾、益气、通阳等法。
-
皮肤否肿
皮肤否肿为证名。《黄帝内经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本病的分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虚证,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治宜扶正为主,用温肾、健脾、益气、通阳等法。
-
水饮内停
水饮内停指人体水液运行输布失常,停积为饮的病机。本病的分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先以五皮散或四磨饮,添磨生枳壳,重则疏凿饮。虚证,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治宜扶正为主,用温肾、健脾、益气、通阳等法。
-
不得偃卧
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甚,病名曰风水。”本病的分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用疏风,宣肺、利湿、逐水等法。虚证,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治宜扶正为主,用温肾、健脾、益气、通阳等法。
-
浮肿
《黄帝内经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水肿的分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阴水者,多属虚证。虚证,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治宜扶正为主,用温肾、健脾、益气、通阳等法。
-
乌珀散
《医级》卷八:方名:乌珀散组成:乌鲤鱼(斤许者)1尾,琥珀(真者)6钱,砂仁1两。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木香汤调下。加减:如腹胀硬,先病水后病经者,对沉香、木香、香橼末各2钱,研匀,开水下。制备方法:先将鱼用竹条2根,从腮内取出肠杂,以琥珀、砂仁填灌腹内,用黄泥厚涂,以火围煅,俟烟将尽,即退火;
-
湿肿
水肿病之一。《奇效良方·水肿》:“病水寒不得宣行,成湿肿证,脉来沉迟,色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艰少而涩,大便滑泄。”湿与水有微甚之意。”治宜健脾通阳、渗利水湿,用防己黄芪汤、五苓散、除湿汤、升阳除湿汤等方。《医林绳墨·臌胀》:“湿肿者,当清其湿,苍术、厚朴、泽泻、茵陈。”
-
里水
历代说法不一:1.《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水有十名,一曰青水,二曰赤水,三曰黄水,四曰白水,五曰黑水,六曰玄水,七曰风水,八曰石水,九曰里水,十曰气水。”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以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胆水、大肠水、膀胱水、胃水、小肠水为十水。”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
-
淡渗汤
处方:苍术1钱5分,厚朴(姜水炒)1钱,生白芍1钱3分,甘草1钱2分,扁豆3钱,赤茯苓1钱,建泽泻1钱,淮木通1钱,猪苓1钱,宣木瓜1钱,陈皮8分,川萆薢4钱,车前子8分,广木香3分(煨熟)。功能主治:新病水泄,小便短少而黄,或口渴腹痛,不拘男妇大小。头痛,加白芷、川芎各1钱,北细辛2-3分;
-
逐气散
《博济》卷三:方名:逐气散组成:樟柳根不拘多少(去皮,薄切,阴干,日晒,亦可为末)。用法用量:上用黄颡鱼3头,大蒜3个,绿豆1合,以水1大碗同煮,以豆烂为度,先将豆任意吃后,却以汁调药末2钱。其水即化为气消也。临床应用:水气《苏沈良方》:省郎王申病水气,四体悉满,不能坐卧,夜倚壁而立,服1剂顿愈。
-
商陆逐水散
《鸡峰》卷十九:方名:商陆逐水散组成:白商陆根(去粗皮,薄切,阴干或焙干,为末)。用法用量:上用黄颡鱼3个,大蒜3瓣,绿豆1合,水1升同煮,以豆烂为度。先食豆,饮汁送下;又以汁下药2钱。水化为气内消。临床应用:水气《鸡峰》:省郎王申病水气,四肢悉病,木能坐卧,昼夜倚壁而立,服此1剂,顿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