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巅
巅为人体部位名。又作颠,指头顶部。《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上额,交巅。”
-
小补血汤
《产孕集》卷下:方名:小补血汤组成:川芎3钱,党参1两,阿胶5钱,生姜2钱。主治:产后血虚头痛,痛连巅项,掣引脑项,紧急欲死。厥阴少阳阳明之脉,会于巅,络于额,贯于脑,骤亡其血,脉络不安,故震动而痛。
-
癫眩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医宗金鉴》卷二一:“癫眩之癫字,当是巅字,巅者,头也。文义相属,此传写之讹。”参见眩晕、头晕、头眩各条。
-
顖
顖同囟。顶巅前为囟。即现代解剖学上的前囟。婴儿额骨与左右顶骨未闭合时,称作囟门,可触及动脉搏动。已合,称囟骨。督脉所过。
-
辨位归经
辨位归经是经络辨证的方法之一,辨位归经是根据病变部位来判断疾病是何经的病症,这在经络辨证中是至关重要的—环,临床应用十分普遍。例如头痛,根据经脉在头部的分布而论,前头部为阳明;侧头部为少阳;后枕部为太阳;巅顶部为厥阴所属。
-
巡经得度传
巡经得度传为病因病理学术语。见《此事难知》。伤寒由太阳经径传厥阴经,称巡经得度传。因其他阴经不上头部,只有厥阴肝经和督脉上行,与足太阳交于巅顶百会穴之故。
-
头颅盖
又名天灵盖。见《本草纲目》卷五十二。又名脑盖骨、头颅盖、头盖骨、巅顶骨。左右各一,如瓦状列于颅盖两侧。李时珍:“人之头圆如盖,穹窿象天,泥丸之宫,神灵所集…
-
头盖骨
头盖骨即天灵盖。见《本草纲目》卷五十二。又名脑盖骨、头颅盖、头盖骨、巅顶骨。左右各一,如瓦状列于颅盖两侧。李时珍:“人之头圆如盖,穹窿象天,泥丸之宫,神灵所集…
-
周履靖
周履靖明代医家。字逸之,号梅墟,别号梅巅道人。嘉禾(治今浙江嘉兴)人。通本草及炮制,著有《茹草编》四卷(1597年)、《续易牙遗意》一卷(1582年)。又精养生、气功,编撰《夷门广牍》一书,其中“尊生”类有《金笥玄玄》一卷、《益龄单》一卷、《赤凤髓》三卷、《唐宋卫生歌》等。
-
头痛·肝风内动证
头痛·肝风内动证(headachewithsyndromeofinternalstirringofliverwind)又称肝风头痛。是指肝风扰动,以头痛,上及巅顶,下连齿颊,情志抑郁,腰酸膝软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头痛证候。
-
天灵盖
天灵盖为骨名。又名脑盖骨、头颅盖、头盖骨、巅顶骨。左右各一,如瓦状列于颅盖两侧。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十二:“人之头圆如盖,穹窿象天,泥丸之宫,神灵所集,…
-
脑发
脑发病名。指发于头巅顶部的痈疡。出《外科启玄》卷四。多由热毒上壅,结聚而发。其治参外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