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垣十书
《东垣十书》为医学丛书名。刊于1529年。其中《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为李杲所著;其余《脉诀》、《局方发挥》、《格致余论》、《此事难知》、《汤液本草》、《医经溯洄集》、《外科精义》等7种为其他医家的著作。现存多种明刻本,十几种清刻本,还有日本刻本和石印本。
-
越经传
指伤寒不按六经的次序传变,即伤寒病的发展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传经次序上有所跨越地进行传变。参见:传经指伤寒六经病的传变,病邪从一经传入另一经的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六经传变,有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合病、并病、直中三阴等。
-
汤液本草
概述:《汤液本草》为中药著作。元·王好古撰。刊于1289年。主要内容:卷上为药性总论部分,选辑李杲《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的部分内容并作了若干补充。书中所论药性,均根据各药所入三阴经、三阳经的特点,结合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等性能予以发挥,并附引了有关的各家论述。现有《东垣十书》本。
-
耳箫声
耳箫声为症状名。2.肝火耳鸣,其症头痛目赤,口苦咽干,烦躁恼怒时耳鸣加重,便秘苔黄,脉象弦数。3.痰火耳鸣,其症胸闷痰多,二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若水虚火实,而热气上甚,客其经络,冲于耳中,则鼓其听户,随其脉气之微甚而作诸音声也。《黄帝内经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
-
医垒元戎
概述:《医垒元戎》为伤寒著作。元·王好古撰。学术渊源以张仲景为本,参酌补充张元素、李东垣等名家论述及证治之法。选方采用《和剂局方》者亦颇多。王氏治病主张“随脉察病,逐脉定方”,书中记述自己的经验方亦复不少。此书有后人节录整理的一卷本,刊于《济生拔萃》、《东垣十书》、《医统正脉》等丛书中。
-
循经传
循经传为病机,亦作巡经传。参见:传经指伤寒六经病的传变,病邪从一经传入另一经的证候。或自太阳始,日传一经,六日至厥阴,邪气衰不传而愈者,亦有不罢再传者,或有间经而传者,或有传至二三经而止者,或有终始只在一经者,或有越经而传者,或有初入太阳,不作郁热,便入少阴而成真阴证者,或有直中阴经而成寒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