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怵惕
怵惕证名。恐惧惊骇之证。怵,恐惧之意。惕,惊骇之状。因七情内伤所致。《灵枢·本神》:“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详见惊、善恐条。
-
深忧大恐
深忧大恐沉重的忧虑,极度的恐慌。《灵枢·本脏》:“虽有深忧大恐,怵惕之志,犹不能减也。”
-
梦魇
此外,有的人患了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这些疾病常常发生呼吸不通畅的毛病,因此在睡梦中,也容易发生恶梦。人在醒着的时候是靠理智支配着生活的,因此,早年留下的心理创伤便被理智抑制着,难以尽情“倾诉”,而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时,理智便失去了它的权威性作用,意识被弱化。
-
循衣摸床
《伤寒括要》卷上:“循衣摸床,必兼见撮空及怵惕。肝主筋,肝热甚,故动惕也…《温疫论·补泻兼施》:“证本应下,耽迟失治,或为缓药因循,火邪壅闭,耗气搏血,精神殆尽,邪火独存,以致循衣摸床,撮空理线,肉 筋惕,肢体振战,目中不了了,皆缘应下失下之咎。如阴液耗竭,虚风内动者,可用三甲复脉汤等方。
-
产后惊悸
概述:产后惊悸为病证名。指产后出现心悸易惊、怵惕不安等症。见《陈素庵妇科补解》。病因病机:因产后血虚,心气不足,神无所归。症状:症见惕然而惊,心中怯,如人将捕之状,甚则目不转睛,口不能言。方用养心汤(黄芪、茯神、川芎、当归、麦冬、远志、柏子仁、人参、五味子)。加味四物汤,或用归脾汤等。
-
蔽
概述:蔽:1.人体部位名;见《黄帝内经灵枢·五色》。耳门为听宫穴所在;手、足太阳,手、足少阳,足阳明等经脉所过。耳门部分布的耳穴如下:外侧是外鼻穴,边缘是上屏尖、下屏尖穴;内侧面有咽喉、内鼻穴。《黄帝内经灵枢·本脏》:“有其不离屏蔽室内,无怵惕之恐,然犹不免于病,何也?”
-
草寒食散
处方:钟乳(炼)1分,附子(炮,去皮)1分,栝楼根1分,茯苓1分,牡蛎1分(熬),桔梗1两,干姜1两,人参1两,防风1两,细辛5分,桂心5分,白术3两半。用法用量:每服2方寸匕,旦未食时,以淳美酒服,不耐者减之。
-
惕
惕戒惧;惊慌不宁。《灵枢·本神》:“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素问·诊要经终论》:“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素问·阴阳脉解》:“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
-
安神定志丸
《医便》卷一方之安神定志丸:处方:人参1两5钱,白茯苓(去皮)1两,白茯神(去心)1两,远志(去心)1两,白术(炒)1两,石菖蒲(去毛,忌铁)1两,酸枣仁(去壳,炒)1两,麦门冬(去心)1两,牛黄1钱(另研),辰砂2钱5分(水飞,另研,为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