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辅骨
挟膝两侧之骨·辅骨:辅骨为骨名,指挟膝两侧之骨。膝两侧突出的高骨,即股骨下端的内外髁和胫骨上端之内外髁。在内侧者名内辅骨,在外侧者名外辅骨。《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辅骨上横骨下为楗…骸下为辅,辅上为腘。”《医宗金鉴》:“小腿骨…《医宗金鉴》:“臂骨有正辅两骨,辅骨在上,短细偏外。”
-
分肉
概述:分肉:1.人体部位名;本穴傍于辅骨外侧,外踝高点上4寸,腓骨前缘凹陷中,《子午流注说难》:“阳辅乃足少阳所行之经穴,阳经属火,胆为阳木,木能生火,火曰炎上,辅助其阳经之上升,穴在外踝上,辅骨前,绝骨端,故名阳辅。”阳辅穴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瘰疬、胸胁胀痛、脚气、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
阳辅
行于阳辅,阳辅外踝之上辅骨之前及绝骨之端也,为经。阳辅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当趾长伸肌与腓骨短肌之间凹陷处。阳辅穴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瘰疬、胸胁胀痛、脚气、下肢痿痹、半身不遂。一般直刺0.5~10min,口服少量的跌打损伤药及外贴跌打膏,第2日仍有腰痛者按上法再针刺1次。
-
外辅骨
见《证治准绳·疡医》。膝外侧骨·外辅骨:外辅骨指膝外侧骨,即股骨外侧髁与胫骨外侧髁组成的骨突。包括股骨下端的内外上髁和胫骨上端的内外侧髁。在内侧者名内辅骨,在外侧者名外辅骨。《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辅骨上横骨下为楗…骸下为辅,辅上为腘。”
-
阴陵泉
阴陵泉穴为足太阴经五输穴之合穴,配五行属水,应于肾,因此具有健脾益气、利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胀、暴泄、水肿、黄疸等。足太阴经筋结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阴陵泉穴又位于膝关节部,故取之可治疗膝痛、阴茎痛、妇人阴痛等。
-
阴之陵泉
阴陵泉穴为足太阴经五输穴之合穴,配五行属水,应于肾,因此具有健脾益气、利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胀、暴泄、水肿、黄疸等。足太阴经筋结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阴陵泉穴又位于膝关节部,故取之可治疗膝痛、阴茎痛、妇人阴痛等。
-
成骨
概述:成骨:1.经外奇穴名;《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篇》:“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腑骨,即膝下踝上之小腿骨,俗又臁胫骨者也。《灵枢·本输》载:“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
-
胻骨
胻骨为骨骼名。 ^^骨,指小腿胫骨。一释作胫腓骨统称。其骨两根,在前者名成骨,又名骭骨;形粗,膝外突出之骨也。《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胻骨空在辅骨之上端。”《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医宗金鉴》:“胻骨者,俗名臁胫骨也。
-
足太阴经筋
《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足太阴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其病症,可见足大趾牵引内踝作痛,转筋,膝内辅骨部疼痛,股内侧牵引髀部作痛,阴器扭转疼痛并向上牵引脐及两胁作痛,且能牵引胸膺和脊内疼痛。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引脐与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
-
足厥阴经筋
足厥阴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结内辅骨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其病症:足大趾强滞不适,内踝前部痛,膝内侧部痛,大腿内侧痛、转筋,阴器不能运用。若房劳过度,耗伤阴精则阳萎不举,伤于寒邪则阴器缩入,伤于热邪则阴器挺长松弛。
-
胻
出《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胻骨为骨骼名。 ^^骨,指小腿胫骨。《灵枢·本输》载:“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医宗金鉴》:“胻骨…俗名臁胫骨也。其骨两根,在前者名成骨,又名骭骨;形粗,膝外突出之骨也。在后者名辅骨,形细,膝内侧之小骨也。”
-
(骨行)骨
(骨行)骨骨名。胫腓骨的统称。《素问·骨空论》:“(骨行)骨空在辅骨之上端。”
-
束脉
《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篇》:“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所指相当于足太阴脾经的地机穴部位。属足太阴脾经之郄穴。地机为经穴名(DìjīSP8)。有健脾、理血、行水等作用。如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小便不利、水肿、大便溏泄、月经不调、痛经、白带过多、遗精、疝气、痔疾等。一般直刺1.0~
-
胫骨
胫骨即 骨。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位于小腿内侧。 ^^骨:胻骨为骨骼名。《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载:“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医宗金鉴》:“胻骨…俗名臁胫骨也。其骨两根,在前者名成骨,又名骭骨;形粗,膝外突出之骨也。在后者名辅骨,形细,膝内侧之小骨也。”
-
髋
2.腰以下尾骶部及臀部;主治病症:耳穴·髋主治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类经》卷八:“髋,尻也,即脽臀也。髋骨·髋:髋为髋骨,又称髁骨、胯骨、跨骨、骻骨、 。由髂骨、耻骨与坐骨组成。
-
楗
楗股骨处。《素问·骨空论》:“膝伸不屈,治其楗。”又:“辅骨上,横骨下为楗。”
-
绝谷
概述:绝谷即绝骨。阳辅为经穴名(YángfǔGB38)。如偏头痛、口苦、腋肿、瘰疬、胸胁痛、腰痛、膝关节酸痛、足冷、下肢痿痹等。现代又多用于治疗高血压、颈淋巴结结核、腋窝淋巴结炎、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等。悬钟·绝骨:出《难经》:“髓会绝骨。”位于足外踝前缘直上,与外踝上缘相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