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蒌甘草酒
处方:瓜蒌1枚甘草12g白酒少许炮制:先将瓜蒌、甘草研成腻粉,备用;每次用酒、水各20ml,量人虚实入腻粉少许(10~功能主治:消肿化瘀。主治痈疔多日不消。用法用量:睡前将酒温热服用。摘录:《圣济总录》
-
回浆合宜散
处方:白芍、防风、米仁、甘草、茯苓、山楂、扁豆、大枣。功能主治:痘疹血收浆足,别无燥热之证者。摘录:《救偏琐言·备用良方》卷十《救偏琐言 备用良方》卷十:组成:白芍、防风、米仁、甘草、茯苓、山楂、扁豆、大枣。
-
补液汤
处方:人参、麦冬、五味、诃子、桔梗、甘草。功能主治:痘,津液不足而发渴者。摘录:《救偏琐言·备用良方》《救偏琐言 备用良方》:方名:补液汤组成:人参、麦冬、五味、诃子、桔梗、甘草。
-
香醋饮
处方:香醋30~50克冷开水30~50克制法:把香醋对入等量冷开水,备用。功能主治:适用于小儿胆道蛔虫病。用法用量:根据患儿年龄大小,每次顿服香醋饮约30~50克。摘录:《民间方》
-
清宵忘昼饮
《救偏琐言 备用良方》:方名:清宵忘昼饮组成:黄连、丹皮、生地、木通、甘草、荆芥穗、黑山栀。主治:痘热扰心,心神不宁,夜不成寐。用法用量:灯心、竹叶为引,水煎服。
-
天花精言
《天花精言》为痘疹专著。六卷。清·袁句撰。刊于1755年。卷一~三专论痘疹的治疗;卷四为痘疹图说;卷五论药性;卷六备用诸方,共录验方11首。此书又有四卷本,名《痘症精言》,内容略有增补。
-
麻疹备要方论
《麻疹备要方论》麻疹专著。一卷。清·吴砚丞撰。刊于1853年。书中简要地介绍了麻疹的病原、脉证、各种兼证、禁忌以及备用诸法等。本书论述较为系统但过于简略,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龚璧
龚璧宋代医官。政和(1111-1117年)年间为医学内舍生。政和六年(1116年)会同曹孝忠、丁阜、许瑾、杜润夫等为《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校勘。
-
花生衣
处方:花生衣12克制法:将花生衣研碎,备用。功能主治: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出血的患者。用法用量:每日分2次冲服。摘录:《民间验方》
-
纳谷散
《救偏琐言 备用良方》: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广皮、山药、炙甘草、陈仓米、大枣、煨姜。主治:痘疹,神不烦,热不炽,痘不燥,而饮食不思者。
-
樟脑酊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樟脑酊组成:土槿皮6g,樟脑6g,斑蝥1.5g,酒精60ml。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用量:每日外搽1次,用消毒纱布包,以起水疱结痂自愈。制备方法:先将土槿皮、斑蝥研成粉,加入酒精浸3天。过滤后,滤液加樟脑备用。
-
许璂
许璂为宋代官吏。政和(1111~1118)年间为登仕郎编类《圣济经》所点对方书官。政和六年与曹孝忠等共同校勘《证类本草》成《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30卷。
-
冬葵萆薢散
处方:冬葵子150g,萆薢120g,白糖80g。制法:将前两味药焙干为末,后加入白糖拌匀装瓶备用。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血丝虫乳糜尿。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5g,温开水送服。摘录:《千家妙方》上册引梁济荣方
-
盛后湖
盛后湖明代人。生平里贯欠详。著《行囊备用方》一卷,已佚。
-
复方墨旱莲软膏
处方:墨旱莲8kg(干品3kg)。制法:先将墨旱莲捣烂挤汁(干品煎后浓缩),置锅内浓缩至500毫升,加明矾75g溶解后,另加苯甲酸5g,调匀备用。功能主治:稻田皮炎。用法用量:下田前涂四肢。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斑蝥水
处方:砒霜0.5g,枯矾5g,斑蝥3g,白醋50ml。制法:上将前3味药入醋泡7天,备用。功能主治:体癣。用法用量:用时震摇,以棉花沾药液涂患处,3天1次,连续3次。复发时再用。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托里无忧散
《救偏琐言 备用良方》:组成:黄耆、人参、甘草、僵蚕、白芷、桔梗、当归、川芎、炒占米、大枣。主治:痘至6-7日,身不热,痘不燥,亦不甚红,囊不充肥者。
-
神效解毒膏
《痘学真传》卷七:方名:神效解毒膏组成:血余2两,当归1两,生地1两,大黄1两,五倍1两,蓖麻子1两。主治:痘毒。制备方法:用麻油1斤熬至4、5两去滓,加黄蜡2两,溶化,搅匀摊膏,备用。
-
朱永弼
朱永弼为北宋医家。政和(1111~1118)年间为翰林医侯、编类《圣济经》所点对方书官。政和六年与曹孝忠等同为《证类本草》校勘官,校订而成《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30卷。
-
外科传薪集
《外科传薪集》为外科方书。一卷。清·马培之撰。撰年不详。本书记述作者的外科临床备用方剂共200余首,不分类,说明也较简略。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